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一位朋友讲,某大型国有企业的老总,因为对职工群体上访要求增加工资的事件处理不好而引咎辞职。说引咎辞职是好听一点,其实是被主管上级撤职的。本人并不想对该老总说些什么,因为透过这一事件,反映了国有企业比较普遍存在的各种顽疾。这些顽疾不克服,国企的改革与发展都是一句空话,依靠垄断赚取的利润也将是暂时的。
问题之一:薪资结构不合理
国有企业的薪资构成比较复杂,有岗位工资、技能工资、工龄工资以及各类补贴和各种保险,这些都体现在工资单上,我们把这部分称为固定部分。还有就是奖金部分,包括月度奖金、年度奖金,我们把这一块称为浮动部分。另外还有一块,叫特岗特薪,这一块不是针对全体职工,能够享受到的主要是一些重要的一线岗位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过去的时候,职工的主要收入都体现在固定部分。这几年,尽管基本工资没有增加,但发放的奖金却是越来越多。单纯从工资单上来看,干部与职工的收入差距的确很小,但高层、中层的奖金与普通职工的差距非常之大,也就是说,就干部来讲,不管什么级别,浮动部分都已经远远超过固定部分,普通职工的浮动部分也接近了固定部分。很显然,这样的薪资结构是不合理的,该固定的必须固定,并且浮动部分所占的比例应该根据不同级别,加以区分,设置不同的浮动比例。就普通职工来讲,应该加大固定部分,这一点没做到,使普通职工的安全感大大降低。
问题之二:干部收入不公开
据了解,这个公司职工有四万多人,公司级领导为厅局级,下面的为处级,再往下为科级,光处级干部就有六七百人。过去,这六七百处级干部的工资和奖金,由公司的劳资系统负责发放,后来,因为这几年来公司给处级干部发放的奖金越来越高,再与职工同时发放,害怕会产生不良影响,把奖金发放的权力放到了组织干部部门。
其实,他们的做法完全是掩耳盗铃。因为你不是私营企业,你也不是小公司,你的庞大的处级干部队伍,一个人不说,两个人不说,总会有人说出来的;况且,组织干部部门按照党的组织原则,是负责干部的考察、提拔、任用的,怎么能负责奖金的考核与发放呢?所以,你不可能保得住密,这样一来,职工的情绪就上来了。这是导致职工群体上访的主要原因。
问题之三:收入效益不挂钩
因为这个公司是个能源公司,处于垄断行业。整个世界范围内的能源紧缺,加上巨大的国内市场需求,给他们带来了高额的利润。所以也可以这么说,他们的效益相当的好。企业的效益差了,采取的措施,要么裁人要么减薪;效益好了该做什么,那不就是涨工资吗?增加职工的收入。据说这家公司这几年的效益,从过去系统内的倒数几名已经上升到了正数一二名,但是,职工的工资收入却没有因此而提高多少,更为关键的是,在整个系统内体现不出企业效益与职工收入的对应关系,这是最要命的。应该说,这是这家公司的上级总部在薪资管理上最为失败的地方。
一个典型的例子,同处于一个省份的两个下属公司,一个是我们文中谈到的这家已经运行几十年的老公司,一个是正在建设中的另一家新公司,新公司还没有开工生产,没有开工生产也就谈不上产生效益,但他们的职工收入要比老公司高出接近两倍,造成老公司的职工想方设法往外调。整个系统内的各个下属公司都不能做到职工收入的均衡,不能做到收入与效益相挂钩,出了问题还能责怪下属公司的员工吗?这显然是你的管理问题。
问题之四:内部改革不到位
很多年前,国有企业的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就开始搞,但是,搞来搞去,基本上没有大的什么变化。譬如说,干部能上能下做到了吗?没有,干部是只能上不能下。譬如说,职工能进能出做到了吗?没有,职工只能进不能出。当然,不满足于现状的,炒了国企鱿鱼的一部分优秀人才还是离开了。譬如说,拉开收入差距做到了吗?是,这一点是做到了,但只是做到了拉开干部的差距,技术人员的收入基本上没有大的提高。等等。
现在一些优秀的企业,都设置了两条职业通道,一是管理通道,一是技术通道。不同层级的技术人员,可以和企业的不同级别的管理人员拿到同样的收入待遇。国有企业远远没有做到这一点。一个好几万人的大型国有企业,你有多少个硕士,你又有几个博士,你为什么留不住高级人才?建立优胜劣汰的内部竞争机制,并不只是民企要做,国企也应该去做,并且应该做的更好,因为你的实力比别人要强大的多,你能够支付的起改革的成本。否则,你就是给职工增加再多的工资,也照样会出现问题。另外,对于国有企业的管理层来讲,如果不通过引进企业外部职业经理人的途径,来改善整个的组织体系,你就永远也不会激活这个组织,使她焕发应有的朝气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