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人才培养 最近十年外企培养的本土人才出路在哪



  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大量的外资企业在中国投资建厂,同时也为中国培养了大量本土的管理和技术人才。

  但在这一片欣欣向荣之下,我们已经预见到了一些人才危机。

  后苏州时代现象

  苏州现在作为中国吸引外资企业最多的二级城市。

 本土人才培养 最近十年外企培养的本土人才出路在哪

  在世界孔雀苏州飞的现象之下,很多在苏州外企中的本土管理和技术人才,已开始感到了隐隐的压力和危机……

  危机一:合适的企业越来越少!

  外企到中国来,根本的问题是降低成本,可以赚取更多的利润,而不是为了中国有烤鸭、刺绣或小桥流水。但当中国的人力成本越来越高,早期的工人越来越成熟、熟练、能创新后,价格当然也就不菲了。

  外国资本会如何选择?往内陆?往越南?往印度?……这是必然,不是猜测,也没有侥幸,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危机二:缺少进一步的上升通道!

  外国资本目前在中国的投资,绝大多数是比较落后的技术,甚至有些是面临淘汰的设备,它的核心优势和研发,基本上都在本土。

  那么这些掌握了目前世界二流技术的本土人才,就陷入一个比较尴尬的境界:要么指望外国资本把它一流的技术输入,要么干脆走出去,学习国外的一流技术。

  但真正能走出国门,到国外总部去工作的中国人,又有几个?当大量马来西亚人,香港人派到中国的时候,又有多少中国人会被派到欧美总部去工作?所以这条路不是必然,只是运气。

  其次中国的本土民营企业,又太弱,还在一代两代企业家的发展阶段,企业家的意识,实力,还无法与这些外企的人才相匹配……

  那他们的出路究竟到底在哪?

  被遗忘的白银一代

  十年改革开放,幸运地为中国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世界级本土二流管理技术人才,但据我们的调查,他们很多人对自己出路不看好。

  一些在外企管理层多年的高管面临:

  要么被逼下海创业,有可能淹死,或学会后交些税,作点贡献。

  要么在外企中跳来跳去,但越跳越差(目前投资的趋势,从大而少到小而多),从一家一千人的美国企业,跳到一家三百人的法国企业,后又到一家两百人的以色列企业……

  他们现在有很好的经验,也有一定的资本积累。

  但中国本土的企业家,能与他们匹配的很少,民营的老板大多数还处于不放权、不放心、不放手的“三不老板”状态。

  这些人正慢慢成为被遗忘的白银一代,失落的一代

  虽然有钱,有技术,有经验,但无用武之地!

  可安慰的是目前矛盾还不特别突出,类似于从千人外企中洒脱出来,当个代理商,向之前熟识的GM们去卖卖洋货(至少英语可派上用处)的前任GM,还是个别现象。

  但危机将来总会爆发,这取决于——

  本土民营企业的发展速度,

  中国对外资核心优势的吸引投资环境,

  以及这些有钱有才的世界级本土二流管理技术人才的观念

  谈到这里,有一个决定性的,有影响力的关键手段,必须要正视它了。

  它对解决这批人才的出路非常重要。

  也是目前看来唯一有可能缓解,甚至解决这个危机的手段

  ——政府的力量

  谁对这些人负责

  21世纪最紧缺的是什么?宝贵的人才。

  我们中国虽然人口众多,但人才,特别是这些优秀的世界级本土二流管理技术人才应该是远远不够的。

  但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却出现了这批人才过剩的趋势。

  在问题更严重之前,谁会为他们感到痛心着急?

  谁又会对他们负责?

  谁受益谁负责!

  经济学家对中国未来发展,做了很多预测和建议,可能还有很多美好规划。

  谁来实施?谁来执行?

  政府国家有没有真正考虑过培养一支富国盛世的人才梯队?

  我有接触过现在一些地方政府组织人事部门的官员,他们现在也存在一些困惑:除了事业单位和国营单位的人才培养和建设还比较可控外,现在汇聚了大量中国优秀人才的外企,却是一个断层,黑洞……

  政府甚至于无法统计或知道,在这些企业中,汇集了多少数量的人才,现状又如何?他们的出路通道,发展方向又如何?

  而近几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可以肯定的说,这些人如果没有起决定性的作用,也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经济学家会说:西方政府也不会去管这些人,市场经济么,自由竞争,适者生存,能者上位,政府又干嘛要管?

  难道政府真的不该管吗?那我们看看摘自《大国崛起》中的一些观点。

  有形的手,握住无形的手,才是真正有力量的手

  亚当·斯密认为:

  每个人在经济生活中,通常并不考虑他对社会利益起多少促进作用,他盘算的是他自己好处,在这种情况下,每个人追求个人利益的努力,会被一只看不见的手牵着,去实现一种他原本无意要实现的目的,最终会促进社会利益。亚当·斯密所说的“看不见的手”,对西方国家的政策产生了深刻影响。由此形成了自由主义经济模式,也就是市场的“自由竞争”。

  美国在建国后的一百多年中,一直奉行由英国亚当·斯密传承而来的私有经济和自由竞争。

  ——也就是由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左右经济运行,任由企业自由发展、优胜劣汰,而政府并不对经济生活加以干预。

  但面对美国在上世纪初刚成为经济强国时,两次空前的经济矛盾和危机

  西奥多·罗斯福和富兰克林·罗斯福两位总统,开始用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参与国家经济,用国家的力量推动经济的运转。

  西奥多·罗斯福对40多家公司提起诉讼——

  牛肉托拉斯、石油托拉斯和烟草托拉斯在司法部的起诉之下被迫解散,政府通过宪法对垄断进行限制的原则也由此被确立起来。

  富兰克林·罗斯福实施了一系列的政府工程——

  大量的公共工程为人们创造了数以百万的工作机会,以工代赈,缓解了经济危机带来的社会压力,同时,他所做的这些也激励了经济的发展。

  罗斯福叔侄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在某种意义上:

  他们用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

  挽救了当时美国的市场经济

  新国企时代

  国家要快速强盛,市场经济要健康发展——

  在适当的时候,采取适当的措施,政府的干预引导是非常必要的。

  我们设想:

  假如政府拿出一部分十年发展积累的资本,投资建立一些一流的国营企业,吸纳这些十年中培养的优秀世界级本土二流管理技术人才——

  那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首先打通了国家战略人才培养的上升发展通道。

  同时这些一流的世界级国营企业,也可以保证国家的竞争优势,让中国从目前世界工厂的地位,慢慢发展成世界经济技术前沿强国的地位。

  新国企与旧国企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国家控股,这些优秀世界级本土二流管理技术人才入股来管理发展企业。

  也就是实力资本+优质人力资本(市场经济中成长起来的),

  这与旧国企中计划经济成长起来人力资本的生命力和竞争力是截然不同的。

  中国有可能因此而进入一个新国企时代!

  反之如按市场规律,顺其自然,成长是比较缓慢的。

  而且不可控,不可测。

  好的如日本,在上世纪中叶,在欧美资本的支撑下幸运地完成了这一转变。

  差的如以前的亚洲四小龙之类,除一些少量的运气好的人才,被外派到国外(类似中国)外,大量作为世界工厂培养的一代二流管理技术人才在本国慢慢销声匿迹了……

  指望中国市场经济在短期内,快速发展出很多个海尔、联想是不现实的。

  更何况海尔、联想跟外国跨国集团相比,也只是小弟弟。

  在与时间的赛跑过程中——

  这被遗忘白银一代数量的增长速度,将远远大于本土民营企业增长速度。

  目前除了寄希望于政府干预引导之外,好象还看不到更好更积极的办法。

  如果没有好办法,这个危机肯定会爆发。

  只是时间问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42959.html

更多阅读

南京长江大桥四十年,我的印象 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

大约摄于1970年-1971年间南京长江大桥大约摄于1972年-1973年间南京长江大桥于1996年6月南京长江大桥粮票上的长江大桥滚滚长江东逝水,一晃四十年过去了,南京长江大桥依然如长虹卧波,奕奕生辉。南京长江大桥的落成,不仅是南京人

苍耳:三十年诗歌流派的争锋与兴替上

中国最近三十年现代诗歌的转换、升降与演进,是与众多流派的兴替、消长、聚散不可分的。要评估一条巨河的宽度、流向和水量,除了考量它本身的河床以外,它众多的支流无疑可以提供另一角度。“流派”的原始义指的正是水的支流。一条没有支

不简单!十年未通关的《文明2》存档终迎来结局_暴雪Boy 暴雪

还记得几天前那则某国外网友鏖战《文明2》长达十年结果仍未能征服世界的新闻么?该网友随后将自己的存档发布在网上供人自由下载,以期能有高手代自己达成统一世界大业,结果几天后果然就有牛人玩家宣布已成功解开此“珍珑棋局”,下面就是

天下足球十年那些经典的音乐 天下足球经典节目

天下足球十周年了,在我的球迷生涯中,它一直陪伴着我的成长,虽然近年来随着英超的强势崛起和其他体育媒体的竞争,但天下足球还是我每周一晚上比看的节目。十年,许多经典的比赛在脑中浮现,许多经典的瞬间让人回味。但一直萦绕在我脑中的还是

毕业十年再聚首 毕业十年再聚首的感慨

临桂中学011班“十年之后我们是朋友”聚...4人参与我要参与活动详情亲爱的同学:同窗数载,温馨如昨,依然常驻心头!青春岁月,依稀如梦,但愿常忆你我!十年前,我们相聚相识011班;虽有各自的梦想和憧憬,却是同样的热血和激情;十年前,我们相知相

声明:《本土人才培养 最近十年外企培养的本土人才出路在哪》为网友纯爷们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