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济南东外环燕山立交桥下,经营了10年的万嘉隆超市和它的供货商、顾客开了个大大的玩笑:在之前没有任何通知的情况下,用一纸“店内装修”公告将各方拒之门外。
4月3日,超市客服部经理李云峰对经济导报记者表示,目前供应商退货及购物卡延期工作正在有序进行。最新消息称“万嘉隆所占地皮已被中润买下,预计今年5月份被拆除,并在此进行商业开发”。李称对此并不知情,下一步的工作还要等待上级通知。中润集团的一位内部人士则表示,由于资金问题,公司近期并没有扩张开发的打算。 令人惊讶的是,这已经是4个月内济南出现的第4家停业超市。继西格玛、海普、新一佳超市相继撤离后(本报曾予报道),万嘉隆又用一种模棱两可的方式退出济南零售市场。是汰弱留强的竞争结果,还是商家另有图谋?不由成为人们心中的一大疑问。受伤的供应商 10元钱的皮带,50元的女士皮包,打3折的名牌西服……4月3日,万嘉隆超市门前的空地俨然成了众供货商就地清仓的场所,低廉的价格也吸引了众多居民及学生前来选购。“没办法,现在销售渠道没有了,这些货放在手里只会越来越不值钱。不如现在低价卖出去,还能把本钱捞回来。”王德海对记者说。王德海两年前成为万嘉隆的服装供货商,经营情况一直不错,突然停业让他有些措手不及。“货虽然提出来了,但是没地方卖了,之前(万嘉隆)还有3个月的货款没结清,这次至少也要损失五六万块钱。”“从西格玛、海普到新一佳,每次受伤的总是供货商。”4月3日,济南市工商联供应商商会秘书长陈志对导报记者说。在他的记录本上已经有数十位商会的供货商上报了自己在万嘉隆超市的损失,10万元到30万元不等,算起来已经有数百万元。而据其估算,万嘉隆停业对其供应商总体带来的损失至少在1000万元以上。 在陈志看来,零售业“渠道为王”的现象让供货商成了市 在陈志看来,零售业“渠道为王”的现象让供货商成了市场中的弱势群体,不仅需要承担卖场繁杂的促销费、服务管理费,超市延长货款支付期限也经常让供货商为资金发愁,并且带来很大风险。“我们年前就警示过各商家,不要对卖场敞开供应,十几万元的货一次发出去,有个闪失货款就追不回来了。” 对于万嘉隆事件的后续应对,陈志表示,商会将积极协调卖场与供货商,通过向上级部门反映及走相关法律途径的方式,争取让超市早日支付供货商的货款。 超市管理诟病 济南近期连续出现多家超市停业事件,是否缘于国际零售业巨头争相进入,导致市场竞争过于激烈?据记者调查了解,济南市零售市场的潜力依然很大,各卖场竞争之间“刺刀见红”的现象并不多见。 4月3日,济南华联超市市场部经理宋坤对导报记者表示,公司一直看好济南市场,去年12月华联世购店成功开业,开业当天即创造了新开门店单日最高销售纪录。目前,张庄路店、槐荫广场项目正在紧张筹备中,准备进一步巩固济南市场。而统一银座超市的一位负责人也对记者表示,超市经营并未像年前估计的出现下滑,反而今年第一季度的销售额上还有大幅增长,市场行情向好。 济南市贸易服务局日前公布的统计结果显示,2008年该市消费品市场实现了强劲增长,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56.7亿元,比上年增长23%,高于上年5.6个百分点,名义、实际增幅皆创10年来新高。 市场行情一片向好,万嘉隆超市占据交通便利位置,周围又少有大型购物超市竞争,是什么原因导致其突然停业呢?山东经济学院宏观经济专家孟祥仲教授认为:“公司内部经营不善是主要原因。” 据万嘉隆内部的一位老员工反映,超市刚开始经营的时候,招聘了不少专业管理者,经营情况一直不错,然而最近几年这些“老功臣”都走了,随后进来一批新人,管理模式和方法上都有所欠缺,超市经营运转不畅,员工工作没有积极性,客流量出现下滑。 陈志对记者表示,一旦超市开始拖欠供货商货款,商家就会减少对其货品的供应,特别是一些畅销商品,这就会导致顾客买不到想要的产品,卖场客流量不断下滑,顾客的流失会导致零售商的现金流出现问题,而现金流出现问题又会使零售商进一步延缓对供应商货款的支付……如此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卖场经营出现问题。 孟祥仲认为,连锁化经营将是今后的趋势,像万嘉隆这样的单店模式必然会走向落寞。因为只有在店面数量达到一定规模后,超市在采购时才会有更多的话语权,能以更低的价格拿到商品,各种成本也大幅降低。“与国美、苏宁等家电零售商一样,未来的超市业也将迎来‘强者恒强’的时代。” (记者:时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