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我想说这个未来管理这个题目很大,尤其我们傅总有这种胆量来讨论这种课题,我觉得是挺有气魄的一件事。
第二,它的历史是存在的,但是我觉得这不是一个人,是需要一个团队来解决的。因为确实变数太多了,中国太复杂了。所以想搭建这样一个平台,不管是通过网也罢、社区也罢我觉得确实是需要我们考虑的,这反应了我们中国民间的创造性和推动力。
1、我想说的稍微现实一点,我们考虑到未来有多长的时间。比如说五十年以后的事,一百年以后的事,还是未来十年、二十年的事。我感觉我们都是很实际的,你能给我看清楚未来五年、十年的事这就很不错了。
2、我们整个研究的命题,最终是什么呢?是帮助中国企业在中国和世界上更好的生存发展。还是我们一个泛人类的立足点呢?我们关注所有的企业、所有的人,你到中国来。我觉得这可能也有这么一个问题,你到底是以什么样的立足点。因为你最后要成书、成册,你不能是杂乱的,我们可能有两个系列。这个是给中国的内部企业跟跨国企业,你有一个基本的立足点,这是一个感觉。
3、我特别同意刚才几位谈到的,从跨国企业看自己的企业,从民营企业文化看整个中国企业的文化。我觉得我们要把中国的复杂性简单化了,这是我的感觉。因为我觉得无论是纵向还是从横切面来说,在未来的十年或者是二十年,我觉得可能是多层次、多模式的一种复杂状态。比如说刚才讲到未来,我同意从大的思路来说是YOU,是社区性、互动、个性的。但是毕竟那本书是在美国写的,我们智囊杂志今天比较关注的是比较高端的中国企业群体。但是中国14亿人口里面多数的企业将如何生存呢?是不是也进入我们的视野呢?这是我想问的几个问题。
因为我那天正好跟杨老师相反,因为杨老师一下子关注到高端了。昨天下午我跟国资委的企业局的周司长谈话,他现在关注的是三五年到十年之内,中国的国有企业到底面临什么样的状况,他是关注这个问题。可是那天我在班上讲课,一个成熟在国有企业里面的干部现在在创业,他说王老师你举的例子是在举大旗的例子,他说中小企业特别需要有人帮助他们规范化的管理。你不要弄的班很贵,一个碟子就可以解决问题,他就知道了。当时我觉得特别有感触,我忽然感觉到,事实上咱们说未来的年轻人会有一大批接近国外人。但是还有一大批是小学毕业、中学毕业在工厂里面打工的,他们也面临未来20年、30年的发展。这批人他们将来怎么生存呢?他们创办企业是怎么创办的呢?我不知道我们这个系列针对一些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