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生存危机 危机生存是企业永远的软实力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全世界所有企业都面临着生存考验。按照邓正红企业未来生存管理思想,危机之下的企业生存介于环境生存与基本生存之间。

  所谓环境生存,就是看企业能否迅速适应这场金融危机所带来的经济环境变化,比如市场萎缩、价格下滑等因素,企业是否有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所谓基本生存,就是在这种危机环境下,企业普遍感到资源供给不上,如资金链断裂,使运营缓慢,举步维艰,这个时候就看企业是否具备足够的硬实力。中国软实力权威专家、企业未来生存管理思想创立者邓正红先生认为,应对危机生存是暂时的,也不是很大的难事,只要企业具备足够的硬实力和灵活的应对措施,这个坎很快就能迈过,关键的是摆脱生存危机不是最终的目的,而应是以危机为契机,将危机生存精神与企业的核心生存追求融为一体,谋求超越环境生存、基本生存的未来生存发展。

  危机生存带给企业的是一场空前的生存压力,第一关就是如何活得下,如果这关过不了,以后任何的生存战略都是一句空话。在危机状态下如何活得下,是所有企业不管百年老店还是新生小企,必须重视和应对的第一问题。金融危机不但使华尔街上不可一世的数十家金融巨头一夜间纷纷倒闭或面临倒闭,而且还直接导致全球市场需求急剧减少,企业资金链断裂,进而重创美国,乃至世界实体经济。

 人类生存危机 危机生存是企业永远的软实力

aihuau.com1

  曾是美国工业荣耀象征的美国汽车业三巨头——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近来亏损连连,现金流枯竭,摇摇欲坠。其中,通用第三季度在美国市场销量同比下降21%,亏损42亿美元,10月份更是下降45%。11月份前两周,美国电子产品和家用电器类零售额同比下跌22.1%,服装类商品销售额同比下跌19%,鞋类商品销售额同比下跌11%,甚至连网上零售额也同比下跌了7.5%。

  深入分析美国汽车业三巨头所面临的危机与压力,除了直接受全球市场需求急剧减少的严重影响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管理不善,成本不断上升,对企业形成越来越大的压力。以通用为例,一是目前通用等美国汽车公司的工人小时成本明显高于丰田和本田等日本汽车公司在美国工厂的水平。二是通用等美国汽车公司还背负着沉重的退休金和医疗福利负担,每年费用高达数百亿美元。三是通用在销量不大的品牌上同样投入高成本的人力和资金,从事研发、生产和营销,而丰田和本田则将精力集中在两三个主打品牌上。四是通用有7000多家经销商,过于庞大的经销网络也增加了广告、库存和服务方面的费用。

  德国10月份商业景气指数由9月份的90.2大幅下降至85.8,远低于经济学家此前做出的88.7的预期值,并创1993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世界最大化学品生产商巴斯夫以及汽车业巨头宝马和戴姆勒等大型企业也纷纷宣布缩减生产规模。

  9月份日本制造业企业景气判断指数为负11,下降了8个点。截至10月份,日本丰田的销售额比原先预想的减少2万亿日元,收益减少1万亿日元,与上一季度相比,利润减少73.6%。佳能公司也将原来的预计收益由5000亿日元降低到3750亿日元。

  中国企业也不例外,原本受研发能力弱、管理粗放、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涨价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中国企业已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压力。然而,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很多企业主营收入和销售利润明显减少,融资与还贷能力明显不足;钢铁和石化等行业近来亏损严重,整体业绩全线下滑;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一些制造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很多中小企业已经倒闭或面临倒闭,失业人数明显上升。很清楚,中国经济明显下滑,市场需求明显减少等现实问题,又使中国企业面临更大的生存与发展压力。

  本土企业软实力权威专家邓正红先生指出,无疑,危机带给企业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要过冬要发展也反映了广大企业的心声。当前,企业考虑的问题不应仅仅停留在如何应对这场危机上,而应该将这场危机所产生的生存压力放大,就是要设想这场危机永远退不了的话,企业是不是也永远需要这种危机精神,将自己永远置于危机之中,不断激励自己,化压力为动力,积极进取,勇敢前行。

  实际上,按照邓正红企业软实力理论,这种在环境生存和基本生存阶段产生的应变进取的危机精神,正是企业孕育的核心软实力雏形。有了这种精神,就迫使企业不断去整合资源,创造价值,摆脱危机下的不利局面,从而时刻操持自己的生存主动权。

  危机给企业经营带来了极大的风险压力,也给企业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关键是我们如何正确看待。我们一经体会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就预示事物的变化已经开始,就要求立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予以应对。这就是邓正红企业软实力理论所说的趋势预见力和环境应变力。这在邓正红新著《软实力——中国企业的破局之道》(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书有专门的阐述。现在,我们正经历一个多变的社会,各种变革把我们从一条风平浪静的小溪推向了充满惊涛骇浪的汪洋。这种变化是彻底的、革命性的,又是客观的,必然的。企业必须审时度势,把握机遇,乘势扬鞭。

  有本《谁动了我的奶酪》的书,就用寓言式的故事讨论了一个鲜明的主题;那就是变化。在变化来临之前,怎样预见变化,在变化到来之后,怎样对待变化、适应变化。要知道,事物的变化是客观的、绝对的,而不变是主观的、相对的。其实,我们周围每天都在面对变化,只是因为这种变化是细微的,不易感知的,容易忽略。

  我们很多的人都习惯于这样一种情形,即漠视身边细微的变化,而面对急剧的变化表现出顽强的抗争,抑或是徒劳的抗争。然而,问题是很多情况下,变化是在悄然间发生,却未被感知和觉察,以至于铸成悲剧,就像一只扔进冷水里慢慢被加热煮熟了的青蛙。

  当我们守着眼前的一片天空,习惯于自己拥有的工作、财富、幸福时,我们总是踌躇满志,怡然自得,而很少想到万一,想到去闻一闻“奶酪是否有变质”或看看否否正在少去。直到奶酪忽然没有时,我们才开始追问为什么,但为时晚矣。当我们真正意识到危险来临的时候,可能已经无能为力,无法挽回了。

  我们中的一部分人平时象哼哼一样,面对失去的那份安逸天天叫嚷着:“谁动了我的奶酪?”然后意志消沉,苦等所谓老天开眼的奇迹,结局只可能是在空空荡荡的房间里饿死。在这个多变的时代,如果你不改变,你就会被淘汰。书中的“嗅嗅”和“匆匆”恰是我们的榜样。居安思危,对多变的“奶酪”变化密切注意,把跑鞋挂在脖子上,随时准备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去寻找新的“奶酪”。本土企业软实力权威专家邓正红先生指出,只有敏锐地注视着局面的细微变化发展,未雨绸缪,主动做好知识积累、技能积累、身体和精神积累,我们才能应付自如的面对发生的变化。

  邓正红认为,任何一家企业,无论成功与否,在发展的道路上都可能遇到危机。没有经历过危机的企业不是成熟的企业。正如古希腊一位哲学家曾经这样说过:“人类的一半活动是在危机当中度过的”。

  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企业的发展、壮大以及灭亡,50%的机遇是在危机发生时或处理危机的情况下产生的。感受压力、消除压力、化解压力,就是处理企业经营过程中面临的潜在危机,就是寻求企业生存发展的空间和机遇,这就是我们善待压力的动力所在。

  过去大庆人有句名言:井无压力不冒油,人无压力轻飘飘。这里讲的“压力”就是动力。从力学的角度讲,能量可以互换,做功可以互换,自然压力是可以转化为动力的。如果企业能够时时处处不忘企业所面临的巨大压力,并沉着冷静、洞察秋毫,从容不迫采取应对措施,这就是企业生存发展的信心和希望,也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动力。

  邓正红强调,面对危机,企业要善于居危思进。所谓“居危”,就是要看到市场竞争的激烈性和残酷性,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要识危机、知危机;所谓“思进”,就是要有“陷之死地而后生”的经营胆略,要主动出击,想方设法变危机为良机,变危机为商机。

  具体来讲,一是要有与时俱进的意识。要牢固树立与时俱进的营销观、发展观、管理观、改革观,创新思维,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工艺,创新工作方法,调整工作重点,开创新的局面。

  二是要有知难而进的勇气。企业上下一定要发扬敢于吃苦、敢于拼搏和敢于胜利的精神,做好应对和克服各种困难的思想准备,做到越是困难越向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以积极的主人翁姿态主动为企业分忧解难,献计献策,把蕴藏的智慧和创造力在生产经营中充分发挥出来。

  三是要有居危思进的运筹。当前企业面临生存的危机,何处何从,主动权应该操持在企业自己手中,最主要的是如何面对挑战,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生机。

  四是要有携手前进的精神。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讲团结,讲协作,只有同心同德、众志成城,就没有迈不过的坎,闯不过的关。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39491.html

更多阅读

企业规范化管理方案 规范化管理是企业死亡的开始吗?

网络上有一篇文章,叫做《规范精细化管理,是企业死亡的开始》,文章作者认为:规范精细化成为了制约创新的力量,组织的活力在规范化背后荡然无存,一切都按部就班,那些按部就班的职责和流程几乎十几年都没有人质疑和优化过,死亡就这样开始了。

政治的最高形式 政治是企业文化的最高形式

通常人们所说的企业政治,公司政治,办公室政治,其实就是企业文化,是最高形式的企业文化。   企业是个多面体。企业文化涉及企业各个方面。理念文化,制度文化,形象文化,行为文化,经营文化,战略文化,管理文化,品牌文化等等,都是企业文化的某个

入党是光荣 也是责任 社会责任也是企业发展的业务商机

     许多时候,我们对企业的社会责任仅仅限于是慷慨、是捐资、是送钱送物,极少人能把它当作是企业的一种常态,或者认识到是企业发展的业务商机。商业领袖和成功企业的社会责任一向是全球企业界的热门话题之一,在许多成功的企业家

领导慰问一线员工 一线员工才是企业成长的功臣

企业缺少的不是金钱,不是市场,而是激发内部员工和谐发展的管理资源或方法,企业的成功是技术和管理共同作用的结果,有技术固然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但如果没有完善的管理,技能也只能是纯粹的技能。顾客接触的是一线员工在实际管理工作中,人们

葛荣晋:现代儒商是企业创新的人格支撑(4)

利益和风险成反比 第四个问题讲胆商,是企业创新的魄力,原来是勇气,我改成魄力了。什么是胆商?就是做一个现代儒商,你就指的是要有胆量,要有胆识,要有胆略。要三个胆呀,就是你要有勇气,那么说这个企业家有没有胆商,有没有胆量胆识胆略呢?当在

声明:《人类生存危机 危机生存是企业永远的软实力》为网友石先生丶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