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单位是钢铁企业,顾名思义就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其特点就是生产工序几十年不变,控制参数大多也是十年无变化;所以其制度化与标准化基本也是十年不变的。由于其特性是连续性工序过程,所以生产协调是我们单位唯一的管理;其它的全部是按部就班,就连销售至今依然还是计划为主。正因为如此,钢铁企业的领导们上班基本无所事是;所以很多中高层领导在开完调度会后,全部是到股市去打发日子。
我单位的领导在改革开放前,全部是军转干部;这些人把持着除生产技术员外的所有职位。改革开放初期,我单位那些文化大革命前毕业的老工程技术人员;一夜之间被提拔到了各级领导岗位,结果企业除了书记或工会主席岗位还有些不同身份的人外;其它所有领导职位又全部换成了老工程技术人员了。
这些人上台后,由于长期受压的缘故;所以胆子很小,除了革新一些工艺外;就是争先恐后地到国外去看看。当然他们也没有忘记自己的待遇到位,安排子女就业和住房是当时最大的‘当务之急’。在这些人的领导下,企业里第一次出现了一元化的概念;即领导就是行政与技术的‘一肩挑’权威(即行政领导同时又是技术领导)。由于以前是两条平行线,即行政领导不能担任技术领导的职位;所以技术职称是技术干部的专供。现在领导‘一肩挑’了,结果以行政职位决定技术职称;哪怕你是刚参加工作,只要你的行政职位最大;那么最高的技术职称也是你的了,因为最高行政领导必须是最高的技术权威。
在这样一个过渡时期,企业还是安定团结的;因为领导吃肉,老百姓还是有汤喝的;所以企业员工的工资基本是持续稳定地增长,而且差距很小;最高工资与最低工资相差悬殊也就是十倍以内。更为重要的是,工资基本是论资排辈来的;没有一步到位的工资,所以同等条件的工资相差不到二个级差;而且绝对值也很小。当然这时的企业改革,更多的只是文件与口号;没有太多的实质性东西,对老百姓的生活与工作没有任何影响;有时还把改革当成一种笑谈。
等到这批老工程技术人员的领导们快要退休之时,我们很多批的工程技术人员终于等到了接班的时候;突然干部政策变了,要用年轻人;于是一批刚进企业的大学生和研究生赶上了好机会,这些人有的连实习都没有;就突然被任命为企业的各级领导,有个钢铁研究生就一步登天;提拔成了我们企业的负责人。这些人的上台,不仅使我们众多工程技术人员升官梦的破灭;更是使企业改革的浪潮掀起来了。
由于我们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原因,所以减一半的人也不会影响到企业的生产;于是他们开始了下岗运动,要用减一半的人来实现‘少数人先富起来’的目标。因为他们认为,‘少数人先富起来并不仅仅是农村,企业也应该允许少数人先富起来’。当然还有另外一个原因,这些年轻人虽然走上了领导岗位;但当时的工资政策决定了他们的工资不高。由于他们不可能改革工资政策,只能通过另一途径来实现增加收入的目的。
按我国国有企业工资总额的原则,一个企业突然下岗一半的人;也就意味着另外一半的人将增加一倍的收入,所以企业里有些人开始热血膨胀;结果企业真的下岗了近一半的人。当然下岗的人也是分类的,凡五年内退休的全部为内退;其它的人下岗全部交还给社会,因为社会要为企业的改革保驾护航嘛。
企业下岗后,企业的生产并没有变化;因为一些辅助岗位就不安排人了,如清扫等岗位就全部取消了;所以生产并不受影响,领导依然还是可以到处闲暇。而多余的工资并没有执行平均分配的原则,而是按‘百分之十的核心人分配百分之九十’的原则分配的;结果我们这些刚进企业的领导们,一夜之间就成为企业工资最高的人了;因为只有站在最高,我们的年轻领导们才能安下心来更好地行使职权。
改革不是请客吃饭,改革就是要有‘阵痛’;一个论资排辈收入的格局打破了。你有能耐,一夜之间就是拿别人二十年才能拿到的工资;当然更有一些不服从领导的,一夜之间就能叫你从‘有工作’变成‘下岗人员’;当然你也就没有收入了,因为企业只管你三个月的生活费。在这样的改革精神下,我们的领导往上打报告了;说我们企业的效益年年翻番。当然我们老百姓知道,我们的生产工序还是十年前的工序;我们的控制参数还是十年前的控制参数,但我们的产品价格却上涨了八倍。虽然我们的原材料也上涨了百分之五十,而能源上涨了近一倍;但我们企业的利润依然是持续稳定地增长。
于是上级领导认定这些年轻人的贡献,把他们的收入改成了年薪三百万。当然上级领导是不管下岗人员的,因为这些人是社会人员;他们由社会支付每月210元的低保费。是啊!我们单位还是那个单位,我们的生产还是那个生产;我们的产品还是那个产品,我们的管理体系还是那个体系;但我们人的收入却发生了急剧变化。少数人成了‘先富起来’的人,他们成了有汽车和别墅的人;另外有一部分人成了社会的低保对象,他们成了我们社会最贫穷的人;还有一大部分人,他们还在原来的基础上踏步。总之,我单位的改革使我们群体层次分明了;有百分之十的人成了‘先富起来’的人,还有百分之二十的人成了最贫穷的人了;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已无法统计计算了,因为它们就是实际的两极分化;这就是我单位改革最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