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态 和谐社会要培育和谐心态



 和谐社会,现已成为当下中国社会生活中最普遍的话语。什么是和谐?民间有广为流传的拆字解释:“有‘禾’入‘口’是为‘和’,人‘皆’能‘言’谓之‘谐’”。前者讲的是“民生”即物质文明问题,后者讲的是“民主”即精神文明问题。我想,它与高层定义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定义应该是相通的。

构建和谐社会,创造物质财富以解决温饱问题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基础。几千年来,我们的人民从来都是受着饥饿的煎熬,只有今天,在党的“与世界同步”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我们才第一次真正解决了温饱问题。那么,解决了温饱以后的社会转型期,是不是出现了“饿肚子的人只有一种忧虑,而吃饱肚子的人则有千百种忧虑”的社会问题?怎样才能消除“拿起筷子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的社会现象?我们今后更应该关注什么?笔者以为,和谐心态的美好塑造,应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另一个更重要、更迫切的内容,和谐社会还要培育和谐心态。

所谓和谐心态,也叫阳光心态,我认为,就是乐观向上、积极进取、豁达平和的心态,就是既不颓废消沉、也不心存妄念的心态,就是能客观看待自己、也能客观评价社会、关爱社会的心态。   

培育和谐心态,各级政府和黎民百姓都有责任。对于政府而言,目前就是在全社会营造和谐的环境和氛围,要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尽量缩小贫富差距,这是培育和谐心态的前提。那么,对于黎民百姓而言,当前又应该如何培育和谐心态?应该特别需要培育哪些心态呢?

我觉得,首先应当培育看透而不是看破“红尘”的心态,要理性地认识我们生活的这个五彩缤纷、五颜六色的社会,顺应时代前进的潮流。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的和谐世界,只能在理想中、梦幻中,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我们一定要看透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产权”改革的必要性问题,按我们乡下的话说,就是“分家”问题。由于各人的能力、起点、机遇的不同,一旦搞“产权改革”,一旦“分家”,各种差别就扩大了,贫富差距就显现了,即使这种“分家”是公正、公平的,何况我们还有很多很多不公正、不公平的规则而需要改正的。加之,中国传统的“均贫富”的小农意识、计划经济体制下养成的平均主义的习惯,以及当今社会信息极其发达、媒体极度渲染和社会交流迅速增加,也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判断,容易造成人们心理上对产权改革的抗拒,容易心气不顺、牢骚太盛。其实,产权问题不是一个分配问题,而是基本人权问题、激励机制问题,是市场经济改革必须进行的最基本、最基础的改革。保护产权不是为了少数人的利益,而是全体人们的利益。每个人的个人产权得到了保护,社会效率才会增加,才有财富去搞公平,我一直强调,没有效率,没有财富,你拿什么去公平?正所谓“讨米也要有个地方讨”啊!如果产权得不到保护,法治环境也不好,人们就不去努力创业了,不去创造财富了,怎么使中国越来越富裕?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又怎能和谐相处?所以,我们对市场经济的产权改革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心态。请大家想一想:如果没有农村土地承包开始的产权改革,我们今天能基本解决温饱、我们能“拿起筷子吃肉”吗?同样的,没有农村土地承包开始的产权改革,谁又能敢去“放下筷子骂娘”?

其次,我认为,要看透“财富”问题,要有“善富”心态。虽然这些年有不少人是钻了改革不完善的空子而通过权力、垄断和不正当交易等不法手段暴富起家的,但大多数有着良好生活质量的人还是凭借自己的知识、能力和辛苦才换来幸福生活的,把富人一律都视为“不仁之人”是极端狭隘偏激的,也是阴暗心理的反映。要承认:富人即“能人”,拥有巨大财富的富人是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的人群,是带领社会进步的人群,没有富人的社会是不正常的病态社会。美国没有比尔·盖茨, 世界没有比尔·盖茨,情况将会怎样?我们改革以前没有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当时的情况怎么样?

 社会心态 和谐社会要培育和谐心态

马克思说过,市场经济是“天生的平等派”,可我们有些人心态不好,总说“市场经济不公平”。为什么?从深层次分析,我认为,那是贫穷社会中人们长期形成的“生理型”财富观的一种心态反映。其实,在现代的经济条件下,财富正在社会化,财富用于个人消费的部分相对于生产投资,其比例正日益变小。换句话说,现在人们的财富主要是用于扩大再生产和再投资的,而财富只要用于扩大再生产和再投资,它就是社会财富和社会资本,它就是为社会服务的,在市场中运转,在生产中流动,而不管是个人占有还是集体占有,不管其表现为存在银行的存折上还是土财主埋在地下“坛子”里的货币。社会的发展,财富对于个人的“价值尺度”越来越只是“精神”的,财富与个人之间的依存关系其实并不像人们宣扬的那么大,财富在个人手里,只不过是生活方式或人生价值的一种体现。任何一个个体,无论怎么消费,都是非常有限的,“良田万顷一斗米,广厦万间半张床”嘛。当一个人合法获取财富时,他已经把大部分财富留给了社会,而且,他消费的过程又是在创造新的财富。

当然,“善富”,是对所有人而言的,富人也要“善富”,富人对待财富也要有一个平常心,也要有一个和谐心态,不能为财所惑、为富所累。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俗话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我还要说,“君子爱财,用之有道 ”!中国的富人们一定要学习比尔·盖茨,让财富合理地回流社会、多做善事,让社会关系更和谐,使自己得到更好的心理满足,让自己得到更好的心里和谐。

第三,树立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也许有人会问,处于贫困中的人,能有乐观积极的心态吗?我说,怎么不能呢?幸福是一种感觉,它不是以金钱和物质财富可以衡量的。其实,富人有富人的烦恼,穷人有穷人的快乐。不是有句俗话叫“穷快乐”吗?我就没听说过有“富快乐”说法的,可见,积极的人生态度不是富人的专利。只要乐观地面对困难,积极地改变处境,生活就会越来越好。关爱社会就是关爱自己应当成为我们的共同追求,每个人都应有对社会和别人的爱心:当你自信的时候,把自信传给你身边的人;当你幸福的时候,留些幸福给曾经帮助过你的人;当你快乐的时候,分些快乐给默默关注你的人;当你成功的时候,给正在苦苦奋斗的人一些激励;当你得意的时候,匀些得意给人生失意的人一些安慰。这些对他人的关爱和付出等人生积极的精神和物质元素,不会因为给予而减少财富,反而会在给予中不断增殖,是一种播下幸福的加法。社会和谐了,我们就更快乐了。

  至于我们大学生,我认为,我们同样需要将我们的心理健康、心态和谐问题放到社会转型的维度中来加以考察。我们还要反思我们教育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如:在进大学之前,同学们是基本被置于封闭的应试环境中,严重存在着社会化不足的问题;到了大学,我们又必须学会脱离父母以及作为准父母的中学老师独立生活;必须开始确立自我并以此为出发点去学习社会交往;必须开始确认自己的性别身份、甚至补初恋的课;还要学许多没有用的而又不得不学的所谓“必修课”;还得为出路预做准备,应付各种各样资格考试;而同学之间的竞争的压力――政治竞争、学业竞争、消费竞争、恋爱竞争等如影随形;到毕业,面对考研或就业,整天面临着失败的威胁。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培育和心态塑造,怎么能应对这些变化,把自己培养成为国家建设的有用人才? 怎么能建设我们的和谐校园?所以,我们也要 培育和谐心态。限于篇幅,我这里就不讲了,有兴趣者可以上我们经贸学院网查看《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系列讲座》之我的“塑造阳光心态,感受时代幸福”的讲座,那里有更详细的说法。(原载《湖南大学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43930.html

更多阅读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这一命题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命题。在之前,我对这一命题是心存疑问的,但是在从事哲学的教学工作之后,越来越觉得这一命题的正确性。按照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

山东2011年高考作文写作指导:《这世界需要你》

【写作导航】2011山东高考语文作文这是一道命题作文,还是很有开放性和时代性的,启迪我们思考和他人、和世界的关系。“强调了社会要尊重生命个体,从另一角度,也在倡导社会每个人都应自尊、自爱,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去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高职学生阅读习惯调查分析

     当今世界有很多国家把国民阅读能力作为考察国家竞争力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法国等通过大量的与阅读相关的活动和一些组织推进全民阅读,并不惜投入大量的经费与资源。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声明:《社会心态 和谐社会要培育和谐心态》为网友刀头舔血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