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中小型企业有哪些 从小型到中型企业,“痛”有哪些??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但是,我们在已经征服了艰苦的创业之“开头难”,企业发展成了中型企业之后,现在我们所面对的"痛"好象比创业阶段更加具有挑战性。

  公司创办近10年了,这两年发展最快。产品种类的增加,市场份额比例的提高,生产线的扩张,两年内员工总人数增加了近一倍。企业已经完完全全跨入了中型企业的行列。在企业扩大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很多的困难,有的已经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有的需要时间和系统的完善,有的问题也许到目前为止仍然还未被我们发现,所以还有待于朋友们的指教了。

  首先面对的是人力资源问题。中层管理人员的需求不会是简单的数量增加,从组织架构到部门职能的专业化,以及运作的章程细节,都需要专业化的全面升级。而既有的中层管理人员大部分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空降兵”的引进成了人力资源的首要任务。近半年内,我们约接纳空降兵10余人,至今胜任的成功率仅一半。请专业的朋友给个意见:这样的“空降兵”利用率正常吗?

  其次,组织架构在近一年内变化了将近十次。生产能力与销售量的脱节,使得老板考虑亲自抓销售,而生产由专人管理;但运作后却又发现根本上还是无法解决脱节问题。技术与工艺的脱节使公司考虑成立技术中心,但因未深入到生产流程中去,仍然解决不了工艺的转化;于是又请来副总工程师希望能搞定。人事的频繁变更加大了人力资源与行政的难度,于是曾一度将前后者拆设成两个部门。总之,变化太频繁了,这组织架构。

  再次,产品品管随着生产计划的紧张凸显出问题。虽然众所周知,质量是制造出来的,但是由于缺乏完善的品管体系,使得产品质量把关随着生产任务的紧张而逐渐放松。

  还有,生产量和销售量的增加极大地挑战了仓储物流部门的机能。曾一度出现物流混乱的局面。采购,库存,生产的衔接无序,增加了生产成本。于是大家又忙于整顿物流,整合材料编号,为导入ERP做努力。

  还有,因为公司的产品品种众多,产品成本的测算成了财务部的又一必修课程;客户及销量的增加使市场部及售服部门再也不敢不跑前锋了。

  在企业的扩大过程中,我们正经历着“痛”的时期。好在我现在的感觉是:痛着但充满着希望。所以痛着也就感受着,也就不痛了。

  ......

 国内中小型企业有哪些 从小型到中型企业,“痛”有哪些??
  述说完以上的艰难,是要表达我在我们企业运作时的“痛”。也就是要表达企业升级时的困难。庆幸的是我们的企业现在正在以蓬勃的生机在发展(虽然至今还在“阵痛”着)。而我之所以将这些“痛”给抖出来,目的是想获取更多朋友的帮助,博采各家之长,挖掘还不曾凸显的问题,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努力促进企业更快更健康的发展。请朋友们多多发表看法。在此预先感谢大家的阅读关心,欢迎大家的回贴,感谢赐教!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38719.html

更多阅读

从希望到添头,范霍恩的轨迹 范霍恩官网

从希望到添头,范霍恩的轨迹在我开始喜欢范霍恩的时候,他初进联盟时的好名声已经被伤病和个性摧残得不剩什么了,可我还是喜欢上了这个白色的大个子,人生本来就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就像我的一个朋友是在尤文图斯以6比0横扫AC米兰后,成为一个

一品黄山 从一品到壹品,黄山品牌的价值攀升与回归

    在中国商业史上,有一群独特的商帮书写了一段显赫的商业史,那便是徽商。他们富甲天下、特立独行、亦商亦儒、砥砺前行。今天,在徽商文化濡染下,安徽中烟人很好地传承了徽商基因,在品牌营销领域勇于创新、大胆尝试。从“天下之美,

日本忠成株式会社董事长:从打工者到亿万富翁

  从打工者到亿万富翁,从简单传统行业到液晶移动电视等高科技产业,吴晓斌在日本创造了温州人的财富神话。最初日本国内某些人曾对他不屑一顾,但他用事实证明了什么是中国人的自尊和荣耀。一个温州小伙子,在日本打工11年,白手起家到如

亿万富豪 从平民到亿万富豪有多远?

企业家在中国是非常稀缺的人力资源。   -从1994年辞官下海算起,彭鸿斌从商才6年。他所创建的圣象公司,更是在短短4年间成长为中国地板市场的第一品牌,仅圣象品牌就值几亿元。  -这是中国市场经济二十世纪末创造的一个奇迹。  

声明:《国内中小型企业有哪些 从小型到中型企业,“痛”有哪些??》为网友控心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