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掌与企鹅的较量 站在2008年末,中文互联网的未来,因为百度与腾讯的变形而陡增变数。而仔细厘清两家企业的转身速度与驱动因素,则显得尤为关键。 百度健步如飞,腾讯步履蹒跚,表面上呈现出不同的节奏。但我们却不能凭二者市场冲击力的强弱,而简单判定彼此的未来。相反,速度差异的背后,只能说明二者谋求转型的心态和面临转型的压力。 首先,二者“变形”的根源不同。 超高市盈率,在百度上市之初能对外炫耀投资者对其充满信心(其中有谷歌的标杆效应),但是在几年之后的今天,只能是紧绷在百度头上的紧箍咒。国内搜索引擎的霸主地位,已经决定了规模性膨胀的可能性已经接近于无;而收入来源的绝大部分又依靠竞价排名,显得盈利来源过于单一。在这种情况下,想保持公司的市值不缩水,百度只有通过开辟新战场、涉足新业务,来夯实市盈率,稳固投资者关系。而电子商务,其实是与竞价排名距离最近的互联网应用,竞价排名是为中小企业提供推广与传播,而电子商务是为中小企业者提供交易的平台。因此,百度的意图非常明显,脚步也十分匆忙。 而腾讯则要好很多。几年来,腾讯一直保持与资本市场良好的沟通,自身稳健的业务发展也受到投资者的认可。因此,腾讯不必像百度一样,急于填平市盈率的虚高。腾讯本身的“变形”,其实源于这家公司对于中文互联网的野心,这一点,我们从腾讯的产业结构上就可以看出来:IM、门户、搜索、游戏、邮箱、博客、电子商务甚至是SNS等,只要是中文互联网上有些头脸的公司,都能从腾讯的产品群中找到竞争的身影。aihuau.com1 百度和腾讯的变形,一个来自资本市场的压力,一个源于对互联网全行业的野心;一个是为以前还债,一个是为以后布局;出发点不同,决定着心态与速度的差异。 其次,二者“变形”的紧迫感不同。这要从二者的自身业务特征来分析。 作为中国搜索引擎市场的山大王,百度几乎成了所有大大小小的网站的流量的主要来源,多的可以占到该网站流量的七八成,少的也有三成以上。这就意味着,百度可以依靠人工手段随意调整搜索结果排序,操控用户的流量走向。在流量就等于影响力和销售收入的今天,百度对于整个互联网领域的控制力空前强大。事实上,这既可以以“竞价排名”作为百度主要的营收来源,也可以成为电子商务领域干预竞争对手的灰色法宝。 百度的主业是互联网搜索,而盈利来源则是依托搜索结果进行的关键字竞价排名,产品竞争力可以形成盈利来源,但是盈利来源却又会反噬搜索业务的公信力和用户体验。百度最近正面临一些来自客户和社会的质疑,其中中小企业对百度进行反垄断调查申请、央视曝光百度的虚假药品广告操作内幕等事件,最能说明百度的商业模式缺陷。
![变形记吴宗宏死了 熊掌与企鹅变形记——熊掌与企鹅的较量](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7482581822493.jpeg)
而腾讯的业务结构虽然稍显复杂,但是核心的杀手级应用始终能和盈利的商业模式保持较好的距离,将用户价值与盈利模式很好地统一起来。即使是直接为庞大用户群提供的互联网增值业务,腾讯也保持了足够的理性,使收费用户能得到很多优质的服务,而免费用户也不至于感觉应用体验遭受损失。 一个焦急不已,一个气定神闲;一个气喘吁吁,一个步履蹒跚。百度与腾讯之间,转型的节奏不能证明未来的前途,转型的驱动缘由才是影响企业自身和互联网行业未来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