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电子业的发展最初是从家电开始起步的。战后日本在家电行业的快速进展,具有与中国改革开放到现在的共同点:
-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家电是高度的加工组装型产品,需要大量的便宜劳动力,战后日本和当前的中国一样,具备这一条件。
-70年代,日本地方政府为了扩大就业,以提供优惠的土地资源和建设较好的基础设施来吸引企业投资建厂,促进了电子企业大量出现。而中国则是提供优惠政策引进了大量外资电子企业。
-战后日本的高储蓄率为发展电子产业积累了资本,使企业能以较低的资本筹集成本集中于产业投资。中国也有很高的储蓄率,但区别在于,中国一直对资本市场实行管制,并没有让这一优势得到发挥。
日本战后和中国改革开放后电子工业都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有所区别的是,日本是以民族企业为核心的电子产业,而中国的电子产业成分较复杂,在低端产品上主要是国内企业和三来一补企业为主,在高端产品上前期以中外合资和外资企业为主,近几年,一些国内大型企业逐渐成长起来了,但仍缺少像日本NEC,松下这样的世界级电子企业。
日本在家电产业的核心技术-半导体方面一直是较领先的,奠定了三十多年在传统家电产品上的领先优势,在1980-1990年间达到了高峰。其时,日本与美国在电子行业的TFP已经并驾齐驱了。随着进入九十年代,信息电子产业的兴起,传统家电产业逐步转移出去,日本电子产业开始更新换代。
由于信息电子技术变化速度快,对投资和创新要求高,日本在信息电子方面并未取得竞争优势,因此,虽然在研发投资增加,但与美国在TFP上的差距并没有明显缩小。也标志着日本自主创新的开始,赶超阶段基本结束。
90年代开始,日本经济陷入停滞,在电子产业上并没有很长足的进步,与日本在创新方面缺乏实际的进展不无关系。日本在模仿创新方面形成了一定的惯性(路径依赖)。
中国电子行业的主流目前仍深陷在低附加值、低技术的泥沼中,在模仿创新上做得不如战后的日本,在高素质人力资源、投资体制、政府引导等方面都应该借鉴日本追赶时期的经验。同时,应该鼓励自主创新,以避免发生日本在追赶后陷入后继乏力的尴尬境地。
但,自主创新并不是说说这么简单。中国面临的是,必须模仿创新和自主创新两条腿同步走,不能忽视任何一方面。在模仿创新方面,中国可以借鉴日本的经验,在自主创新方面,似乎还没有发现合适的学习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