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挺忙的,一点都不想来,可是XX杂志的社长刘总给我打过几次电话非叫我来,最后还说,困难不要说,你就说来不来吧,你们说我敢不来吗?现在媒体太厉害了!咱敢得罪吗?!”这是吉利汽车老总李书福在一个年会酒会上有几份醉意后说的话!
这样的情况,也许已经不是个案了。
会议悄悄变味
昨天和一个朋友聊天,她告诉笔者,今年5月份,他一个朋友忙了2周,忽悠来300人搞了个论坛,还面带羞愧地告诉我,他们这次纯收入才20几万,没挣到钱,计划明年再搞个大的,冠名费就360万。
我不禁惊叹,半月做一个会挣20万还叫不挣钱?看来会议就是印钞机,起码也称得上取款机啊。
小时候,对“会议”两字的理解是“严肃而神圣”,想“会议”应该都是对国家大事或者重大议题的讨论,都与政策或者新闻发布有关系。感觉“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这样的地方很神秘,自认为只有国家领导或者外宾、人民代表等人才能去的地方。
自从笔者当了记者以后,发现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不再神秘,会议也不再严肃。
不知道啥时候起,会议和金钱挂上钩,来参会的一部分要交钱,一部分人可以得到钱。交钱的人有参会的人和企业,还有赞助会议的企业代表,得钱的是会议主办方和出席会议的嘉宾与记者。
从事记者工作4年来,参加的大大小小的会议不计其数,像什么××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品牌大会、××创意大会、××最具竞争力品牌峰会、××投资年会、中国TOP××强发布及颁奖典礼、××高峰论坛、××创新高层论坛、××市场经济论坛、××型企业领袖论坛、××财富论坛……
总之,以颁奖、评选、论坛、高峰会、年会等名头命名的大小会议比比皆是,无论是锁定哪个行业的什么会议都离不开如下这样企业:联想、方正、华旗、百度、海信、海尔、蒙牛、伊利、青岛啤酒、奇瑞汽车、万科地产等等各行业响当当的企业。
在笔者看来,各种会议都成为巧立名目从这些企业拿钱的工具。
模式如出一辙
无论什么会议,不外乎请来几个老干部、老会长(秘书长)、老学究、老专家(教授)、大企业的大老,大媒体的头头,个别的还把大使馆的参赞和军队大将捣鼓来,一年下来你就会发现各种会议80%的嘉宾几乎都是同样的人。
笔者发现,众多参会的无非抱着这么几种心态:一是想认识下自己平时没有机会认识的人,疯狂换名片成为他们的目的;要么是在会上露露脸,提高出镜率,讲2句出出名;要么就是拿点出场或者车马费。还真没有发现哪个会真正的讲出或者讨论出有价值的玩意,往往是一个讲演稿或者发言辞令用了800回了;即使是什么颁奖或者评选,有多少是真正站在公立、公平、公开的原则,完全无功利的立场去做的,还不是出多少钱拿多大奖,给媒体多少钱给你发几个字。
于是,目前的会议往往是拟邀嘉宾一大串,真正到场不到1/3,主持人这时会说××还在飞机上,或者有临时事来不了,发来了贺电代读一下等等;经常是参评企业竟然不知道自己得奖,或者知道了也不来领奖,媒体没有记者出席会场,也能发出来自现场报道的文章。
不妨我们想象一下当前会议的诞生:往往是一两个脑袋凑到了一起,挖空心思找到一个主题,然后确定或者成立一个主办单位,拉上几个协办单位,再在新浪、网易、搜狐这样的门户网站做个大气点的会议专题,放上拟邀嘉宾的照片和简历,然后划拉一些媒体做媒体支持单位,列上一大堆,也不管人家媒体有没有兴趣报道,先列上再说,媒体往往也不会得便宜卖乖,你写也就写了,反正也没有什么责任和义务,想发稿子拿钱来好了,然后做个20几页的PPT,开始去忽悠企业,讲什么此次会议盛况空前,参会人层次多高,报道力度多大,会场多么高档等等,他们无非是靠参会者交纳会费和赞助现金或者实物赞助来获利。
局内人不明白,局外人看不懂
可是以笔者的经历来看,PPT上讲的和现场根本不是一回事。
一次记者参加一个关于户外媒体的论坛,嘉宾们大都德高望重,很有名气,第一位政府官员讲:“我对户外媒体‘不大熟悉’,我就按着别人给我写的发言稿讲几句。”他的话让参会的人忍俊不禁,但我觉得老人很谦虚、实在。直到他讲完了,我才发现他和那个写稿子的人对户外媒体,不是“不大熟悉”,是“大不熟悉”。
还有一次在航天桥一个星级酒店召开一个金融营销论坛,嘉宾坐了一大圈,笔者去换名片时,一个嘉宾憨厚地说,我没名片,我是XXX医院政治主任。我问,医院怎么进行金融营销?他说,医院不搞这个。。。我儿子今年高考想学营销,我来听听大家发言。(后来得知他是主办方的朋友来捧场的。)我晕!
看了下面的会议,更是让人匪夷所思。
在北大的一次CBO培训认证班上,笔者认识了一位“大人物”,名片后的头衔一大堆,好像是“北京华商会副会长、南非华金国际集团董事长苏某”,他递给所有参会人员一个精致的邀请函,邀请大家过几天去参加他于人民大会堂举办的“2005世界著名品牌大会暨第二届全球华人竞争力品牌大会”,看会议的名字,想“世界著名品牌”还是“全球华人竞争力品牌大会”,还在大会堂举办,怎么也是个规模空前的会议吧,当时想能得到邀请真是荣幸,可是到了大会堂发现,获奖企业一个也没去,主席台嘉宾似乎和会议主题没有什么关系,有高级军官将领,也有得道的高僧。
此为主席台就坐嘉宾
据了解这个会议是由爱国华人商会世界著名企业联盟、美中经贸投资总商会、全球华人品牌推选科学研究院、全球华人名牌网等机构联合推选的2005年度中国著名品牌200强揭晓,得奖企业分别都是像国家开发银行、中国银行、中国航空、中国移动、中国人保、中房、北京饭店、海尔、格力、TCL、联想、华为、盛大、红塔山、五粮液、燕京、张裕、波司登、伊利、娃哈哈、红旗、中华、周大福、宝钢、中国石化、南孚等所有行业的一流企业,笔者与几个参会朋友交流发现,谁都没有明白他们在玩什么,评选标准是什么,意义又何在。
社会责任与见利忘义
著名活动策划与运作专家欧阳国忠告诉笔者,任何企业或者个人策划会议无外乎两点需求:一是出名(社会责任提升自身价值),二是挣钱,有的是短期的,有的是长期的。像今年8月8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品牌中国总评榜”活动,王永秘书长说实现不向参评对象收取费用,参评企业与获奖企业领导基本到场,做到这些本身就是一种成功。
“品牌中国总评榜”打破了国内“品牌评选”活动的传统模式,整合了大量社会公益资源,如果能打造出专业化、规范化的最权威、最公正、最公益的中国民间“品牌评选”活动对其策划人兼秘书长王永是一种挑战,将来这个活动回报也是很丰厚的。
笔者一个朋友曾经在“某杂志和某国际品牌联盟主办的首届XX品牌领袖年会组委会”工作,她向笔者透露,他们的评奖完全是按缴费高低评定,好像分别是8000元,6000元不等,该颁奖盛典也是2006年1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
拟邀出席年会及演讲的嘉宾也都是像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副主任艾丰、中国WTO研究会会长、外经贸部原副部长佟志广、世界华人协会会长程万琦、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国家部委有关领导等这些大头。媒体支持把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国经营报》等这样的媒体都列上了。当时的会务费好像是6800元人民币/人(含两天食宿及礼品)VIP贵宾席:9800元人民币/人(含会务费、“全球100位华商品牌人物”入围资料编辑费),9800买多少粮食啊,在这里真不知道能得到什么。她从笔者这里拿走一些名片,也成功拉去一些企业参评,结果告诉笔者企业交的会费全被一个人卷走了,所有组委会人都没有得到钱,就连参评企业交了钱竟然没有得到奖杯,悲哉。
会议成为媒体
“会议经济、会议媒体”的概念慢慢被一些经济学者提出,办会也成为短平快的赚钱方式,百度一下“年会”找到相关网页约4,940,000篇,用时0.066秒;百度一下“峰会”,找到相关网页约1,210,000篇,用时0.073秒,数字背后是什么?是人气还是金钱?
在笔者看来,策划一个会议,能够成功帮助企业达到企业品牌传播的目的,也无可厚非,但是一定要实事求是,把应该请到的人请到,真正探讨出一些新鲜东西,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如果能引起经济学术领域的积极讨论就更好了。
总之,办会没有错,关键是怎样资源、效益最大化,后期传播很重要。无论对会议本身还是参与企业。
附:
记者在MSN和邮件随机采访了几个经常参加会议的朋友:
1与中国万网副总裁周锚对话:
阿天说:
请点评您参加过的几个典型会议。您认为目前媒体、政府、协会等举办的各种年会、评选、颁奖存在哪些问题?您认为什么样的会议企业更乐意参加?
Matthewz说:
互联网大会,互联网协会办得,旨在推动互联网的发展,功利性不想杂志那么强,还算不错,杂志大都把办会作为一种赢收手段。
阿天:说:
没错,可是主办方也要挣钱啊
matthewz说:
因此,很多奖项的含金量和公平性均有疑问。
阿天:说:
你们感觉参与这样的会议对你们企业有哪些好处呢
matthewz说:
互联网大会有一定的宣传作用,一般杂志办的多数没啥作用,除了花钱。
阿天:说:
那你们是看好他们的主办背景,还是奖项,还是宣传攻势大,还是花钱不多等等
matthewz说:
比较正规
阿天:说:
可是杂志或者其他媒体利用会议这个平台给企业宣传了啊
matthewz说:
目的意义都比较明确
阿天:说:
正规怎么讲?
matthewz说:
参与者众
阿天:说:
像除了互联网大会还有哪些会议邀请过你们呢?你们还参加过什么会议,除了互联网的
matthewz说:
企业不是不花,但花得要值当,要达到应有的宣传效果
matthewz说:
这个月在深圳的高交会,我们深圳分公司会参加,月中还会参加ICANN在上海举办的行业国际会议
阿天:说:
你怎么判断和评估宣传效果呢?那我怎么理解“正规”这个词的内容呢
matthewz说:
名副实其,不以纯以赢利为目的,承诺的宣传效果基本能达到...
2雪花啤酒市场部副总经理利莉
对话实录:
1)、请点评您参加过的几个典型会议。
觉得今年百度做的“百度大会”办得非常不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会场设计大气
B入场方式新颖,凸显IT行业特色
C议程紧凑,内容凸显中国情结
2)、您认为目前媒体、政府、协会等举办的各种年会、评选、颁奖存在哪些问题?
评选、奖项太多,奖项泛滥,导致含金量下降
3)、您认为什么样的会议企业更乐意参加?
某些专业的部门或机构组织的对企业发展有帮助的类型的会议
3WOWA传媒网创始人,原数字商业时代杂志副主编,投资与合作杂志副主编
对话实录:
1)、您认为做得比较好的会议有哪些?
黄华:比如CCTV经济年度人物评选、《财经》年会、《中国企业家》中国企业领袖年会、《经济观察报》中国最受尊敬企业评选等等。
2)、请点评您参加过的几个典型会议。
黄华:2001年(没记错的话,应该是那年)的《中国企业家》杂志主办的中国企业领袖年会吧,感觉有2个:一是来的敢说,张维迎说了一些在文章里都不常说的观点,其他企业家也便跟着说了一些不常说的观点,这算是一个亮点;像二是听的人敢做,不管是记者还是听众,敢于到处找人,所以三四百号人的会场,怎么也消停不了。
3)、您认为目前媒体、政府、协会等举办的各种年会、评选、颁奖存在哪些问题?
黄华:赢利与公平性的冲突。不以赢利为目标,其活动的可持续性就存在疑问,以赢利为目标,其活动的公平性就存在疑问。
形式与内容的问题。要内容,就需要精心策划,前后布置,但目前嘉宾的频繁曝光,提高了人们的胃口,而嘉宾的内涵是有限的,经常出彩的情况不会常见;如果讲究形式,那就没有了可持续性,结果往往是虎头蛇尾。
4)、您认为什么样的会议企业更乐意参加?
黄华:关键看企业参与活动的目的是什么,是寻找生意机会,还是联络人脉,还是获得新知。不同的目的,就应该对应不同的内容和嘉宾。如果这个企业想了解新的知识,就不一定请名人,只要是实际操作经验强的人,就可以当嘉宾。
4财经文摘主编张志勇
对话实录:
1)、您认为做得比较好的会议有哪些?
张志勇:中央电视台的经济年度人物评选、经济观察报的最受尊敬企业评选比较好。
2)、请点评您参加过的几个典型会议。
张志勇:经济观察报的评选,比较有影响力,其中重要的一点是,他们抓住了其他人没有关注的点:不是以财富论英雄,而是以文化论英雄。
3)、您认为目前媒体、政府、协会等举办的各种年会、评选、颁奖存在哪些问题?
张志勇:问题很多。目前的竞争太激烈,大家都在做会,因此,名不副实的很多,嘉宾鱼龙混杂,颁奖商业化,评选商业化。会议偏离原来的目标太远。
4)、您认为什么样的会议企业更乐意参加?
张志勇:当然是满足企业需求的会议,企业更愿意参加。
5)、您所了解的一些评选或者颁奖类会议内幕,可以不提具体主办方,说下有哪些灰色现象。
张志勇:花钱买奖牌,花钱买发言。
6)、一些企业参加评选类会议,比较看重会议主办方的背景和做会的出发点,再就是对参会企业本身的宣传,请阐述下我们在这方面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张志勇:企业的评选,许多都是忽悠企业。企业为了宣传效应,也愿意花钱买这样的虚名。参加会议的企业目的很多,有些是为了认识嘉宾,获得商机,有些是为了买奖牌,加大宣传力度,有些是为了宣传产品,有些是为了交际沟通。因此,针对不同的企业,会议的目的各有不同。我们举办会议,会针对不同的客户实行不同的方式。
5《福布斯》杂志高级会议经理Canny
对话实录:
1)、您认为做得比较好的会议有哪些?
福布斯全球CEO论坛做得不错,中央电视台的经济年度人物评选的影响力不错。
2)、您认为目前媒体、政府、协会等举办的各种年会、评选、颁奖存在哪些问题?
太过频繁,评选的指标模糊不够权威。
3)、您认为什么样的会议企业更乐意参加?
首先一个成功的会议需要有很强的话题选择、演讲嘉宾和明确的来宾方向。企业的参与无非是了解市场经济的动态并且能接触到自己的目标群体或合作伙伴。
4)、一些企业参加评选类会议,比较看重会议主办方的背景和做会的出发点,再就是对参会企业本身的宣传,请阐述下我们在这方面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这个问题很复杂,首先不同的企业对于参会的目的是完全不同的,并不是大部分的企业都看中主办方的背景等显示,如提4,他们来的目的是各有不同。重要还是看主办方的主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