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云,“两军相遇勇者胜”;又云,“两强相争,必有一伤”。近来百度和阿里巴巴之争愈演愈烈,打得不可开交,似有你死我活之仇一般,只是两家是否想想以上古人之语?笔者看来,这场纷争起因于百度推出“有啊”,深化于阿里巴巴的一系列应对之举,如何结果至今尚无从揣摩。
本来百度和阿里巴巴各自有各自的“一亩三分地”,百度在中文搜索领域、阿里巴巴在B2B、C2C领域都已奠定了自己的霸主地位,两方大可相安无事、和谐相处,偏偏百度要在全球性的经济寒冬的前夜要发起向阿里巴巴核心底盘的进攻,阿里巴巴当然不会答应。阿里巴巴也不是不曾做过染指搜索业务之梦,奈何百度在搜索业务上的实力竟无可撼动,在走了一段冤枉路之后最终还是收缩到自己的电子商务核心业务上面了。而百度明显没有尝过阿里巴巴这样的挫折,以一贯的自信大举进军电子商务,可惜其出师前忽视了若干方面的问题。
一是时机方面。在美国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之际,电子商务市场的发展势头必然因为中小企业的困境而减缓,市场规模、成长性、竞争度都会受到影响,这块蛋糕正在变得不象以前那么可口的时候,百度却作出了大举“下口”的决定。须知任何商业巨头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在外围经济环境和宏观经济形势不利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采取保守乃至收缩性的行动,对业务扩张应采取极其慎重的态度,对其风险要作充分估计;此时如果揭开与另一商业巨头的“决斗”,其后果只能是“鹬蚌相争鱼翁得利”。可惜百度好象并无这种觉悟。
二是收益方面。上文已经提到当前经济危机对电子商务市场增长势头的客观压力,退一步即使在没有危机压力的经济背景下,固然根据公开数据电子商务市场成长性和发展空间仍然非常巨大,但这必须与特定的竞争格局联系起来进行市场价值判断。百度进军电子商务市场,必须判断两个方面的收益预期:一是在与阿里巴巴的竞争中最终可能获得多大的绝对收益?二是上述“绝对收益”相对百度在搜索领域的对应收益而言具有多大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笔者认为,无论从阿里巴巴目前的竞争力还是从搜索创新的巨大空间看,上述问题都不是很支持百度的扩张决定。
三是实力方面。百度在搜索领域竞争中一直表现出可怖的杀伤力,令全球搜索霸主Google在中文搜索领域饱收挫折,但搜索力、搜索用户、搜索市场份额向电子商务业务的资源输送潜力是一回事,具体如何完成上述资源输送、价值转换的执行力则又是另外一回事,更何况这一切还必须面对来自阿里巴巴的有力竞争,“狮口夺食”的难度可见一斑。须知腾讯在2005年进军C2C领域,但其C2C平台“拍拍”至今市场份额仅为9%,而淘宝的市场份额为76%。
也有人担心淘宝在搜索推广方面会受到百度的打击,但事实上影响可能没有想象的那么大。按照淘宝新闻发言人的说法,“淘宝推出‘开放计划’,连底层的技术端口都开放了,目前已经有100多家企业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类似的开放举措确实会给淘宝带来源源不断的社会性的合作和推广力量。
还有人的安心淘宝在搜索用户的转换方面会面临客户流失,但事实上影响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大。IDC中国数字市场分析师Jacky黄近日表示:电子商务不仅仅是在一个网站上点击,支付、物流和许多其他的线下配套服务都必须到位,百度对电子商务平台的线下服务并不感兴趣,所以远不足以威胁淘宝的统治地位。花旗集团负责亚洲互联网/媒体行业研究的主管JasonBrueschke则怀疑“百度并不打算为自己的C2C平台投入这么大的资金”。
四是阻力方面。阿里巴巴在近期与百度的攻防战中显示出了不可小觑的力量,其具体做法包括:
一是淘宝主动断绝来自百度的搜索推广,联络和带动一批门户网站对百度搜索进行屏蔽。9月初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网宣布正式屏蔽百度,其后淘宝网在百度“有啊”出炉之际对外公布了“屏蔽不良搜索一年来所取得的成绩”:自去年11月淘宝开始屏蔽不良搜索引擎以来,其流量持续攀升,同比增长了180%,目前已稳居国内网站前三名。
二是针对百度在“三鹿奶粉”、“医药广告”中的问题以及“搜索结果操纵”问题对其社会形象予以质疑,给百度贴上“不良搜索引擎”、“有展示无点击、有点击无转化”的标签,在最新发表的生命中更影射百度“搜索引擎欺诈、虚假无效点击、‘关键词保护’屏蔽”、“流量质量逐年下降”、“被商业利益和商业控制欲所左右”。
三是停止向百度投放广告。继去年底淘宝停止在百度的广告投放,10月29日阿里巴巴证实已于2008年10月10日正式向百度发出通知终止广告发布合同。
综上所述,百度在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商业巨头本应“抱团取暖”、共同致力于核心业务的完善和创新之际,发达了一场挑战阿里巴巴的大规模的虚拟商业“战争”,却未曾对自身在电子商务市场的投入计划、产出预期、竞争实力、竞争阻力进行全面、冷静的系统评估,结果遭遇阿里巴巴的强烈反击,并且将战火直接烧到了自己的搜索核心业务的门前。反思这一结果的形成,既与百度本次扩展的战略决策中的若干失策有关,也反映了其在搜索业务扩张压力下回避或忽视重大创新的一种消极选择,笔者认为百度恰恰在最需要集中精力进行核心创新的关键时刻打响了一场本不该发生的多元化“战争”,还是希望百度及时清醒、及时对自身的战略、文化、社会责任做一次全面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