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一年,大约有30款打车APP应用纷纷上线。经过北、上、广、深等市场的激烈“厮杀 ”, 以及巨头重金投资布局后,各家企业高歌猛进,继续跑马圈地,垂直细分领域显得异常火爆。 然而,盈利模式看不清、市场竞争混乱、烧资本钱等现状,让人不由得联想到曾经烧钱无数、哀鸿遍野的团购大战。实际上,从盈利模式、市场竞争,市场扩张等多个关键纬度看,打车应用很有可能将重现团购当年的局面。 对于打车软件的盈利模式,目前市场上的质疑声不少。“嘀嘀打车”“快的打车 ”尽管已经扩展到四个以上的城市,拿到的资本也过千万元,但目前还都在干着“学雷锋”的生意。 服务于司机和用户,打车软件承担了撮合角色的推广服务,从而完成交易。但是在竞争激烈的圈地阶段,打车应用企业并不掌握任何稳定的上下游资源,比如出租车和用户,更不掌握现金流。这与团购平台当年的现状极为相似,但比团购更甚的是:在这个服务过程中,还看不到盈利渠道的嵌入空间。在司机的份钱之上,再加一个分账对象,已经是一件很难的事,而让用户从路边招手叫车改变为应用预约,因此就要为此付服务费,也是备受争议。快的打车COO赵冬坦承,此前有打车软件试图向用户或出租车司机收取一定费用作为收入,但终因市场竞争太激烈,不得不免费。 在2012年到2013上半年,资本市场不断收紧,打车应用却成为了唯一个引来多家资本出手竞争的应用领域。然而,这也加重了这一行业的虚火。 在虚火之下,这些复制欧美的模式原本意在试验产品,但探索市场的应用开发者很快却披上战袍并进入战斗状态。 在盈利模式不清晰之下,大家还未想好如何沉淀用户,怎样构建门槛之前,就仓促扩张。市场唯快不破,在资本推动之下,如今打车应用企业已经难以静心于产品创新、客户服务,眼里只有开疆辟土。 从行业长远发展的角度讲,此次的政策打压,虽然备受争议,但未尝不是一个转折点。在业务拓展受阻面前,打车应用企业正好可以“慢下来”让自己清醒一下,将重心转回模式创新、产品迭代,以及专心地沉淀用户,这或许可以让尚处“青春期”的打车应用企业能找到一条通向未来的新路径。
![如何下虚火 虚火下更需要自省](http://img.413yy.cn/images/a/06020206/020609553758041527.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