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在这里尽可能以客观的态度来回顾一下徐三之争的过程,当然,虽然说是“客观”,但毕竟还是我的个人观点,所以难免“主观”,谁都可以批判!
起因:徐工作为三一最强劲的对手,其一举一动都为向文波所深刻关注,也无时无刻不在考虑克敌制胜的办法,可是眼看着徐工将与凯雷合作,对手将更加强大,在苦思无计的情况下只能通过博克发发牢骚。
(注:很多人攻击向文波的动机不良,认为他有意通过博克来搅局,这是没有根据的,因为他一开始绝对不可能意识到博克有这么大的威力。)
媒体点火:媒体发现这样的题材就像饿狼见到了猎物,“唯恐天下不乱”的本性使得媒体拼命煽风点火。
公众发泄:这几年各种丑闻、黑幕的频繁曝光,公众积累了很大的不满情绪,终于找到了博克这样一个发泄出口,于是一顿倾泻,反正不用考虑后果。对于政府来说也乐得作壁上观,因为这样毕竟要远比游行示威、冲击大使馆要好得多。
徐工中计:本来公众对徐工本身并不了解,也不感兴趣,感兴趣的只是与自己切身利益有关的国企改制问题、外资进入问题、以及中央对这些问题的态度等等!可是徐工自做多情,以为向文波煽动公众来攻击自己。实际上,徐工是太高估向文波而低估公众的智商,于是公众的怒火转向了徐工。
文波跟进:向文波看到愚蠢的徐工竟然引火烧身,岂有不拼命加油添柴之理?
事件本质:这次事件表面上看是徐工和三一的对抗,但是本质上是徐工和公众的对抗。
其一,徐工始终认为是向文波煽动了公众,可是公众都是那么幼稚愚蠢、容易煽动的吗?这体现了徐工的傲慢和无视公众的心态。
其二,公众只是希望更多地了解徐工改制的过程,并不一定需要了解与凯雷的详细条款,可是徐工却以保密为借口避而不谈,并试图以中央政府的最后裁定来堵住公众的口,所以再一次与公众对抗。
结论:为什么徐工觉得自己“很受伤”?因为它自始至终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与公众对抗,所以它现在唯一的出路就是拿出诚意来面对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