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江湖中,七年一个轮回,而每一个轮回中,主角们都在发生角色转换。而2008年,则无疑是百度与腾讯“变形”的舞台。他们一个脚步匆匆,一个步履蹒跚;一个是仓惶出击,一个是谋定后动。谁又能完成自己的转身,继续成为下一轮的领先者呢?
七年前的2001年,是互联网产业的转折之年,整个纳斯达克全面崩盘。这一年,中文互联网领域,之前的领导者新浪和搜狐因固守门户先后落伍,只有网易追逐网络游戏完成华丽转身;同样在这一年,盛大、阿里巴巴、百度、腾讯等当时不显山露水的公司,却因为在各自领域看上去的一小步,成就了他们在此后数年内的光荣与梦想。 2008年与2001年有诸多的相似,同样是遭遇金融风暴,同样是在大事件后的集体虚脱(2001年是中国加入WTO,2008年是中国举办奥运会),当然,更有趣的话题是,在过去的一个七年内成为领先者的网易、腾讯、盛大、阿里巴巴、百度谁将在2008年完成自己的转身,继续成为下一浪的领先者呢?互联网七年之痒 从1995年年初到2008年年底,互联网经历了两个七年,这两个七年一直有两条主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商业模式:一个是以向网民提供功能性应用而收费的模式,另一个是以向网民提供近似快感的体验式服务(或者说是数字娱乐)而收费的模式。按这种划分,两个模式之外,并无其他模式。 当然,从更较真的逻辑上说,这两个模式其实是一回事情,就是通过向网民提供服务并向他们收费,这里之所以分开,是因为人都是分理性和感性的,前者多少是理性消费,后者是感性消费,产业规律完全不同,对应衍生的商业套路也完全不同。aihuau.com1 体验式服务模式下有盛大、九城、巨人、金山、完美时空等纯网游公司,也有空中网、A8音乐、华友世纪这样的SP兼数字音乐类公司,还有一些公司因为业务多元,不好划分到这个系列里,比如腾讯、网易,还有最近靠网游业务让自己报表大幅提升的搜狐。 靠向网民提供功能性应用而收费的模式下,新浪最为典型,它向网民提供新闻服务;百度是另一个典型,它提供搜索服务;阿里巴巴一直想把电子商务单列出来做为第三种模式,但这只是马云的一厢情愿而已,阿里巴巴本质上是为商人群体提供商机服务的公司而已,属于功能性应用。腾讯也是功能性服务的典范,IM是最牢固的根据地,网易也算,因为有邮箱和社区。至于搜狐,从来都不是一个在商业模式上说得清楚的公司,但他的内部治理结构稳健、CEO够勤奋,所以,虽然说不清,但还是有它的位置。 从中可以发现,腾讯和网易是最可怕的,腾讯本身是提供功能性应用的,而在这个基础上,他生出了很多可以让用户为其情感买单的业务,可以说两个领域通吃。网易也是吃两边,网易比腾讯弱的是他的底层数据库没有统一起来,虽然他是三大门户里中最好的一个,但还是不如腾讯天然的底层数据库扎实。但网易有最赚钱的游戏业务,而且其一贯是什么业务赚钱做什么。因此,这两家公司都是产业中领导者之一,早早锁定前三甲的席位。 随着2008年的即将结束,互联网行业再次显露出突围者的身影。各家公司都积极谋求转身,夯实被投资者抬高的市盈率。而其中最具有希望“变形”的,是我们今天要分析的两个主角,百度和腾讯。 他们一个是多年来业务过于单一的纯互联网企业,一个是早已多方开战的草根互联网巨头;一个想通过自身在中文搜索领域的深厚积淀挺进更具有未来意义的电子商务应用,一个想通过自身的强大用户资源占领更多的商务应用高地。他们为了“变形”图谋已久,他们拥有共同的竞争对手,也存在交叉的竞争阵线。 中国互联网的下一个七年,将以何种格局的变化掀开新的一页?或许正要取决于百度与腾讯的这一次“七年之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