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关注春运
与痛苦
胡星斗 春运是一年一度的中国“痛苦期”。铁道部“痛苦”——春运期间发送旅客1.5亿人次,增开7000多列临时客车,这么大的运量,却绝对不能出大的事故;为此,部里的领导们朝乾夕惕,战战兢兢,铁路员工们节日也不能休息,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做出了很大的牺牲。旅客们痛苦——买票太难,票价不菲,坐火车犹如受难,拥挤不堪,人的尊严扫地。 二十多年前是如此,我没想到,二十多年后还是如此。 其实,也不奇怪。目前中国的人均铁路只有一根香烟的长度,铁路运营总里程只有美国的四分之一,但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四倍,能不拥挤吗?中国铁路里程每年增长1.4%,但经济增长9~10%,以占世界6.5%的里程完成占世界铁路客货运量的25%以上,能不运力紧张吗? 为什么中国的铁路事业发展缓慢,根本的原因在于垄断的体制,在于铁路产权单一,投资渠道单一,交易规则模糊,政企不分,企业职能与社会职能不分。全国铁路就是唯一一家大公司,铁路建设的投入基本上完全依靠国家。近年来,我国每年用于新增铁路的投资只有200亿元,而需求的资金却在1300亿元以上;铁路虽然有资金清算中心,但却没有一套清晰的交易规则与合理的分配机制,线路使用费、机车牵引费、解编组费等等,政策模糊,随意性大;各铁路分局没有自主性,人事安排、经济利益完全服从于上;铁路部门,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社会”——拥有自己的工厂、学校、医院,甚至公安局、法院。沉重的包袱,计划经济的模式,耗尽了“铁老大”最后的体力,中国铁路的资产利润率降到了1%,实际可能是负数。 打破垄断,引入竞争,增加有效供给,让更多的民间资本和外资进入铁路,在政策上已经没有了障碍,关键是重塑铁路监管制度,建立清晰透明的交易规则,完善成本收益核算体系和票务收费结构。让投资者觉得收益可以预期。 只有加速铁路市场化的改革,才能破解春运难题,避免一年一度不断升级的“春运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