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不符合2+2(张氏)经济学理论肯定有问题”
从今天开始,笔者将带领广大读者,一起来彻底认识一下,我们的张建平先生的、所谓的“2=2”经济理论,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希望他不要把自己说过的话和发表过的文章再给删除,否则,我们将失去认识他的可能。不过,他的一些文章笔者已经拷贝,就算是删除了也没啥关系。另外,读者还能够从《中国经济50人论坛》上去找,因为人家不许删除。
看张建平2=2理论,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
在全面展开对其批判之前,还是请读者先阅读一下张建平的、所谓的“理论文章”,而它关系到笔者为什么要批判它的问题。咱们可先说好了,笔者批判的可是张建平的所谓“理论文章”可不是张建平先生奥!否则,笔者也就犯了“对事不对人”的“规矩”。不过,那也没什么可怕的,笔者经历过的事情多着呢,难道还怕他打击报复不成?谁让我遇到了这么一个“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人呢?那好啦,咱们闲话少说,先看看张的文章再说吧:
以交换(2+2)为对象的经济学理论并不是凭空产生出来的,而是有深厚的理论延承的。2+2这个交换模型的正确选择对于经济学的研究方向选择来说固然重要,但是要展开这个理论须有坚实的基础,这套理论就有三个方面的基础,可以说是一个三足鼎立的架构。这三只足就是:心理学关于需求以及行为动机分析的基本理论、哲学关于价值的理论以及逻辑学关于因果逻辑关系的理论。三个基础都不是经济学本身,因此可以说,2+2的经济学理论是心理学、哲学、逻辑学的杂交或融合。经济学研究不要搞霸权,不要“众皆昏昏惟我昭昭”,要尊重其它学科的学术成果,不要另立一套心理学、哲学和逻辑学的概念。
以上被“蓝”了的段落,是从张的文章中“摘录”下来的,也是该文的第一段,除非电脑有问题,否则是不会出大错的。笔者为何要讨论这个问题,因为张建平经常说了不算。
张建平要根据思维形式,来创立一门经济学!
张建平先生说,他的“经济学理论”不是“凭空产生出来的,而是有深厚的理论延逞的”。那么,他延承的又是什么理论?用他的话说是:“心理学关于需求以及行为动机分析的基本理论、哲学关于价值的理论以及逻辑学关于因果逻辑关系的理论。”大家一定应该知道,无论是心理学、哲学还是逻辑学,都仅仅是一门“学”,都不是经济学研究对象。
于是,我们是否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张建平试图把自己的所谓经济理论,建立在心理学、哲学、逻辑学基础之上?或者说他试图用心理学、哲学、逻辑学编织起一门全新意义上的经济学?显然,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了。而关于这一点,他在以下的文字中,也有比较详尽的表述,这里笔者也就不再赘述了。那么,他用上述三种学说,能编织经济学吗?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一点一点地来说明。大家知道,哲学是关于意识与物质关系的一门科学,而逻辑学,从严格的意义上说,也是一门关于物质与意识关系的科学,因为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思维,更确切地说,逻辑学是关于思维的形式和思维的规律性的科学。那么,心理学呢?心理学也是一门关于人的思维活动即人的心理变化规律的科学。
总而言之一句话,张建平的所谓经济学理论,就是试图将上述关于思维形式、心理活动之学说拿捏在一起,创建一门驾于三者之上的“超级心理学”。诚然,这不是说,上述三种学说与经济就没有一定的联系,而是说他要把经济学建立在思维、心理形式上了!而只字不提使上述“三学”得以产生的物质基础——物质运动规律——无疑是一种典型的唯心主义先验论。
那么,笔者凭啥得到上述结论?读者只要看一下其下述便知道:“……从哲学上的价值概念得到价值具有因人而异的主观特性的结论。因此说,价值主观论点不是经济学的一个发明创造,而是有哲学价值理论得到的一个引申结果。以价值理论为基石的古典经济学之所以没有能够良好地发展下去,在主观效用论的质疑攻击之下百口莫辩,就是因为它始终没有认识到大众所谓的经济价值就是哲学的价值,是一个主观的东西,因此而走入死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