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二人转电视剧短剧 电视短剧有搞头



资料显示,2007年我国文化消费需求总量为6600亿元左右,2008年将突破7000亿元。对文化产业来讲,这无疑是一个利好。

但有经济学家认为,文化产业是新兴服务业,由于文化消费缺少刚性,一般排在教育和卫生消费之后,特别容易受到经济结构不利变化的影响。当消费受到收入落差抑制的时候,最先从账单上消失的往往是文化消费;当服务业发展受到挤压的时候,首当其冲被挤出去的往往也是文化产业。

那么,作为人们日常文化消费品的电视剧,能找一条永续发展创新之路吗?

在电视行业打拼十余年,先后创办过40多个栏目,也曾日进斗金——为什么依然没找到进入“梦想王国”的那把钥匙?

aihuau.com

萧斌臣(以下简称“萧”):我们注意到一个现象,岳先生虽然今年只有30多岁,但在电视行业却已打拼了15年,在2004年投身电视短剧前,您主要工作是做什么?

岳湛(以下简称“岳”):我的第一份职业是在县广播站作广播员,因为当时还没有播音主持这一说。之后干过摄像,记者、编导、制片人,后10年主要是具体从事电视的运营管理工作。在电视这个大行当里,我是36行样样都干过,开栏目、拍专题、搞活动、办晚会、拍电视剧、拉赞助、代理企业广告——只要是电视台能做的,我都做过。其中光策划主办过的电视栏目先后就有40多档。

萧:为什么要做那么多栏目呢?

岳:栏目就好像是一个产品。可是影响一个栏目生存周期的因素有很多,收视率不高会砍掉,广告收入不多会砍掉,赞助企业突然终止合作也可能中途夭折,甚至换了领导也可能使栏目嘎然而止。有句俗话叫“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套用过来叫做“铁打的电视台,流水的栏目组”。虽然办过这么多栏目,有这么多的产品了,但这种办电视的思路给我的感觉永远是吃了上顿愁下顿,吃了上顿还不一定有下顿,没有一件事能够让你可以放心放手一直干下去。

萧:但听说岳总也有过得很舒坦的时候啊?

岳:(笑)有啊。那是2000年,房地产广告宣传还处在萌芽阶段,我们在四川开办了第一档房产电视节目——《成都房产报道》。生意出奇的好,房地产商几乎是悉数到我们栏目来做广告。也有资金不足的开发商拿房子来抵广告费的。这可能是当时不少企业喜欢用实物充抵广告费的习惯的延续,比如:啤酒厂会拖一车啤酒来抵广告费,奶粉厂会拉几箱奶粉来,服装厂会帮你拖一堆服装来——弄得电视台或一些代理机构像一家家百货仓库。

萧:可是,房产毕竟是升值极高的特殊商品啊?

岳:企业当时的心态可能是只要不出现钱就行。所以,那一段日子,我们找到了日进斗金的感觉。这种好日子,在2003年达到鼎盛期。当时四川省、市电视台共开了5档房地产节目,其中有3档都是我们买断独立制作营运的。但即使这个时候,我也不认为我就是开始了我的事业。因为我们还是没有彻底改变角色,只不过,这一段运气比较好,找到了一个“粥多僧少”的领域,等到大批的“僧人”觉醒了,并且蜂拥而至,我们又会进入吃了上顿愁下顿的日子。所以,我们想趁着抛物线还处在顶端时,急流勇退,赶快寻找新的领域新的空白点。事实证明了我们的判断是正确的,我们退出房产市场后不久,成都的房地产广告市场也就成了媒体白刃格斗的主战场,竞争更加激烈,赢利空间很快缩水。

萧:那你心目中的“梦想王国”是什么呢?

岳:我认为:首先它是一个可以形成一定规模和产业、有意义值得你持续去做的事情,而且,是一个可以稳定创造财富和效益的事。因为做了这件事又可以衍生出更多的事。

萧:你说的是要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的产业链?

岳:对。从2004年踏进电视短剧这个领域,我就感到我们终于找到了进入“梦中王国”的那把钥匙。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年产1000集,五条“流水线”秩序井然地生产“电视短剧”,这是一个吹泡泡的神话吗?

萧:对于中国大多数电视观众来说,大家熟悉的电视剧还是那种有明星、有名导演、有连续故事,用大把的钞票叠加起来的连续剧,而电视短剧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剧呢?

岳:电视短剧又称“电视栏目剧”,是最近几年逐渐风靡起来的一种电视形态。和传统意义上的电视连续剧相比,它至少有几个基本特点:一是节目相对较短,片长控制在30分钟左右,快速反映现实生活,很可能是上星期发生的典型事情,下周就可能在电视短剧中演绎出来;二是电视短剧强调“身边人演身边事”——也就是本土的大众参与,演员是专业队伍与非专业队伍相结合,符合互联网时代大众乐于参与和互动的特点;三是每个短剧的故事既相互关联,又可以独立成篇,机动灵活,常变常新,可以满足现在观众求新、求变、求快的文化消费心理;四是短剧的制作成本低,传统的电视剧一集动辄投入几十万,而短剧的投入每集也就万把元。所以,收回成本的速度要比传统电视剧快很多。

萧:听说“岳家军”拍摄的电视短剧在四川名头很大是吗?

岳:算是家喻户晓吧!比如我们和成都电视台都市生活频道联合制作出品的新闻栏目剧《成都情事》已播了近三年,每天一集,收视率一直位居榜首。2007年底,《成都情事》在参加“全国第二届电视栏目剧评比”中荣膺全国一等奖。几年来每天都有很多市民守着看我们的节目,所以在成都,不管你问大人还是小孩,不知道《成都情事》的恐怕很少。

萧:节目的收益怎么样?

岳:《成都情事》一年拍摄制作播出365集,节假日也不中断。我们的年节目制作成本不到200万元,平均每集控制在几千元,这在一般的电视剧组可能还不够开场的费用。但是我们确实是通过规模化后降低了成本,完成了每年365集的拍摄制作。现在广告客户也是排着队去做广告呢。

萧:“岳家军”过去的成功应该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业界对于你的大跨越还是心存疑虑。年产1000集,不仅要创作、拍摄,还要发行出去啊。能有这样的速度吗?有人说,你们是在放卫星,摆玄龙门阵哦?!

岳:中国有句俗话,叫“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你真的走进了我们中心,看看我们的运作模式,就不会认为这是个泡泡和神话了。我们现在有“五条流水线”在同步运转。

萧:“五条流水线”?

岳:也就是五个部门吧!第一条是演员流水线。大家都知道,电视短剧因为基本上是独立成章,需要大量的演员储备,而我们旗下签约、储备的群众演员就有3000多人。

萧:那都是些什么样的演员啊?

岳:有专业剧团的演员,也有准专业水平的,比如说大学艺术院系的在读学生还有跟着剧组一起成长的一些骨干演员。好多人从我们这里起步,后来成了名角现在去拍连续剧,拍电影了呢。但是我们这里没有明星,没有大腕,至少到现在为止,人家还看不上电视短剧,再说,就是人家高看咱们,咱也用不起啊。(笑)

萧:没有明星,却是个“梦工厂”,现在不是大众造星年代么?

岳:第二条就是导演生产线。目前和本中心签约或固定合作的导演已经有近30多位了,他们大多是电影厂和专业剧团出身的职业导演,当然也有青年先锋派人士。也就是说,如果需要一天十个组同时开拍的话,也不愁拉不开栓的。第三条是制作流水线,灯光、摄影、服装、道具、化妆等都是各就各位,各司其职。

萧:但是剧本呢?所谓“剧本剧本,一剧之本”,这话并没有过时,没有那么多好本子,你再大的本事也是无米之炊啊?

岳:这个确实是核心所在。也是我们的第四条流水线。我们在全国范围内甚至境外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创作群,主要由作家、专业编剧和一批有实力的专业写手组成,这些人与我们的关系分为三种形式,一是定向创作型,二是签约型,三是投稿型。中心每天收到的剧本不少于10来个。而且,我们已经在北京建立一个新的班底,专门去创意、策划新的选题和剧本。

萧:你的第五条流水线我已经猜到了,那应该是市场营销线吧?

岳:(笑)是的。很多人担心我们拍摄那么多节目,怎么卖得出去啊?这就是一个思维差异的问题。过去在体制内做节目,大多属闭门造车,很少关心谁会为这些节目买单。而我们是一路从市场走过来的 ,考虑的第一件事,就是谁会为节目买单?所以我们现在走的是以销定产的路,比如说这1000集,女儿还没生出来,婆家就基本OK了。

萧:(沉思)应该说“岳家军”不写神话,但可以创造奇迹。

“身边人演身边事”万花筒般的缤纷缭乱,电视短剧:是稍纵即逝的肥皂泡,还是全新电视文本的诞生?

 农村二人转电视剧短剧 电视短剧有搞头

萧:电视短剧作为一种新的电视形态,能够有市场,有观众,这个事实大家并不怀疑,但这种“身边人演身边事”的形式到底有多长的生命周期,是一个眨眼就破的肥皂泡?

岳:这个问题其实我们也思考了很久。这里,我们可以追溯一下电视短剧诞生的大背景——也就是我们所处的这个大时代。互联网改变了我们,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

过去有一句话叫“各领风骚数百年”,上个世纪是“数十年”。到了现在,也就各领风骚三五年或三五天吧!这是一个人人都认为自己才高八斗的年代,是一个大众乐于参与和互动、反感甚至拒绝灌输、说教的年代,电视短剧我理解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诞生的电视快餐吧!

萧:你是说,电视短剧实际上是时代的产物,是应运而生吗?

岳:是的。我们来看看电视短剧的基本特点。一是短。信息爆炸年代,人们要接受的信息、渠道太多,没有人有足够的耐心在电视机前长时间守侯,短剧最长只有三十分钟,即使最浮躁的年轻人,也能坐得住,看得完。二是快。现在的生活中每天都在发生着各种新鲜事,但很少有一些事情能够成为人们长久的记忆、话题,像大海的浪花,我们每天都看到,但今天看到的已经不是昨天那一朵。电视短剧的最大优势是快,也许上周发生的一件事,下周我们就能够在荧屏上演绎它,这个时候,观众的新鲜劲还没褪去,就会产生亲切感和认同感。三是精。它运用了电视的所有元素,保留了电视制作过程的精华,看起来显得精致,说它是浓缩的精品,恰如其分。

萧:从另外一个意义上讲,这也是用最快的速度和最好的形式记录了历史。

岳:对。第三是互动。过去我们看影视作品,是一种被动的接受,演员是千挑万选产生的明星,只能是由他们来娱乐百姓。而电视短剧则强调“身边人演身边事”,主张观众即演员,演员即观众。这和“超级女声”、“快乐男声”的大众造星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处,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喔。

萧:这里还有一个流行与经典的关系问题。现在,我们已经不怀疑电视短剧这种形式可以流行这个事实,但是流行不等于是经典,这些年来,我们看到各种潮流与形式走马灯一样“你方唱罢我登场”。你认为,电视短剧究竟是又一个过眼烟云样的潮流,还是真的诞生了一种新的电视文本?

岳:我的结论是后者。时代是每一次新文本诞生的催生者,打个比方,“五四”时期的报刊业兴起,诞生了杂文这种新文体和鲁迅这样的文学巨匠。就是现在被视为正宗的电视剧在上世纪80年代登场时也被当时电影人嗤之以鼻,那个时候,拍胶片的电影界的大腕们是不屑于与我们这些拍录像带的电视人为伍的。才过了多少天,试看中国影视市场,究竟是谁家之天下?

萧:岳总言之成理。但是有一个事实也是不容忽视的,目前在中国电视荧屏上播出的电视短剧无论是剧本质量还是拍摄水准都与经典有相当距离。人们还是有理由质疑,这种工业化、流水线生产出的精神产品,真的能够诞生精品吗?

岳:我认为同样可以产生精品。当然,这需要时间,需要积淀,需要培养收视市场,需要导引观众的审美取向,相信随着电视短剧的优势被包括行业主管部门、同行以及资本市场在内的各方认同,有更多的高水准的编剧、导演甚至明星大腕投身于短剧。电视短剧这种全新的电视文本,同样会产生经典作品和划时代的电视人。

电视剧制片人的形象有时就像是一个化缘的“托钵僧人”。在大资本控制了影视市场大半话语权的今天,“岳家军”和他的同行们还能走多远?

萧:说到现在,我们还一直没谈到钱呢?作为一个曾经的“托钵僧人”,在这么多年的单打独斗中,你们的经费从何而来?你认为资金是困扰电视短剧发展的瓶颈吗?

岳:首先我想说是。资金短缺、融资难肯定是影响中国电视剧整体发展的瓶颈之一,电视短剧也缺钱,但还不是最严重的。因为短剧的投入少,就目前的水平,可能是普通电视剧投入的二十分之一,甚至三十分之一,我们过去还有些家底,包括做房地产广告时留下来的一些房产这些年升值也很快,加上以销定产的策略,电视台的订单和节目的市场化已经解决了我们很大问题。但规模小一点的同行可能就不一定有这个优势了。

萧:你觉得,这三年以来,你们找到了以电视短剧为龙头,建立影视文化产业链的出路了吗?进一步说,你找到了进入你的“梦想王国”的那把钥匙了吗?

岳:我觉得我们是找到了这把钥匙。围绕电视短剧,我们衍生出了很多关联产业。首先是广告业,这是我们的老本行,现在国内有些电视台还不习惯拿现金买节目,宁可拿广告时段来和我们换节目。

萧:像当年的房地产商拿房子换广告一样?

岳:对。(笑)就节目销售来说,把节目卖现钱得到的只是一个常数,而且往往是一个很小的数,而如果换广告却是一个变数,随着我们节目一天比一天火爆,我们的广告时段也会越来越值钱。第二,是培训业的发展,因为电视短剧需要大量的演员,尤其是群众演员,这些从来没有表演经验的演员需要培训,那些有一定表演技巧的准专业演员也需要提高,这就引爆了培训市场,这几年我们办过各种形式的短期培训班,效果不错但体量太小。到2006年我们已在四川和合作者一起创办了四川第一家以文化产业命名的非学历培训机构——四川蜀兴文化产业专修学院。现在,我们又开始与全日制高校合作,创办国内第一家以培养电视短剧人才为主要方向的大学院系并已开设相关大学专业。第三,是出版业的发展,我们已经和出版社达成了合作意向,准备将我们所有的电视短剧改编成微型文学口袋书,在市场上发行。

萧:有一句话叫“下棋看五步”,“岳家军”的高瞻远瞩着实让人佩服。有一个事实想必不会忽视,这就是中国的影视市场的话语权大部分已经被资本占领,所以才会出现一面是大资金带来的所谓大制作,控制院线,控制频道资源,控制媒体话语权,另一方面却是大部分的影视从业人员到处找米下锅或是压根儿就是无米之炊。“岳家军”能够感觉到这种压力和危机吗?

岳:当然能够感到。但是换一个角度看,这其实也是个机遇。资本市场的目标是要赚更多的钱,并不是存心要和谁过不去。电视短剧概念新,市场潜力大,盈利模式也很清晰,而且我们已经做出了规模和效益,我们应该是资本市场打着灯笼要寻找的新宠,实际上,现在就有投资机构在关注我们。我们也不排除在合适的条件下与资本市场进一步对接。有更多的钱,做更大的事,何乐不为?!

网络时代,新媒体崛起正在悄然改变我们的行为方式和产业格局,电视界有人惊呼“狼来了”。笑问岳总:究竟是“狼来了”还是“郎来了”?

萧:你在前面谈到了网络时代,网络尤其是视频网络的投入商用与民用,包括博客、播客的兴起,都在悄然地改变我们的生活形态和行为方式,网民可以自己拍摄电视短剧和其他电视节目,然后通过宽带视频网络发布、传播和下载、交流。影视人对资源和渠道的垄断,传统电视在二十多年时间习惯了的独步天下的行业垄断正在被打破,所以,业内不少人在高喊“狼来了”。岳总以为如何?

岳:我也认为是“郎来了”,但不是豺狼虎豹的“狼”,而是情郎的“郎”!

萧:(笑)啊,好一个情郎的“郎”,愿听岳总高见?

岳:国家早在几年前就在试点探索文化体制改革,2006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出台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此举意味着中国沿袭多年的文化体制的坚冰将被彻底打破,政策将发生重大转折——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将被纳入国家的发展战略计划中,在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之间,我选择了文化产业,愿意在文化产业广阔的天地里经风雨见世面,从事具有挑战性的事情——这符合我的个性、志趣,哪怕他现在很小很弱,很不被人待见,但我相信自己的眼光,只要我们还能够坚守,留住观众,保持人气,聚沙成塔,在电视这场新门类新业态分野之争发生深刻变革、激烈碰撞中我愿意去弄潮去博弈,在实践中我已力炼成为一个具有独立制作能力年达30000分钟的走向市场的电视节目内容供应商和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电视制作人,成为电视短剧领域的引领者。过去,我的电视短剧的买家只有一个,那就是全国各地的电视台。但视频网络兴起后,我的买家又增加了,再过一段,手机也会成为视频节目的第三个接受终端,那么多的终端开通了,而节目内容势必会出现需求空间,仅仅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也不应该喊“狼来了”啊!

萧: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够自己当导演,当演员,而且可以自由的在网上传播自己的作品,你还不觉得会对你的电视短剧产生冲击吗?

岳:(沉思片刻)不会。这就像80年代后期卡拉OK风靡城市乡村,大有人人都是歌星的态势,但专业的音乐团体非但没有倒闭,反而出现了空前的繁荣。专业和普及永远是两个并存的市场,而且,普及的市场越火爆、越成熟,专业的市场成长度越快,空间越大。我们也是刚刚开始注意到这个悄然崛起的新伙伴,而且已经开始和其中的领军者展开资源互补型的战略合作。

萧:请问岳总可以透露一些细节吗?

岳:我们已和国内目前最大的某网络电视节目发布平台达成战略合作共识:包括利用专业化平台展示我们拍摄的全部电视短剧节目,让更多的观众和网民分享到这种全新形式的电视产品;利用网络已经聚集的全国优秀演绎资源,联合拍摄100集儿童题材电视短剧《男孩女孩》,并共同组建少年儿童演员艺术团;以此为依托,联合主办全国大学生校园短剧评选活动,我们希望在促进电视短剧发展的同时,能为中国电视短剧未来的发展在更广阔的空间里选拔人才,储备资源。

萧:“岳家军”不愧古来就是一支常胜军!岳总果然站得高,看得远,行得快。谢谢您接受我的采访,也祝中国电视短剧的明天更加辉煌。

岳:谢谢。

少帅岳湛

岳湛,祖籍四川,70后生人,电视金牌制作人,民族英雄岳飞第29代嫡孙。在电视行业至今已打拼了15余年,2004年开始涉足电视短剧,自此优秀作品层出不穷,其中新闻故事短剧——《成都情事》在成都电视台都市生活频道已播出800余集,成为成都百姓家喻户晓的电视栏目剧第一品牌。2006年底,岳湛出川,与湖南,河南、贵州,甘肃,湖北、浙江等电视传媒合作,创下一年内完成1000集电视短剧创作、拍摄、制作的业界神话。在“岳家军”旗下现聚集着3000余名专业和准专业的演员、30多名签约导演和近百名签约编剧——少帅岳湛因此被业界称为“电视短剧大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39385.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经典的农村题材影片 经典农村题材电视剧

原文地址:经典的农村题材影片作者:麒麟一,探索时期的中国电影1花好月圆1958年长影摄制原著:赵树理,编导:郭维,主演:田华,秦汉,王秋颖,杨启天,金迪,郭振清等根据赵树理俄《三里湾》改编,影片描述是新中国土改遇到的一些各种挫折,为农村合作社搞

声明:《农村二人转电视剧短剧 电视短剧有搞头》为网友那一丝微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