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招聘领域的前程无忧、中华英才网和智联招聘,各自之间旗鼓相当,面对未来却又表情各异,围绕资本、战略、营销的竞争,使他们时而风光无限,时而又苦不堪言。三家网站,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 铅华褪尽,沧桑尽显,在三大网络招聘企业被外资悉数收入囊中之后,这个行业又将走向何方?在中国互联网应用中,网络招聘的行业规模并不突出,但是从十年前的烽火初燃到现如今的鏖战正酣,经历十年的行业进化,这个领域仍然没有形成相对稳定的格局,也仍然没有企业形成自己绝对的优势。 按市场竞争程度来界定,网络招聘早已成为一片貌似永无休止的红海,而在这背后,既有资本与市场的博弈,也有国际巨头们的窥伺,更多的是网络招聘市场真正蓬勃起来之前,以幻想透支未来的一场滔天赌局。 而在赌局之中,散落江湖的各路诸侯间,十年内已经形成了三家网站鼎立相持的格局。前程无忧、中华英才网和智联招聘三家网站,占据了超过70%的市场份额。他们各自之间旗鼓相当,面对未来却又表情各异,围绕资本、战略、营销的竞争,使他们时而风光无限,时而又苦不堪言。 真可谓,三家网站,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aihuau.com三国初创 1994年,一群来自英国的猎头顾问在中国成立了猎头公司智联(Alliance),开始了专业的猎头服务;1995年,E-Channel顾问有限公司作为国内首批获得政府批准经营人才中介服务的中外合资企业成立。面对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他们不约而同地在1997年介入新兴的网络招聘行业,这便是日后的智联招聘和中华英才网。 当时,贝恩公司在国内某报纸上登了一则招聘启事,短短时间内便收到了五千多份应聘简历。这次招聘,让贝恩公司地区总裁甄荣辉敏锐地嗅到了人才招聘市场上的发展机会。 1997年,贝恩公司一些顾问创建了润安公司,甄荣辉便是这家公司最早的天使投资人,他投资了最早的100万美元,专业招聘类报纸《前程周刊》于1998年出现在北京的大街小巷。 1999年,互联网大规模兴起,为招聘市场带来了变革,《前程周刊》网络版雏形也在这年9月上线。只不过,与智联招聘和中华英才网以网络作为业务的主要经营渠道不同,前程无忧的网站最初仅仅是作为对报纸的补充。 从网络招聘三巨头的起始可见,他们都是从运营传统的onmouseover=displayAd(4);onmouseout=hideAd(); onclick=linkClick(4);>人力资源业务,敏锐地在中国网络招聘行业刚刚萌芽之时,发现了其中巨大的发展空间,随后转入网络招聘行业。而不同的是,智联和中华英才网都是从事专业性强、以招聘高端人才为主的猎头业务,要转入以招聘中低端人才为主的网络招聘行业,需要对核心运营业务进行重大的调整,转变的挑战很大并且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资源;而前程无忧则是从事招聘中低端人才的报纸招聘,直接从平面媒体拓展到网络媒体,运营的核心业务并没有太大的转变,所以其转换所需要的时间和资源就很少,调整期也比较短。 正是这种核心业务转换上难易度的差异,使得前程无忧在进入网络招聘行业时更快、更强势。而这也是前程无忧能迅速崛起、后来居上的关键原因之一。 点评: 在传统招聘向网络招聘进化的途中,前程无忧因为依托传统模式,创立之始便顺应了招聘企业与求职大众对于传统的出版招聘与新兴的网络招聘互相结合、互相补充的理解,利用出版招聘市场的攻城略地,后来居上成为发展最快的招聘服务企业。而在网络招聘真正被企业和求职者普遍接受之前,智联招聘和中华英才网却要在培育企业与求职者的网络应用习惯上颇费脑筋,互联网的普及进程和产业环境也是制约网络招聘发展的瓶颈。
![网络招聘:三本难念的经(三国初创)](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7500547781949.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