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 科技全球化发展趋势和如何应对全球化挑战和机遇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能否掌握科技全球化所带来的利益,将取决于本国的企业、研究机构能否成功抓住正在形成的全球新技术基础所呈现的机会。我国的政策制定者,充分认识到科技全球化所带来的影响以及国内和国际政策的相互依赖性,制定了加强国际科技合作的政策和措施,这对于成功地把握科技全球化的机遇十分重要。

  

   科技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高新技术取得了空前发展,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不断加深。跨国公司规模不断扩大,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国际金融全球化,商品、技术,特别是资本在全球范围自由流通和配置,造成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各国经济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复杂局面。

   科技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aihuau.com1

   从整体看,经济全球化是各种全球化网络的交织和叠加,其中科技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加快了科学技术全球化的趋势。经济全球化,使得科学技术交流和传播的范围、速度、规模都达到了空前水平。

 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 科技全球化发展趋势和如何应对全球化挑战和机遇
   所谓科技全球化,即研究和开发资源的全球配置,科学技术活动的全球管理,研究与开发成果的全球共享。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构成了科技全球化浪潮的主旋律。其基本特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科学研究活动日趋全球化。全球化正在对科学研究的对象、方向、范围、水平,以及科学家之间的学术交流和合作方式以及学科交叉研究的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研究项目日趋复杂化,许多研究项目的研究范围超越国家的范围,必须由不同国家的科学家互相交流、协作完成。大科学研究所需的昂贵仪器设备,使科研成本不断增加,需要不同国家分担成本,资源共享。从事科学研究的科学家将更多地在全球化和网络化的开放环境中相互竞争、相互交流和合作。

   其次,跨国公司研究与开发的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研究和开发的全球化水平和企业经营的全球化水平之间出现了明显的不相称,激烈的国际竞争又使作为研究和开发结果的知识资源成为企业经营的核心资源。在这种情况下,跨国经营企业不得不逐步加大在国外从事研究和开发的力度,从而使跨国公司的研究和开发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中的一种重要趋势;同时,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在接受外来投资的同时,对技术本土化的呼声日益高涨,采取了以市场换技术的策略;跨国公司在关注核心技术的同时,开始将一般性技术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从而获取利益,这也进一步加速了科学技术知识的全球范围的流动。

   再次、信息网络技术为加快科技全球化进程创造了条件。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使得通过网络配置科技资源成为可能。使人们从外界获得科技信息的能力大为提高,特别是全球研究村和虚拟实验室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科学研究方式,处于全球不同地区的科研人员可以在任何时间更便捷地进行跨国界的研究合作,科研效率也大大提高。

   科技全球化的挑战与机遇

   科技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科技带来了巨大挑战。包括: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科技方面的相对弱势地位限制了其对科技全球化机遇的利用;科技全球化可能进一步拉大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科技差距;科技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在科技资源竞争中处于不利位置。研究与开发的全球化现在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竞争市场和资源的新形式。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总是伴随着对资源的竞争。传统上以土地、矿产等自然资源为主的竞争,将逐步让位于对知识和人才的竞争和垄断。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科技人才的流失可能加剧。同时跨国公司的产品将更加具有针对性,特别是本土化特征,对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科技产业产生更大的冲击,从而造成其高科技队伍的不稳定性。

   另一方面,科技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科技、经济发展也提供了难得机遇。

   其一,发展中国家利用国际科技资源的机会大大增加。研究和开发全球化所引起的国际科技结构的变化绝不意味着向发展中国家的科技资源流动绝对的减少。它只是表明科学技术资源向发展中国家的流动速度和规模小于向发达国家的流动规模和速度,因而发展中国家在争取这种国际科技资源方面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但是如果从绝对规模来看,则无论是发达国家投放在发展中国家的研究和开发支出规模,还是向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流动规模,其数量都是相当大幅度的增加。

   其二,科技成果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速度不断增加。科技全球化高度集中于经济发达国家并不意味着由此所带来的科技全球化收益也仅仅局限于这些国家之内。事实上,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以专利购买和技术许可为主要形式的国际技术贸易规模越来越大,而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更是直接促成了科学技术知识,特别是一般产业技术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在这种情况下,研究和开发收益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溢出以及技术的国际转移过程也必然随之加速。

   其三,充分利用机遇,发展中国家有可能在科技全球化浪潮中实现跨越式发展。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新技术层出不穷,并在此基础上迅速形成新的产业。科技全球化过程加速了技术的扩散,因而,在众多的高技术领域,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都有可能处在同一起跑线。具有一定科学技术和经济基础的发展中国家,只要善于捕捉机遇,选择优势领域,加强原始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完全可以在科技全球化所提供的有利条件面前实现跨越式发展。事实上,目前已经有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个别领域中已经成为具有世界竞争力的技术提供者。

   应对科技全球化挑战,走自主创新之路

   科技全球化的新形势对我国科技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从当前世界科技发展趋势来看,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科技发展水平和实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各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科技竞争力决定了一个国家在未来竞争格局中的命运和前途。所以,应对科技全球化的挑战,充分利用科技全球化的机遇,首先必须加快自身科学技术的发展,从而为参与科技全球化浪潮奠定坚实的基础。我国在2006年制订了从2006年至2020年的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概括起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明确我国科技发展战略方向和重点。中国科技进步必须牢牢建立在自主创新的基点之上,依托自身特定的国情,适应自身的战略需求,选择自己的科技发展方向和道路,确立自己的战略目标,走出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据此,我们确定了以下六个方面的战略重点:

   第一,把发展能源、水资源和环境保护技术放在优先位置,下决心解决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由于重要能源、资源的有限性,大规模环境破坏的不可逆性和解决这些问题的长期性,以及国际资源条件日趋复杂和不确定,我国在能源、资源和环境方面面临的问题更加紧迫和严峻。我们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开源节流、保护环境,实现从资源消耗型向资源节约型转变,从忽视环境的增长向环境友好型的增长转变。

   第二,以获取自主知识产权为中心,抢占信息战略制高点,大幅度提高我国信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在未来15年内,信息技术仍是带动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和变革的主导力量,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制高点。目前,世界范围内信息技术正处在更新换代的重要关头,蕴含着巨大的市场空间,我国应当抓住这一难得机遇,突破一批关键技术,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加速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

   第三,大幅度增加对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的支持力度,为保证食品安全、优化农产品结构、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提供科技支撑。大量事实表明,未来15到20年,有可能形成和信息产业并驾齐驱、充满活力的生物技术产业群。我国在这一领域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并且已经形成了比较雄厚的研究基础和人才队伍,是少数有可能跻身世界前列的战略领域之一。农业和健康科技是我国科技工作的薄弱环节,我们要以发展生物技术和应用为突破口,加快农业科技和健康科技的发展。

   第四,以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的集成创新为核心,大幅度提高重大装备和产品制造的自主创新能力。随着全球制造业向我国转移的速度不断加快,我们应当以重大成套装备和高技术装备、新一代绿色制造流程和装备、制造业信息化为重点,全面提升我国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突破汽车、轨道交通、船舶、飞机等高成长性、高关联度产业的关键技术,支撑自主品牌产品的崛起。

  第五,加速发展空天技术和海洋技术,拓展未来的发展空间,以维护海洋权益和促进海洋经济发展为主线,努力发展海洋生物资源和可持续利用技术,海底资源勘探和深海技术,为获得和利用新的战略资源开辟新的途径。

   第六,加强多种技术的综合集成。发展城市和城镇化技术,现代综合交通技术,公共安全预测、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技术,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保证公共安全。

   其次,集中力量实施一批重大专项。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科技资源相对匮乏,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总量只相当于美国的4%左右;人均科研经费只相当于日本的1/12和韩国的1/8。有限的科技资源和多样化的科技需求,决定了我国普及发展不可能在所有领域都进入世界前沿,必须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突出重点,发挥中国政府强有力的组织、支持和引导能力,形成举国体制,才能获得成功。上世纪50年代,我国举全国之力实施的“两弹一星”工程,和近年来实施的载人航天工程,动员和组织了近千家单位、上万名科技工作者参与,为组织实施新的重大专项取得了宝贵的经验。

   总结历史经验,我们在今后15年,我国将在关系国计民生、国家安全的重点领域组织实施十六个重大战略产品和工程专项计划,包括: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和基础软件,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设备和成套工艺,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高档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设备,大型油气田和煤层气开发,大型先进压水堆和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装大新药创制,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大型民用客机等。我们相信十六项重大战略产品计划和工程的成功实施,将带动相关学科、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并且能够充分体现国家战略意愿,提升国际地位,振奋民族精神。

   再次、超前部署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近代科学技术发展历史表明,任何新兴领域的产品,特别是对处于萌芽和初生阶段的技术而言,总是需要及早给予大量投入和精心的呵护。在科技领域进行超前部署,是先进国家保持领先地位和后进国家赶超先进国家的共同做法。一些国家在航空、核能、汽车、微电子、软件等产业领域取得领先地位,很大程度上都是来自于这些国家超前战略部署的国家。对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进行前沿部署,对于提高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决定性意义。一是稳定发展基础学科,高度关注和重点发展交叉学科。基础科学的发展必须坚持学科推动和需求牵引相结合,坚持稳定支持和超前部署,重视科学的长远价值,实现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协调发展。二是加大力度支持前沿高技术研究。前沿高技术是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综合体现,是新兴产业革命的重要基础。我国应在未来必争的战略领域有所作为。

   充分利用科技全球化机遇,开创国际科技合作新格局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能否掌握科技全球化所带来的利益,将取决于本国的企业、研究机构能否成功抓住正在形成的全球新技术基础所呈现的机会。我国的政策制定者,充分认识到科技全球化所带来的影响以及国内和国际政策的相互依赖性,制定了加强国际科技合作的政策和措施,这对于成功地把握科技全球化的机遇十分重要。

   加强国际人才交流,不拘一格从国外引进一流人才。国内外经验都表明,人才特别是尖子人才在科技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鼓励中国科研人员参与国际合作计划。当代科学技术的复杂性和人类共同面临可持续发展、全球气候变化等重大问题,需要全球科学家共同努力。因此,加强科技交流与合作,组织实施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工程,就成为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

   切实保护知识产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监管力度,不仅仅是我国对加入WTO所做的承诺,更是为了保护我们自身的利益。我们要建立重大经济活动的知识产权特别审查机制,对涉及国家利益并具有重要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并购、技术出口等活动进行监督和调查,避免自主知识产权的流失和危害国家安全。

   加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鼓励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研发机构。引进技术是中国向世界学习先进科学技术知识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强调自主创新,绝不是自己独立创新,不是关起门来搞创新,而是在充分利用全球科技创新基础上的自主创新。进一步拓宽国际合作领域,扩大合作范围,在推进知识经济、社会和可持续发展以及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等重要领域为世界做出贡献!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39563.html

更多阅读

中国快餐业发展趋势与竞争分析 餐饮业发展趋势分析

民以食为天,餐饮消费成为拉动我国消费需求增长的重要力量。其中,快餐业作为餐饮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的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中国快餐业的基本态势是中式快餐的市场份额远大于西式快餐,但是西式快餐的品牌企业的实力和

声明:《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 科技全球化发展趋势和如何应对全球化挑战和机遇》为网友那朴素的女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