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和两位学生翻译了一本书叫《世界是平的》,很不凑巧现在特别的流行,我也搞不明白是为什么?现在各个地方政府和企业把这本书当做是学习的材料。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发现一个问题,因为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美国人,写这本书是为了给美国人看。它的里面确实谈到了很多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但是它里面讲的是中国企业的答案我们表示怀疑。
因为在这本书之后,我到很多地方去给领导干部,包括给企业家讲座讲过世界是平的。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慢慢感觉到企业的困惑,中国很多好的经验都没有,我们都认为是非常成功的经验但是在那本书里面是缺失的。所以我们做一本叫世界是平的,中国的选择。这本书可能很多老师都非常的熟悉,这本书实际上是讲一个全球化的情况。讲过去的全球化1.0和2.0,1.0的时候是国家和国家的竞争,你是欧洲的国家,你是美国的国家,你是欧洲人你是美国人,你是中国人对不起,你再聪明,你再有本事全球化不是你的。全球化2.0的时候是企业和企业的竞争,但是企业都是欧美的企业跨国企业,你是IBM的,你是GE的,你是温州的企业,对不起,这个世界不是你的。
到了现在世界是平的,世界竞争的平台现在变的平坦了。所以小的企业有了机会,包括我们在中国的浙江、广东很多地方看到,很多小企业大的规模很小,而且没有什么名气。它不是世界500强,但是世界500强都买他的产品,你说他是不是有竞争力呢?一个小企业在这个时候变的不再弱小,而且小人物有时候变的不再小了。现在我们习惯的唯一的组织方式,在网络时代信息变成了上下交流。过去为什么有领导呢?很简单,领导说我们大家要开会,要传达文件,文件在他手里面,他自上而下传达,由于信息的单向传达。现在网络时代出现了很多草根阶层也有影响力。
另外就是白种人和西方人,未来的技术创新很可能在中国。在中国不一定是在北京,不一定在上海,有可能在四川、甚至有可能在青海。主要是技术方面温州操作系统的出现,使得信息可以得到快速的处理。网景上市和互联网的商业化,出现了很多工作流软件从此给我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带来了很大的变化。这是前面三个最主要技术方面的因素,后面一些因素是在一个统一的世界变平的竞争平台之上,我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呢?其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
第一,制造业。因为制造业对中国来说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所谓制造业的生产主要就是发生在中国。制造业离岸生产对中国的影响比较大,我们可以说到现在为止,我们确定会成为世界的制造业中心。但是问题是下一步的路该怎么走呢?我们现在看到中国的制造业实际上出现了很多的困境,一个是劳动力成本在上升,在很多地方我们看到了劳工慌,尤其是有技术的劳工。另外一个是我们的进口成本在上升,我们进口能源、进口原材料。还有一个是人民币继续升值,这个对中国的企业会有影响。优惠政策在进行大幅度的调整,原来对外企、外贸的优惠政策都在进行调整。贸易保护主义变的越来越严重,过去只有针对某种产品的贸易保护,现在是针对所有的产品。如果是对于汇率问题要特征一个关税的话,那对所有的产品都会实行贸易纠纷。包括现在的环境问题气侯变化,这个有可能会影响所有的产品。
过去的时候我们看到主要中国和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我们下一步的制造业该怎么发展呢?有时候我觉得中国挺可怜的,中国的商业繁荣我想起了当年在加利福尼亚发现近况的时候,淘金工人卖牛仔裤、卖水。所以全世界的工作是为了生活,只有中国人生活是为了生活。但是我们得到最好的是卖牛仔裤给我们的那些人,因为我们要发展工业化,中国未来的制造业能走到什么地步,我觉得是值得我们关注的。我想我们在讨论未来的时候是值得注意的。
第二,服务业。包括现在很多地方政府关注的能不能承接服务业外包,他们对这个理解是有偏差的。包括过去制造业离岸生产搞一个软件园,实际上服务业外包会对整个商业的运作带来很大影响。一个是商务服务的外包、人力资源管理的外包、研发的外包,它对企业有很大的影响。一个方面我们看到印度的服务业外包有非常成功的经验,看到中国的时候,中国能不能够承接服务业外包,它有它的优势,也有它的致命的弱点。优势是我们的硬件设施非常好,我们有高速公路、有港口、有飞机场。但是我们也有硬件和软件的缺陷,我们的硬件包括数据国际传输能力、电信的资费导致我们国际资费非常贵,妨碍从国际更进一步的承包服务业。从国内的服务业来说,实际上中国国内的服务业发展也是滞后的,我们看到进入门槛比较低的旅游业、餐饮业、洗脚都发展比较快。广义的来讲能源这些行业,起到支柱作用的行业实际上都是比较落后的。但是服务业没有办法发展起来的,服务业效率的提高会遇到瓶颈的。所以我们考虑到服务业在未来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
我们除了要考虑未来的产业,我们还要考虑未来的企业。刚刚包括在冯总的报告里面,企业未来变化有一个关健词。一个是企业的边界会变的非常的模糊,再小的企业麻雀虽小五脏具全。未来企业的边界变的模糊了,成功的企业不是用一个围墙把自己围起来的企业,成功的企业是那些能够跟别人合作的。你可以把自己的研发、财务、资源、后台管理、客户服务全部承包出去,敢于拿出自己最好的东西跟别人做的企业才是最好的企业。过去讲中国企业最好的生存方式就是竞争与狼共舞,实际上竞争现在不是企业成功的最关键词,成功的关健词是合作。尤其我们要全球市场上面去,我们看到一个全球市场的潜力非常大,但是你怎么去生存。我们借用圣经的比例,上帝给我们许诺有牛奶和蜂蜜的地方,你要怎么过去,这里面有很多障碍你要跨过去。但是即使它现在变成了全球企业,距离我们真正成为有竞争性的全球大企业,中国的竞争规模很大,但是企业的规模小。
另外一个是消费者出现了变化,随着IT技术的发展。所以消费者同时变成了生产者,他不满足于购买现成的东西,他愿意参与。而且那些认为消费者参与不是坏事情,而是利用变化的企业实际上得到了很多的好处。而且这个趋势会一直发展下去,为什么?技术的变化现在和人口的变化结合起来,技术的变化培养了新一代,我们面向80后,80后这一代人在全球化这代人他是网络人,他跟他父母的生活方式明显不一样。网络一族他们的父母是看电视的一代,看电视的一代他接受信息的方法和网络一代完全不一样,看电视像土豆一样在沙发上打开遥控器,被动的接受就可以了。人看电视的时候脑电波和睡觉的脑电波是一样的,但是在网络一族就不一样了,他不会满足于被动的接受信息,他要处理这些信息,筛选这些信息。所以你现在不能接受技术的变化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导致未来新兴的消费市场,你很难应对未来的市场,这是我们讨论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的影响。包括我们去观察消费者的变化,如果以后有机会的话,我们很想去讨论政府的变化。我们讨论未来的产业、未来的企业、未来的政府。
我们过去的改革非常成功,但是已经接近尾声。过去的改革是技术问题,是比较简单的,无非是宏观政策,你的价格要放开所有权要改革,不能全部都是国有企业,应该有私人企业、多种所有制形式的企业。这些任务在技术上面都不满足,大家都知道这是应该做的,经济学界是有共识的。但是关键是在政治上是有困难的,你要说明是左,还是右。现在我们要加快改革,要加快市场化改革,问题是怎么改?教育体系、公共医疗体系都要改革,问题是怎么改呢?用怎么样的方式,市场占多少、政府占多少、谁去做,用怎么样的具体可操作的项目做呢?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第一代改革是批判性改革,你打个包几大股东你带回去就可以了。到第二代改革是零售型改革,你像开一个零售店一样,你里面有上百种、上千种产品,每一个产品都要保证质量很好,你即使在很多方向做的是好的,但是在另外一个方面是做得不好的。我们确实在硬件、基础设施方面做得不好,但是我们仍然在零售型改革方面有很多缺陷,这种新的改革会对政府的领导人或者对政府的改革的风格、改革的思路产生很大的影响。
所以我们有很多没有完成的任务,而且这里头有很多潜在的风险。我想在这个方面,实际上政府应该有更大的警惕。我们现在改革的任务,发展的任务跟过去相对来说要难了很多。过去好比什么呢?过去好比是你从海里面把装的魔鬼的瓶子拿到了,你把瓶子盖打开把魔鬼释放出来,把人类追求利润的贪婪的欲望释放出来,你变成了市场经济,这个很容易。现在我们要做什么呢?我们现在要劝说这个魔鬼做回去,我们现在要从一个社会主义转变成市场经济,我们要从肮脏的市场经济转变成干净的市场经济。这跟过去改革的风格和经验是完全不一样的,我跟很多老外说,老外对中国判断都没有错,凡是老外认为中国会出问题的,绝对有问题。所有的老外都认为中国银行的坏帐很多,你看这几年银行的问题处理得很好。风险在那些大家都没有观察到的风险,有很多新的风险,比如说像公共卫生,我们过去认为公共卫生最多是卫生部的部长关心的事情,我们不会想象一个传染病大家都去讨论,可是这个事情发生了。我们以前不会想象食品安全正在发生变化,因为社会在发展,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