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从陈子庄说起08年,是四川画家陈子庄先生诞辰95周年。

陈子庄先生,1913年出生,1976年去世,出生于荣昌,归老于成都。陈子庄是中国画坛巨匠,以传统山水、花鸟、人物画为主。其画以独特清新的风格、清简邃远的意境、生动别致的造型、典雅精深的笔墨,卓立于20世纪的中国画坛,有“中国梵高”之称。他是现代中国画史上,与他的四川老乡张大千一样,是有着国际声望的宗师,并且都在中国画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然而,两位大师的际遇却正好一正一反——大千先生生前就名满天下,一生显达富足,周游世界各国;而陈子庄先生却一生极不得志,蜗居成都,后半辈子都在贫病中挣扎作画。直到他去世后,于1980年代初,其作品价值才得到肯定,1990年后,画价于国际拍卖市场上屡创新高,现在其作品基本价格在10万至20万港币之间。成为四川现代画家中的传奇。来自民间,默默无闻、穷愁潦倒,其作品的艺术价值尚未被挖掘到位,甚至尚未被认识和肯定,自然其作品的市场价值也处在“无人问津”或低价的状态,这样的大师,这样的艺术家,我们在今天还能否发现和找到呢?这个问题,应该说是一直萦回在艺术研究者、收藏家、艺品投资者、拍卖行、画廊经纪人,包括相关的媒体人士的心里。无论寻找者所持的目的如何,找到他们,找到那些不得志的大师,无疑就是寻到了精神上的新殿堂,市场上的大“金矿”。aihuau.com作画的人困厄在这个浮躁短视的时代,为寻找艺术的突破和超越,常须不问世事地探索;而寻找的人蔽目于真假杂出的信息,以及不公的评论及定价体系——要找的人自己把自己“藏”起来了;寻找的人却又要面对无数的歧路。要找到,一个字,难。我们希望能带起这个寻找的“头”,一方面于那些民间的艺术探索者们的艰辛有所弥补,另一方面也于那些寻找的同道者们有所裨益,为有眼光的艺品投资者、真正的收藏者、有远见和社会公益心的市场运作者,架设一道特别的津梁。准则:名低、保真、精品我们认识到,首先,书画家的“名头”很重要,而民间书画艺术家的知名度常常很低,其作品的市场价值就会被低估甚至失去“市场准入证”。业内人士都知道,对于“名家”的作品,必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虽然不乏有画家名实相符,画品价值与名声成正比的,但名衔愈大其仿冒的几率也就愈高。而且在当今书画界,“名家”中也不乏自欺欺人者,虽然他们的画价常常被抬得特别高,与实际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背离。所以,我们的第一个观点,就是既然我们是在寻找和挖掘,那么就不以作画者的头衔为依托,肯定要寻找名声低的,甚至是低到“籍籍无名”地步的画家,才是我们的首选。其次,作品更要“真”,不能有半点疑惑或争议,要有画家突出的个性和典型的风貌,“保真”是所有收藏者、鉴赏家和正规市场运作者的基本信条。第三是要“精”,要画家的鼎力精心之作,而不是一般的“应酬”之作。这点很简单,艺术品越精湛,吸引力越大,作品的不可取代性越高,其数量存世也就少,则市场前景通常越高越稳,这是不争的定律。自下期起,我们会陆续以作者自荐或他人推荐、记者探访、专家点评等形式,陆续刊出作品和画家简介,并以此向本刊的读者群体及全社会的此道中人公开询价。每次的询价结果和成交状况在刊登画作后的下一期载出。每幅画作均有我们的登记号,以保持长期跟踪,观测画家及画作在艺术价值评估和市场价值起落中的轨迹,以期对画家负责、对作品负责、对市场负责、对社会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