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自信心的重要因素 影响商品价格的重要因素



《理论经济学》第二编   循环生产与商品价值(5—7章)

第七章内容介绍

 

引起商品价格变化的原因多种多样;不同时期商品价格的变化,所反映的往往是性质很不相同的因素的影响作用。当然,众多的影响因素实际是综合地起作用的,这无疑增加了定量分析实际商品价格变化问题的难度。实际上,即使那些粗看属于同一类型的原因,性质上也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例如,商品生产成本价格的变化,既可以由本部门或本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引起,也可以由于外购生产资料价格变动引起,还可以由工资成本的变化引起。始终不要忘记,商品生产的社会必要劳动,是商品价格的基础,否则的话,商品价格就成了难以理解和任意变化的东西了;另一方面,也决不可能用单一的原因、单一的形式阐明商品价格及其变化。

作为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总结果,和过去相比,每件产品的劳动耗费即每件产品的价值必定是下降了;其中每件产品中所包含的新创造价值,必然是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大幅度地减少了。这又分本生产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和相关生产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两种情况。

无论那一个生产部门,资本价值量与新创造价值量或剩余劳动的比例关系,因生产条件发生持久的带有必然性的变化而引起的变化,都有引起商品的生产价格变化的趋势,因而各个生产部门商品价格的变化事实上总是相互影响的。以上所述,并非说实际的商品价格一定会等于在存量资本价值和占取的剩余劳动基础上形成的生产价格;而是说,利润率按资本量平均化的市场规律总是要为自己开辟道路,由此影响着商品的市场价格变化的总趋势,除非受到了其他因素的限制。

关于供需关系现状及其变化对商品价格的影响。如将社会供需基本平衡时的生产价格所在坐标对横轴平行向两端延长,那末当供给小于需求即供给水平低于100%时,生产价格所处坐标向左的延长线与商品实际市场价格变化轨迹之间所夹阴影区,就是超额利润区。这时候,不少劳动生产率较低的企业也能获得不错的利润。反之,如果产品供大于求,即供给水平高于100%,那末,生产价格所处坐标向右的延长线与商品市场价格变化轨迹之间所夹阴影区,就是社会对该行业扣减的利润额。在各行业的社会供需关系不平衡的情况下——这是常态,利润在各行业的不均衡,相应地商品市场价格偏离生产价格而高扬或低抑,使社会商品价值的实现变得更加曲折模糊。

竞争对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一般讲是造成商品价格的降低,因为这是指同种或同类商品生产者或供给者之间的关系。卖主当然希望自己商品的售价越高越好,以便获得更可观的经营利润,但这是在个别卖主或若干个卖主通过竞争取得了对市场的某种控制权、主动权以后,而不是在此之前。

不管实现商品价格垄断的实际机制怎样,就结果来看,如果以生产价格为市场价格的基础,那末,价格的垄断就总是为了造成高于生产价格的市场价格。如果将生产价格看作价值的现实形态,那未,价格的垄断就是以高于商品价值的价格售卖商品。价格的管制,是运用国家权力达到商品价格偏离商品价值的目的。而价格补贴,则是为达到维持某一目标价格的手段。至于通过运用以上各种手段,商品的实际价格偏离其生产价格的相对量和绝对量能有多大,自然决定于有关的社会条件。

从实际情况讲,通货膨胀所造成的各种商品价格的上涨,常常是表现为不规则的轮流上涨。这是因为,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既多种多样;任一时点,各种影响力的作用结果实际也不会刚好处于均衡状态。

————————————————————————————————————

 

社会产品,自从穿上难以脱卸的商品外衣以来,商品价格及其变化,如果不能算最引起社会大众关注和心动的事物,至少也是少数这样的事物之一。但在每一确定的场合,对造成某种商品价格变化的原因,却又极难作出准确的量化的分析。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影响商品价格变化的因素多种多样;各个因素的影响力既不断地随着过程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实际商品价格的变化又是众多的影响因素的综合结果。归纳起来,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劳动生产率的变化;生产价格及其变化;供需关系的变化;竞争与垄断;通货膨胀。上述几种影响因素究竟如何对商品价格发生影响,需要分别作出说明。

 

一、劳动生产率变化

 

    1、技术装备进步基础上本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假定某部门使用了新式劳动手段,劳动者也掌握了此种新技术;通常,同样数量的活劳动和以前相比,推动着价值量更大的生产资料,生产出了显著多于以往的使用价值。作为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总结果,和过去相比,每件产品的劳动耗费即每件产品的价值必定是下降了;其中每件产品中所包含的新创造价值,必然是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大幅度地减少了。我们在这里是说某个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因而该部门的劳动者素质、能力也是与这种新的生产条件相适应的。如果该部门此时的劳动力状况处于全社会的中等水平,那末,他们在同样长度期间,所支出的也就是社会的平均劳动量。相反,如果该部门的物质技术装备和劳动者的素质与能力显著高于全社会的平均水平,此时,这些劳动者在同样长度期间所支出的就是密度较高的从而是数量较多的劳动。这一点,在劳动力的价格水平即工资水平上也会有所反映的;一般地,劳动的复杂程度是和工资水平呈同方向变化。尽管如此,有一点还是肯定无疑的:随着劳动生产率在某一生产部门的提高,即使和社会其他部门相比较而言,活劳动所支出的劳动的复杂程度有了提高,但如果所生产的是同种同量产品,这些产品中所包含的新创造价值必定是减少了。至于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原材料,如果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前相比材料的单耗率没有变化或变化很少,对每件产品价值的影响也就很小了。这时候,关键就要看劳动生产率提高前后折旧费的变化情况。通常新的技术装备价值较贵,折旧费总额将肯定增加,但由于产品量大幅度地增长了,分摊到每件产品中的折旧费将相应减少,而每件产品中折旧费的绝对量和新价值量变化的对比关系,将决定劳动生产率的实际提高程度。总的结论是,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前相比,分摊到每件产品的折旧费。要末减少,要末不变,如果反而增加了,其增加量必定小于每件产品中新加劳动的减少量。显然,随着某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其他条件不变,新生产出来的商品价格就将相应降低。

 

    2、自然因素变化造成劳动生产率的变化

农业方面受自然条件变化的影响最大。当某年气候条件很好,农产品获得丰收时,不仅同量农产品所包含的新加劳动相应地减少了,而且因为折旧费、消耗的原料辅助材料的价值分摊到更大数量的农产品了,所以同量农产品所包含的折旧费和消耗的原料辅助材料的价值也将相应减少。这一点,和物质技术条件变化引起劳动生产率提高颇不相同,后者材料单耗率的变化通常是不大的。同样地,当某年因气候恶劣农作物严重歉收,和正常年景相比,同量农产品,不仅包含的新创造价值显著增加,而且,其中代表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部分也显著增加。这就告诉我们,自然原因使农产品丰收或严重歉收导致农产品价格暴跌或暴涨,也实在是以产品价值的同方向的显著变化为基础的,供需关系的变化等等,仍然属于相对较次要的影响因素。

 

    3、非本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变化

    别的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使本部门需要的原料辅助材料、劳动手段等生产资料的价值下降。这时候,不管本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是否提高,因为同量产品所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降低了,所以同量产品的价值必然会相应减少。其他条件不变,产品价格也将下降。

运输条件的改良,使运输成本减少,显然,与此相联系商品的价值将相应下降。运输成本的下降,可能是普遍的、全国性的,比如我国最近二十年来公路、铁路等基本运输系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这时候,一般产品的运输成本都将相应下降。和运输成本的降低相联系,往往还伴随着总资本占用量的相对减少,这意味着总资本周转速度的加快,生产资料的消耗通常会因此而有所节约。   

虽然对于大多数产品讲,运输费用只构成产品价值中一个比较小的部分,但在特殊情况下,运输费用也可以成为总生产费用中的大头。例如我国有些少数民族居住地区交通极为不便,运进当地不能生产的工业品所需费用就极为高昂,产品的总价值自然将因此而大大增加。如果这些地区交通设施得到重大改良,运输费用的降低就非常显著,当地销售的外地工业品的价值和价格也就会显著降低。

 

    4、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部门或全社会统计

 影响自信心的重要因素 影响商品价格的重要因素

在某一或短或长的期间,某部门或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到底提高了多少?我们已指出,就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本义而言,这可以归结为和过去相比每件产品所费劳动量的减少。所以劳动生产率提高的计算公式是:生产某件产品如原来所需劳动量为b,现在所需劳动量为d,则提高指数为b/d。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当代社会主要通过使用大量新式劳动手段达到的;此外还有生产的组织管理的进步;职工技术水平的提高;消耗的原辅材料的节约。自然因素的变化对于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其结果同样是同量产品和过去相比所需劳动的减少或增加。劳动强度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使劳动生产率发生变化,例如在适度提高劳动强度时,产品量增加,固定资产折旧费也相对下降。需要指出,别的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购入的相应的原辅材料、劳动手段价值的降低,不能算入以此产品为生产资料的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否则就是重复计算了。这容易理解,购入的作为生产资料使用的机器、原辅材料价值或价格的降低,虽然同样降低了购入企业所产商品的价值,但这并非起因于本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因此,可以直接先从产品中扣除原料、辅助材料的价值部分,即只计算每件产品中的折旧费和新创造价值的变化情况。但是生产同量产品原料辅助材料消耗量的变化即单耗率的变化,则应计入本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变动统计中,例如产品能耗量指标的重要性人所共知。统计某行业(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指数时,对各企业的汇总统计要按其销售值占本部门销售的该种产品总值的比重加权计算。设,某部门某种产品的销售值为h,该部门中各企业相应的销售值分别为h1、h2……,b1、b2……代表各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之前生产一定量产品所费劳动量,d1、d2……代表劳动生产率提高后各企业同量产品所费劳动量,则某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指数公式为:

B      1     h1×b1       h2×b2

—— = ——(————  + ———— ……)

D      h       d1          d2

 

如果要计算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指数,只需将上列式子中的各企业由各部门代替即可。

 

二、生产价格及其变化

    我们从前几章的分析中可以看到,从不断推移的生产过程来看,使用的劳动手段、在产品、储存的生产资料是实际存在的三类生产资料,它们就是实用会计讲的固定资产和存货,是过去劳动的凝结物。而过去劳动所体现的价值表现为一般资本价值,则是和生产的商品形式相联系的特定的社会形式。从这个更切近地反映着实际生产过程,并且也是反映事物本质的角度看,购入生产资料产品的企业的劳动者,在对劳动材料的阶段性加工之后,凝结于在产品、储存的生产资料及使用的劳动手段中的新加劳动,也已经转变为积累劳动,是企业总的资本价值的构成部分。

    这样新凝结的劳动的多少,和所生产产品的特定性质有较大关联。一般讲产品的劳动期间或生产期间越长,这样新积累的劳动就越多。例如,轮船的建造、大型工程的建设,工期都相当长;显然,新凝结劳动的期间长度就等于该产品的生产期间加上流通时间。与之相反,从加工制造的角度讲,大多数产品的生产时间都很短,因而新凝结在这些在产品中的劳动也数量较少。除了在产品,对储存在仓库的生产资料或放置于加工现场的生产资料,以及设备的安装,也要支出一定量的新劳动。

    总之,从其他企业新采购的生产资料产品,到转变为本企业的在产品和储存的生产资料及使用的劳动手段,必定会相应地形成新的凝固劳动。但对于不同的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差别或具体产品结构的差别,使这样新凝结的劳动的量有或大或小的差别。虽然如上两章所已指出的,从不断推移的循环生产的角度讲,使用的劳动手段、储存的生产资料、在产品都是原就存在的生产资料,其中所包含的劳动也全部都是过去劳动;但是另一方面,作为总趋势,无论全社会还是企业的大多数,再生产总是在扩大着,因而总有新增加的生产资料产品转变为在产品和储存的生产资料及使用的劳动手段;在这种转变过程中,必定会形成相应数量新的凝固劳动。所以真正讲来,除了以使用的劳动手段、在产品、储存的生产资料为实物形态的资本价值,并不存在另外积累的实体资本。从全社会来看,商店或其他企业预计将为劳动者所购买的消费品,只要实际尚未被劳动者所购买,对于这些企业说来,那也是它们的待销售商品,本质上仍是尚未真正被社会承认为商品的在产品的一部分,是这些企业的资本价值的实际存在形态之一种。

    另一方面,尤其对于资本主义生产说来,产品价值中的v量及其和剩余价值m的比例关系对于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极端重要性,马克思的《资本论》是最详尽科学的证明。因此,以c+v为资本的一般形式,并在此基础上考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我们以后在谈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再生产问题时,也将运用马克思的再生产表式进行考察;尽管就资本的积累而言,c+v的形式实际是一种近似的反映。至于在商品生产社会里,工资成本作为商品成本价格的构成部分,其重要性更无异议。

我们过去也曾指出,马克思给出了明确概念规定的剩余价值反映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也就是,剩余价值是一般剩余劳动反映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质的特定社会形式。但就共同性而言,资本主义企业要提供剩余劳动,社会主义企业也要提供剩余劳动,它们两者的共同形式就是利润。一般讲,我们在此不必考虑企业利润和总利润的差别,对总利润的特定部分税收的研究也不是本书的任务。至于从企业的角度讲,不言而喻,决定它能否正常生产的是企业利润。

和劳动者提供的剩余劳动相比,或者和活劳动新创造的价值量相比,资本价值的变化怎样影响商品价格的变化呢?我们来看和存量资本及所生产的产品价值相联系的生产价格形式。存量资本就以储存的生产资料、在产品、使用的劳动手段为实物形态,实用会计科目是固定资产和存货。假定某国有下列五大生产部门,其固定资产和存货价值之比有明显的差别:

    第1组,固定资产50,存货50,合计100;

    第2组,固定资产65,存货35,合计100;

    第3组,固定资产70,存货30,合计1加;

    第4组,固定资产100,存货23,合计123;

    第5组,固定资产65,存货12,合计77。

    全社会固定资产价值350,存货价值150,社会资本总价值500。

    上列各组,假定固定资产年折旧率均为10%,1、3、4、5组存货价值年周转均为3次,第2组因产品生产期间长,存货价值年周转1.35次。假定,新创造价值和存货价值保持1:1.35的比例,新创造价值中代表工资的部分和剩余劳动量相等,全社会代表剩余劳动的那部分价值为50,新创造价值中等于工资的部分也等于50。如此,第1组剩余劳动体现的价值等于50÷3=16.67,其余各组类推。可以按这些条件列出这五组的年产品价值。因为作为一般趋势,剩余劳动(利润)是按资本量进行分配的,所以可以同时列出这五组的生产价格。

商品价值和生产价格        

    我们之所以采用存量实体资本为主要指标研究生产价格问题,是因为:

(l)从社会劳动耗费的角度讲,存量资本正是相应的时点或相应的生产阶段企业所需要的实际资本量。

(2)劳动者新支出的劳动的一部分,也已经凝固在存量资本中。

(3)作为存量资本载体的使用的劳动手段、在产品、储存的生产资料在生产过程中的推移变化,同时就是生产资料的循环再生产过程。

(4)与一定数的劳动者相联系的存量资本价值的大小,不仅反映了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水平或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而且也反映了资本的周转差别。因为,周转的差别,最终也是表现为一定数量劳动者推动的生产资料存量价值的差别。比如当劳动期间、生产期间或流通时间较长时,其他条件不变,在制品或在产品的价值就会较大,结果存量生产资料总价值也就较大。至于体现在产品中的新价值或剩余劳动,只要所取考察期间长度不是过短,一定数的标准劳动者在该期间比如一年里,就总是创造了同样多的新价值,而不管这一年生产的产品总价值是多大。要害正在于,在各具体的生产条件之下:劳动生产率状况、生产的产品品种、劳动期间、生产期间、流通时间的长短——一定量的活劳动推动着多大数量的生产资料。当然,各不同生产阶段或各个时点的存量生产资料价值总是发生着波动,因此真正讲来,要末是各个企业一定数的劳动者,在各个时点推动着确定的生产资料存量价值,要末是一定期间比如一年间多少平均数量的劳动者,全年平均计算,推动着多大价值的存量生产资料。

    表中计算以第5组为例,折旧等于65×10%=6.5,本期存货转化价值等于12×3=36,和工资相等的新价值为12÷3=4,剩余劳动体现的价值等于12 ÷3=4,商品的总价值就是这四项之和。按资本量占取的利润等于(65+12)×50÷500=7.7。生产价格等于前三项数值加上按资本量占取的利润。

    从全社会的角度讲,商品的生产价格总额等于商品的总价值。按资本量占取剩余劳动(利润)只是将全社会新创造价值的一部分,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之间进行分配,商品总量价值不会因这样的分配而发生变化;在商品生产条件下,工资成了商品成本价格的一部分,其实这只是说,工资量或劳动力价格等于劳动者新创造价值的一部分。

不同的生产部门因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结构的差别等原因,同量活劳动所推动的存量生产资料的价值,必然存在着差别,甚至很大的差别。也就是说,生产同量的新价值或提供同量剩余劳动,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存量价值,对于不同的生产部门有着相当大的差别。利润(剩余劳动)按资本价值分配的社会机制必然会相应地使各具体商品的价格偏离商品价值,尽管从全社会商品价格总量讲,这种偏离是互相抵消了。劳动生产率、社会生产部门和产品结构的新变化所引起的生产资料存量价值的变化,使商品价格偏离商品价值的量随之发生相应的新变化。假定,发生变化后的五组企业固定资产与存货价值有如下列:

存量资本状况

    假设,固定资产年折旧率各组均为13.6%,存货的年周转次数1-4组均等于3.28,第5组存货年周转1.2次。全社会的活劳动总量从而新创造价值量保持第一个例子的100不变,其中体现为工资的部分和剩余劳动的部分也保持不变,各等于50。剩余劳动与存货价值之比等于50÷200=0.25。所以和前面的例子相比,计算上的差异就是本例第5组的存货周转率比别的组低。

劳动生产率提高后的商品价值和生产价格

对照第一个例子所列数据可知:

(l)和活劳动新创造的价值量相比,或者和活劳动所提供的剩余劳动量相比,全社会的资本价值总量显著增加了,这主要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持续提高造成。

(2)这种增加对于不同的生产部门在各个具体的时期里,必然是不均衡的。

(3)占取的剩余劳动量(利润量)随资本总量流动的总趋势是,劳动生产率相对较低、需要的资本量较少的部门的剩余劳动,流向劳动生产率较高的部门,由此引起商品的生产价格的相应变化和对商品价值的偏离;劳动生产率等因素的变化,造成了各生产部门同数劳动者推动的生产资料存量价值的新变化;无论那一个生产部门,资本价值量与新创造价值量或剩余劳动的比例关系,因生产条件发生持久的带有必然性的变化而引起的变化,都有引起商品的生产价格变化的趋势,因而各个生产部门商品价格的变化事实上总是相互影响的。以上所述,并非说实际的商品价格一定会等于在存量资本价值和占取的剩余劳动基础上形成的生产价格;而是说,利润率按资本量平均化的市场规律总是要为自己开辟道路,由此影响着商品的市场价格变化的总趋势,除非受到了其他因素的限制。

上面举的两个例子,假定工资成本与剩余劳动的比例和绝对量都保持不变。工资成本的变化,如马克思所已阐明的,会引起一般利润率的变化,引起资本有机构成较高和较低的部门商品生产价格各自成相反方向的变化。但社会商品的价值总量仍不会因此种变化而发生变化。在此没有必要再作分析了。

 

三、供需状况与市场价格

    我们先来看某种产品例如电视机的生产与销售。供给社会的电视机,是由众多的企业共同生产出来的。这些企业,其中有的劳动生产率相当高,有的劳动生产率较低,其余部分则处于两者之间。这时候,居于该行业支配地位的企业通常代表了该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水平。社会对于品质相同的产品基本上是一视同仁的,重要的问题是,各企业所生产并向社会供给的电视机总量与社会消费需求的关系究竟怎样。如果全社会供需关系基本平衡,代表了电视机行业劳动生产率水平的企业,其包含了一般利润在内的劳动耗费——生产价格,就正好被社会承认。如果总的情况是社会需求大于供给,电视机的一般销售价格就将高于该种商品的生产价格,此时从全社会看,电视机行业的利润率就会高于社会大多数行业的水平。反之,如果电视机的社会供给大于社会需求,销售价格就低于生产价格,电视机行业的利润率就会低于社会的一般水平。此时,该行业中相当多企业的利润率就会很低,甚至有难以保本之虞,直至亏本。请看下面的商品市场价格曲线:

    就实际的生产与流通而言,单个企业所面对的总是各种产品的现实供需状况,该种商品的一般销售价格。如果社会供需水平基本平衡,意味着供给水平在100%左右,电视机一般生产企业所获得的是社会平均利润率。这时候,该商品的销售价格基本等于生产价格。而在各行业的供需关系都基本平衡的前提下,各行业基本相同的利润率,就是剩余劳动在不同行业按投入资本的平均化。

    一般讲,供需关系基本平衡的生产价格所对应的商品供给量,并不是一个严格确定的数值,因为社会对商品的需求量实际有相当大的弹性。供需基本平衡的商品供给量,是一个区间供给量,在这一区间范围内,商品供给量的变化不会明显地影响商品销售价格的变化。超出这一范围,供需关系的平衡才真正被打破,商品价格也因此而发生明显的变化,而且通常越远离基本平衡区间,商品市场价格越将加速变化。如将社会供需基本平衡时的生产价格所在坐标对横轴平行向两端延长,那末当供给小于需求即供给水平低于100%时,生产价格所处坐标向左的延长线与商品实际市场价格变化轨迹之间所夹阴影区,就是超额利润区。这时候,不少劳动生产率较低的电视机企业也能获得不错的利润。反之,如果电视机供大于求,即供给水平高于100%,那末,生产价格所处坐标向右的延长线与商品市场价格变化轨迹之间所夹阴影区,就是社会对该行业扣减的利润额。在各行业的社会供需关系不平衡的情况下——这是常态,利润在各行业的不均衡,相应地商品市场价格偏离生产价格而高扬或低抑,使社会商品价值的实现变得更加曲折模糊。

从实际生产的角度讲,各个时期或时点,各行业的供需状况是一个极为重要和实际的大问题。对于新进者来说,关系到他此时是否值得进入该行业;对于原已在某个行业的企业说来,这成了决定他继续在该行业奋斗抑或退出的主要因素;或者是在新的行业开辟生路。现代社会,虽然从进入社会交易的资本凭证的角度讲,资本的转移已是相当容易实现的事,但这只是资本的所有权的转移,实物资产的流动及相应的行业转变仍然是很不容易的。土地、厂房可以通用,设备的通用性就差得多了。现存实物资产的行业转换往往是十分艰难的,需付出高昂的代价。行业的收缩与扩张,主要取决于增量资产而非存量资产。至于社会的一般利润水平和各行业具体的利润水平,通过调查并分析有关的经济指标即可知道。各行业和各企业的利润问题,不言而喻,取决于商品市场价格与成本价格的关系。

 

四、竞争与价格变动

    竞争对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一般讲是造成商品价格的降低,因为这是指同种或同类商品生产者或供给者之间的关系。卖主当然希望自己商品的售价越高越好,以便获得更可观的经营利润,但这是在个别卖主或若干个卖主通过竞争取得了对市场的某种控制权、主动权以后,而不是在此之前。

    企业降低自己生产商品的销售价格,一种情况是本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得到了提高,或者是因为本企业所需要的生产资料价格降低了。在这两种情况下,企业商品的降价在或大或小的程度上和生产该种商品的劳动耗费的减少相联系,尽管上两者的变化通常不会正好对应。随着过程的继续进行,该部门生产一定量某种商品的必要劳动耗费就将减少,这时候新的标准(一般)生产过程就代替了旧的标准生产过程。

    商品的降价,也可能是少数或个别企业为了占据比以前大的市场份额,或为维持原来的市场份额。这时候,这些企业生产一定量的某种商品的实际劳动耗费就未必发生变化。只要相应行业投入市场的产品并未显著超过社会需求,一般讲企业之间的价格竞争所造成的市场价格偏离生产价格的量就不会过大。

    世界市场的竞争则另有特点。最重要的一点是,如果本国的生产发展水平和其他国家相比显著地低,那末,不加控制的自由开放意味着国内相应行业的企业普遍难以生存。这时候,生产力发达国家企业的商品市场价格,就完全有可能低于不够发达国家同类产品的成本价格。

当然,高额关税可以筑起一道屏障,但逐渐地增强本国企业的实力,终究是本国经济长远健康发展的必然之路。所以,问题是如何适时、适度地开放国内市场。

 

五、价格垄断、管制、补贴

    不管实现商品价格垄断的实际机制怎样,就结果来看,如果以生产价格为市场价格的基础,那末,价格的垄断就总是为了造成高于生产价格的市场价格。如果将生产价格看作价值的现实形态,那未,价格的垄断就是以高于商品价值的价格售卖商品。价格的管制,是运用国家权力达到商品价格偏离商品价值的目的。而价格补贴,则是为达到维持某一目标价格的手段。至于通过运用以上各种手段,商品的实际价格偏离其生产价格的相对量和绝对量能有多大,自然决定于有关的社会条件。

    在这里,简略地谈谈当代社会的地租问题。如马克思所分析的,当农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显著低于工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的时候,前者的资本有机构成也普遍低于工业部门。此时农业部门的同量资本吸纳了更多的活劳动,从而提供了更多的剩余劳动,土地所有权的垄断则阻止着剩余劳动向别的生产部门的流动。这就是那种社会生产状况下绝对地租的一般的经济根源。也因此,在社会生产的持续发展中,当农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得到了显著提高,不再属于社会整体生产中劳动生产率相对较低部门的时候,绝对地租所由产生的基础也就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虽然并不能说,目前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已达到了这种程度;一般讲,这时候的绝对地租就是资本化的土地所有权的垄断价格形式。至于级差地阻,从根本上讲,仍然起因于土地作为各种生产的必须物质条件,在投入同量劳动时却生产出了不等量的产品或不同的劳动效果。

    当垄断性地价成为农业经营者或房产开发商的经营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时候,作为必须的物质条件,地价的高低自然成了影响建筑物的成本价格、生产的农产品或非农产品的成本价格的重要因素。不言而喻,这种情况自然会影响相关商品价格的变化。销售房产的地价,就如同消耗掉的资本价值,尽管地权本身并无内在价值,地价还是会以单纯性加价的方式构成房产价格的一部分。此外,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以地价的形式构成企业资本的比例,在不同的生产部门总是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差别的。这会造成各种商品的价格对价值或高或低的偏移。

    如果我们从另一角度思考一下,那么,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表现为企业资本或社会资本的形式,成了影响商品实际价格的重要因素,其实正是在发达的商品生产条件下,对使用土地这种宝贵而又稀缺资源的特定的社会控制形式。当地价收益主要由国家获取的时候,这实际还是特定的社会税收形式。即使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的遥远未来社会,社会产品的劳动耗费不再表现为商品价格形式,但社会当然仍旧会对土地资源的运用加以控制的,只是具体的控制形式发生了变化而已。

虽然从性质上讲,社会对企业征收的税款只是劳动者全部新创造价值的一部分,但当征税变成了企业实际生产的重要外部条件的时候,按一定规则征收的税,与各生产部门产品中包含的新创造价值的比例差别,也会成为引起各类商品的市场价格偏离其一般生产价格的原因。

 

六、特殊供给品

决定罕见的考古发掘物、罕见的艺术品这类供给品市场价格的规律,不同于一般商品生产的价格形成规律,因为这些特殊的供给品实际是无法再生产出来的。例如,某些艺术品属于孤品;或者,某类无法再生产的艺术品的数量稀少。不言而喻,其市场价格的形成原因也就不是再生产这样的类商品所花费的社会劳动,而是取决于其他多种社会因素。例如社会的经济状况,对这类特殊供给品社会追求、关注的热切程度,需求者的财力,供需双方的心理因素等等。

 

七、通货膨胀

这是价格的名义变动,与货币的普遍贬值相联系,一定量商品价值的名义价格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通货膨胀还多方面地改变了几乎全部企业、非生产单位和个人的利益关系,所以对实际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影响既巨大又高度复杂。如果通货膨胀确是均匀地、同比例地影响于各种商品的价格,那就只引起各种商品名义价格的变化,但实际上,通货膨胀所造成的各种商品价格的上涨,常常是表现为不规则的轮流上涨。这是因为,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既多种多样;任一时点,各种影响力的作用结果实际也不会刚好处于均衡状态。

 

八、小结

    从前面的考察可以看到,引起商品价格变化的原因多种多样;不同时期商品价格的变化,所反映的往往是性质很不相同的因素的影响作用。当然,众多的影响因素实际是综合地起作用的,这无疑增加了定量分析实际商品价格变化问题的难度。实际上,即使那些粗看属于同一类型的原因,性质上也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例如,商品生产成本价格的变化,既可以由本部门或本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引起,也可以由于外购生产资料价格变动引起,还可以由工资成本的变化引起。始终不要忘记,商品生产的社会必要劳动耗费,是商品价格的基础,否则的话,商品价格就成了难以理解和任意变化的东西了;另一方面,也决不可能用单一的原因、单一的形式阐明商品价格及其变化。

one; PADDING-LEFT: 5.4pt; PADDING-BOTTOM: 0cm; BORDER-LEFT: windowtext 1pt solid; WIDTH: 45pt; PADDING-TOP: 0cm; BORDER-BOTTOM: windowtext 1pt solid; mso-border-alt: solid windowtext .5pt; mso-border-top-alt: solid windowtext .5pt" vAlign=top width=60>

5

6.5

36

4

4

50.5

……

7.7

54.2

合计

35

392.25

50

50

527.24

……

50

527.26

    我们之所以采用存量实体资本为主要指标研究生产价格问题,是因为:

(l)从社会劳动耗费的角度讲,存量资本正是相应的时点或相应的生产阶段企业所需要的实际资本量。

(2)劳动者新支出的劳动的一部分,也已经凝固在存量资本中。

(3)作为存量资本载体的使用的劳动手段、在产品、储存的生产资料在生产过程中的推移变化,同时就是生产资料的循环再生产过程。

(4)与一定数的劳动者相联系的存量资本价值的大小,不仅反映了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水平或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而且也反映了资本的周转差别。因为,周转的差别,最终也是表现为一定数量劳动者推动的生产资料存量价值的差别。比如当劳动期间、生产期间或流通时间较长时,其他条件不变,在制品或在产品的价值就会较大,结果存量生产资料总价值也就较大。至于体现在产品中的新价值或剩余劳动,只要所取考察期间长度不是过短,一定数的标准劳动者在该期间比如一年里,就总是创造了同样多的新价值,而不管这一年生产的产品总价值是多大。要害正在于,在各具体的生产条件之下:劳动生产率状况、生产的产品品种、劳动期间、生产期间、流通时间的长短——一定量的活劳动推动着多大数量的生产资料。当然,各不同生产阶段或各个时点的存量生产资料价值总是发生着波动,因此真正讲来,要末是各个企业一定数的劳动者,在各个时点推动着确定的生产资料存量价值,要末是一定期间比如一年间多少平均数量的劳动者,全年平均计算,推动着多大价值的存量生产资料。

    表中计算以第5组为例,折旧等于65×10%=6.5,本期存货转化价值等于12×3=36,和工资相等的新价值为12÷3=4,剩余劳动体现的价值等于12 ÷3=4,商品的总价值就是这四项之和。按资本量占取的利润等于(65+12)×50÷500=7.7。生产价格等于前三项数值加上按资本量占取的利润。

    从全社会的角度讲,商品的生产价格总额等于商品的总价值。按资本量占取剩余劳动(利润)只是将全社会新创造价值的一部分,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之间进行分配,商品总量价值不会因这样的分配而发生变化;在商品生产条件下,工资成了商品成本价格的一部分,其实这只是说,工资量或劳动力价格等于劳动者新创造价值的一部分。

不同的生产部门因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结构的差别等原因,同量活劳动所推动的存量生产资料的价值,必然存在着差别,甚至很大的差别。也就是说,生产同量的新价值或提供同量剩余劳动,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存量价值,对于不同的生产部门有着相当大的差别。利润(剩余劳动)按资本价值分配的社会机制必然会相应地使各具体商品的价格偏离商品价值,尽管从全社会商品价格总量讲,这种偏离是互相抵消了。劳动生产率、社会生产部门和产品结构的新变化所引起的生产资料存量价值的变化,使商品价格偏离商品价值的量随之发生相应的新变化。假定,发生变化后的五组企业固定资产与存货价值有如下列:

存量资本状况

    假设,固定资产年折旧率各组均为13.6%,存货的年周转次数1-4组均等于3.28,第5组存货年周转1.2次。全社会的活劳动总量从而新创造价值量保持第一个例子的100不变,其中体现为工资的部分和剩余劳动的部分也保持不变,各等于50。剩余劳动与存货价值之比等于50÷200=0.25。所以和前面的例子相比,计算上的差异就是本例第5组的存货周转率比别的组低。

劳动生产率提高后的商品价值和生产价格

对照第一个例子所列数据可知:

(l)和活劳动新创造的价值量相比,或者和活劳动所提供的剩余劳动量相比,全社会的资本价值总量显著增加了,这主要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持续提高造成。

(2)这种增加对于不同的生产部门在各个具体的时期里,必然是不均衡的。

(3)占取的剩余劳动量(利润量)随资本总量流动的总趋势是,劳动生产率相对较低、需要的资本量较少的部门的剩余劳动,流向劳动生产率较高的部门,由此引起商品的生产价格的相应变化和对商品价值的偏离;劳动生产率等因素的变化,造成了各生产部门同数劳动者推动的生产资料存量价值的新变化;无论那一个生产部门,资本价值量与新创造价值量或剩余劳动的比例关系,因生产条件发生持久的带有必然性的变化而引起的变化,都有引起商品的生产价格变化的趋势,因而各个生产部门商品价格的变化事实上总是相互影响的。以上所述,并非说实际的商品价格一定会等于在存量资本价值和占取的剩余劳动基础上形成的生产价格;而是说,利润率按资本量平均化的市场规律总是要为自己开辟道路,由此影响着商品的市场价格变化的总趋势,除非受到了其他因素的限制。

上面举的两个例子,假定工资成本与剩余劳动的比例和绝对量都保持不变。工资成本的变化,如马克思所已阐明的,会引起一般利润率的变化,引起资本有机构成较高和较低的部门商品生产价格各自成相反方向的变化。但社会商品的价值总量仍不会因此种变化而发生变化。在此没有必要再作分析了。

 

三、供需状况与市场价格

    我们先来看某种产品例如电视机的生产与销售。供给社会的电视机,是由众多的企业共同生产出来的。这些企业,其中有的劳动生产率相当高,有的劳动生产率较低,其余部分则处于两者之间。这时候,居于该行业支配地位的企业通常代表了该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水平。社会对于品质相同的产品基本上是一视同仁的,重要的问题是,各企业所生产并向社会供给的电视机总量与社会消费需求的关系究竟怎样。如果全社会供需关系基本平衡,代表了电视机行业劳动生产率水平的企业,其包含了一般利润在内的劳动耗费——生产价格,就正好被社会承认。如果总的情况是社会需求大于供给,电视机的一般销售价格就将高于该种商品的生产价格,此时从全社会看,电视机行业的利润率就会高于社会大多数行业的水平。反之,如果电视机的社会供给大于社会需求,销售价格就低于生产价格,电视机行业的利润率就会低于社会的一般水平。此时,该行业中相当多企业的利润率就会很低,甚至有难以保本之虞,直至亏本。请看下面的商品市场价格曲线:

    就实际的生产与流通而言,单个企业所面对的总是各种产品的现实供需状况,该种商品的一般销售价格。如果社会供需水平基本平衡,意味着供给水平在100%左右,电视机一般生产企业所获得的是社会平均利润率。这时候,该商品的销售价格基本等于生产价格。而在各行业的供需关系都基本平衡的前提下,各行业基本相同的利润率,就是剩余劳动在不同行业按投入资本的平均化。

    一般讲,供需关系基本平衡的生产价格所对应的商品供给量,并不是一个严格确定的数值,因为社会对商品的需求量实际有相当大的弹性。供需基本平衡的商品供给量,是一个区间供给量,在这一区间范围内,商品供给量的变化不会明显地影响商品销售价格的变化。超出这一范围,供需关系的平衡才真正被打破,商品价格也因此而发生明显的变化,而且通常越远离基本平衡区间,商品市场价格越将加速变化。如将社会供需基本平衡时的生产价格所在坐标对横轴平行向两端延长,那末当供给小于需求即供给水平低于100%时,生产价格所处坐标向左的延长线与商品实际市场价格变化轨迹之间所夹阴影区,就是超额利润区。这时候,不少劳动生产率较低的电视机企业也能获得不错的利润。反之,如果电视机供大于求,即供给水平高于100%,那末,生产价格所处坐标向右的延长线与商品市场价格变化轨迹之间所夹阴影区,就是社会对该行业扣减的利润额。在各行业的社会供需关系不平衡的情况下——这是常态,利润在各行业的不均衡,相应地商品市场价格偏离生产价格而高扬或低抑,使社会商品价值的实现变得更加曲折模糊。

从实际生产的角度讲,各个时期或时点,各行业的供需状况是一个极为重要和实际的大问题。对于新进者来说,关系到他此时是否值得进入该行业;对于原已在某个行业的企业说来,这成了决定他继续在该行业奋斗抑或退出的主要因素;或者是在新的行业开辟生路。现代社会,虽然从进入社会交易的资本凭证的角度讲,资本的转移已是相当容易实现的事,但这只是资本的所有权的转移,实物资产的流动及相应的行业转变仍然是很不容易的。土地、厂房可以通用,设备的通用性就差得多了。现存实物资产的行业转换往往是十分艰难的,需付出高昂的代价。行业的收缩与扩张,主要取决于增量资产而非存量资产。至于社会的一般利润水平和各行业具体的利润水平,通过调查并分析有关的经济指标即可知道。各行业和各企业的利润问题,不言而喻,取决于商品市场价格与成本价格的关系。

 

四、竞争与价格变动

    竞争对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一般讲是造成商品价格的降低,因为这是指同种或同类商品生产者或供给者之间的关系。卖主当然希望自己商品的售价越高越好,以便获得更可观的经营利润,但这是在个别卖主或若干个卖主通过竞争取得了对市场的某种控制权、主动权以后,而不是在此之前。

    企业降低自己生产商品的销售价格,一种情况是本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得到了提高,或者是因为本企业所需要的生产资料价格降低了。在这两种情况下,企业商品的降价在或大或小的程度上和生产该种商品的劳动耗费的减少相联系,尽管上两者的变化通常不会正好对应。随着过程的继续进行,该部门生产一定量某种商品的必要劳动耗费就将减少,这时候新的标准(一般)生产过程就代替了旧的标准生产过程。

    商品的降价,也可能是少数或个别企业为了占据比以前大的市场份额,或为维持原来的市场份额。这时候,这些企业生产一定量的某种商品的实际劳动耗费就未必发生变化。只要相应行业投入市场的产品并未显著超过社会需求,一般讲企业之间的价格竞争所造成的市场价格偏离生产价格的量就不会过大。

    世界市场的竞争则另有特点。最重要的一点是,如果本国的生产发展水平和其他国家相比显著地低,那末,不加控制的自由开放意味着国内相应行业的企业普遍难以生存。这时候,生产力发达国家企业的商品市场价格,就完全有可能低于不够发达国家同类产品的成本价格。

当然,高额关税可以筑起一道屏障,但逐渐地增强本国企业的实力,终究是本国经济长远健康发展的必然之路。所以,问题是如何适时、适度地开放国内市场。

 

五、价格垄断、管制、补贴

    不管实现商品价格垄断的实际机制怎样,就结果来看,如果以生产价格为市场价格的基础,那末,价格的垄断就总是为了造成高于生产价格的市场价格。如果将生产价格看作价值的现实形态,那未,价格的垄断就是以高于商品价值的价格售卖商品。价格的管制,是运用国家权力达到商品价格偏离商品价值的目的。而价格补贴,则是为达到维持某一目标价格的手段。至于通过运用以上各种手段,商品的实际价格偏离其生产价格的相对量和绝对量能有多大,自然决定于有关的社会条件。

    在这里,简略地谈谈当代社会的地租问题。如马克思所分析的,当农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显著低于工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的时候,前者的资本有机构成也普遍低于工业部门。此时农业部门的同量资本吸纳了更多的活劳动,从而提供了更多的剩余劳动,土地所有权的垄断则阻止着剩余劳动向别的生产部门的流动。这就是那种社会生产状况下绝对地租的一般的经济根源。也因此,在社会生产的持续发展中,当农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得到了显著提高,不再属于社会整体生产中劳动生产率相对较低部门的时候,绝对地租所由产生的基础也就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虽然并不能说,目前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已达到了这种程度;一般讲,这时候的绝对地租就是资本化的土地所有权的垄断价格形式。至于级差地阻,从根本上讲,仍然起因于土地作为各种生产的必须物质条件,在投入同量劳动时却生产出了不等量的产品或不同的劳动效果。

    当垄断性地价成为农业经营者或房产开发商的经营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时候,作为必须的物质条件,地价的高低自然成了影响建筑物的成本价格、生产的农产品或非农产品的成本价格的重要因素。不言而喻,这种情况自然会影响相关商品价格的变化。销售房产的地价,就如同消耗掉的资本价值,尽管地权本身并无内在价值,地价还是会以单纯性加价的方式构成房产价格的一部分。此外,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以地价的形式构成企业资本的比例,在不同的生产部门总是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差别的。这会造成各种商品的价格对价值或高或低的偏移。

    如果我们从另一角度思考一下,那么,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表现为企业资本或社会资本的形式,成了影响商品实际价格的重要因素,其实正是在发达的商品生产条件下,对使用土地这种宝贵而又稀缺资源的特定的社会控制形式。当地价收益主要由国家获取的时候,这实际还是特定的社会税收形式。即使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的遥远未来社会,社会产品的劳动耗费不再表现为商品价格形式,但社会当然仍旧会对土地资源的运用加以控制的,只是具体的控制形式发生了变化而已。

虽然从性质上讲,社会对企业征收的税款只是劳动者全部新创造价值的一部分,但当征税变成了企业实际生产的重要外部条件的时候,按一定规则征收的税,与各生产部门产品中包含的新创造价值的比例差别,也会成为引起各类商品的市场价格偏离其一般生产价格的原因。

 

六、特殊供给品

决定罕见的考古发掘物、罕见的艺术品这类供给品市场价格的规律,不同于一般商品生产的价格形成规律,因为这些特殊的供给品实际是无法再生产出来的。例如,某些艺术品属于孤品;或者,某类无法再生产的艺术品的数量稀少。不言而喻,其市场价格的形成原因也就不是再生产这样的类商品所花费的社会劳动,而是取决于其他多种社会因素。例如社会的经济状况,对这类特殊供给品社会追求、关注的热切程度,需求者的财力,供需双方的心理因素等等。

 

七、通货膨胀

这是价格的名义变动,与货币的普遍贬值相联系,一定量商品价值的名义价格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通货膨胀还多方面地改变了几乎全部企业、非生产单位和个人的利益关系,所以对实际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影响既巨大又高度复杂。如果通货膨胀确是均匀地、同比例地影响于各种商品的价格,那就只引起各种商品名义价格的变化,但实际上,通货膨胀所造成的各种商品价格的上涨,常常是表现为不规则的轮流上涨。这是因为,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既多种多样;任一时点,各种影响力的作用结果实际也不会刚好处于均衡状态。

 

八、小结

    从前面的考察可以看到,引起商品价格变化的原因多种多样;不同时期商品价格的变化,所反映的往往是性质很不相同的因素的影响作用。当然,众多的影响因素实际是综合地起作用的,这无疑增加了定量分析实际商品价格变化问题的难度。实际上,即使那些粗看属于同一类型的原因,性质上也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例如,商品生产成本价格的变化,既可以由本部门或本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引起,也可以由于外购生产资料价格变动引起,还可以由工资成本的变化引起。始终不要忘记,商品生产的社会必要劳动耗费,是商品价格的基础,否则的话,商品价格就成了难以理解和任意变化的东西了;另一方面,也决不可能用单一的原因、单一的形式阐明商品价格及其变化。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42089.html

更多阅读

孩子缺乏自信心的26种表现 孩子缺乏自信的表现

缺乏自信心的表现:自信心的重要性1、认为自己缺乏能力,不愿意做可能有困难的事,总是害怕失败;2、遇到一点困难就犹豫不决,面对困难挫折时常常害怕、退缩、易放弃,而不能努力解决;3、害怕去面对和尝试新事物、新活动;

《影响价格的因素》说课稿 影响原油价格的因素

各位同学,大家好下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影响价格的因素》,我将从教材、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预测这五个方面进行说课。一、说教材(一)本框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二课的第一框题。它既是前

如何去除商品价格标签等 超市商品价格标签

在去除商品价格标签后,原来标签所在处依然会残留一些胶质物体。如果用手触摸,有一种黏手的感觉,时间久了还会粘上灰尘,看上去黑黑的。用刀刮或手指甲抠,很容易出现痕迹,影响美观。用稀料或稀释剂如天那水、丙酮之类,腐蚀性太强,若是塑料品一

声明:《影响自信心的重要因素 影响商品价格的重要因素》为网友小男人的故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