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就人性问题,我写了两篇短文,一篇叫《细致深刻准确理解人性自利》,简单谈到人人利己,每个人都在为自己转,并提到人人利己的社会和人人利他的社会是同一个社会;一篇叫《我们都有“君子瘾”》,简单谈到人人利他,每个人都在替别人想。
貌似对立,实则统一,人性就是这样的为自己转与替别人想的对立统一。为什么如此“南辕北辙”呢?原因就在于别人是“我”的镜子,“我”是透过别人看到自己的,“我”实际上是同时围绕着自己和别人转的。
这正是所谓“注目礼人”的涵义,“注目礼”在且只在别人那里,所以“我”在为自己转时不得不替别人想。在《天下事——中华文明的经济学证明》中,为照顾学术界的习惯和做派,也为保证思考的正规和严谨,人性所内蕴的对立统一被表述为两个基本点,一个“逻辑原子”,一个公设:
逻辑原子:“我”就是“我”,人是围绕“我”的一种圆运动;
公设:“我”这一圆运动的圆心是别人对“我”的注目礼。
所谓逻辑原子,这是一个自然科学借用,意即不可再分解,也就是说:一切非“我”的东西,“我 ”都可以怀疑,甚至原本不可怀疑,“我”也能够“故意”怀疑,但“我”不可再怀疑。
这相当于理论物理中所谈论的“夸克禁闭”,有一派观点认为,物质无限可分,原子分解下去有质子,质子分解下去有夸克,夸克分解下去还有新的玩意……只要粒子加速器的能量再提高,物质的组成就可以再分解,万世不竭。但另一派观点认为,物质并非无限可分,到夸克为止,夸克再分解下去,还是夸克,此之谓“夸克禁闭”。
不管夸克是不是真正构成禁闭,“我”确确实实就是禁闭,即便是对“我”进行再怀疑,“我”也仍然是“我”——构成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不证自明,事实上,“我”就是自明。这或许也正是西方大哲勒让·笛卡尔当年从“我思”出发来建构哲学体系的原因吧!
公设是一个假设,“我”这一圆运动的圆心是别人对“我”的注目礼——这一点不可证明。科学哲学告诉我们,没有哪一种科学理论是不使用假设的,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存在——也必须存在——一个假设的基础;如果一种科学理论是彻头彻尾都证明的,岂不自己证明自己?
但“注目礼”符合经验的事实,没有谁不希望被别人认可、赏识和尊重,正如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所指出的:人的本性中最殷切的要求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我”作为一个社会人,有且只有透过别人这一面镜子看到自己,要不然,岂不妄自尊大,那还是社会人吗?实际上,“注目礼人”是回答一个社会科学基本问题:人为什么是社会人?亚里士多德曾指出,人在本质上是“社会性动物”。人为什么本质上是社会性动物呢?原因正在于“注目礼”——“我”有且只有透过别人看到自己。
自从“注目礼人”的说法出笼后,已经有不只一个人直截了当地表示:什么“注目礼”,我就不需要!一幅踌躇满志的样子,殊不知,这是在自己骂自己,而且是在骂自己精神病。一个人自己肯定自己,自己欣赏自己,自己佩服自己,自己尊重自己,自己承认自己,自己注目自己,自己致礼自己,他说自己是什么,就是什么,一切都不与别人发生关系,一个人自成一个意义世界,这样的人是什么人呢?精神病!
当然,他也可能是一个超人,甚至也是一位神。但即便是超人或神,实质上也是追求别人的承认的。一代画师凡高孤独得要自杀,但仍然对“注目礼”心存盼望,他曾对自己许愿说:“总有一天,我会找到一家咖啡馆展出我自己的作品。”
也许,他仅只是一头野兽而已。亚里士多德曾指出:“不能在社会中生活的个体,或者因为自我满足而无需参与社会生活的个体,不是野兽,就是神。”既然神实质上也是需要“注目礼”的,那当然就只能是头野兽了。
列位看官,谁还不是“注目礼人”,请报名!
谢谢过目!
敬请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