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法律法规 依靠法律就能节能?



  油价飞涨,能源紧缺,节能问题显得迫在眉睫。政府对此非常重视,从宏观上推出了《节能法》,从微观上正在出台越来越多的具体措施。比如,规定机关空调夏天不能低于多少度,规定到了下班时间都要记得关灯关电脑,规定哪一天大家都坐公交车,规定新的建筑物要达到某种节能保温的标准。不仅如此,有识之士仍不过瘾,有的呼吁应当通过更加明确的规定来更加细致地节能,有的甚至高嚷着干脆把一切省钱但却不节能的灯具或设备强制销毁。

  这些办法肯定能够产生一些效果,但无法触及根本,因为一项活动如果不是出于人的自愿,而是在外力的监督和逼迫之下,或能取得一些阶段性成绩,但风头一过,坚持的热情必将烟消云散。

  如果这些办法能够持久有效的话,我们还可以推出更加具体细致的规则,比如全中国的汽车排量一律控制在2.0以下,全中国人均住房平均水平不得超过15平米,房子的层高不得高于2.3米(房子面积大和空间大都耗能更多),非工作需要上下班一律乘坐公交车或者骑自行车,一个人一年添置新的衣服不得超过多少套(布匹的染织需要能量),全中国的酒厂统一关闭(这些粮食可以用来制造生物能源),这些办法应当比前面的措施更加有力,节能效果也肯定更加明显,但是,稍明事理的人都明白这些措施是不可行的,因为它有可能节约了能源,却降低了工作效率或者生活舒适度。也就是说,节能并不是我们生活的唯一目的。

  我们要做的是应当去探究人们为什么不愿意或者不主动去响应政府的号召节约能源?中国民族本来就有“成由勤俭败由奢”的传统习惯,量入为出量力而行早已是中国人生活的普遍技能,何以在能源方面人们却不愿去节约呢?

  一项东西需不需要节约,老百姓首先是看用谁的钱。如果是用自己的钱,他多半会斤斤计较计算得丝毫不差,但如果是用公家的或者老板的,那么他多半只追求舒适好用或者美观漂亮,而不会太计较成本的高低。所以,我们看到的一些长明灯、长流水现象几乎都是单位的,私人家里因断电断水的等候偶尔发生一次未关灯未关水的事之后,当事人一定会刻骨铭心,绝不会再发生第二次。

  经济学上关于成本与收益的关系有四句话:用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是既注重成本又注重收益,用自己的钱办别人的事是只注重成本不注重收益,用别人的钱办自己的事是注重收益不注重成本,用别人的钱办别人的事是既不注重成本也不注重收益。

  为什么有人到了单位就要开空调,而在家里非到熬不住才开;有人到了单位就会将温度开在17度,而在自家休息则温度就会定在25度。原因就应了前面的原理,即在单位开空调是用别人钱办自己的事(让自己舒适),所以只注重收益并不注重成本;而在自家,是用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因而成本收益都要兼顾。也就是说不管做什么,要想达到成本收益的性价比最高,最好是用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用经济学的术语叫产权要清晰。

 节能减排法律法规 依靠法律就能节能?

  一项东西需不需要节约,老百姓第二要看的是价格贵不贵。不是听政府的劝告,也不是看国家资源是否紧张,他首先是将这些东西化成钱。价格贵的东西不用你劝,他自己会小心翼翼节省着用;价格便宜的东西你说破了嘴皮,他没花多少钞票就不会心痛。没有人劝老百姓要珍惜黄金钻石,但老百姓买一克也要锱铢必较;政府天天劝老百姓节约用水,但老百姓很少有人在洗澡时会提醒自己要控制用量。

  因此,当一项资源到了非常紧张的时候,它的价格应当上涨,只要价格涨上去了,老百姓没有理由不会节约,再怎么固执与倔强,也不会跟自己的钱过不去。当然,价格涨到什么为止,应当由市场来决定。它的衡量标准就是:商家能够以这个价格很方便地卖出去,消费者能够以这个价格很方便地买回来,这在经济学上叫均衡价格。比如,柴油的价格,就应当是消费者能够在加油站很方便地加到油,而不是象前段时间那样,加柴油的车在加油站门口排起了几公里的长队。虽然柴油的价格是没有上涨,但人们花费了更多的时间排队,而且轮到了自己也只能限量。这种油价绝不是均衡价格,因为表面上的价格是便宜一点,但购买者却另外还要附加反复折腾地排队。

  当然,有人会说现在石油供应都被中石油、中石化两家垄断着,如果允许他们擅自涨价,那还不涨到天上去,老百姓岂不雪上加霜?遇到垄断的情况,我们要反对的是垄断,而不是反对涨价。不涨价,国内外的石油价格倒挂,每做一笔买卖,商家都要赔一笔钱,你指望这样的买卖能够持久?所以,不涨价的结果就是大家都在加油站前排队。政府要做的,更不是强调石油关系国民经济限制它的涨价,而是应当放开石油生产与销售市场,让民营企业来与国有企业竞争。如果国有企业管理粗糙,那么它的供应价格必然会高于市场,竞争会逼迫它做出选择,要么改进管理降低价格,要么经营无方关门大吉。开放的市场必然会使石油的供应价格最终回归到均衡的水平。

  有人会担心,当油价电价煤价气价都飞速上涨,老百姓还活不活?是的,价格的上涨肯定会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影响,但不上涨等到这些公司都停产或者倒闭的那一天,老百姓岂不是更加遭殃?政府现在用财政的钱来补贴这些公司,不如取消补贴理顺价格,同时放开市场鼓励竞争,再把补贴的钱直接发给老百姓岂不更好!

  社会上的万事万物都有了均衡价格,我们便能够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做出妥当的抉择。比方说,我们是应当节约水还是节约油?一般的人肯定会说应当节约油。可是如果问题是应当节约10吨水还是应当节约8升油?做这个题目就必须借助于这两种产品的市场价格。我们只有把它换算成钱,哪个更贵,我们就应当节约哪个,而不是硬性地规定我们应当节约油而不是水。同样的道理,在我们面对多种选择的时候,我们不能机械地规定节能要达到什么标准,而应当看是不是更省钱。因为,在均衡价格的世界里,钱和物是对应的,一项技术如果只是节能却不省钱,则说明这项技术在节能的同时社会付出了其他代价。比如说节能灯泡(仅仅是举例,下面的数据是为说明问题,并非科学实验或调查而得),应该说它的确能够节能,但它的推广却并不顺利,原因就是它的价格不菲,人们一年节约下来的电费可能还不够它的差价,而一只灯泡的寿命也不过一年而已,在这个时候百姓自然会选其他灯泡而放弃节能灯泡。之所以价格不菲,是因为它的材料更为稀缺,工艺更为复杂,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购买了节能灯,有可能是节约了能源却浪费了材料与人力。当然,如果市场上有了既节能有节钱的节能灯,则说明这项技术已经过关,它综合性地节约了它所涉及的全部社会资源,而不仅仅是节能。

  其实,相对于人的欲望,世界上所有的资源都是有限的,这才因此有了价格。价格越高,越能抑制人的消费或者占有欲求,它使这个世界上的任何资源都能保证供应,前提是你要有钱。不能充分供应的东西,绝对不是资源不够,而是价格没有到位。有了钱与物相对应的概念,我们需要节约的就不仅仅是能源,凡是能够变成钱的资源我们都要节约,而且要依照它的均衡价格换算出钱的多少的顺序来节约。比方说,政府经常强调节约能源,却很少强调节约时间,但对企业来说时间也是很宝贵的,因为时间可以用来赚钱,而钱又能买到能源。因此说,节能只是我们的手段,节钱才是我们的根本。如果中央政府一定要把节能的相关指标当作硬性的要求不能更改,它必将导致节能而不节钱的现象普遍发生,这样的节能措施是无法持久的,因为节能就意味着亏损,也就是意味着浪费了社会的其他资源。那种要销毁一切省钱而不节能的灯具的理论,表面上有利于节能,实则有害于社会!

  当我们明白了产权、价格与节能的关系之后,再来探讨如何节能就有了新的方向。一是尽量地把耗能的主体产权清晰,比如公家的小车最好要少买,工作需要的领导要配备可以自己购车购油,单位给予补贴;机关里的空调也不要强调要开在什么温度上,而是给予一定的用电补贴后,再把消耗电量的费用记在该办公室的相关人员身上;共用设施的耗能管理应当与个人的利益相挂钩。当然还有就是减少政府的规模和把一些耗能企业改国有为民营等等,让节能的好处或者不节能的坏处都直接落实到具体的人身上,这肯定是更为彻底的节能办法。二是尽量地把价格理顺,最根本的是放开市场鼓励竞争以增加供应(有超额利润的行业谁不愿意往里投钱),放开价格自由浮动以抑制需求(价格上涨谁会轻易浪费)。在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里,一项资源的价格越来越贵,则说明这项资源越来越紧缺,不用政府提醒与劝告,百姓自会根据省钱的原则而厉行节约。但是,如果政府坚持价格倒挂,则老百姓的省钱行为恰恰会给社会造成浪费。

  对照上面的两条,谁的产权最不清晰,是政府机关与国有企业,所以他们的浪费最为明显;谁在妨碍价格自由竞争,还是政府,强制规定过低的价格导致人们都在不自觉地进行浪费。也就是说,只要政府减少公有产权的范围,鼓励市场自由竞争价格浮动,人们的省钱行为终将会和政府的节能要求自发一致。

  因此说,节能不需要提高认识,也不需要法律强制,只要产权清晰与价格自由足矣。强烈呼吁政府再也不要出台那些让老百姓节能却不省钱的法律,更不要强制推行这些法律,因为强制节能完全有可能结果是节了能却费了钱,全社会实际上是得不偿失!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41736.html

更多阅读

福泽谕吉:人人独立,国家就能独立

   日本美丽的富士山福泽谕吉:人人独立,国家就能独立。如国人没有独立的精神,国家独立的权利还是不能伸张。其理由有以下三点:第一、没有独立精神的人,就不会深切地关怀国事。所谓独立,就是没有依赖他人的心理,能够自己支配自己。例如自

声明:《节能减排法律法规 依靠法律就能节能?》为网友我酷你随意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