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即将要来到的十一黄金周之前,各大汽车厂商似乎已经卯足了劲,准备使出吃奶的力来赢得2006年的最后冲刺。最近,无论是网络上还是报纸的版面上,到处充斥着各类降价优惠信息,如漫天沙尘,让人提前感受到激烈而火热的市场行情里透出的阵阵寒意。
德尔福的破产,曾经引起了业界震动。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配件生产商,有着极其牢固的根基和实力,然而在残酷的现实竞争面前,沉重的历史包袱还是压垮了这样的一个巨人。那么,到底是经营不善的原因还是因为包袱过重的原因呢?当德尔福宣告一个企业神话的结束时,通用也陷入另外一场面临破产的江湖传言。尽管传闻终究只是传闻,现实之中的通用还是艰难地活着。那么,到底什么才是那根压垮或者即将压垮这些庞然大物的稻草呢?
罪魁祸首应该是连绵不绝的价格战。持续而激烈的降格战不仅消耗了巨大的利润,而通货膨胀和各种成本的上涨,也增加产品的综合成本,另外,不可推卸的历史包袱也坚如磐石。在这样的境况之下,即使庞大如通用汽车的企业巨头也不得不皱起眉头,徒叹奈何。
也许从2005年开始,汽车市场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嬗变,其最显著的特征是私人购车成为主力军,经济型轿车也成为主流的消费车型。正是这样,其消费人群定格为白领。也因此,价格成为一个敏感的琴弦。无论如何,无论在什么时候,总有相当一部分的消费者会对价格保持格外的敏感与爱好。所以,价格战在汽车市场将是一场没有终结、也无法终结的战争。
对于一个正在急速发展的国家来说,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带来物质生活的改善,首当其冲的改善来自于购房与购车等两大消费项目。因此,这其实就是一场汽车普及运动。而伴随着这场汽车普及运动的必然是更能让消费者接受的价格。实际上,这等于一场汽车价格的竞拍赛,但是不同的是,它拍的是最低价,而不是最高价。所以,当汽车遭遇降价的时候,是消费者欢天喜地的时候,也该是一些企业打寒战的时候:价格降下去了,利润能上来吗?
没有足够的利润,估计连西北风都喝不上了。这样的日子,生还不如死呢。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企业会因此而死去。它们也许死得很突然,但绝不意外。这就是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