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银行二级分行 二级分行流动性管理机制新探



   流动性向来是金融市场的命脉,工商银行系统必将越来越重视流动性管理。二级分行作为工商银行的基本经营核算单位,是工商银行系统流动性管理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二级分行流动性管理机制的构造合理性、运转正常性和作用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工商银行系统整体流动性管理目标的全面实现,进而关系着工商银行系统整体的盈利性和安全性。以往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对流动性管理问题做了大量的理论研讨与实践探索,取得了不少有益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但是,其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大多定位于工商银行整个系统的流动性管理探索而取得的,却严重缺失二级分行作为基本经营核算单位基础上的流动性管理特质性研究,以致二级分行流动性管理的改革实践进展不快、成果不大,很有必要深入探讨。

    一、二级分行流动性管理的特殊性因素剖析

    商业银行二级分行流动性管理的目标、重点和机制,决定于二级分行在整个系统流动性管理中的地位及其行为的效率和效果。研究商业银行二级分行流动性管理问题,必先二级分行在整个系统中的内在层级地位及其资产负债流动的特殊运行规律。工商银行二级分行流动性管理的特殊性因素突出表现为:

    1、二级分行层级地位的特殊性。在工商银行经营管理体系中,二级分行是基本经营核算单位,这是工商银行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取向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一政策取向,决定了二级分行的流动性管理指标和方法,不能完全搬用央行对商业银行企业的指标体系和标准,应当围绕工商银行系统流动性管理的整体目标,按照“实事求是,合理定位,差别管理”的原则,科学确定各个二级分行流动性管理的重点目标和控制标准。

 建设银行二级分行 二级分行流动性管理机制新探

    2、流动性管理空间的广阔性。工商银行系统实行的是分支行体制,其分支行遍及全国各地,同时在国外也逐步设立了一些分行(代表处)。这一现实特征决定了工商银行系统流动性管理主体的众多性,从而决定了工商银行的流动性管理空间是非常广阔的。而流动性管理主体的众多性,加上各主体在流动性管理中所具有的技能的差异性,决定了各个二级分行流动性管理权限应当有所差别。

    3、资产质量和效益的差异性。工商银行分支行数以千计,各分支行所处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资本积累水平、企业整体素质、社会信用环境、金融法治环境等影响资产质量和效益的系统外部作用因素,在影响程度上往往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同时,从影响资产质量和效益的系统内部作用因素——经营管理素质看,各分支行经营管理的业务技能、政策水平、决策能力、内控能力等素质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对经营管理资产质量和效益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由系统外部作用因素和内部作用因素双重差异性的综合影响,决定了工商银行系统各分支行的资产质量和效益往往是不相同的,甚至差别很大。资产质量和效益的差异性,决定了各个二级分行流动性管理指标控制标准应当差别制定。

    二、二级分行流动性管理的监控指标体系

    1、备付金率。备付金是商业银行二级分行为保证存款支付和资金清算而库存的现金和在央行、上级行保留的一般性存款。备付金的储备程度情况可以通过对外备付金率和系统内清算备付金率2项小指标来反映。

    (1)对外备付金率。它是指二级分行的库存现金与存放央行款项之和占各项存款余额的比重。其计算公式为:

    对外备付金率=(库存现金+存放央行款项)期末余额/各项存款期末余额×100%。

    商业银行二级分行的备付金率应维持在合理的水平。备付金比率过高,意味着一部分资金闲置,资金周转效益差;备付金比率过低,正常支付将难以得到保证,资金的清算、款项的划拨将受到不良影响。

    (2)系统内清算备付金率。它是指二级分行存放上级行(一级分行和总行)的备付款项余额占对公存款余额的比重。其计算公式为:

    系统内清算备付金率=存放上级行备付款项期末余额/对公存款期末余额×100%。

    2、贷款流动率。本指标旨在反映存量贷款资产在短期内可以进行位移,调整信贷资金配置方向,以提升信贷资金使用效益,降低经营风险的能力。贷款流动率可以通过短期贷款率和贷款优良率2项小指标来反映。

    (1)短期贷款率。它是指二级分行期限在1年以内的贷款期末余额与不良的期限在1年以内的贷款期末余额之差占各项贷款期末余额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短期贷款率=(期限在1年以内的贷款期末余额-不良的期限在1年以内的贷款期末余额)/各项贷款期末余额×100%。

    (2)贷款优良率=(各项贷款期末余额-不良贷款期末期末余额)/各项贷款期末余额×100%。

    3、资产负债匹配率。本指标旨在反映二级分行贷款与存款、短期资产与短期负债之间的片配情况。资产负债匹配率可以通过存贷率和短期负债资产率2项小指标来反映。

    (1)存贷率。它是指二级分行各项贷款期末余额与各项存款期末余额之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存贷率=各项贷款期末余额/各项存款期末余额×100%。

    该指标反映了存款资金使用于贷款资产的程度。一般来讲,存贷率越高,说明二级分行流动性相对越低,其支付风险程度也相应越大。但是,各二级分行(支行)所处区域的经济发达程度不同、贷款区域性风险程度不同,以及信贷资产质量和综合效益的差异性,决定了对各二级分行(支行)的存贷率控制标准应当有所区别。

    (2)短期负债资产率。它是指二级分行期限在1年以内的资产期末余额与不良的期限在1年以内的资产期末余额之差占各项负债期末余额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短期负债资产率=期限在1年以内的资产期末余额-不良的期限在1年以内的资产期末余额)/各项资产期末余额×100%。

    三、二级分行流动性管理的运作机制

    (一)完善流动性管理的组织机制。一是建立流动性管理委员会,成员主要包括行长、分管行长、计划财务部门、资金营运部门、信贷营销部门、风险管理部门。主要负责经常性的流动性管理,并不定期对银行的流动性进行深入研究,以确保流动性管理的策略能不断改进、优化。二是建立业务层面的日常管理操作机构。现行体系中涉及流动性风险的部门很多,这些部门在日常操作中能够及时掌握信息,因此应该确保这些处在“前台”的机构执行好必要的流动性风险管理职能。同时,还应该建立综合监测、反馈、调控流动性指标的综合性操作部门。三是要建立流动性风险的内部控制机构。该机构要对流动性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进行监督,并将监督意见提交高层管理机构。

    (二)流动性管理的监测反馈系统。一是要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流动性需求的预测。流动性管理的关键环节是流动性需求的预测。二是建立先进的流动性管理信息系统,向流动性风险管理者提供及时准确的流动性报告,满足不同的决策需求;为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预测监控体系和指标体系提供支撑,帮助风险管理者做出决策。三是在流动性预测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流动性风险的预警系统。在日常业务管理中准确地监测流动性风险,一旦发现风险达到警戒线就及时发出预警,从而把流动性风险管理纳入科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轨道,逐步形成新型的流动性风险管理运行机制和流动性安全保障机制。

    (三)流动性风险的评判预警系统。

    1、流动性风险程度的综合评判系统。

    前述6项流动性指标,是从3个不同的层面来反映二级分行流动性风险程度状况。如果要总括揭示和反映流动性风险程度状况,则还应做两件事:一是合理设置各项指标的比较标准;二是将各项指标与比较标准进行对比,并将对比结果进行综合。在此基础上,运用综合指数构建二级分行流动性风险评判模型,即:

    p=1-1/y

    y=f1x1/x11+f2x2/x22+f3x3/x33+f4x4/x44+f5x5/x55+f6(1-x6)/x66

    上式中,p表示二级分行流动性风险综合指数;变量x1,x2,x3,…,x6分别表示对外备付金率、系统内清算备付金率、短期贷款率、贷款优良率、短期负债资产率、存贷率的实际值;x11,x22,x33,…,x66分别表示对外备付金率、系统内清算备付金率、短期贷款率、贷款优良率、短期负债资产率、存贷率的控制标准值。这些指标的控制标准值,应当根据各个二级分行(支行)的市场特点和结构、信贷资产质量和综合收益率、资金支付清算规律差别确定。f1,f2,f3,…,f6分别表示对外备付金率、系统内清算备付金率、短期贷款率、贷款优良率、短期负债资产率、存贷率的权重系数,且Σfi=1。为防止个别指标特好而冲淡其他指标之不良性,导致评判结果的不合理性,特别约定0≤xi/xij≤1。二级分行流动性指标权重,应当凸现对外备付金率、短期贷款率、存贷率。流动性风险综合指数p的数值越大,表明二级分行流动性风险也越大;流动性风险综合指数p的数值越小,则二级分行流动性风险也将越小。

    以上述流动性风险综合指数为依据,建立二级分行流动性风险程度识别系统。根据流动性风险指数大小,可将流动性风险分为五个等级,确定低风险区(0≤p<0.1、较低风险区(0.1≤p<0.3、中等风险区(0.3≤p<0.5、较高风险区(0.5≤p<0.7、高风险区(p≥0.7)。为更直观反映二级分行流动性风险水平,并分别以不同信号灯标志。各信号灯区间的划分标准,双绿灯表示流动性风险程度很低;绿灯表示流动性风险程度较低;黄灯表示流动性风险程度中等,但应该引起注意;红灯表示流动性风险程度较高,应该引起高度注意;双红灯表示流动性风险程度很高,属于最高级警报,必须引起特别重视。

    2、流动性风险程预警系统。在流动性分析和评判的基础上建立流动性风险的预警系统。在日常业务管理中运用单项指标差异和综合指数评判分析准确地监测流动性风险,一旦发现风险达到警戒线(黄灯、红灯、双红灯)就及时发出预警,从而把流动性风险管理纳入科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轨道,逐步形成新型的流动性风险管理运行机制和流动性安全保障机制。

    (四)流动性风险的控制处理机制。

    1、应建立流动性风险处置预案,提高避险能力。对可能发生的全局或局部流动性风险,二级分行制定完善的处置预案,一旦在某个部位出现风险,能够在限定时间内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补救,尽量把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2、强化一级分行调控功能。发挥系统抵御风险效能。工商银行系统内的某一个体发生支付危机时,可以利用全行的合力抵御局部风险。为此,一级分行需要协调各二级分行的流动性风险,在实现一级分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目标的同时分散某些分行过于集中的风险,为二级分行的发展拓展空间。一是应加强一级分行调控资金的能力,一级分行必须掌握足够的资金用以应付其二级分行出现的临时性支付危机。二是强化存贷计划管理,特别是对贷款必须严格限定在计划和资金允许的范围之内,坚决杜绝分支机构的超负荷经营问题。三是建立高效的系统内部资金调剂机制,使一级分行能根据各分支机构资金头寸的情况,及时进行有效的资金余缺调剂,使个别分支机构因改革和发展而发生的局部流动性风险及时得到解决,防止演化成全系统的风险。四是一级分行应密切与央行的关系,提高资金调度的频率,确保资金得以及时上调下拨。

    3、建立资金合作救助机制。一是一级分行资金救助机制。二是当地央行资金救助机制。三是同业资金救助机制,一级分行应允许二级分行与当地国有商业银行建立资金救助合作关系,在特定的条件下允许二级分行向当地国有商业银行拆入资金解决头寸资金不足问题。

    (五)提高流动性风险的控制处理技能。一是要加快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技术进步,狠抓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程序开发和数据库建设,尽快提升科技信息处理能力和反馈水平。为充分搜集合积累有关基础数据,准确测算分析流动性管理各指标与产生支付风险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以概率分析为基础的流动性指标正常标准值水准的形成机制,为正确评估和有效控制利率风险提供科技支撑。二是要抓好流动性风险管理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努力造就一支熟练掌握和有效运用流动性风险管理技能的高素质管理队伍。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39919.html

更多阅读

民生银行石家庄分行 石家庄民生银行宋行长

评论:巴菲特老先生前四大持股可口可乐、富国银行、IBM、美国运通,合计仓位超过70%。三季度还在继续增持富国银行和IBM。小散在A股持续增持民生银行,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中国民生银行石家庄分行成立于1998年12月23日,作为中国民生银行

民生银行太原分行 太原民生银行电话

评论:太原分行是民生银行的标杆之一,分行的储蓄存款200亿元,占总存款的40%多。储蓄存款在整个太原市金融系统中占比近9个百分点,是整个股份制银行的1/4,当地市场份额占比在民生银行系统居全国第一。开动脑筋办银行,实实在在办银行,民生银行

声明:《建设银行二级分行 二级分行流动性管理机制新探》为网友秀才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