驳斥“清华教授:中日国民素质有30年的差距”



 今天上午在新华网论坛上看到一个名为“黄虫”的网友于2006-12-2309:42:46.0转发的帖子:

  清华教授:中日国民素质有30年的差距!!!

  http://forum.xinhuanet.com/detail.jsp?id=38006137

  本人看了其中内容后,因为没看到原创作者是谁,我就想弄清楚是谁写的,是哪位“清华教授”说的,我便在百度里搜索“清华教授:中日国民素质有30年的差距”,结果发现是汪中求先生写的,还搜索到“汪中求:中日国民素质有30年的差距”、“清华教授:中日国民素质有30年的差距”两个标题的同一篇文章,我就奇怪了?怎么一篇文章会有两个说法?到底是汪中求先生说的,还是清华教授说的?

  汪中求在文章中说到:“我却不由得担心:会不会有人看了此文,就认定汪中求没有民族自尊心了呢,甚或干脆就说我已经是今日的汉奸?”

  我认为:每个民族都有每个民族的不同特质,不同时代的民族也会随着时代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的。很多曾经和正在与日本人一起共事、合作的中国人或者去过日本的中国人,是承认很多日本人在某些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表面上的礼貌举止等方面是比中国的很多人要做得好的。现在的很多中国人是能理解和接受“向先进学习”、“向对手学习”、甚至“向敌人学习”的道理的,中国人的心理素质还不至于低到不明事理的层次;所以,汪中求先生把很多日本人的好的习惯和行为与很多中国人的不良习惯和行为比较并撰文、发表,是一件有益的事,担心被说成“汉奸”是多余的!

  既然汪中求先生自2004年推出《细节决定成败》一书、并成了“细节专家”后,又经过不到两年的时间冠以“中国精细化管理专家”,那么,首先就应该对自己的工作精益求精,尤其是要把希望布道于中国国民的工作做到“精细化”。作为中国国民的一名成员,本人有义务、有必要来揭示“汪中求:中日国民素质有30年的差距”、“清华教授:中日国民素质有30年的差距”文章的严重失误和极不精细化的地方!

  一、网络上汪中求先生的一篇文章却有两个标题的严重失误:

  在中国网、网易上发现文章的标题为:

  汪中求:中日国民素质有30年的差距

  http://www.china.com.cn/review/txt/2006-12/20/content_7543972.htm

  http://news.163.com/06/1223/03/330ETHK0000121EP.html

  在中国网又发现另一个标题:

  清华教授:中日国民素质有30年的差距

  http://news.china.com/zh_cn/international/1000/20061220/13823648.html

  也许汪中求先生会说了:这不是我的错,这是网站的错。但是,这篇文章是涉及到中国国民的,这片文章的分量是很重的!这种张冠李戴的错,是非常重大的错,而不是细小的错!另外,对于不知道作者背景和身份的中国人和日本人来讲,当看到“汪中求:中日国民素质有30年的差距”和“清华教授:中日国民素质有30年的差距”的两个标题后,肯定会认为:汪中求=清华教授;不知道清华大学是否认同“汪中求=清华教授”。

  作为“细节专家”、“精细化管理专家”应该要对自己的文章、包括文章的发表精益求精、负责到底!汪中求先生在文章中写到:“在任何单位,如果有人做事不努力或者把事做砸了,就会有好多‘好管闲事’的人上来指责:‘哎呀,纯子小姐,怎么这么做事啊?’‘木村先生,你的失误,让我为你没面子啊!’我跟日本朋友总结说:‘日本人是宁可自己付出更多,也必须要获得或保留干预和指责他人的权利。’朋友回答说:‘真的是这样。这是一种氛围,逼着你提高。’”

  作为一个讲“细节”、“精细化管理”的“专家”,别让日本人看不起“中国精细化管理专家”的水平,建议汪中求先生尽快处理好或督促关联网站处理好一篇文章两样标题的严重失误;这可不是“好管闲事”,因为汪先生的这篇文章涉及每个中国人,每个中国人都可以来纠正这篇文章的失误之处。

  这种张冠李戴的事情,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在“细节专家”、“中国精细化管理专家”汪中求先生的身上了,2006年本人就曾纠正过一次发生在汪中求先生身上的张冠李戴的事情。

  2006年的一天,本人发现河南工商联的工作信息中一则报道:

 驳斥“清华教授:中日国民素质有30年的差距”

  ★12月25日,焦作市工商联在市政府会展中心举办了“细节决定成败”高层管理论坛,特邀请国内著名细节管理专家、清华大学EMBA、中国精细管理工程创始人汪中求来焦作讲学……

  本人发现其中有误,本人便打电话到河南工商联宣教部,告知他们,“中国精细管理工程创始人”是本人,不是汪中求先生,河南工商联宣教部查证后,立即删掉“汪中求”前面冠以“中国精细管理工程创始人”的字样:

  ★12月25日,焦作市工商联在市政府会展中心举办了“细节决定成败”高层管理论坛,特邀请国内著名细节管理专家、清华大学EMBA汪中求来焦作讲学……

  http://www.aihuau.com/darticle3/list1.asp?id=62346pid=603

  http://www.aoiu.org/dispbbs.asp?boardID=12ID=1645page=2

  http://www.hngcc.org/gsl/shwj/list.asp?id=423

  汪中求先生说:“一位中国精细化管理专家,准备利用一年的时间考察精细化管理开展最好的日本、德国、新加坡三国。在第一站日本,我们的专家认识到:过去我们只知道日本企业家长于精细化管理,而这种精细化的思想,其实早已根植于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

  我建议计划去日本、德国、新加坡三国考察的“中国精细化管理专家”先别忙着舍近求远,先研究、研究发生在“中国细节专家”、“中国精细化管理专家”汪中求先生身上两次张冠李戴的笑话及其成因、原因吧;同时研究、研究一个“营销人员”怎么迅速发展成为“细节专家”?又怎么用不到两年的时间成为“中国精细化管理专家”,如果中国的很多人都能在短短的时间内成为“细节专家”、“中国精细化管理专家”,中国的精细化管理水平一定会提高很快,中国人的国民素质“赶上”日本人的国民素质还用“30年”吗?

  二、“清华教授”不具备比较、评价中日两国国民素质之间的差距的素质:

  汪中求先生在文章开头写到:“一位中国精细化管理专家,准备利用一年的时间考察精细化管理开展最好的日本、德国、新加坡三国。在第一站日本,我们的专家认识到:过去我们只知道日本企业家长于精细化管理,而这种精细化的思想,其实早已根植于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

  今年夏天,笔者作为中国精细化管理考察团的一员,对日本的企业、大学和政府的招商机构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考察。”

  按照汪中求先生的写法,这是两件事:

  一件事是某一位中国精细化管理专家计划到日本、德国、新加坡三国考察精细化管理的事情。

  但不知什么原因,汪中求先生在这里没写出这位“中国精细化管理专家”的姓名;按照常理讲,既然是“中国精细化管理专家”出国考察,这位“中国精细化管理专家”考察回来后应该向有关机构或公众介绍考察心得或介绍日本、德国、新加坡三国的精细化管理经验吧,汪中求先生在文中不写明这位“中国精细化管理专家”的姓名,是这位“中国精细化管理专家”不愿他人知道而不许汪中求先生透露姓名呢?还是这位“中国精细化管理专家”的真实性和权威性本身就值得怀疑、而不便说出呢?精细化管理首先强调的一点就应该是:任何事,不管多大多小,都要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即使做错了事,也要错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不能含糊其词,不能糊弄受众和客户。

  另一个事是汪中求先生曾参加了一个“中国精细化管理考察团”,并到日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考察。

  汪中求先生在文中讲了他在日本的许多所见所闻,谈到了日本人很多日常生活方面的细节、习惯,相比较而言,现在的很多日本人在有些方面的确是比现在的很多中国的人做得好,在某些方面表现出的整体素质是较高的。

  但是,素质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素质”,作为一个专门性术语来说,它最初的语义是指“事物的主要成分或质量”,即“事物本来的性质或原有的特质。”也就是说,素质是事物带有根本性的品质。现在人们习惯上说的素质,通常是专用于讲人的个体或群体的素质,素质就是人(集体的或个体的)的根本特质,它既是全人类性(人性)的根本特质,也是个体(个性)的根本特质。对于人而言,人的素质是指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教育、锻炼、实践等影响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结构;它包括生理的、心理的、体能的、智力的、文化的、技能的、思维的、观念的、道德的等多方面的因素。素质是人的一种较为稳定的属性,能对人的各种行为起到长期的、持续的影响甚至决定作用。素质中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有的素质成分是需要时间和依靠时间来演化、实践、提升的;但有的素质成分,比如一个人的世界观和道德素质,一旦形成以后,再变化或提高是无法按照时间的推移来提升的了;既然在一定层次后,再不能按时间的推移来提升、评估一个人的道德素质和世界观,那么,怎么就能用时间的多少来比较两个国民之间素质的差距呢?而汪中求先生却在文章中写到:“一位在中国、美国、日本三地的大学都工作过很多年的中国教授曾跟我说:‘即使中国现在跟日本在一个起跑线上,我们也未必能够赶上日本。国民素质相差30年。’”

  笼统地把两个国家的国民素质的差距用时间来比较、衡量,本身是不成立的、是错误的,汪先生所说的“一位在中国、美国、日本三地的大学都工作过很多年的中国教授”,也没说明是“清华教授”,怎么文章的标题就有“清华教授”的字样呢?如果这位“中国教授”真是“清华教授”,他说出那番话,其智力、文化、技能、思维等方面的素质也真够差的!他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和暴露了清华大学教授的教研水平也真够低的了!真弄不清楚,这位“中国教授”或者是“清华教授”是根据什么来推算的?

  假使可以按“一位在中国、美国、日本三地的大学都工作过很多年的中国教授”的说法来比较中日两国的国民素质相差多少年,我想问一下这位“中国教授”、“清华教授”一个问题:1931年的时候,中国国民和日本国民的素质相差多少年?

  在1931年的时候,中日国民素质之间肯定是有差距的,不然,日本帝国主义不可能疯狂、惨无人道地发动企图霸占中国的侵华战争,给中国国民带来长达八年以上的战争创伤和深痛灾难;那时的中日国民素质相差多少年呢?是大于30年呢?还是小于30年呢?如果按照“中国教授”或“清华教授”所讲的“即使中国现在跟日本在一个起跑线上,我们也未必能够赶上日本”的逻辑来推理,那时的中国和日本绝对不是一个起跑线,中国是不是未必能把日本打败、就要亡国呢?这种“中国教授”或“清华教授”如果活在那个年代,一定是“亡国论”分子!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借鉴其他国家民族、其他国民的优点和优良品质,不断丰富、改造和提升我们中华民族、中国国民的素质;作为研究、实践、传播中国精细化管理的教授、专家、学者们,应该通过扎实的工作、精细化的工作、创造性的工作,来形成适合和能提升中国国民素质的好理念、好理论、好方法,而不能妄自菲薄,不能传授错误和片面的说教,更不能挫伤我们国民提高素质的热情和信心。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44249.html

更多阅读

一日一餐的健康奇迹:57岁日本名医却有30岁的外表.

  一日一餐的健康奇迹:57岁日本名医却有30岁的外表.转载自:忆佛念佛57岁日本名医却有30岁的外表2012日本NO.1健康书!最受欢迎医师南云吉则亲身见证分享!他现年57岁,却比30岁时还年轻!紧实的腹部!而且血管年龄只有26岁,骨质年龄28岁,脑年龄3

中日是否开战的最权威依据 中日一旦开战中国必败

自从钓鱼岛被日本政府“国有化”以来,中日摩擦不断,尤其是为了赚人眼球的中日媒体,个个擦拳磨掌热烈讨论“中日是否必有一战”的话题,惹得“爱国者”热血沸腾口诛笔伐,貌似真的“时刻准备着”卫国。一时间,似乎中日战争阴云密布就在某天早

中日之间必有一战 中日军力差距有多大

台湾籍管理界名人余世维预言:2020中日必有一战以下的转载在余世维的《成功经理人》讲座(浙江移动版)中确有论述,篇幅似乎没有这么长,但是从内容来看,可借鉴思考之处甚多,故请读者明辨之、慎思之。对余世维我很熟悉,其著名的《成功经理人》讲

声明:《驳斥“清华教授:中日国民素质有30年的差距”》为网友帅气范儿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