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蓝天 赢在中国 赢在中国,做对的事,而不是把事做对



  《赢在中国》第一季已经进入5强决赛。且不说,之前的比赛过程中,多少风波和质疑,多少不解和揣测,按照王利芬的讲法,2006年十二月十二号,又将迎来《赢在中国》的第二赛季了。

    也许,王利芬是想早点采用“回顾战术”,能够让央视把《赢在中国》项目列为2007年重点栏目,所以,等不及第一季全部比赛的结束。

    王利芬说,需要大量的篇幅来回顾。不知道,她需要用这些回顾,来得到些什么。

 

    有网友提出《赢赛八问》代表了80%以上的关注这个节目的想法。摘录如下:

一.<赢>赛的深远意义是什么?怎样能把这深远意义延伸?

二.<赢>赛现在的价值取向是什么?是否还有更高的价值取向诉求?

三.<赢>赛所选拔的项目合理吗?是否可以向更宽的创业项目拓展?

四.<赢>赛的比赛规则与评判标准是否需要改进?是否需要更加透明?

五.<赢>赛胜出的选手与风投家的股份分配是否合理?怎样才能更合理?

六.<赢>赛现在播出的剪辑形式与互动形式是否满意?怎样才能更吸引人.让更多的人参与互动来扩大受众群体?

七.<赢>赛结束后.曾经热衷<赢>赛的人们需要做什么?

八.<赢>赛所选拔的人与项目的成败是否影响正在创业路上的人?

 

    上述八个问题中,1问和2问,是<赢>赛的定位和方向问题,3问和4问是<赢>赛的机制问题,5问是<赢>赛的利益分配问题,6问是<赢>赛的表现形式问题,7问和8问,则是<赢>赛的生存问题。可以说,这8个问题,基本涵盖了<赢>赛第一季中突出的现象。

   

    从<赢>赛第一季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各个主办、承办、协办、赞助方,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各用齐极。

    于是,中华英才网在比赛初期,通过网络报名,收集了几十万参赛选手的简历,通过比赛进程宣布帮助参赛选手招聘创业团队,吸引了更多的创业者的眼球。利用节目,增加知名度,为了达到其近期上市的目的。同时,董事长徐新又可通过选拔,寻找合适的投资项目。

    在马云担任评委的过程中,阿里巴巴从百安居挖来了卫哲,并和中国邮政EMS建立了一个收费更低的物流配送环节。而这些,都由马云的表演,通过电视,传递到那些创业者心中。

    联通、蒙牛、UT、橡果国际等公司,也都纷纷通过其投资者、董事长、总经理担任评委的便利,大做央视折扣广告。

    选手、节目组、主持人,都成了资本的工具。

    第一季的《赢在中国》还能真正体现中国式创业的精神吗?风险投资的选择标准,是否也是《赢在中国》创业大赛的选择标准?

    虽然,创业者和节目组都缺的是资金。

从大多数的创业者来讲,他们并不最看中最后的什么几百几千万的高额资金,他们更看中的是能告诉大家自己的创业故事,希望获得社会的承认,希望能有一个合适的资助,来继续艰辛的中国式创业。这也是,在第一季比赛中,很多选手关心的是小额授信及贷款的问题所在。

 

大部分的创业者,并不是风投看中的人群。显然,风投的选择,也不会代表中国广大创业者。

由于风投主宰了比赛,在“资金”的要挟,赢赛不得不按照风投的意愿进行的比赛,根本不是创业真人秀,而成了“风投选拔秀”,再看看“东施效颦”式的PK,并没有显示出选手的机智和竞争性格,反而成了揭露选手阴暗面的放大镜。

赢赛怎能真正体现创业者的风采?

 

由此,我们得出的一个更综合性的问题,《赢在中国》类的创业比赛,还需要风险投资的参与吗?我们需要风险投资的价值导向,来决定创业者的命运吗?

显然,答案是否定的。因为风投并不是资本来源的唯一选择。

赢赛要做的是,运用央视强大推广宣传功能,帮助创业者推广优秀的创业创意。

当一个项目,有其自己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和知识产权,又被广大的民众接受,离开资金的距离还会远吗?

 

赢在中国,做对的事,而不是把事做对!

 

如果王利芬的回顾,能好好回顾(反思)并正确回答文中八个问题,那么才是第一季节目的真正收获。

 碧水蓝天 赢在中国 赢在中国,做对的事,而不是把事做对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43809.html

更多阅读

有感《碧水蓝天赢在中国》 行动守护碧水蓝天

在家疗伤,把《碧水蓝天赢在中国》全部看过,有些感想。 圈里有各种大小生意的朋友,有直接销售型的有生产型的;有直接产品型的有概念型的;有sales型的有market型的;有小至店面型的有大至国际型的;有外企管理精英有拥有自己产业的商界精英....

声明:《碧水蓝天 赢在中国 赢在中国,做对的事,而不是把事做对》为网友后村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