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劣根性 鲁迅 中国文化劣根性——迷信与盲从



  究竟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迷信?我们不妨把迷信分解为迷和信。迷是眼迷、耳迷、心迷、迷惑、迷糊;信是相信,信任、信赖。大凡迷而后信,先迷后信的都可看作是迷信,对伟人、大人、权威、圣人之言、祖宗遗训不加分析的运用是迷信,对名家、名匠、名星的过度崇拜是迷信,对科学、对自己、对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的绝对信赖是迷信,甚至对情人对父母的言听计从也是迷信,迷信不只限于对鬼神、上帝、佛祖、老天爷的盲目信奉。

  中国农耕社会是迷信盛行的社会,中国农耕社会的人民是执着于迷信的人民。婴儿取名字要看五行,缺什么,补什么;小孩子受了惊吓,母亲要撒米叫魂;亲人生了一点难治的疾病,家人第一个想到的不是医生而是巫婆神汉;成家立业时,男女双方须交换生辰八字以防相克;出门经商谋生要择日子,七不出八不归;建房造屋、先人入土少不了方士看风水;人生得意,家业兴旺时要感激列祖列宗的护佑;人生失意,家业凋零时要请瞎子算命摆卦,富烧香穷算命。天不下雨、河水泛滥、蝗虫横行、老虎肆虐、两国交战、大事小事家事国事无不祭天请神。帝王将相迷信,贩夫走卒迷信,东西南北迷信,男女老少迷信。迷信深深根植于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

  其实中国人也并非特别迷信,并非天性倾向于迷信。只是跟西方人相比,中国农耕社会的历史特别长,人民长时间陷于蒙昧状态之中,无知无识,对自然、社会科学知识知之甚少,缺少基本的鉴别能力,愚昧使中国人更容易坠入迷信。愚味是迷信的主要原因,迷信又反过来强化了愚味。迷信的人时常拒绝科学,远离科学,迷信群体大多是弱势群体,他们没有条件接受良好的教育,孤陋寡闻,愚味与迷信互为因果。

  中国人信鬼神拜菩萨,完全是取一种实用主义的态度,在中国人的鬼神世界里,山神、土地神、灶神、财神、阎王、龙王各有不同的职能,哪个神对人们有用,哪个神显灵,人们就敬谁,就给谁烧香磕头。反之则无人理睬,庙门冷落车马稀。中国人骨子里头虽然非常敬畏神,但无灾无难时是很少把鬼神放在心上的,大多数中国人都是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无事不登三宝殿。中国人拜神信佛时很注重许愿这个环节,如果神能满足信徒的某一世俗要求,那信徒就会按获益多寡对神予以相应的回报。与其说是迷信,倒不如说是与神互惠互利。不少人住家过日子很精明,但一到巫婆神汉身边就糊里糊涂,呆头呆脑,道理很简单:鬼迷心窍。这里的鬼即是心中对财、权、色的贪求,财迷心窍,利令智昏也。

  迷信使人多疑。迷信的人畏首畏尾,前怕狼后怕虎,缩手缩脚,在迷信者的眼中草木皆鬼,针钱皆神,说话怕犯禁忌,睡觉怕犯禁忌,关门怕犯禁忌,鬼心事重重,胆小如鼠,恍恍惚惚,劳形伤神,寝食难安。

 中国人的劣根性 鲁迅 中国文化劣根性——迷信与盲从

  迷信使人保守。迷信的人对大人言对圣贤言对书本深信不疑,从不觉得其中有何不对的地方,有什么需要修改商榷的地方。在鬼神书本大人圣贤面前,迷信的人自我批评意识特别浓,喜欢把一切的失败归咎于自己迷信的方法不对,对自己的诚意专心动辄表示怀疑,痛恨自己不能一丝不苟地按鬼神书本圣贤大人言去行动。

  迷信使人懒惰,迷信的人相信生死由命富贵在天,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小富由命大富由天等歪理。不肯艰苦奋斗,拼搏进取。“既然是命中注定,该是我的不努力也会送上门来,不是我的再努力再刻苦终究是白忙一场,徒劳无功”。不肯探求真理,钻研技术。“既然是天命无常,天机不可泄,神鬼莫测,我们凡夫俗子干吗还要空费心思去格物致知呢?我们只要虔诚地信佛敬神,做上天嘉许的善男信女,上天就会眷顾于我,思赐于我”。

  迷信使人消极。迷信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遇到困难不是想方设法地解决,不是找原因找对策,从积极的角度去反思己过,讲自己的不是,严于律己,而是统统归咎于命,归咎于天,都是命不好,都是老天爷不帮忙,自己一点错也没有,这样人永远没有提高,永远没有进步,只能潦潦草草,囫囵吞枣一辈子。

  “信仰主义要达到迷信的程度,服从领袖要达到盲从的程度”。

  大汉奸周佛海的这句话向世人暴露了一切迷信制造者、传播者的真正企图。皇帝把自己说成是天子,把王公大臣说成是天神下凡,把他们对平民百姓的专制说成是上天的旨意,君权天授,目的就在于让平民迷信,让平民盲从。因而,迷信的人民常常也是盲从的人民。“皇帝、百官既然是老天爷派来的,那他们再刻薄、再阴毒、再贪婪也是合理合法,必须忍受顺从,因为老天爷的权威可是至高无上的,不可抗拒的”。

  在迷信与盲从的关系上,迷对应于盲,信对应于从。四肢发达,耳聪目明之人一旦耳迷、目迷、心迷,势必看不清事物的本来面目,为事物的表象所迷惑,偏见比无知离真理更远,对迷信制造者、传播者盲目顺从,被他们的玩弄于股掌之上,成为其谋取私利的得力工具。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同样,迷信一旦掌握群众,也会变成巨大的盲从力量。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41643.html

更多阅读

易经与中国文化演讲稿 --郭顺红 郭顺红

易经与中国文化(演讲稿)郭顺红2010年10月29日在本单位参加了一场《易经与中国文化》的演讲,下面是讲稿内容,愿与大家分享。易经与中国文化《易经》为中华文化的精粹,乃五经之首,作为中国文化的主干《易经》的发展横贯数千年,至今仍深深影响

中国文化阴盛阳衰的根源 中国阴盛阳衰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文化人,或者说知识分子的总体形象通常是一副知书达理、眉清目秀、弱不禁风的模样,更代表不识愁滋味,只会吟风弄月的游手好闲和“下笔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的世事不通,除了对其社会地位、学识水准的有些仰慕之外,在世人

声明:《中国人的劣根性 鲁迅 中国文化劣根性——迷信与盲从》为网友悠然夏伤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