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第一财经日报》的一名老读者,我有幸跟踪了该报三年,应该讲这是一份全新的财经类报纸,但同时以最新的资讯、权威的报道、深度的分析、前瞻的思想征服了读者,使之成为一份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综合性财经报纸。11月15日,是该报创刊三周年,该报推出了长达48版的三周年纪念版块,但最打动我的,却是秦朔所写的这篇《共建理性 共享繁荣》的文章,也是这份三周年纪念版块的开篇之作。篇幅不长,但字字精辟,寓意长久,读来回味无穷。个人以为,此篇文章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是一个负责任的媒体的行动指南。可以预见,在下一个三年,该报会更加理性,更加好看,发展必然是又好又快的。
附原文: 共建理性 共享繁荣 秦朔 这是《第一财经日报》的三周年,也是中国财经报纸走向日报化的三周年。 这三年,我们看到了中国经济、外贸、财税的持续高增长,体验了资本市场的大繁荣,目睹了银行业的战略性重组,记载了宏观调控的风云变迁,透视了国资管理、汇率机制、投资和价格的改革进程,抒写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曲折与生机,探寻了民生吁求和公共服务的互动,聆听了环境保护与协调发展的足音。与此同时,在体制变迁、结构调整、观念转变、职能转换的时代转型中,我们也品味过种种失衡、过剩、透支、代价的苦涩。 时代滋养着我们,我们跟随时代一起成长。机遇前所未有,挑战前所未有,然而机遇大于挑战。机遇与挑战使我们成为一代幸运的传媒人。 诚然,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幸运。但对《第一财经日报》来说,生在这个年代,幸运尤甚尤深。 首先,它将目睹并记录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的完整过程。中国在历史上曾长期占有这一地位,但那时的世界并不是一个全球化的、相互联系的、充分竞争的世界,而且整个人类生产力的增长极其缓慢。
其次,它将目睹并记录中国在数千年未遇之变局的深刻转型过程。这个历史性的文明转型,既有三峡之险峻,又有壶口之壮阔,堪称新闻的丰饶时代。 最后,它是在用汉字,写出对中国故事的观察,对中国谜语的理解,并且把这些理解植入一个更广阔的世界中,让世界成为更加完整的世界。 作为时代的幸运儿,《第一财经日报》的三周年,印证了股东的卓识,也见证了团队的能力;呼应了时代的需求,也得到了市场的褒奖。这三年,1095个日夜,我们问心无悔:一切努力都必有回报,一切汗水都不会白流。 三年前的创刊号上,我们提出“商业改变世界”的理念和专业负责的方针,此刻,我们想说的是,共建理性繁荣,共享理性繁荣。当我们越来越清晰地看到复兴之巅的时候,需要更加警惕的是,这中间依然有漫长的道路,有莫名和未曾遇见的困难,有内部的不协调,有外部的不确定。此时此刻,倘若只是不断加强乐观主义、胜利主义的预期,犹如火上加油,将是危险的。 我们期望中国的繁荣是理性的繁荣,而不是泡沫的繁荣;是共享的繁荣,而不是偏颇的繁荣;是可持续的繁荣,而不是大起大落的繁荣;是开放的繁荣,而不是自封的繁荣;是建立在坚实的符合自身比较优势的产业基础上的繁荣,而不是虚拟和高估的繁荣。 这个时刻,对于我们自身来说,三年的成就已经烟消云散,我们依然重新出发。 “我们摩擦冻僵了的双手,手便暖和起来;我们敲击冰冷的石块,石块能发出火光;我们用锤子不断地锤击铁块,铁块也可以热到发红。”18世纪俄罗斯的伟大科学家罗蒙诺索夫在《关于热和冷的原因之探索》中,曾这样写道。 不会陶醉,不会麻木,不会安逸,我们会不断摩擦自己,敲击自己,锤击自己。前面的路还长,除了理想、热情、理性和坚韧的意志,没有什么能保证我们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