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麓谷 辉煌二十年 麓谷写新篇——长沙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二十

 高新麓谷 辉煌二十年 麓谷写新篇——长沙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二十


  智慧激荡 引领自主创新

   2008年6月,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湖南省科技厅、长沙市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协议,三方共建长沙高新区“创新型科技园区”。根据合作协议,三方将共同努力,把长沙高新区建设成为有引领示范作用的社会、经济、文化、科技、产业和生活等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城市功能区,基本形成以创新为驱动的发展模式,使长沙高新区成为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支撑和“长株潭”区域创新体系的中枢。这是中央、省、市对长沙高新区创新能力的褒奖和肯定。

   创新是一个民族前进的不竭动力。以引领湖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己任的长沙高新区,更是将提升园区整体创新能力作为立园之本。

aihuau.com1

   麓谷骨干企业——中联重科,十五年前还是由8位技术人员怀揣50万元在长沙高新区内创业的“弄潮儿”,如今,它已经成为了一家年产值超过100亿,世界工程机械50强中排名第19位、中国工程机械排名第2位的大型工程机械企业。在回顾中联重科这些年超常规发展的历程时,中联重科总工程师王春阳提到,中联重科高速增长以及其在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龙头领军地位,得益于拥有其他企业无法复制的核心技术和品牌优势。

   曾经有专家将中联重科和中国通信行业的龙头企业深圳华为的创业历程进行比较,虽然两者都是以自主创新为魂,以国际化为归属,但不同的是,华为依靠的是沿海特区发展科技产业独特的政策、环境与信息优势,而中联重科则依托的是长沙国家高新区创新体系特有的政策、服务与人才资源优势。

   近年来,麓谷依托长沙雄厚的科研、人才资源,建立“产、学、研、金”浑然一体的科研成果转化体系,形成了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自主创新机制。园区强力推进产学研一体化,促使长沙市25所大学和70多个科研院所,与麓谷企业合作,共同建立了460多个研发机构。设立了博士后工作总站和17家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还有16个国家级、省部级工程中心、技术中心。

   长沙高新区积极推动科研院所改制,一批科研院所以其自主创新成果为其改制企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项目来源,促使企业迅速壮大。区内现有改制企业125家,中联重科、海利化工、隆平高科、湘邮科技、金瑞新材料等8家院所改制企业在国内主板成功上市,成为全市支柱产业的龙头。大力吸纳高科技人才进区创业,以袁隆平、黄伯云、何继善、钟志华等13名在湘院士为首的100多名专家、教授领衔100多家企业入园发展,带动了近万名高科技人才向区内聚集。由于民营企业体制活、机制新,长沙高新区一开始就对民企实行国企同等待遇,在计划立项、融资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支持,使区内民企得以迅速发展壮大。区内现有民营科技企业近1000家,占全区企业总数的92%,涌现了远大空调、威胜电子、杉杉科技等一批科技含量高、成长潜质好、在全国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的规模型民营企业。初步形成了一批有一定知名度的民营企业家群体。

   在园区创新热潮一浪高过一浪的时机,长沙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2006年确立了建设创新型园区的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年”的主题活动,制定出台《关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园区的实施意见》,出台了对龙头企业、驰名品牌、行业标准、发明专利、研发中心等予以奖励扶持的30条优惠政策,鼓励支持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产品,增强核心竞争力。2007年,出台了五个体系、八个方面的创新引导政策。一时间,麓谷内智慧激荡,创新不断。2007年共获得专利授权1246项、软件著作权100多件、双软认定53个,已有3家企业6个标准获双采证书,102个企业标准通过审查并进行登记备案;申报各类计划项目415项,为中小企业落实银行贷款2.2亿元,争取国家和省、市各类计划资金支持7800多万元。2007年,认定省级技术中心7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完成市级以上优秀新产品30个。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的企业1家,获得国家免检产品称号的企业4家,获湖南名牌产品称号的企业5家,获湖南质量管理奖的企业1家。

   目前,长沙高新区已累计开发高新技术产品和项目3000多个,其中92%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有300多项列入国家、省(部)级火炬计划,50多项列入国家重大扶持创新项目。这些产品和项目的有效开发,为推进麓谷新型工业化、提升核心竞争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39580.html

更多阅读

声明:《高新麓谷 辉煌二十年 麓谷写新篇——长沙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二十》为网友柔情少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