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十一五规划 “十一五”时期中小城市银行业发展问题研究--浙江湖州为例



  摘要:“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也是湖州实施在杭湖宁发展带中间率先崛起战略、进一步建设成为长三角大都市圈及其发展网络中的主要节点城市、连接长三角和中部地区的枢纽城市、杭湖宁发展带和浙苏皖交界地区的中心城市的重要时期,湖州银行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和挑战。因此,必须理清发展思路,明确湖州银行业发展重点;不断深化改革,增强湖州银行业发展活力;加快开放步伐,提高湖州银行业创新能力;制定支持政策,优化湖州银行业发展环境;切实加强监管,提高湖州银行业发展质量。

  关键词:十一五银行业发展研究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也是湖州实施在杭湖宁发展带中间率先崛起战略、进一步建设成为长三角大都市圈及其发展网络中的主要节点城市、连接长三角和中部地区的枢纽城市、杭湖宁发展带和浙苏皖交界地区的中心城市的重要时期,湖州银行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和挑战。作者在全面深入地分析研究湖州银行业发展的现实基础和面临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五年湖州银行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具体目标和主要任务,以及改善和加快湖州银行业发展的外部环境的政策建议。

  一、“十一五”时期湖州银行业发展的现实基础和面临形势

  “十五”期间,湖州生产总值超过64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了3000美元,银行业也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中获得了较快发展,成为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为“十一五”的发展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5年末,全市银行业存贷款余额分别是2000年末的2.2倍和2.3倍,银行业不良贷款率比2000年末下降了25.5个百分点,经营效益由2000年的全行业亏损1.8亿元转为2005年全行业盈利10.5亿元。“十一五”期间,湖州银行业发展面临的环境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总体上有利于发展,但工作的要求提高,难度加大。

  (一)机遇与挑战:地方产业结构对银行业发展的影响

  市委五届九次全会明确提出,“十一五”时期要全力实施在杭湖宁发展带中间率先崛起的战略目标,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轨道。增强“三力”、率先崛起将为银行业的科学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虽然湖州“十五”期间经济金融快速发展,但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1、产业结构配置与银行经营战略不相匹配。随着新一轮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银行业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银行业的经营管理战略不断从宏观角度加以适时超前的调整,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将经营战略重点放在大城市、大行业、大企业,机构和业务重心进一步向优质行业、优质客户倾斜,而湖州经济结构的调整步伐还无法适应这一要求,传统产业为主的格局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主要表现在:一是工业经济不仅总量不大,而且产业层次不高,纺织、建材两大传统产业占比高达43.6%,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慢于传统产业,高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较小。二是企业“低、小、散”,产品档次较低,大企业不多,缺乏产业链长、技术含量高的产业集群,工业经济竞争力不强,2005年湖州高技术产业产值仅占全省高技术产业总产值的3.5%。三是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比全省平均水平低了近5个百分点。经济结构和发展的非协调性,使各种资源要素难以科学配比,金融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无法得到有效发挥,资金集聚的能力也明显不足。截至2005年末,湖州GDP和银行业存贷款余额在浙江省均排在第8位,与浙江省内和长三角地区其他城市相比,金融与经济还维持在较低水平上的均衡。

  2、投、融资机制与企业融资需求不相匹配。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直接融资的比重越来越大,有利于减轻银行的压力,降低银行经营风险。在经济体制转型的特殊时期,由于企业体制改革不到位,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内部经营管理机制不完善,财务状况不透明,目标行为过于短期化,由此引起了过多的行为不规范和投资决策的非理性等,阻碍了其参与资本市场融资步伐。从1994年开始,湖州开始积极推进国有、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至2004年末基本完成企业改制工作。但企业股份制改造进展缓慢,目前全市仅有股份有限公司34家,上市企业6家,累计在证券市场募集资金12亿元。同时,外资直接投资比例较低,外来投资不活跃,2005年末全市实到外资6.5亿美元,与苏州、无锡、绍兴等周边城市相比差距较大。在直接融资缺乏、招商引资乏力、企业自身积累又少的情况下,导致企业融资基本依赖银行贷款,融资结构严重失衡。

  3、经济粗放增长与信贷结构优化不相匹配。湖州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要素大量投入,投入产出水平偏低,经济的结构性素质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经济发展的整体素质还不够高,经济增长方式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一是能耗水平较高,环境压力较大。2004年,湖州每亿元工业增加值消耗电量高出全省平均水平90万千瓦时;每亿元工业增加值排放工业废水、二氧化硫和粉尘分别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3%、73%和32%。湖州传统产业中,高污染、低产出现象较为突出,印染、造纸、化工、制药、建材等产业,工业产值仅占全市的30%,而排放的污染物却占87%,占用了大量的环境资源。二是外贸依存度低。2005年全市外贸依存度为28.7%,在长三角16个城市中,排在第13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6.3个百分点。三是土地利用率低。2005年浙江省新增1亿元的GDP,需新供地390亩,而湖州是822亩,是全省平均的2倍多。“三高一低”的经济增长方式使信贷资源配置的长期化趋势明显。据调查,2005年底全市银行机构的可用公司类贷款额度在40亿元以上,其中基础设施额度36亿元,工业企业额度仅4亿元,说明银行有效需求不足,这不利于银行自身的发展。

  (二)困难与问题:制约银行业发展的若干因素

  1、银行产业化发展程度低,市场竞争不充分。一是总体规模偏小,2005年末湖州银行业存、贷款总量列浙江省第8位、长三角第14位,人均存、贷款等指标远远低于浙江省和长三角地区平均水平。二是机构种类单一,2005年末全市共有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数量(发照机构)467家,占全省总数的4.67%。除交通银行外,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均没有在湖州设立分支机构,国有商业银行、地方法人银行机构以及股份制商业银行占总资产份额分别为56.79%、38.4%和4.81%。三是产业回报较差,金融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2.56%、7.30%,明显低于浙江省和长三角地区平均水平。

  2、地方银行机构竞争力弱,风险防范水平低。一方面,地方法人银行机构规模小、分布散,而且市场地位和信誉度不高,对外辐射和带动能力差,2005年末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联社平均资产规模分别为60.11亿元、46.24亿元、40.13亿元。另一方面,地方法人银行机构股权结构单一,省外资金投入少,缺乏成长型大企业股东和境外战略投资者,公司治理结构仍不够健全,董(理)事长、行长(主任)的职责未能有效界定,授权关系尚未完全理顺;监事长的监督作用未能有效发挥,内部制衡机制未真正建立;独立董事、非执行董事和外部监事的作用未能有效发挥,外部监督仍不强等等。

  3、银行业不良贷款率过高,综合竞争力不强。尽管“十五”期间湖州银行业不良贷款连续7年实现“双降”,2005年不良贷款余额和占比下降幅度位居全省第一,不良贷款占比降至4.47%,但由于湖州经济国有集体化程度较高,体制改革成本过多地反映在银行资产上,致使银行业历史遗留问题多,不良贷款总量大,自主化解能力不足,与浙江省和长三角地区其他地市相比,湖州目前仍是不良贷款占比最高的地区之一,金融生态在长三角地区乃至浙江省内处于较为落后位置,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对经济增长的持续支持。2005年末,湖州银行业存、贷款湖州银行业存、贷款增幅为12.52%、13.73%,分别低于全省增幅5.75个和0.53个百分点,仅占全省银行业存、贷款市场份额的2.9%、2.7%,分别比2000年末下降0.6个百分点、0.9个百分点。

  4、银行业创新业务发展慢,风险防范意识弱。近年来,各银行机构为增强竞争实力、提高市场占有率,相继开发、引进了一系列新型业务,如电子银行、理财业务等等。但是,从调查情况来看,湖州银行业一方面创新意识不强、创新主动性不够,盈利的主要方式还是靠传统的存贷利差收入为主,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很小,特别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中间业务仅占业务总收入的0.53%。另一方面业务创新品种少、范围窄、规模小、层次低,主要还是在存款工具、结算手段、贷款业务、代理业务等传统业务上面,新业务个性化差。此外,由于夸大收益、对潜在风险提示不充分、部分营销人员缺乏理财业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等原因,已推出的部分新业务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和问题。

  二、“十一五”时期湖州银行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发展壮大湖州银行业,对于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进一步繁荣湖州服务业、缓解湖州资源要素不足和制止有限资金要素流失、增强综合竞争实力、确保湖州在杭湖宁发展带中间率先崛起,有着重大战略意义。当前,我国金融开放步伐加快、国家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力度加强,湖州经济发展转型阶段对金融服务需求加大,这些为湖州银行业加快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巨大机遇。因此,应当抓住这一机遇有所作为,充分发挥已经具备的基础条件,把大力发展湖州银行业,作为推动湖州服务业加快发展和提升的重要突破口。

  (一)指导原则

  1、坚持服务经济。加大对地方经济的支持力度,在支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加快处置和化解金融风险,解决历史包袱和遗留问题,促进经济金融协调发展和良性互动。

  2、坚持稳健发展。引导银行业建立资本约束的理念和机制,转变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走质量、效益、速度、规模协调发展的道路,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争创“先进银行”。

  3、坚持推进改革。大力推进和深化银行业体制改革,解决银行业运行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以改革促发展,以改革促创新,不断提高银行业体系的活力和效率,增强银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4、坚持全面创新。结合体制改革带来的制度创新,全面推进银行业的观念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引导银行业在防控风险的前提下,积极开展业务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和技术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

  5、坚持加快开放。面对加入WTO后银行业全面开放的格局,进一步强化全球意识、开放意识和竞争意识,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加快湖州银行业与国际银行业的融合步伐,切实提高银行业对外开放水平。

  6、坚持以人为本。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培养和引进高层次、现代化、专业化人才,壮大人才队伍。完善用人机制,营造有利于金融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为银行业加快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二)主要思路

  1、理清发展思路,明确湖州银行业发展重点。根据资源条件、市场环境和比较优势,下一步加快湖州银行业发展的方向,应当放在加快做大发展总量,努力优化发展结构,积极拓宽发展领域,不断提高发展水平上,围绕“创建先进银行提升竞争实力”这一主线,努力使银行业成为湖州重要的服务产业之一。一是努力扩大总量。力争每年存、贷款增幅均不低于两位数且超过全省平均增幅,不断提高湖州银行业在全省银行业中所占的份额。二是拓宽发展领域。满足新型工业化的需求,强化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支持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以及高新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支持一批创新能力强的大企业和具有高成长性的工业园区;通过开办动产质押贷款、仓单质押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出口退税托管账户贷款等措施,加快“六项机制”建设,大力推进小企业贷款业务发展,确保每年对小企业贷款的增速高于全市贷款平均增速;积极拓展个人金融业务市场,支持居民消费和全民创业,支持新型农村经济组织、现代农业和失地农民创业,满足新农村建设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有选择、有针对性地把金融服务触角延伸到小城镇和村落,寻求和拓展新的利润增长点。

  2、不断深化改革,增强湖州银行业发展活力。一是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银行业服务体系。大力推进多层银行体系建设,全国性大中型商业银行在湖分支机构主要以服务大企业、大项目、大集团为主,城市商业银行以服务社区居民、小企业和个私经营户为主,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以服务农村、农业、农民为主,由此形成具有湖州特色的银行业发展格局。二是完善和发展湖州银行机构体系。加大宣传,积极引进浙商银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外资金融机构进入湖州市场,争取国家开发银行和进出口银行等政策性银行的项目支持;抓紧做好邮政储蓄体制改革的准备,争取邮政储蓄银行尽快挂牌开业;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湖机构要进一步整合机构资源,完善服务网络,提高营业资源利用率。三是进一步完善城市商业银行机构体系。争取政策支持,适时引进战略投资者,积极发展地方性商业银行,鼓励和支持城市商业银行按照市场化原则设立和调整分支机构,努力向“优良的小型商业银行”目标迈进。四是充分发挥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支农主力军的作用。以市校合作共建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实验示范区为契机,不断深化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革,逐步形成股份合作制产权模式的农村合作银行体系,促进湖州经济更快更好发展。

  3、加快开放步伐,提高湖州银行业创新能力。一是继续加大对重点区域、重点企业和重点园区的信贷投入;围绕支持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发放银团贷款,使重点客户贷款保持一定的增长水平,培育和支持支柱型企业。二是争取通过改革重组,突破地方法人银行机构发展上的区域限制,促使部分有实力的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跨区域设立分支机构,并到大中城市和区域经济中心拓展业务。三是积极创造条件,放宽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在经营业务范围上的限制,以发展中间业务为重点,加快传统业务的创新步伐,完善金融产品服务,努力利用自身信息、技术、人才等优势,发展低风险、高附加值,低资本消耗、高技术含量的中间业务服务,推动咨询服务类、投融资类及其他金融衍生产品规模,实现以发展中间业务创新为重点的资产结构调整和盈利模式转变,解决目前发展中的市场定位雷同、业务种类单一、金融产品不丰富和产品层次不高的共性矛盾,增强引入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能力。四是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快创新面向一般客户的消费类金融产品,规范发展住房贷款和汽车贷款业务,扩大非传统性住房抵押贷款,推出更多的个人消费贷款产品,提高消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4、制定支持政策,优化湖州银行业发展环境。一是地方政府要切实加强对银行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金融发展专项基金,以土地、税费等优惠政策吸引中外银行机构落户湖州,支持地方法人银行机构做大做强。二是进一步建立健全政府与银行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渠道,健全金融风险预警和金融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指导和协调有关行政执法机关、司法机关严厉打击各种侵害银行正当权益的违法行为,维护正常的金融秩序。三是采取切实措施,鼓励银行机构增加小企业贷款、扶持“三农”贷款贷款等业务,建立贷款担保和风险补助基金,对由此产生的经营风险,予以相应补贴。同时,加大对失地农民、下岗失业人员等弱势群体创业、再就业的相关政策与资金扶持力度,将强化弱势群体金融服务功能,作为建设和谐湖州、平安湖州的一项重要内容。四是多方促进企业素质提高。政府部门应从关心地方经济发展、维护银行利益出发,尽快出台良好的企业家标准,引导企业家的行为;积极培植的权威、规范的中介机构,引导企业规范信息发布;完善信贷登记系统,扩大信贷登记范围,并把信贷登记系统与税务系统、工商系统、公安系统等系统信息并网,打造诚信社会的技术基础。

  5、切实加强监管,提高湖州银行业发展质量。银行监管方式从行政管控偏多、手段相对落后的规则性监管向以法律、市场为导向,激励相容的原则性监管转变,在监管中引入成本收益分析的概念,加强对监管政策措施实施效果的评价,实现银行经营目标、内部管理和市场约束等因素与监管目标有机统一起来,建立以风险为本的全面、持续、高效的监管框架。通过实施有效监管,银行业发展由外延扩张为主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向以内涵提高为主的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银行的资产质量、管理水平持续改善,盈利模式、业务结构进一步优化;银行风险管理由目前的视野相对狭窄、管理较为粗糙的状况,向全面、实时、模型化管理转变,对风险的识别与计量更加全面精确,对风险的监测、控制更加灵敏有效。“十一五”期间,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占比力争降至2%左右,经营利润逐年增长,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法人银行机构的资本充足率等达到监管要求,不发生大的银行业风险问题,城市商业银行稳定在一类行水平,全国性商业银行湖州分行在本系统、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全省的排名逐步上升。

  参考文献

 浙江省十一五规划 “十一五”时期中小城市银行业发展问题研究--浙江湖州为例
  [1]景体华:《2004-2005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2]万斌:《2005年:中国长三角区域发展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3]李扬:《中国金融发展报告(2004)》,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4]李扬:《中国金融发展报告(2005)》,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5]高宇辉,对外开放与区域金融发展方略,[J],北京,财贸经济,2001(5).

  [6]中国银监会核心原则自我评估小组,《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专题(1-7),[N],上海,国际金融报,2004-10-13至2004-10-24.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42949.html

更多阅读

如何预备解经式讲道之一 以路18:35-43节为例操练“十步预备讲

如何预备解经式讲道?——以路18:35-43节为例操练“十步预备讲道法”(之一)讲章预备:瞎子的信心——晒晒自己根据“十步预备讲道法”预备讲章的过程讲道就是传讲神的话语并应用到听众的生活中,使他们的生活发生改变(就是不信的人能悔改信

土壤污染问题研究一 土壤污染问题

土壤污染问题研究对土壤污染的忽略关系到城乡差异的问题,人们意识到要保护城市的环境,却无视农村和偏远矿区,在城市里人们关注LPG、关注焚烧厂的错建,都是因为这些问题与市民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而真正有决策权的政府和有影响力的媒体都

声明:《浙江省十一五规划 “十一五”时期中小城市银行业发展问题研究--浙江湖州为例》为网友我们毕业了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