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十点一过,“赢在中国”36进12的第7场较量在央视二套如期上演,四位选手各有千秋,最后胜出的是北大毕业的女选手李璇。名门出身的她,在外企打拼了三年,坐到了总监的高位。而她却毅然选择了离职,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实践,她的创业项目是在网上卖珠宝首饰的电子商务项目。她的项目定位是服务于女人的美丽事业,为爱美的女人提供性价比更优的钻石珠宝首饰。她的项目定位清晰、市场广阔、特色鲜明、盈利模式明确,因此很受当场的三位评委青睐。还有一位获得了参加复活赛资格的选手,是从事洗衣连锁创业项目的;第三位是从事网络图片洗印项目的;第四位选手和我们的智虹职业学校的定位比较相近,主要是面向大学生提供就业培训服务的,他的会员制构思对我很有启示。
这一轮的三位评委都非常不一般,可谓是中国企业届的顶尖高手。他们是: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号称“留学教父”的于敏洪、IDG风险投资基金合伙人、点石成金的天使熊晓鸽、巨人网络集团董事长、凤凰涅磐式的传奇之人史玉柱。著名企业家就是不一般,他们对几位选手的提问和点评尖锐犀利,而又明确而深刻。尤其是针对情商较差的一位选手,尖锐指出其创业的动机需要端正。如果过于计较其哥哥曾经的无情,将其辛苦创业的成果完全占为己有的过去,把自己追求再次创业成功的动机,在很大程度上锁定在了一种“复仇”的狭隘心理之上,其创业的意义就大为贬值了,在这样心态左右下的创业过程是很难有快乐可言的,即便有快乐,也是一种扭曲了的快乐。做大事的人,不能过于计较过去的谁是谁非,在事业和亲情的把握上,要拿捏好适当的“度”
在这三位评委的提问中间,经常用到的一个关键词就是“核心竞争力”。比如当从事大学生就业培训项目的选手在回答这一问题时,就显得有些仓促,脱口而出是“他本人超强的讲演能力”。坦白地说,这样回答未免有些过于苍白了。看得出来,这个选手对自己的能力很自信,也很忘我,但那种简单的口号式的“励志”培训,如果没有扎扎实实、货真价实的理念和技能培训作为基础,仅仅依靠煽情形成的吸引力,是很难持久的。由此我也联想到了我们的智虹学校的竞争力问题。客观地说,现在学校的经营状况很不错,学员报名很踊跃,用同行羡慕的话说:“智虹学校老火了”。在这样的形势下,我的头脑倒是很清醒,一时的火不算真火,意义也很有限,只有持久地红火,才是真正具备市场竞争力的真实反应。
智虹学校为学员提供的服务价值,目前还是很局限的,主要部分仍然停留在职业技能证书的从业资格层面上。我一直倡导的打造智虹学校服务价值组合的工作,并没有得以实质的落实和提升。尽管我们也开展了一些有学员参加的“智虹职业生涯恳谈会”、一对一的职业规划咨询等增值服务,但还不够系统、不够普遍,局限性还较大。如果我们不能居安思危,在业务红火的时候,用心设计和打造具有智虹特色的“学员服务组合”,我们的智虹学校真正的核心竞争能力就没有形成,自然很难做到使智虹的事业基业常青。
受那个选手所进行的培训实践的启示,今天我和两位同事商量了一下有关“强化对智虹历届学员资源的再开发、加强智虹学校市场竞争力建设”的具体构想。主要思路是,以历届智虹学员为基础,组建“智虹职场俱乐部”,智虹历届学员和以后新入学的学员,都同时获得“智虹职场俱乐部会员”的终生资格。即便是结束了在智虹学校课堂上的证书学习,但与智虹学校在职业生涯规划咨询、职场困惑求助、学员之间互动交流、求职与招聘资源共享、职业成长经验分享等方面,将是没有期限的。为我们的学员提供这样的服务,就是要体现我们智虹努力为学员奉献更多服务价值的办学理念,在市场竞争中,不打价格战,冲破“同质化”服务的发展瓶颈,形成智虹学校真正的核心竞争优势。
在职业培训领域,没有绝对的高技术门槛,要形成自己的竞争力,就是要在客户意识和服务价值上做文章、下功夫,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和积累,我们具有相当规模的学员(包括准学员,既参加我们智虹学校讲座等活动、并认真填写登记表的大学生)资源,并能充分发挥我们智虹学校网站和学员内刊的传播平台资源,我们智虹学校的市场影响力和竞争优势就会日渐凸现。在不断丰富网站的功能方面,应着手增设学员博客专区,即可通过展示自己,增进彼此的了解和认知,又能实际锻炼自身的文字功力,使自身的工作与生活在有了认真的理性思考之后,其品质会得到有效的提升。同时我们智虹学校的工作人员也要自觉参与其中,在一段时间的坚持之后,这种成长的效果,一定会被我们大家所共同感知。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也算是对“赢在中国”活动的一种积极互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