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酉民:选择国际资本市场,不仅仅出于企业对国际资源的更为亲睐,还在于两个资本市场对于资源的判断与选择。国内有利润指标考核,国际则主要判断企业有无潜力,有潜力就支持你。不过回头来看,从江南造船厂到“外高桥”,再到新建设的船厂“熔盛”,虽然也有国际外包与合作,但毕竟还是在中国本土进行。高盛这些国际投资基金进来之后,你们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 陈强:引进高盛、D.E.Shaw基金的理由有三。首先,他们是著名的国际基金。能与之合作,企业在国际上的品牌影响力就会迅速扩大。第二,国外资本市场采取备案制。企业能否做好,有没有未来发展前景影响到大家购买股票的信心。这种理念也改变了过去我们一以惯之的企业运作模式。过去,企业强调以产品为核心的经营理念,现在则变为企业价值最大化。就是如何将企业的价值作为未来发展的核心。产品只是实现价值的手段之一,而不是目的,目的是企业价值最大化。aihuau.com最后,通过引进国际基金,可以做到企业价值最大化。国际基金,带来国际化的管理理念,以及借用国际化的资源,可以很好地从本土化走向国际化。 请出示……激励方案席酉民:这是外部资源的利用。我更关心另外一个问题:在利用和引进国际基金的同时,企业在内部的管理与控制方面,有没有发生一些改变?如果有,那么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陈强:高盛一上来就要求,“如果我要成为你的股东,请必须拿出对员工的激励方案。”企业不是缺少资金吗?好的,我可以提供资金支持,但是企业能不能为我创造价值呢?企业怎么创造价值?就是依靠企业员工个人能力的创造性发挥。这是真正的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与那些“说的多,做的少”的国内企业的做法不同,他们在真正地做实事,这给了我很大的冲击。
![陈强、席酉民之:全球化整合正文(4)](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7582719059647.jpeg)
高盛还提出“规模化”的概念。高盛里面有三块,一块是投行,投行是什么?投行就像财务投资者,追求短平快。企业缺钱,投行可以将事先从市场上借到的钱再借给企业。但是,一旦有合适的退出机制,比如说上市完毕,投行马上就跑了。可是高盛这次对于熔盛,其做法不同。高盛是拿自有资金投资熔盛的,并且承诺上市5年之内不撤资,看中的就是熔盛的长期效应。所以,我们必须要提出整合,要成为世界造船业的前三位(编者注:有资料介绍,目前熔盛已经是世界前10位)。第三个冲击就是,高盛对于我们企业的价值评估方法确实不同。高盛进来时,我们工厂尚未建成,什么也没有。于是,高盛派了3个团队来评估。一是技术团队。熔盛是否有足够的技术能力?OK,很好。二是价值团队,综合分析熔盛未来有没有价值。高盛请来了韩国的股票分析师,这些分析师长期跟踪造船业。最后的大致评价是,“我为我们韩国造船业感到担忧。”最起码证明了我们的未来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