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很多国内企业都在尝试使用EVA作为企业新的绩效管理工具,今年年初又传出东风汽车公司实施EVA薪酬改革受阻的消息各更是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那么,究竟这一剂苦口的良药——EVA究竟是什么来历,为什么又是如此难以下咽呢?
EVA(Economic Va!ue Added)的中文意译为经济附加价值,是一种新型的公司业绩衡量指标,它是由从芝加哥商学院毕业的JoeM.Stern等人创立。与传统的业绩衡量指标如税后净利润、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等相比,EVA综合考虑了一家企业各项资本成本,因而它可以更准确地衡量一家公司为股东创造的实际价值。公司每年创造的经济附如值等于税后净营业利润与全部资本成本之间的差额。其中资本成本既包括债务资本的成本,也包括股本资本的成本。
EVA的创立,确实为管理带来了一次革命,这就是基于价值的管理(Value Based Management,VBM),VBM强调的是企业的一切行为都必须服从为股东创造价值的最高准则。EVA经过Stern Stewart & Co.财务顾问公司不遗余力的推广,很快受到了国际资本市场和一些大型跨国企业的追捧。自EVA推出以来,先后有数百家大公司采用EVA体系作为下属业务单元业绩评估和经营者奖励依据。这其中包括了象Coca-Cola、AT&T、Quaker Oats、Briggs &Stratton以及CSX等巨型跨国集团。许多公司都声称采用EVA后公司价值获得了迅速增长。Stern Stewart & Co.财务顾问公司每年都要计算全美1000家上市公司的EVA,并在《财富》杂志刊登,一时间更是财源广进。
EVA真的如此神奇,果真能够包治百病吗?答案自然是否定了。因为,这个世界上本来就不存在什么万能药。
首先,EVA体系自身同样存在一定的缺陷。第一,EVA存在适用范围的局限,通常EVA只能用于有限范围的企业,而不适用于金融机构、周期性企业、新成立公司等企业;第二,EVA会受到通货膨胀、折旧、资本成本波动等的影响;第三,EVA只是历史的反映,缺乏前瞻性;第四,EVA只反映资本效率,无法说明专利等无形资产的价值。 其次,经验告诉我们仅靠一、两种先进的管理工具或技术并不能解决企业的所有问题,相反,对其过于迷恋往往会使企业误入歧途,因为一所企业的实际情况无论从深度和广度上来说都是要超出理论框架所能涵盖的范畴。 再则,目前几乎所有EVA的成功实践都清一色来自于那些市场经济发达、法制健全、资本市场成熟、公司治理结构相对完善的发达国家。而国内市场的基础条件相对滞后,企业与资本市场的成熟度也相对较低,EVA的应用在国内还只是刚刚起步,还缺乏本土化的成功案例。 更重要的是,一个企业的成功需要多种要素,仅仅依靠一两个管理或评价工具不可能解决企业所有的问题。借鉴是必需的,而借鉴成功的关键在于企业能否根据外部环境和自身特点科学地嫁接这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使其真正的融入到企业的血液中去,而不仅仅是流于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