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经济学奖是在1968年瑞典中央银行建立三百周年时由当时的行长艾斯伯林克倡议,并经瑞典皇家科学院批准而设立的,全称应该是“纪念诺贝尔经济学奖”,这项奖由瑞典皇家科学院组成的“经济科学委员会”评定,该委员会由五名经济学家组成。严格来说,诺贝尔经济学奖不同于诺贝尔物理、化学、生物医学、文学以及和平奖,但由于它与其他奖同样在每年10月中旬公布,而且奖金相同,所以,也被认为与其他奖相同,简称诺贝尔经济学奖。
第一届诺贝尔经济学奖是在1969年颁发的,从那时到1997年,共有欧美的42位经济学家荣获这项世界经济学界最高的荣誉。现在我就诺贝经济学奖获得者的经济学体系的有关问题谈点看法。
(一)
重视教授理论,忽视“平民”独创,不知矮人如站在高人肩上比高人更高的观点
——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兵法娴熟文韬武略的教授应是不如一条火枪能打天下的“平民”
——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经济学奖评奖委员会评人先看学历和职称,而不是先看创造的方法和贡献,这实为大忌之一
1、诺贝尔经济学奖评奖委员会只重视教授理论而不关注“平民”振兴经济理论几乎所有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人都是教授,而重来没有过不是教授的人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经济学是一门安邦济世的科学,它的实用性一般都要由政府官员实施才行。那么政府官员通过实施的成功的发展或振兴经济的新方法也并非一定是教授才能搞出来的。所以诺贝尔经济学奖评奖委员会只重视教授理论而不关注“平民”振兴经济理论是诺贝尔评奖中存在的一个问题。
2、“平民”振兴经济理论的实例分析
不是教授的人也能搞出发展经济新方法,这完全是事实现象。在这一点上最有说服力的是“平民”振兴经济理论,中国很多区域成功的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例1、温州模式是温州人民大有作为的结果,假如“平民”总结出了能在全世界贫困区域推广的“温州模式”的经验,那么是否可以授予他诺贝尔经济学奖呢?
温州地区当时的情况是:人均耕地不足,只有0.52亩;人均收入差,农民的人均收入为56.0元,与叫化子的水准相接近;而且是交通不便,经济资源不丰富,旁边也无大城市的经济幅射。但是它却在中国改革开放后获得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而这个快速发展既不是教授用高等数学计算指导的结果,也并不是领导积极有为之治的成果,而是一种无为之治导引下的人民大有作为的效果,是人民有序的发展经济的能力导致了整个地区经济的振兴。
当时温州农村出现了商品生产蓬勃发展的生动局面:出现一批年收入超万元的专业户,年产值超百万元的专业村,年产值超千万元的的乡,年产值超亿元的区。温州农村没有大工厂,也没有大烟囱,但家家户户是车间,一个村庄、一个集镇是个大工厂,各种产品、各道工序,环环扣紧,配套成龙;各种能人,犹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可谓生机勃勃。若有问,这是哪个领导在指挥的?温州对世人的回答是人民群众自己的创造。这种以人民的力量发挥而形成的这种大联合的创造,这也是全国各地区很少见的,这是中国人民值得骄傲的地方。英国等西方一些发达国家是通过非法非道义的残暴的手段进行圈地运动和残无人道灭绝人性的殖民侵略来完成工业化原始积累的,而温州人民却不靠抢不靠惊夺走出了一条依靠自身力量进行小区域群众各自小投入而形成大联合的创业态势来进行工业化,从而走出了全民工业化原始积累的新路子。当然这里也充分说明了一点是一个地区人民的智力与经济发展有着密切关系。
温州模式是人民大有作为的模式。温州市委领导回答记者的提问时坦率地说,温州出现商品经济局面,是群众自己创造出来的,市里并没有意识地组织,只是注意保护了农民群众发展商品生产的积极性,因此“温州模式是人民大有作为的模式”的这个结论是被温州领导所认定的。
如果一个文化层次不高的“平民”总结出了“温州模式”的经验,而这种经验如果也适合于全世界贫困地区的应用和发展,那么这种“平民”所创造的理论是否应该授予诺贝尔经济学奖呢?毫无疑问,只要他的贡献大,我认为应该授予他诺贝尔经济学奖。
例2、短短几年里,在一个破烂烂的乡村里建起了一个现代化城市而闻名中外的龙港模式,这个模式的理论是“平民”振兴经济理论,即没有教授职称的镇委书记想到了用农民的资金来把农村建设成一个现代化城市的一个方法,请问这个“平民”振兴经济的龙港模式理论能否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呢?
在短短几年里,在一个破烂烂的乡村里建起了一个现代化城市的龙港模式,而这个建现代城市的思路很简单,只不过是镇委书记陈定模想到了用农民资金建城市的思路,而这个思路贯彻的结果是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如果按照贡献值来说,我认为这个“平民”振兴经济理论完全可以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3、设定得奖理论公式,如“平民”理论贡献值高于教授理论贡献值的话,那么“平民”就应该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如果搞一个得奖理论的公式,设定Q为因变量“价值”,d为自变量“理论”,那么贡献价值的函数是:Q=f(d)。教授的理论的贡献值是Q1= f(d1),“平民”的理论的贡献值是Q2= f(d2),那么我认为获奖的人应该是看得奖理论公式求出来的贡献值Q1和Q2的大小,如果Q2的值大于Q1的话,即“平民”理论值高于教授理论值的话,那么“平民”就应该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现在的实际情况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评定委员会重视教授理论,忽视“平民”独创,没有树立起不知矮人如站在高人肩上比高人更高的观点。因此我认为只要他(她)有贡献,有创造,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而且这种“平民”理论能够在世界贫困地区实施,或者它有重大的价值,那么创造者理应得到诺贝尔经济学奖。
打一个比方说,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兵法娴熟文韬武略的教授应是不如一条火枪能打天下的“平民”。正是由于如此,所以瑞典皇家科学院评奖委员会评人先看学历和职称,而不是先看创造的方法和贡献,这实为诺贝尔经济学奖评定中的大忌之一。
4、为什么“平民”可以获奖呢?
(1)从中国和世界的历史上看,很多“平民”专家,贡献意义重大,千古流芳,按照今天的话说这些“平民专家”应该获奖
从中国和世界的历史上来看,在创造重大发明的人中,的确有很多是“平民”专家,他们千古流芳,其贡献意义很大。
例 1、开天辟地的蒸汽机工业化时代的发动者是一个发明了蒸汽机工匠的瓦特,按照今天的话来说,瓦特应该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8世纪后半期,在离中国遥远的英国格拉斯哥大学里,修理工瓦特发明了蒸汽机。蒸汽机像一根魔杖,推动了工业部门的腾飞,从此人类社会进入了“蒸汽时代”。从蒸汽时代掀起来的工业革命像海浪一样从西欧、向北美、向亚州、向全世界讯速扩散,推动了一个新的工业化时代的到来,有力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
按照今天的话来说,由于瓦特贡献巨大,他应该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例 2、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纸是由东汉和帝刘肇至安帝时代的一位宦官蔡伦发明的,按照今天的话说,他也应该获得诺贝尔的什么奖
蔡伦字敬仲,是东汉和帝刘肇至安帝刘祜时候的一位宦官,在文化水准上不是很高,地位也不高,只是一位太监,但是他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研究后发明了可以书写的纸,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一大贡献。
按照今天的话说,他可以获得诺贝尔的什么奖。
例 3、李时珍三年举人考试都名落孙山,但是他写下了举世著名的《本草纲目》,按今天的话说,他应该获得诺贝尔医学奖
李时珍在14岁时就中了秀才,这是很了不起的,然而在以后的考试中,他接连三次举人考试都名落孙山。
李时珍经过27年的努力,写成了《本草纲目》,这部巨著共收集药材1892种,药方1.1万多个,字数达190万之多,李时珍为这部书耗尽了毕生的精力,书写成不久就去世了。李时珍的儿子将这部书献给了朝廷,当时主持朝政的张居正发现了它的重要价值,立刻下令刊行全国,这部巨著现在还被译成多种文字在全世界流传,直到今天这部书还在医学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那么象李时珍这样的人,举人考试都没考中,按今天的话说,只要他对人类发展有重大贡献,那么他完全可以获得诺贝尔医学奖。
总而言之,文化程度不高而获得重大发明的人还是很多的。
如果中国也搞一个类似诺贝尔奖的话,鲁讯当然可以获奖,他是大学的老师。那么写出千古流传《聊斋志异》的蒲松龄,这位在中壮年时不能获得任何学位的专家,也应该要获奖。
由此认为获奖不能论教授和博士,只要有重大贡献的“平民”也应获奖。
(2)很多区域政府,请教授指导经济发展,但这个区域的经济还是不能振兴
从中国一些区域经济发展的情况看,区域领导都很重视教授的意见,搞技术开发请教授指导,搞县的发展规划请教授指导,好象什么都要请教授。但是一些地方也许是太注重“教授”的缘故,这个区域在很多发展或振兴经济的方法都使用了的情况下,可是这个区域的经济发展还是举步不前,所以教授并不一定能完全解决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
Ⅰ、经济教授不能对振兴区域经济起到很好指导作用的实例分析
例1、云南富源县富山村停止挖小煤窖后,又返贫,云南电视台请云南大学的何明博士(现为教授)在“今日话题”栏目中谈富山村如何脱贫致富的指导意见,他只谈两点意见:一找新经济增长点;二要靠政府。我向记者追踪调查,记者又讲到采访时,他还谈到了培植一个产业需要二三年;他又举例说某村原来开石头,后来石头采光了,该村发展了搬家业。我认为他这种指导意见有说等于没说一样
2001年10月20日晚看到云南电视台在“今日话题”栏目中播放了云南富源县富山村一个地方停止挖小煤窖后,老百姓除了一点种田的收入外,并无任何行业的收入,结果导致这一村的人又返贫了。
云南大学的何明博士,现为教授,他在“今日话题”节目中接受电视采访时只是稍微谈了自己对富源县富山村如何解决返贫问题的两点看法:一是想方设法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在人民群众不能找到很好的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情况上,那么只有依靠政府了。
何明教授与我的观点是一样的。但是何明教授谈得很简单,这似乎对于执政者不能起着很好的决策指导作用。说不定政府现在已经在考虑这个问题了,但是政府对贫困村如何进一步发展还是无能为力。
为了了解何明教授对区域经济的研究水平,我特地挂电话给该节目的制作者余乐贝,余乐贝小姐很客气,由于我们是在通长途电话,所以她说得很快,她说:“主要是这个节目的时间短,所以何明教授不可能谈的很多”。
我问:“那么你们采访时,他对如何振兴区域经济有何高见呢,比如关于富山村这样子无路可走的情况下,到底应该怎么办呢?”
她说:“我们采访时他讲得很多,他说培植一个产业需要二至三年时间,比如关于如何转移劳动力问题,有的区域以前的劳力是专们砍树的,但由于禁止滥砍滥伐,所以那个村不能以砍树为生,怎么办呢?后来该村开辟了旅游行业;又有一个地方是炸石头为业的,后来石头炸光了,他们村开辟了搬家行业。”
我认为就这样子的区域经济决策意见来说显然对这些区域的发展不能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更谈不上要指导全国和全世界贫困地区的发展了。
例2、在专家教授级人员组成的一班人所写的《中国农村区域经济比较模式研究》一书里认为苏南模式的成因是农民具有脱贫致富的强烈愿望,所以要求摆脱自然经济模式和单一经济结构的束缚。该书认为农民在实践中逐渐认识到:农村转移剩余劳动力的最佳选择,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道路,就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我认为这种结论实在是没有看到苏南模式发展集体工业的根本点是什么的问题。
在专家教授级人员组成的一班人所写的《中国农村区域经济比较模式研究》一书里认为苏南模式的成因是农民具有脱贫致富的强烈愿望,所以要求摆脱自然经济模式和单一经济结构的束缚。该书认为农民在实践中逐渐认识到:农村转移剩余劳动力的最佳选择,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道路,就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这种说法似乎是农民在大办集体工业,我认为这种对农民拨苗助长的做法是不行的。温州农民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也是从最简单的手工业开始才进入家庭工业,而不可能大力发展集体工业。所谓象苏南模式的集体工业,技术含量高,生产经营管理复杂,非是一般农民所能承担的。每个地区的农民都有脱贫致富的愿望,致富的地区是这样;那些还没致富的地区其农民脱贫致富的愿望更迫切;小农经济思想严重的地区的农民也想致富发财,只还过他们不敢选择一种类似于赌博的创业。所以说农民脱贫致富的愿望并不是大力发展集体工业的主要因素。
苏南集体工业的产生、发展对农民来说是没有任何决策权的。既然农民没有决策权那么集体工业的发展就与农民的脱贫致富的迫切愿望无关。打一个比方说:温州发展家庭工业与政府的决策权无关,因为是否投资创办家庭工业,创办什么类型的工业,政府不能参与任何决策,因此我们不能说本地政府的原因所以造成了家庭工业的发展。正是如此,把集体工业说成是农民脱贫致富的愿望和把温州大力发展家庭工业说成是温州政府起了很大作用的看法都是不对的。
从这里我们看出了这么一点:专家教授对分析问题并不一定就是正确,因此也可以认为找出振兴区域经济的通用思路的人并不一定是传家。
Ⅱ、有些经济方面的教授没有对振兴区域经济起到很好的决策指导作用的原因分析
为什么有些教授没有起到很好的决策指导作用,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有些人思想保守,不敢对政治圈定的经济问题提出疑议,由于在这些问题上不敢独闯禁区,致使有些问题始终不能获得重大突破。有些课题可能需要上级领导和部门批准,如果他要闯禁区,那么这些课题也难获批准。
二、可能是教授由于经常呆在校园里,所以与基层人士相比较少接触基层现实之故。
三、有些问题也并非教授的见解就一定是对的。
俗话说:“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所以整个社会不要形成一种不良的气氛,什么意见都要听教授的,如果不是教授所讲的,那么就把他的话当耳边风而不重视。这种不重视合理化建议的做法是错的。中国有句话是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胜一浪,这是历史昭示我们更应注重平民的意见。
Ⅲ、何新认为经济学博士与实际了解国民经济,以至于操作现实经济并且保证其可以根据他的理论指导而成功,绝非同一回事
让我引用“全国政协的一位经济学家何新”在《思考新国家主义的经济观》书中的一段原话吧!
……人们极容易产生一个错觉,就是以为经济学家必然真的懂经济。以为经济学家可以指导经济。
……所有些被追捧的包括被“诺贝尔奖”钦定的权威仍然只是一种伪权威。别让他们吓住。
……
此外,还要看到,书本知识和实际操作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比如你本身也是一位经济博士。而作为一个经济学博士的涵义仅仅是,您了解有关经济学某些理论文献、并且就此写过博士论文。但这与实际了解国民经济,以至于操作现实经济并且保证其可以根据你的理论指导而成功,绝非同一回事。
我认为,我国经济学理论一直处在一种幼稚的阶段。经济学者只注重于玩弄抽象的数理经济模型和资本主义市场抽象化的理想模式,却毫不注重于研究现实中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历史和具体发展阶段,不注重于研究存在于现实中的真实的资本主义制度及国家经济政策。许多人把幻想性市场模型拟设为中国经济改革的未来方向,却忽略了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发展中,吸取对中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有用的政策和措施。
他所写的这段话的意思是权威不一定就是对的,从我所举的温州模式和龙港模式的发展理论来说,也就是说从现实上来看,有可能是“平民”(包括大学生等)的理论却是对的,甚至其理论在实施后还有可能是有重大效果的。
综上所述,我们既要重视教授所创造的理论,更要重视“平民”所创的理论。
(二)
重视经济学数学化,忽视经济学数学化不能完全解决问题这一现实
1、经世济民的做法有时无法用公式来计算
——把数理公式用到经济学中而获奖的美国大量经济学家却计算不出2001年是美国经济因遭恐怖袭击而严重衰退的年份的这一事例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结论
从第一届到1997年为止的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的人都是西方的经济学家,其中美国有29位,占了三分之二以上。
诺贝尔获奖者在他们的著作中都大量用到经济学计算公式,但这些济学家却计算不出来2001年是美国经济严重衰退的年份,更无从推导出2001年美国经济严重衰退的原因是恐怖袭击,那么这也就说明了以前的经济学计算公式是否缺少了恐怖主义这一项自变量,我认为这不是以前一些经济学公式计算不准,那就是经世济民的做法有时无法用公式来计算。
2、现实中并非是很会算的人能发财,而恰恰是不会算的人却发了大财的实例分析
——温州南堡凶杀案中的被害者是一位老板,他很会算,却算不到自己一命呜呼从此不再赚钱了
——经天纬地很会算的姜子牙却算不出自己做生意都要亏本,这说明经济发展中有很多的变量关系,这些变量既不能在事先考虑到,甚至于这些变量无法用公式推导出什么结论
发展经济有很多的变量关系,从个人来说,也并非是计算准的人能发财,现实中恰恰相反的是那些不大会计算的人却发了大财,而那些很会计算很会设想的人却发不了财。这说明经济公式中有很多的自变量关系,我们常常认为导致因变量的是价格问题,结果有时却是政治,社会问题导致价格下跌功亏一篑,造成企业倒闭。
温州发生了南保凶杀案,一个老板是从事承包工作的,他很会计算,结果却命丧歹徒的凶杀中。一命呜呼!算来算去结果却算不出自己一命呜呼的时间是他赚钱永远停止的起始时间。
从中国的历史上看,那些经天纬地之才的人尽管他们很会算但是却做不好自己的生意,如辅助周文王立天下的姜子牙就是典型一例,他做面粉生意、做酒的生意都亏本了,但是它却能治国理财。这些经天纬地之人自己做生意不是不会算,而是这算的很好的当中是出来一个非变量的因素,结果导致严重亏本。由此可见那些采用理性的计算经济的公式和方法并非是万能的。
3、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的中国很多地区不是事先用公式计算指导的结果
——举龙港镇的发展来说明
从为官执政发展经济的角度说,几乎大多数地区也不是用什么公式计算指导下而发展起来的,中国几乎所有区域的的发展的很多实例就可说明了这一点。
如温州的龙港镇在短短的几年内在一个破破烂烂的乡里建起了现代化的城市,这是自古以来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奇迹。
龙港是温州市苍南县的一个城镇,龙港模式是用农民资金在短短几年里建起一座现代化城市的模式。1984年,这个时候的龙港,只有3家小而乱的杂货铺。有旺季下地耕耘,淡季打渔摸虾的6000农民。在短短的几年内,一座称为龙港的现代化新城拨地而起。请让下列数字说明龙港镇的变化吧!
总投资800万元,建造沿江5公里防护林一条,大小码头22座,港口年吞吐量30万吨,不同功能的汽车客运、货运中心4个,每个占地20—30亩,以港兴镇的战略基本实现。
总投资750万元,建造龙港邮电通讯大楼,1991年开通城控电话5000门。
总投资250万元,建造日供水12500吨自来水厂,可满足10万人居民生活用水。
总投资500万元,建造3.5万千瓦输变电工程,龙港供电并入华东电网。
总投资180万元,建造县级医院一所。
总投资85万元,建造龙港消防大楼。
总投资150万元,建造龙港江边公园。
总投资850万元,建造市内水泥道路总长30公里;总投资400万元,建造市内大小桥梁26座。
这是一座没有国家投资而建起来的新城,它完全由民间资金在短短几年内而叠起来的,奇迹!是难以让世人预料到的奇迹!它是温州人的骄傲,也是中国农民的骄傲。
尽管上述这些数字好算,但是在龙港镇建现代化城市前算不到这一点,当时的党委书记和镇长就是想到了这么一点,尽量吸引农民的资金来建城市,吸一个算一个,根本是事先不知道有几个,也无法用公式来计算出它到底有几个农民会来投资。
4、经济学家对经济学数学化模型的质疑
经济学的数学化可以使经济理论的表述与证明更为准确、简洁,也有助于用经济学来解决问题。但是,经济学并不是数学。经济问题的复杂性并不能仅仅用数学来表述,任何复杂的数学模型也未必能反映经济问题的真实情况。正是如此,许多经济学家对经济学的数学化提出了质疑。以投入——产出分析而获奖的美国经济学家里昴惕夫把“专业经济学杂志中数学公式连篇累牍”,“经济理论家不停地建立大量的数学模型”以及“经济计量学把大体上相同的一套的数据和具有一切可能形式的代数函数相结合”称为“一场沉闷的演出”。这种对经济学数学化的批评是值得注意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评奖委员会也注意到了这一点。
让我引用“全国政协的一位经济学家何新”在《思考新国家主义的经济观》书中的一段原话吧!
我尤其不欣赏某些经济学人。最简单的经济现象,拿他们那套所谓宏观或微观的术语以至某种数学模型一编排,就变成谁也搞不懂了。以术语美文装饰学术,这不过是用以掩盖思想和内容空洞的小伎俩。还有人乐于用数学冒充经济学。但如果真使用他们建立的那一套数学模型作实际操作,特别是预测,几乎总是必败无疑。
5、重视经济学数学化中量的计算,但是更应注重无法用数学化计算的经济理论方面质的突破
我认为重视量的计算,也应重视质的突破,质的突破的是很重要的,一个振兴经济的新方法的出台,虽然无法用公式来计算,但是在它实施后却能给区域发展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这种虽然没用公式来表述的质的变化的振兴经济新方法、新理论就应该给予诺贝尔经济学奖。让我们记住经济学奖不是数学奖这句话吧!
综上所述,经济学数学化不能完全解决问题这一现实。
(三)
深奥的公式化理论很难为经世济民的区域领导提供明了的现实思路
从总体上看,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经济学学术体系的理论很深奥,运用的知识很高深,可以说是一套公式化的理论。我们知道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有的人不仅是经济专业的大学毕业的而且还读了博士,最后到了教授的级别,那么这种一辈子研究后而写出来的经济理论,其专业性很强,如果不写得通俗易懂的话,它就很难让人明白,再加上民族不同,其他国家的一般人要搞懂用英语写成的经济理论更难,几乎是难于上青天。
我们应该知道这一点,经济学与其他学科不同。其他学科是让专家自己的理论自己去应用于实践或各方面工作,如某人搞出了医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他无需指导我们都成为医生。而经济学与一般学科不同,经济学至少是为领导提供指导服务的一门经邦治世的学问,也许由于东西方的差别,东方国家各区域的政府领导人,不可能都是经济学专业毕业的,所以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方面的研究成果必须要写得通俗易懂才行,如果不达到这种程度,这些区域领导看这方面专业性很强的经济理论文章,就如雾里吐水一样的不明白,那么这门经世济民的经济学问能起到多大的作用这是让人们很怀疑的事。因为每一个区域的领导人不可能请诺贝尔经济奖者来作现场指导,只能是看他们所写的书,但由于很多人看不懂,所以他们可能干脆就不看这些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著作,从而使人类的知识结晶束之高阁而不能很好地得到开发和利用。
由此认为,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必须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意思写清楚,这样子才能为世界各国各区域的领导人提供明了的思路,从而使经济学理论才能更好地造福人类。现在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理论写得很深奥,经济学公式化理论更难让各区域领导人理解,因而使诺贝尔经济学奖为类造福大打折扣。
(四)
主流经济学的数理建模很可疑
经济关系本质上是一种量的关系。它的若干基本概念,如价值、剩余、竞争、分配都是一种涵有数量意义的概念。经济关系可以通过数学关系建构模型。但我认为现代数理经济学所构想的多数虚拟模型是可疑的。
人民大学高德步教授在一本批评主流经济学的著作中指出:
“小阿尔费雷德·马拉伯通过战后颇具影响的经济学家及其活动的研究,对上述问题作出了一个比较客观的评价。他指出:有不少经济学理论是在大学的象牙塔里构思出来的,这样的理论和建议,经常与经济的现实不符,当然不能凑效。现实经济不可能简单得用几条‘抛物线’就能客观描述。这种观点真可谓切中经济学的时弊。这些年来,经济学的发展,越来越‘学术化’,经过精密的数学运算和精心的雕琢,真的成了象牙塔中的‘精品’,遗憾的是许多‘精品’中看不中用。”
而美国学者马拉伯则讲过一个颇为极端的说法:
“以本人之见,较为确切的描述应当是:经济学,说好听点是一门伪科学;说得不好听些,它是场猜迷游戏。这游戏通常极为粗劣且不时被一些聪明的骗子所操纵。这些人的学术报告所言远超过他们为改善人类生活而做出的任何可能的贡献。”
美国经济学家Sidney Weintraub则较为学术性地指出:
“斯莫伦基教授和雷诺兹教授是研究帕雷托最优化的,在讲授时往往把它跟福利经济学混同起来,认为价格法规最适用于静态经济,而不是实际经济。更经常的是,只假定有关费用是一组纯客观的可数量,为图简便而有意忽略重要的主观(即使用者费用)成分,因为这种主观成分会使福利经济学的具体应用复杂化。此外,令人伤脑筋的市场故障并发症会引起可疑的‘次最优’——也是低阶的——权宜的解决办法。
哲学家(以边沁的功利主义的优点最为突出)、政治理论家、法理学家以及议员们一直在对伴随公众行为的优点而来的缺陷权衡得失。现代经济学家用数学手段把概念精雕细刻,以避免带有明显的意识形态色彩。不幸的是,大多数‘效益’和许多费用都是非现实的和零散的,由于实际情况难于预测,计算自然也无法精确。
在我看来,萨缪尔斯(W.J.Samuels)教授承担了一项最难捉摸的任务——试图把纯经济学中的观念与意识形态的朦胧概念在经济学中加以区别。它的普遍存在影响了经济学的所有分支学科:看来经济学家命定要和这种矛盾打交道。一个具有讽刺意味的事实是,那些竭力宣扬‘绝对不受价值论约束的’经济‘科学’的人却大肆吹捧政府准则,在装模作样地要为他们的意识形态进行‘科学’约束的同时,保卫放任自由,反对平均主义措施。我认为,混乱的根源来自四十多年前莱昂内尔·罗宾斯的一道禁令,这道禁令规定:侵入心理学,政治学说和社会学都是‘超出经济学的’,不管所研究的问题可能同这些学科有什么关联。经济学家们被告诫:要严格坚持资源分配问题在‘既定’目标范围之内,不管这些目标对人类福利多么至关紧要,都是把它们看作是外加的东西。”
他讽刺那些热衷于设计抽象模型的经济学家说:
“经济学中有不少精致的理论都是从假设技术不变而‘工业技艺处于一定水平’为前提的模型中提炼出来的。可是我们所乐于称之为‘进步’的东西却多半起因于技术的变革,这就导致了咱们的模型同史实之间有某种极为严重的脱节现象。如果说1876年的美国资源分配是‘理想’的,那末美国的生活方式至今还该是1876年式的啦。要是今天的印度按照最理想的设想来分配资源,那末它的境况也就根本不可能好转。创建技术业绩的正是技术本身,不管静态福利经济学施展什么样的瞒天过海的伎俩,这终究是平凡而关藏不住的真实。”
还是让我举一个例子说明吧!我看的关于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的理论介绍的第一本书,《经济学发展轨迹——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述要》第一辑,书中第一顺序是介绍1971年诺贝尔经济奖者西蒙·史密斯·库兹涅茨的关于它研究了人均产值增长与什么有关的课题:
它设想了人均产值与三个方面有关系:一是劳动力的数量变化与人均产值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人均劳动投入量对人均产值的增长没什么贡献。二是分析资本投入的增长。为了分析资本投入的增长,它搞出了一个公式是:
设c、k、y分别是可再生产的资本量、总资本量和总产值;Gc、Gk和Gy 是一个世纪内可再生产的资本量,总资本量和总产值的增长倍数;ry、rdc、rdc/y是总产值、资本形成量和资本形成率的年增长率;mc、mk表示最初可再生产的资本量和总资本量对最初的资本形成总量的比率,那么:
1+ rdc=(1+ ry)(1+rdc/y)
(1+ rdc)n-1
(1+ rdc)-1 +mc
Gc=
1+mc
(1+ rdc)n-1
(1+ rdc)-1 +mk
Gk=
1+mk
在这里,发达国家总产值的增长率是已知的。如果能够估计到最初的资本——产值比率以及资本形成率的水平和变化趋势,就可以求得总资本的增长率。例如,一个世纪以来典型的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是3%,如果最初的资本——产值比率是6︰1,在这个世纪里净资本形成率从5%提高到15%,那么按照上述方法所求的扣除折旧的总资本增长率,将低于总产值的增长率。
……
我们已经知道总产值的年平均增长率是3%,人口平均增长率是1%,因而人均总产值的增长率是1.98%。这样,把人均联合投入增长率和人均总产值增长率相比较,可以看到,前者约为后者的1/4,剩下的3/4即1.48%,代表生产率的年平均增长率。这就是说,在现代经济增长过程中,劳动和资本投入数量的增长对人均产值增长的贡献只有1/4,生产率的提高对人均产值的增长贡献达3/4。
虽然求出了生产率对人均产值的增长率贡献达3/4,但是然后我们再问下去,何以当时中国的生产率是如此低下,而日本的生产率是如何的高呢?那么生产率又是如何决定的。那么是否还有什么公式能计算出,也就是说建立数理模型经济学到了这里时可以说是黔驴技穷。
总之,经济学建立数理模型很是可疑。
(五)
它是一套类似富人冶病的发展经济的学说,而不是一套类似穷人治癌的振兴经济的学说
1、以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学术体系为主的西方市场经济理论不适用于振兴贫困国家,贫困国家的数目仍在增加
西方经济理论大多围绕已经富起来的地区开展问题研究,而对于世界贫困地区很少涉及,至今还没见到那一个贫困地区是用西方经济理论把它搞富起来,所以这套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理论至今救不了世界贫困地区。
西方经济理论是以市场经济为法则的理论,市场经济是世界通用的,但是它对于振兴一些贫困国家来说,并不见得有特殊的效果,贫富分化正在拉大。
最不发达国家的数目从1971年的25个上升到2001年的49个。其中34个在非洲,9个在亚洲,5个在太平洋地区,1个在加勒比地区。这些国家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不足300美元,近50%的人口是文盲,卫生、医疗条件差,1/6的儿童在5岁前夭折,成人寿命平均在51岁左右。总之,49个国家的人口总数是6.3亿,占世界人口10%,但总收入不足全球的1%。
2、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没有一个人是因如何振兴贫困国家和地区的专题研究而获奖的
为了了解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对振兴贫困国家和地区的研究情况,先让我们看一下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主要贡献:(以表来查)
从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经济理论贡献中发现,他们对世界贫困国家和地区如何振兴没有一个人在这一方面作出过重大贡献。
3、与振兴贫困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理论有关联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对贫困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难题仍然束手无策
(1)对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有研究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美国经济学家威廉·A.刘易斯、西奥多·W.舒尔茨等对制约劳动力转移的两个恶性循环束手无策
与贫困地区发展理论研究有较多关联的是因发展经济学而获得1979年诺贝尔奖经济学奖的美国经济学家威廉·A.刘易斯、西奥多·W.舒尔茨等两个人。
Ⅰ、刘易斯他们对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的看法
刘易斯对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有发表过看法:
他认为劳动力从农村流向城市,本身即为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标志。劳动力从传统农业中释放出来,重新配置到城市工业部门,使城乡的产业有了明显分工,这既促进了工业化,又促进了城市化,还解决了农村的失业问题。因此可以说,工业化的过程,就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工业部门转移的过程,通过这种转移,现代工业得到了扩大,而传统农业则相对缩小,由此便可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大加快。
为什么劳动力会从乡村大量涌向城市呢?刘易斯认定是发展中国家存在的“二元经济结构”所致。正如位于汪洋大海中的小岛一样,少数城市工业化经济部门,被大量的农村传统部门包围着,这就组成了发展中国家的一般具有的“二元经济结构”:一个是仅糊口的、只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以土著方法进行生产、自给自足的农业部门;另一个是以现代化进行生产、技术先进、劳动生产率高,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的城市工业部门。
农业部门中,存在着只有极低的,低到零点甚至负数生产率的“过剩劳动力”。按照刘易斯的定义,“过剩劳动力”就是劳动力中的这样一个部分,把这部分除掉以后,尽管其他生产要素投入不增加,而产出的总量却并不减少,甚至还略有增加。这部分劳力,形式上是就业的,但实际上对生产并未起任何作用,或者只能起极其微小的作用。当这部分劳动力有机会得到其他工作而离开这个部门之后,余下的劳动力可以保持产出总量并不减少。因此这部分劳动力在这个部门中是过剩的劳动力,或者说他们处于就业不足或隐蔽的失业状态。在没有失业救济的条件下,这部分劳力的生活是靠劳动人口自己维持的。
在城市中的现代化工业部门中,劳动生产率自然远远高于农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从而工人的工资水平远远高于农民的工资水平。工农业工资水平的差异对农村过剩人口向城市转移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同时,城市现代工业资本家也愿意雇用这些劳动力,因为付给他们的工资低,可以赚取更高的利润。这样,两种工资水平的差异,促使“过剩劳动力”由农业部门向工业部门流动,并由此而引起种种经济结果。
在农业劳动力向工业部门转移的过程中,由于农村劳动力充裕,因此,资本家可以把他们的工资始终压低到一个最低生活水平,并保持不变。这样,工业资本家便可以不停地赚取高额利润,然后再增雇新的工人来创造更多的利润。只要农业部门尚有“过剩劳动力”存在,这一过程将反复循环进行下去,直到农业部门的“过剩劳动力”被工业部门吸尽为止。
Ⅱ、我认为刘易斯等人对制约劳动力转移的多重因素中的其中两个恶性循环束手无策
我认为刘易斯关于劳动力转移的问题虽然对贫困地区的劳动力的转移规律有所揭示,但是只是揭示规律而没有对如何加快劳动力转移提出很高见的看法。
贫困地区之所以劳动力转移缓慢,是因为有很多因素所制约,其中有两个“恶性循环”制约着劳动力的快速转移:
一、资本缺少,收入低下,储蓄少三者互为因果,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城市的收入低因而对农村劳动力转移起着制约作用,他们对此问题莫之奈何
从资本供给来看,国民收入低导致储蓄少,储蓄少造成资本缺乏,资本缺乏导致生产率低,生产率低又造成收入少。这样,资本缺少,收入低下,储蓄少三者互为因果,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由于劳动力的转移是由城市的收入与农村的收入差来决定的,由于收入低下,则城市的收入低因而对农村劳动力转移起着制约作用,他们对此问题莫之奈何。
二、收入低下、投资不足、购买力三者互为因果,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投资不足,那么也就是说城市不需要很多的劳动力就业,这样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对解决此问题也是没有任何高招
资本需求方面的恶生循环是:由于人均收入低,人们的购买力低,因而市场狭小;由于市场狭小,资本投资引诱力不足;由于资本投资引诱力不足,投资规模小,就业不充分,因而人均收入水平低。这样,收入低下、投资不足、购买力低三者互为因果,又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投资不足,那么也就是说城市不需要很多的劳动力就业,这样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劳动力的转移。
刘易斯他们在解决这些恶性循环的问题上还是束手无策,所以他们只研究一个劳动力如何转移对于振兴贫困国家来说将是远远不够的。
(2)以福利经济学专题研究而获奖的,与发展贫困地区研究有关的是在英国剑桥大学任教的印度教授阿马蒂亚·森能,对振兴贫困地区须解决如下二个“两难问题”上,他仍然是束手无策
在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中还有一个与发展贫困地区的研究有关的是在英国剑桥大学任教的印度教授阿马蒂亚·森,他是以福利经济学的创造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
我认为他的福利经济学对如何解决贫困地区的如下二个“两难问题”上仍然是束手无策:
Ⅰ、贫困地区发展传统行业,面临传统行业市场激烈竞争很难站住脚。要振兴贫困地区经济势必要发展高新技术行业才行,而发展高新技术行业却因为贫困地区劳动力素质跟不上,人才缺乏,资金不足等等而举步维艰,贫困地区发展传统行业和高新技术行业都走进死胡同是个两难问题,对这两难问题至今没有见到过他和其他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对此有何高招
贫困地区要发展,但是不能大力发展其他区域已有的行业,因为发达地区的传统行业已很成熟,市场竞争力强,贫困地区要发展传统行业,在面临着强大的市场竞争的状况时,又加剧了市场竞争的局面,这样势必造成贫困地区已发展的传统行业形成巨大的竞争压力下而很难在市场上立住脚。在这种情况下,贫困地区要想振兴,势必要发展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才行,但由于贫困地区往往是劳动力的素质跟不上,再加上人才缺乏,资金不足,所以发展高新技术也是举步不前。这是一个“发展传统行业易陷入沼泽地而发展高新技术难于上青天”的两难问题,他对此“两难问题”没有提出解决的方案。
Ⅱ、贫困地区往往存在着人民不能大有作为的情况,因此振兴贫困地区只能靠政府大有作为发展公有制企业才行,但由于公有制企业活力不如民营企业,对这两难问题没有见到他和其他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有过很好的解决方法
贫困地区之所以贫困的因素很多,我们大致把它分为四大类:一是人民;二是政府;三是宏观政策;四是自然客观条件。我认为造成贫困地区的因素中,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与人民不能大有作为有密切关系,而造成人民无所作为的因素也很多,有民间资金不足和分散,人民风险创业精神不足等很难使人民自己创出新业的诸多不利条件,一个贫困地区在人民无所作为的情况下,要振兴他们所在的贫困地区,往往要依靠政府才行,政府振兴贫困地区的最常见最有效的一条途径是政府进行创业,政府创业往往是以公有制企业介入的,但事实又证明公有制企业的活力不如民营企业,怎么解决这一两难问题,他没有说明。
这些发展贫困地区的关键问题都不能解决,那就更谈不上他们会提出如何高速发展贫困地区的好方法了。
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至今大多是对富裕地区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即使提出振兴贫困国家的发展方法也是不实用,因为他们对贫困地区存在的上述所言的“二个恶性循环”和“二个两难问题”至今仍无解决的高招,这可能是他们对贫困国家没有亲身体会有关,阿马蒂亚·森能虽出身在贫困国家印度,但他后来还是在英国工作
从事实情况分析看,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人几乎全部是在富裕地区生活工作的,因而他们对贫困国家没有亲身体会,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他们研究贫困地区的水平。印度的阿马蒂亚·森能早年在自己贫困的印度国家生活过,所以对研究贫困地区发展有亲身的感受,他为了使贫困国家更加快的发展,他提出了福利经济学,但是他还是离开了自己的国家而在发达国家的英国等地工作,因而他接触的还是富裕地区的情况,所以说所有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对贫困地区没有亲身的体会,而倒使他们对富裕地区有亲身体会,这样子使他们很容易产生一些解决富裕国家出问题怎么办的方法。我可以打个比方说诺贝尔经济学获得者的经济学说是富人生病的学说,因为富人生病往往比起穷人生病来说好医,因为富人有钱,可以做好手术,可以吃好药,可以请好的医生为他服务等等;但是对贫困地区的存在的严重的问题就好比是“穷人生癌的问题”,他们对穷人生癌往往是束手无策,大家都知道,穷人治病的确很难治好,因为开刀做手术付不起钱,吃好的药也付不起钱,使用什么新的治疗方法也付不起钱,反正是无钱寸步难行,在这种情况下,穷人生癌要想冶好的可能性很小,再加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对贫困国家没有亲身体会,所以没有人想到解决的方法也是很自然的,这是很好理解的事。
综上所述,这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学术体系是富人治病(富国出问题)的学说,而不是穷人生癌(穷国严重问题)的冶疗学说。
(六)
西方经济学体系没有涉及儒家治国理论的研究和运用,所以美国难于避免遭受恐怖袭击事件
1、儒学为国家发展和市场经济起着很重要的指导作用
儒学从政治与文化等方面为国家发展和市场经济发展提供有利的指导作用。
儒学的文化传统与凝聚力是中华民族认同感的根基。它不仅有利于祖国与台湾的和平统一,有利于港澳的回归,而且也有利于维系港台及海外5000余万华侨华人对祖国的向心力,有利于吸引他们对祖国大陆地区发展市场经济的支持。据统计,对大陆投资的80%来自海外华人就是明证。儒学强调的“德化”、“礼治”及权威,有利于形成和谐稳定的社会政治秩序,而社会政治稳定便为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两位美国学者的研究证明,社会的稳定对经济的增长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再者,儒学的崇德重教人文思想,特别是儒学中的许多传统美德如公而忘私、勤劳节俭、严己宽人、谦虚礼貌、尊老爱幼、互敬互爱等,对我们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设与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都具有借鉴意义。
儒学是以人为本位的人文道德文化,重伦理是它的核心与特点。现代市场经济要求“以德取胜”、“以德为本”。可以说,道德是现代企业文化的灵魂,是拥有市场、吸引顾客的关键。所以,“儒商”成为现代中国企业家或经营管理者追求的时尚。儒学中就有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础,如儒学的义利观。针对社会“重利轻义”的倾向,儒学提出“重义轻利”的思想,强调要“见利思义”、“取利有道”,要求“利”必须合乎“义”的规范,既要“有利可图”,又不“唯利是图”。儒学的诚信思想也成为当今企业经营的信条。“诚招天下客”,“人无信不立”,“信用就是金钱”等已被经商成功的实践所证明。这种诚信原则被认为是经济发展的“秘诀”。还有,儒学的双向关怀原则、特别是推己及人思想也被市场经济所重视,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者爱人”等思想,在经商中被推广为“以情促销”、“一片爱心献给顾客”,收到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效果。这些原则被西方商界称之为经商的“黄金法则”。由此可见,儒学为市场经济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营哲学。
2、忽视儒家治国理论的运用是美国遭受9.11恐怖事件的根源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经济理论没有结合中国的儒家治国理论,一味只从经济问题谈经济发展,所以这套学说致使美国也难于避免遭受恐怖袭击事件。
2001年9月11日发生了举世震惊的恐怖袭击事件,说明了美国人在治理经济上的失败,美国人历年很重视诺贝尔经济学奖学术体系的运用,而且美国也是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人数最多的一个国家,但是这一套学术体系却使美国难以避免遭受恐怖袭击事件。
这种敢于献出宝贵的生命的袭击者用飞机对美国进行致命一击,说明了美国人霸权扩张主义的严重失败。
中国儒家学者在2000多年前就提出了“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和为贵”等一套思想体系,美国人把其他国家不想得到的东西却强加在它国身上,动不动就以武力威胁或侵犯他国,俗话说:“其因必有其果”,所以美国遭受恐怖袭击事件的确是在所难免的,无论你诺贝经济学奖者所创造的理论多么高深,多么公式化,但是却没有办法计算出今年是美国受恐怖袭击致使整个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这一条,这也说明了不管经济学的理论有多深,儒家治国理论是必不可少的,如缺少了儒家治国学术体系的应用,并且与儒家治国理论背道而驰,我看象这样的国家就难免遭到“如此悲剧性”的局面。所以我认为诺贝尔经济奖者这套学术体系缺乏儒家治国理论的研究和应用。
(七)
这套高深的经济学术体系如今解决不了发达国家日本经济的衰退
——完备的市场经济理论体系却解决不了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经济衰退,这是一大笑话
1、战后日本创造了神话
二战之后,日本经济一片疮痍,国土成为一片废墟。在整个战争中,日本死亡了255万人,几乎所有的大城市都被燃烧弹烧毁,40%的城市建筑被破环,近1/2的国民财富化为乌有。战后初期,大量军工厂倒闭,大批工人失业,加上大批的复员军人和被从海外赶来的殖民移民,没有工作可做的人数达到1300万人,大批无家可归的流浪者充斥街头,饥荒蔓延,许多人因营养不良而死亡。这就是日本战败的悲惨景象。
日本战后40年的经济崛起,令世人惊讶。经过20世纪40年代晚期和20世纪50年代的复苏后,特别是朝鲜战争的刺激,日本经济完成复苏的任务而步入了高速增长时期。1950年~1970年,日本工业生产增长了15.7倍,每年平均增长14.1%。这个速度几乎超过了联邦德国的1倍,为法国的2.4倍,美国的3.7倍,英国的5.7倍.正因为这样,日本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急剧上升。1950年时,日本国民生产总值不仅低于美国、英国和联邦德国,甚至少于加拿大和印度,占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七位,1954年赶过印度,1960年超过加拿大,1967年压倒英、法,1968年又追过联邦德国,跃升到目前的第二位。日本同美国的差距也越来越缩小。日本国民生产总值,1950年为美国的1/26,1973年已达美国的1/3。日本经济持续增长始于1956年,从1955年到石油危机爆发的1973年,日本经济19年来连续保持增长,年平均增长率达到9.8%,从此创造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神话。
从1980年到1990年,日本经济持续看好。日本国民生产总产值占世界各国民生产总值总和的百分比,从1980年的9.1%上升到1990年的13.7%。
2、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神话的破灭,至今仍未走出经济停滞不前状况
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增长终于告别了战后高速持续增长的神话,日本经济成为发达国家中增长最慢者。
20世纪90年代前期,日本经济基本处于停滞状况,与20世纪80年代的黄金时代,有如天壤之别。泡沫破灭后的日本经济,直到1996年才走出低谷。但是万万没有想到,又在1997年遇到了蔓延至东部大部分地区的金融危机,彻底打乱了复苏的势头。不仅如此,由于政府处理不当,更造成经济增长率出现负增长的局面。经济不景气,人们的生活水平无法提高,势必影响到政治、社会等各个方面。其中变化最大的,是日本政局出现剧变,连续执政十几年的自民党倒台。
在这种情况下,20世纪中期国际政治学家和经济学家预测的日本挑战美国霸权的局面终于没有出现,日本经济今日的问题,是一种制度性的问题,也是结构性问题,是战后多年经济结构累积弊病的总爆发。这里,既有外部市场环境因素,又有内部需求不足问题;既有政府决策失误,又有企业模式生变;既有技术创新乏力、技术发展方向失误等生产力原因,又有分配、雇用等生产关系原因;既有市场竞争力的问题,又有贪污腐败等政治和社会问题。
在面对如此经济停滞不前的局面的情况下,那些精通西方经济理论的学者也找不出很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3、十年九相始终找不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日本经济停滞已届十年,期间政局动荡,十年九相。
从目前的情况看,日本的问题是体制上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日本各方面也在做工作,但改革目前尚未看到一个清晰的思路,也存在着许多具体的问题,如经济不好,但目前是先解决体制问题还是先解决经济危机问题?这是相矛盾的。桥本就是在这一点上马失前蹄,他想两个问题一起解决,但二者是相矛盾的。解决财政危机就必须少花钱、节约、增税。但节约、增税之后经济却又发展不起来了。再有就是缺乏改革动力,大家都只盯着自己的选区。另外,从文化面讲,日本的集团主义,权威主义特征明显,需要国家发挥强大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日本在启动经济继续发展上,缺乏一个新的牵动力。美国有知识经济,而日本在这点上远远落后于美国。就目前来看,日本的赶超型的现代化还未结束,日本还需在国家的指导下发展,这也是它的矛盾。
2001年6月25日,日本首相提出了他的经济改革方案,方案的全名叫做“日本经济财政运营的基本方针”。这个被人称为“壮骨计划”的改革方案于26日由内阁通过,小泉已经正式签署,方案已经变成日本政府的正式方针。
日本前几任首相都有改革方案,但无一例外都半途而废。那么,小泉的“壮骨计划”究竟能不能推行呢?分析人士认为,这次小泉确实想来真的,他确实想改革,这可以从这个方案的制定方式上看出来。这一方案是由经济财政大臣竹中平藏和几个民间的专家一起起草,整个过程没有和自民党的其他官僚和政客商量,也没有和国会的议员商量,因为他害怕受这些人的干预。
在方案提出来以后,小泉警告,老百姓要为改革付出代价。他呼吁大家苦三年,等到把整个经济调整过来,大家再走出旧的隧道。小泉的这种讲话,不是短期为了选票,为了支持,有点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味道。小泉这个改革的核心内容是由以前单纯的刺激需求转向经济结构的改革。他的经济结构改革的三个药方包括:
第一、通过金融改革解决不良债权问题。日本银行的不良债权,现在有各种不同的估计,有的说3000亿美元,有的说是1.2万亿美元。小泉的做法是要求银行在三年内将这些呆帐坏帐强制性地处理掉。
第二、通过财政改革解决财政赤字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小泉提出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到2002年,国债发行不超过30万亿日元;第二步是实现非国债项目的财政收支的平衡。这就意味着,政府得不断减少公共开支,过去几年投资建造的公共工程都要停下来,比如神户国际机场。
第三、建立21世纪富于竞争的经济体制。它包括推进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城市再生活力,推动土地流动化;搞活证券市场,促进个人投资等等。
小泉的这个方案出来以后,马上在日本国内和国际上引起争议。一派主张,日本还是应该按原来的思路,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刺激。
但支持小泉主张的一派认为,现在日本的供求关系中,需求是刺激不起来了,应该从结构入手,特别是从供给的方面,把过剩的供应解决掉。
尽管小泉的改革决心很大,但他面临的阻力也同样巨大,他改革的前途仍然不能让人乐观。
首先,在处理银行呆帐方面,整个数目现达到数千亿甚至上万亿美元,这么大的一个数字,对银行当然是很大的压力。另外,压缩公共开支,停建许多公共工程,会牵涉许多财团和地方的利益,在国会中会有很大的阻力,国会不会轻易放行。
另一方面,小泉的改革目前尚没有看到一个清晰的思路,例如,是先解决经济危机问题还是先解决体制问题?这是相互矛盾的。因为解决财政问题,一方面就是增加税收、减少开支,但是如果大规模缩小财政支出的话,就会使日本经济再度陷入萧条。
由此认为,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日本,既不能运用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理论走出一条新路,自己又不能开创新思维想出更好的妙着。
日本经济停滞,这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缺陷。
其实要想解决日本的经济的症结,我的“政府的乘数倍数的放大、加速数理动态模型”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发达国家经济停滞问题的思路,这个思路完全可以使日本经济摆脱困境。
(八)
忽视建构公有制经济科学理论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经济理论体系的最大不足
——由于在马克思学派者的经济理论指导下而大规模发展起来的公有制企业陷入沼泽地,再加上私有制度下的民营企业具有生机勃勃的发展力,所以西方学者普遍认为搞公有制企业是一着臭棋,因而也不可能去建构公有制经济科学理论,更谈不上研究出公有制企业能起什么很大作用的经济理论体系
1、大规模搞公有制经济国家不如搞大规模私有制经济国家的发展来得快,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普遍忽视公有制经济的科学理论研究,也没有一个人是因为搞公有制经济研究而获奖的
忽视建构公有制经济的科学理论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最大不足,这可能与“马克思学派者经济理论陷入公有制经济的沼泽地因而裹足不前”是有关的。
马克思学派者认识到公有制经济的重要性,即它是人人拥有生产资料所有权的经济,因而始终认为公有制经济决定了人与人之间在生产上的平等关系,由此构想了一套美丽的学说,公有制经济的主要特点是计划性,忽视市场经济对生产力发展的调节作用,搞公有制经济国家为了说明自己的优越性而把实行公有制经济的社会制度称之为“社会主义”。但是由于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有制经济陷入了沼泽地,国民经济举步缓慢,在与资本主义的赛跑中明显落后。朝鲜比不上韩国的发展快,中国比不上台湾、香港、澳门的发展快,东德比不上西德的发展快。为什么同一个国家分成两个地方进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的不同实践,结果搞市场经济发展民营企业的国家比起搞计划经济发展公有制企业的国家和地区快多了。由于大规模搞公有制经济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景气,人们也逐渐认识到这是制度是根本原因,于是东欧国家在九十年代纷纷把公有制企业进行私有化。中国人总是比别人晚起,于2000年也把大部分国有企业进行私有化。
由此可以相象,搞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学者想要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则是不可能了,因为在搞不好经济的社会里怎么能产生具有重大贡献的经济学说呢?
那些资本主义国家的学者由于努力研究市场经济,也确实见到了搞市场经济的优越性,所以它们所产生的经济学说具有现实性、效果性,西方经济学者的很多理论纷纷被诺贝尔经济学奖评奖委员会认定为有重大贡献,因此这些学者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而这些学者普遍认为搞公有制经济不行,这到不是他们的主观意识,而是活生生的现实告诉了他们,所以几乎是没有一个西方研究经济的学者不忽视公有制经济的。
现在除了中国学者何新认为有必要搞公有制经济外,国内外几乎所有的学者,包括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人都忽视公有制企业的研究。
西方国家虽然也发展了一些公有制的企业,它们可能是从拉动需求解决失业人员的就业来考虑的,而没有真正认识到公有制经济能对国民经济发展起着重大作用的这一观点,更不会去建构公有制经济的科学理论。
2、为什么大力发展公有制企业的社会主义经济比不过大力发展私有制企业的资本主义经济呢?
由于搞公有制企业的国家拉大了与搞私有制经济国家的经济实力差距,所以现在搞清一色的公有制经济的国家很少,只有朝鲜等少数国家。
中国目前的经济态势是:大力发展民营企业,公有制企业进行股份化改造成私有企业,还有少数企业是公有股与私有股混和的股份制企业,少数公有制企业是国有股一股统天下的。
大多数国家的企业格局是私有制企业为主,只有少量的公有制企业作为补充。
世界经济发展的总趋势是大力发展私有制企业。这主要的原因是搞公有制企业不如搞私有制企业好。那么为什么大力发展公有制企业的社会主义经济比不过大力发展私有制企业的资本主义经济呢?我认为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大力发展公有制企业的国家都是搞一党制,一党制中存在的不民主决策做法直接导致国有企业领导人的产生很不科学
由于社会主义率先在苏联诞生,再加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关系,形成了以苏联为权威体系的社会主义集团和美国为权威体系的的资本主义集团,这样全世界就好象形成了两大陈线一样。
国有企业的管理与民营企业的管理是不同的,民营企业的资产为资本家所有,资本家拥有高度的责任心来管理他的企业,想方设法使自己的企业发展壮大。而公有制是全民拥有生产资料的企业,管理者虽然在全民中拥有该企业一小份所有权的话,但实际上这一份额并不为自己真正拥有,因而管理者是在经营不是自己拥有所有权的企业,因而对企业责任心就没有资本家那么强烈。这就决定了公有制企业应走向法治的管理的模式。
由于搞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都是信奉马克思派的共产党执政者,而且很奇怪的是都是实行一党制。一党制虽然带有法制的成份,但是一党制容易使党中央可能导致不民主决策,或者是党中央民主决策而下级组织没有民主决策。在没有民主决策的过程中,就产生了人治的现象,于是权力人便任命那些自己亲信或者自己势力范围内的人来担任公有制企业的领导人,这样子实行人治的结果是造成企业的管理不到位,工人的积极性没有被很好的激发。这种管理上的差别最终造成了生产力发展的不同,由于东欧社会主义与西欧资本主义社会的地域相近,很容易产生对比效果,西欧国家的人民的日子过得反而比东欧国家的人民好,所以国有企业由于政治上不民主最终决定了它必然要进行变革。东欧国家实行多党制后,这些企业最后也走上了私有化的道路。而在中国,由于国有制企业步履维艰,所以相当多国有企业也进行了私有化改革。
所以说一党制中存在的不民主决策做法是造成国有企业领导人的产生不科学性、不合理性而最终使国有企业搞不好的真正原因。
(2)国有企业本身在市场经济利益驱动下容易产生管理层腐败问题是造成国有企业发展不景气的一个重要因素
国有企业与私有制企业并存的时候,在实行市场经济情况下,造成了国有企业的权力人在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中被形形色色的业务公关拉下了水。回扣已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而不是什么不可公开的秘密。
由于在计划经济时代,实行的是清一色的公有制企业,公有制企业与公有制企业打交道,企业不能做私帐,一切都是公对公,所以企业管理人不能贪污。而在市场经济中,有的企业搞私有制,有的企业搞公有制,这样就从财务上为国有企业权力人的腐败提供了温床,所以国有企业很难搞得好。这就要求国有企业的管理水平比原来没有私有制企业的发展环境时高得多才行,而我们的国有企业权力人的产生既不是处于高级人治的时代,也不是处于真正走向法治的时代,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国有企业也只能从实行公有制的情况而走上了私有股份化的道路。
3、为什么资本主义国家会出现一些公有制企业呢?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普遍不重视搞公有制经济,或者说几乎是完全忽视了“公有制企业”这一问题,这与社会主义国家搞公有制经济发展得不快是有关系的。
为什么资本主义国家最后也出现了一部份企业采取搞公有制形式呢?我认为这是有多种原因的:
一是为了防止垄断的需要;二是资本主义的国家领导人是民选产生的,资本主义社会有比较有完善的法治制度,而且其民主监督性很强,有利于搞好公有企业;三资本主义私有制企业高度发展的管理经验为公有制企业的发展提供了高水平管理经验。四是公有制企业只是在整个经济结构中只是一小部分。所以资本主义国家出现小部分的公有制企业是不足为怪的。
4、我认为公有制企业可以发挥强大作用,因此正确构建公有制经济科学理论很重要
——谁若能理解公有制企业的科学本涵并构建出公有制企业可以发挥强大作用的学说,我想他理应成为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和马克思派学者从来没有想到过公有制企业可以发挥强大作用的这一观点,一个地区从长期的贫困状态而走向脱贫致富的道路,选择发展公有制企业是一条重要途径。经济学家也普遍没有认识到应正确理解公有制企业和公有制经济的科学本涵的这一问题。
(1)一些贫困地区必须依靠公有制企业才能更好地摆脱贫困的状况
由于私有制经济发展缓慢,人民对振兴贫困地区无所作为,一些贫困地区长期处于贫困状态,在这样子的情况下政府必须承担起振兴本地区的重大责任,那么政府大有作为的方法是什么呢?只有创办公有制企业才能使贫困地区走出困境。但又如何避免公有制企业活力差的情况呢?我认为要想解决这一两难问题,必须实施我的振兴区域经济通用方法。我的振兴区域经济通用方法是经济领域具有重大创见的一个方法。
(2)公有制企业可以产生国民收入爆炸性扩张
资本主义经济学家萨缪尔森的“资本存量调整理论——乘数与加速原理的相互作用”认为,在加速数高的情况下,资本主义政府的投入可以产生国民收入爆炸性扩张的结果。我认为这是萨缪尔森夸大其词的说法,而实际上只有公有制企业才可以产生国民收入爆炸性扩张的结果。
(3)必须要了解公有制企业是人人没有所有权企业的这一科学本涵才能真正搞好公有制企业
公有制企业虽然名义上为全体人民所有,但实际上是每一个人只能占有公有制企业的一小份额,再加上公有制财产本身的不可分性,而每人的这一份额对每个人来说都没有拥有使用权和决策权,因而每人的这一小份额将大打折扣,最终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而这很小的一部分对每一个人来说也是可以忽略不计的,所以公有制企业从高等数学的微积分角度来说是人人没有所有权的企业。
或者说公有制企业的每人所有权等于每人的份额数乘上每人份额的使用权和决策权,由于每人的使用权和决策权都为零,所以公有制企业的每人份额所有权等于零。因此说每个人对公有制企业并不拥有所有权,。
现在我用事实说明了到目前为此不管是马克思派经济学家还是西方经济学家都没有真正理解公有制企业的科学本涵问题。我想如果谁真正理解了公有制企业的科学本涵问题,并能让公有制企业对国民经济发挥重大作用的话,那么这个公有制经济新科学学说的产生,其产生者就应该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我现在所提的一些关于公有制企业发展观点将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和马克思学派者所没有谈到的:本书中将提出一系列关于公有制经济的新观点,建构出我的公有制经济新科学体系,并且从实践上证明了这一公有制经济新科学体系能比现在公有制企业发挥更大的作用。所以说,忽视建构公有制企业的科学理论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最大不足。
(九)
忽视中国周易理论在经济学领域的应用
1、包括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在内的所有西方经济学家只注重理性研究,而对非理性因素影响经济发展的问题却束手无策,中国周易理论能在这方面派上大用场,诺贝尔经济学奖者对于这一点的研究是一个空白点
中国的周易理论可以在经济领域内发挥很大用处,而诺贝尔经济学奖者对于这一点的研究是一个空白点,诺贝尔经济学奖者只注重数理模型分析,这种强调理性的发展的结果其实有时也是走入了歧途。这是因为经济发展中有很多是非理性因素的变量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我们社会上一些人的文化层次低,没有经商方面高深的学问,但是他却能发大财,而很多文化层次高的人,经商之道的学问很深,可是却是发不了财。有些人各方面计算得好,比如以前有个日本老板在中国投资养鱼,投资多少赢利多少尽在脑中,但结果是长江发大小,它自己的鱼塘给大小冲了,结果几百万元全部泡汤,什么都没有了,这就是非理性的因素在主导着个人的命运。
包括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在内的所有西方经济学家只注重理性研究,而对非理性因素影响经济发展的问题却束手无策,这是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经济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不足之处。
2、周易理论在经济学领域里能发挥很大的作用
(1)周易理论在日常生活经济领域里能派上很大用场的实例应用
现举例说明周易理论对非理性因素研究的实例应用:
例1、如一个人带刀上你家抢劫,正要拿走你公文包内的十万元现金,你是俯首听令还是不舍得这笔钱要与他顽强博斗呢?这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我认为周易理论决策比起博奕论的决策更正确
西方有门经济学说是博奕论,但是假如有一个人带刀上你家抢劫时,正要拿走你公文包里的10万元,你是要白白送他10万元呢?还是不舍得这笔钱而跟他博斗呢?西方经济学可能要作一番博奕论的多方面决策研究。但不管如何研究,如果与他博斗胜算又有多少呢?因为你不了解对方的实力,如果一旦博斗可能会送命。对于这一方面判断来说中国的周易理论能很好地推论出来,而且也不用很多已知条件,只根据己方的有关条件就可推论出可能结果,并为本事件作出决策。
例2、不听医生的话而运用周理理论少花钱治好了自己肠道出血的病
我有一次去温州三医看自己肠道出血的病,医生说:“你要镜检一下。”而且还开了一百元的药。那么这个肠道出血,可说轻也是轻说重也很重的病,重的可能是肠道癌,轻的可能是热的原因。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你是否要听医生的话呢?如果听了,镜检要花一百贰拾元,假如此时,你的钱是来得不是很容易的,感到花钱花了很痛心的话,那么心里自然是舍不得化钱去镜检。但是如果不去镜检,万一是肠道出什么大毛病,那么你就会大难临头,不仅花钱不说,而且可能延误治病的期限导致不可预料的后果。现在医生的职业道德没有以前那么好,往往不跟你说真话,开药乱开,治一场小病都要花很多钱,所以我们不能随便听医生的话,但是不听医生的话而任意碰运气的话,那么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此时按照西方的博奕论作一番推算的话,可能会得出不听医生的话将导致严重后果的结论,所以一定要听。而我就可以通过本身的已知条件(自己对医学一点也不懂),把医生的话当作耳边风,于是把要镜检的空白纸塞到废纸箩里。不过开来的药,我也吃了,结果医生所开的一百元的药吃不好,此时我作了一个决策,我认为这病不找医生了,于是我就去药店里向女服务员了解了一下情况,后来买了2元钱的药,结果把自己的病冶好了。
我是根据什么判断自己的病情呢?这是根据中国的周易理论推论出来的。
人们常说:“小病不断大病不患。”那么有的人生一场病,到底是小病还是会演化成大病呢?除了医生外,这也可以根据周易理论推论出来。
例3、运用周易理论可以判断什么可以骑摩托车,什么人不适合骑摩托车
现在好多人不重视中国的周易理论,就连中国人也不重视自己祖先所创造的周易理论,有的人有了钱后买了摩托车,结果骑摩托车出车祸而一命呜呼。什么人能骑摩托车?什么人不能骑摩托车?我认为根据中国周易理论能对此做出判断,做到心中有数。而在西方经济学家那里,按照理性的推论是买了摩托车后有利于你办事,提高办事效率,所以有利于你发财,但是按照中国周易理论的话,如果你不适合骑摩托车的话,那么你就不要买摩托车反而对你有好处。
(2)周易理论在经济学领域内还有什么用处呢?
周易理论在经济学领域里还有很多方面的用处:
Ⅰ、可以分析世界各国人口的智力情况和智力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根据中国周易理论可以建构世界人口智力地域分布原理,在这一点上,世界上除了我之外没有人能从这一角度来思考问题。人们只知道英国人、德国人、美国人、中国人等国家的人智商好,那么为什么好呢?这个牵涉到类似哥德巴赫猜想一样的问题,如今除了我能破解外,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作出解释。
我能运用这套世界人口智力地域分布原理推论出为什么中国人智源优秀,为什么日本人聪明?还可以根据智力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而分析出为什么不发达国家基本上都位于北纬25度和南纬25度之间呢?总而言之,可根据中国周易理论建构的世界人口智力地域分布原理分析出各国人民的智力情况。
Ⅱ、运用它能分析出一些地方之所以穷的其中一个原因是这个地方一些潜在能发财的人外流到大城市和国外去了
我认为按照周易理论中“差不过三代”的世代波浪线原理来解释,一个穷的地方为什么还是穷的呢,这既跟国运有关,同时这也跟一些原来那些贫困地方按照差不过三代原理推论来说要发财的人不住家乡而跑到外面有关,所以潜在发财的人与资金流走了必然会影响一个贫困地区的发展。那么对此问题应该如何决策呢?如果你事先不懂得这个周易原理,也忽视了这一个存在的基本事实,也就谈不上对此问题高度重视,更谈不上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了。
Ⅲ、运用周易理论能够指导每个人如何投资及投资成败如何的问题
运用周易理论可为人们的经商、办厂等提供决策服务,可以推论出什么人能够发大财,什么人在什么时间投资能赢利,也可推论出什么人应该在什么情况下不要随意投资等等。
总而言之,忽视周易理论在经济学上的应用是现有诺贝尔经济学者经济理论体系的不足之处。
附:阿尔费雷德·诺贝尔和诺贝尔奖介绍
每年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和挪威的奥斯陆颁发的诺贝尔奖是世界公认的最令人渴望的非政府性荣誉。该奖项是由孜孜不倦的瑞典发明家、世界工业巨子、语言学家、哲学家兼人文学者阿尔费雷德·诺贝尔创立的。
诺贝尔是以炸药(1867年获得专利)发明者的身份载入历史史册的。他发明的炸药这种爆炸物在世界工业发展史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到他去世之前,他名下已经注册了多达355项的专利,通过他的发明和其他活动,阿尔费雷德·诺贝尔成为了全人类的施益人,而这也正是他规定那些诺贝尔奖(由他遗嘱创立的奖项)的得主必须做到的。
阿尔费德·诺贝尔生平和个性
阿尔费雷德·诺贝尔于1833年出生在斯德哥尔摩的一户瑞典家庭,九岁时他随家人搬到当时俄国的首都圣彼得堡居住。在那里,他那精力充沛的父亲很快就谋得了一个颇具影响力的职位,成为了一位发明家兼实业家。诺贝尔曾先后在好几个国家居住过,最终他倾向于把自己看作是一个世界公民。即使如此,他始终都没有放弃自己的瑞典国籍。
由于在多个国家接受过教育,诺贝尔能够流利地用五种欧洲语言阅读、演讲和写作。这五种语言是瑞典语、俄语、英语、法语和德语。在他十八九岁的时候,他的父亲曾送他到巴黎去学习化学,在那里他的法语日臻完美。
在他的一生中,他的健康状况一直不佳,所以他经常到浴池、运河浸浴以求减轻病痛,用来休息的水比用来喝的水要多得多。但是他一直期待在医学上会有重大进展,而这一行业自此以后也的确实现了他的很多期望,他曾经在巴黎雇用了一位年轻的瑞典生理学家来对他自己的输血理论进行实验,虽然这一努力并没有成功,但与输血有关的难题后来被一位名叫卡尔的奥地利人解决了。这个奥地利人因此获得了1980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诺贝尔的财富
诺贝尔之所以能拥有巨大的财富,应该归结于他能够同时将敏锐的科学家和发明家的头脑与有远见的活跃的企业家头脑集于一身的能力。阿尔费雷德·诺贝尔的财富是以他发明的成果为基础的。当他1896年去世的时候,他的名下已注册了355项专利。以这些专利为基础,诺贝尔在二十个国家大约九十个不同的地点创立了公司。诺贝尔的大部分资金来源于他在英国、法国、德国、瑞典和俄国的工业活动。在他的遗嘱中,诺贝尔规定他资产的大部分将被转为一项基金,并且只能用来投资那些“安全的”债券。根据他的遗嘱,3150万瑞典克朗(现在相当于15亿瑞典克朗)的资金被用来创立了诺贝尔基金会。这一基金会与世界各地现今冠名的公司并不相干。
诺贝尔奖项
生活经历使得诺贝尔对律师缺乏好感,极不信任。1895年底他给遗嘱定稿的时候并没有寻求任何律师的建议或帮助,这份遗嘱取代了他于1889年和1893年草拟的前两份遗嘱。在这份遗嘱里,诺贝尔规定每年将他的地产收入(在他1896年去世的时候,他的地产收入达到3320万瑞典克朗)平均分成五份,“以奖金的形式颁发给那些在前一年里为人类做出了最大贡献的人。”诺贝尔还在遗嘱中规定,这些奖金必须按照以下条件进行分配。
“(地产收入的)五分之一将颁发给在物理领域中获得最重要发现或发明的一个或若干个人;五分之一将颁发给获得化学上最重要发现或进步的个人;五分之一将颁发给在生理学或医学领域中获得重要发现的人,五分之一将颁发给在文学领域创作出最杰出的,符合理想化趋势作品的个人;还有五份之一将颁发给为改善国与国之间关系,消除或减少已经存在的敌对情绪,以及组织和促进和平会议做出最多贡献的个人。”诺贝尔在遗嘱中还规定,在分配这些奖项的过程中,候选人的国籍绝对不能成为考虑的因素之一。只要他是最有资格获得这一奖项的人,不管他是不是斯堪的或那维亚人,他都应该成为这一奖项的最终得主。”
经济科学奖
瑞典银行1968年在庆祝其成立300周年的时候,为了纪念阿尔费雷德·诺贝尔而在经济学领域设立了瑞典银行奖。每年该银行向诺贝尔基金会支付与诺贝尔其他奖项相同金额作为经济科学奖。该奖项的得主每年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负责确定。该奖项的筛选过程必须遵守与诺贝尔其他奖项相同的规则,包括候选人提名,奖项得主斟酌与裁定,奖项颁发等。
筛选过程
有资格推举候选人的人员包括:该领域的前诺贝尔奖获得者;相关领域的诺贝尔颁奖机构和诺贝尔委员会的成员;特定大学或受到诺贝尔颁奖机构邀请的大学里各个领域的教授们:作者所在组织的主席(仅限于文学奖)以及国会和政府成员(仅限于和平奖)。任何推崇自己作为诺贝尔候选人的个人将自动失去参选资格。需要注意的是,只有上述机构中的成员有权推举候选人而这些机构本身则无权益推举,因为瑞典和挪威政府都无权对诺贝尔奖项的决定人作任何形式的干涉,所以任何有利于某一个候选人的政府推荐或支持都不会产生任何效力。
推举候选人的材料必须在二月一日之前递交到各诺贝尔委员会,各委员会将对这些推举材料进行审阅。在对所有候选人的贡献进行讨论后,颁奖机构的所有审议程序都是保密的。
颁奖仪式
诺贝尔物理奖、化学奖、生理学奖或医学奖、文学奖和经济学奖都是由瑞典国王颁发给各奖项得主的。由于阿尔夫雷德·诺贝尔是1896年12月10日在意大利圣热河厚市去世的,颁奖仪式通常都选在每年的12月10日,在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行。诺贝尔和平奖于同一天在奥斯陆市政大厅举行颁奖仪式。每一位获奖者将获得诺贝尔奖金牌和一张诺贝尔证书。而奖金的金额则要根据每年基金资本的净收入入帐决定,并在12月10日之后根据各奖项得主的意愿进行转帐。1999年,每项诺贝尔奖的奖金金额约为790万瑞典克朗。
诺贝尔奖一向是全球公议的非政府性世界最高荣誉。诺贝尔奖除了能够激励各奖项得主和有潜力的候选人在各自的学术领域中作出新的发现以外,它所发挥的另一个很有价值的作用是对科学和文学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在人道主义方面作出努力的人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广泛的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