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营造创新的良好氛围,激发创新兴趣

 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师要把学生当成认识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认识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千方百计把认识的对象和任务,从学生的间接需要变成直接需要,形成强烈的内部动机,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把抽象的概念和深奥的原理,展现为生动活泼的事实或现象;也可把他们带到大自然或社会生活中去,引导他们观察自然的、社会的种种现象,发现认识对象与别的事物的差异,找出它的特征及其运动和变化的状态,从中受到启发,产生好奇心。有了这种好奇心,才可能带着愉快的、高涨的情绪,克服一切困难,去分析、去比较、去实验、去研究、去掌握认识对象的发展规律,展现智慧和才干。

  二、遵从普遍性原则,面向全体实施创新培养

  某些教师往往有个认识误区:只有功课好的学生才可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花,而对于分数低的学生,认为他们连最基本的知识都没有学会,还谈什么创新呢?因此,教师提出有难度的问题时,总习惯找功课好的学生来回答;设计主题班会时,也只向班干部征求意见;外出活动时,总是让性格外向、热情主动的学生组织。这样一来,那些功课差的、不是班干部的、内向的学生难得有“闪光”的机会。事实上,分数高低并不是衡量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唯一标杆。功课差的学生也总喜欢“露一手”,可是,老师往往把他们放在被遗忘的角落,这些学生也往往埋怨老师偏向。千万别偏爱,哪一个孩子不是好孩子啊!因此,我们应该把期待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把满意的微笑让每一个孩子分享。

  三、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鼓励学生大胆幻想,培养创造性思维

  幻想是想象力的升华,其特点在于摆脱了现实的束缚去塑造未来。科学发展的历史表明,人类的创造性活动总是伴随着幻想,幻想往往是发明创造的先行者,是人类活动的巨大动力,它不仅能引导人们去发现新问题,而且还能激励人们做出新的努力和探索,去从事创造性的劳动。 因此,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和爱护学生的科学幻想,使幻想变成他们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如在学习了童话、寓言之后,让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仿写童话、科幻文章。再如在作文教学中不妨打破传统作文方法,从虚入手,虚实结合,让学生大胆去写,海阔天空,自由思索,悠远幻想,对那些大脑新奇而又合乎情理的幻想,热情鼓励,哪怕是异想天开、想入非非也要引导剖璞见玉,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在“创新”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深化学生对事物的理解和认识,训练创新思维的技能技巧,培养学生表达自己独特见解的能力。

  四.引导学生学会分析与讨论,形成系统分析问题的习惯

  作为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分析、讨论中发现问题实质,并将精力集中在解决问题的目的上。只有分析清楚这两方面,才能获得正确的答案。可见,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系统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以养成学生系统分析问题的习惯。其中应注意的是,教师不要让学生自己寻找答案,以减少其盲目性;也不能越俎代庖,将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应该先跟学生一起分析问题,然后再让学生自己分析,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给予及时的引导和点拨,帮助学生解决相关问题。

  当问题解决后,教师应带领学生共同归纳总结问题要点及解决思路,并通过进行课后练习来巩固知识。这样一来,可以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分析、合作讨论、总结归纳、延伸练习中得到创新思维的培养。

  五、鼓励学生探索求异,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

  要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首先要打破教学上的老框子,鼓励学生多质疑。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要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何事、何地、何人、何时等等。特别是要鼓励学生对前人的一些现成的科学理论和传统观点,有一个大胆质疑的精神;对前人尚未揭示的事物和规律,有一个勇于发展的精神。即使某些发问是可笑的,某些发现是错误的,某些探索是失败的,教师也要从积极的方面加以鼓励,并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和失败的原因,变错误为正确,变失败为成功,不挫伤学生求异思维的积极性。其次,在教学中力求摆脱习惯性认识程序的束缚,开拓思路,用“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不同的思路去思考问题。在检查学生学业成绩时,不要满足答案的标准、步骤的完整,而要对那些有“创见”的解题思想和不同的答案,也要给予应有的肯定和鼓励,让学生在求异思维的轨道上,吸取必要的精神力量。

  六、充实课外活动,提供更丰富的创新实践舞台

  课外活动是激励创新的有效阵地。它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智力营养及良好的情绪和环境。学生在这种活动中,可以不受教材范围和教师倾向的束缚,独立地、自主地发展。内容丰富、新颖,形式多样,方法灵活的课外活动,除了能让学生了解一些自然常识外,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探索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在具有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的课外活动中能够观察到课内教学所不曾看出的道理,领悟课内教学所来不及渗透的奥秘,去触摸课内教学所无法获取的东西。例如,新的科技领域的探索,千姿百态的科学幻想,以及小发明、小制作和小试验等等,都可能让学生动脑、动手,多思、多做,从中受到激励、启发,产生联想、灵感,增添创新的意向,训练和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才能。

  总之,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才,不但是历史赋予每个教师的责任,同时也是整个教育部门所面临的重任。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在今后的工作中抓住素质教育的契机,不断探索,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3793.html

更多阅读

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研究 语言表达能力什么意思

《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研究》实验方案一、问题的提出1.教育大背景的需要:上世纪90年代,小语界曾提出过一个响亮的口号就是:“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进入21世纪,新课程改革开始,语文教学的改革的关键词换成“语文素养”,课堂

高中新课程改革通识培训 高中新课程改革网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通识培训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及陕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有关指导意见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通识培训  2007年9月,将有北京、黑龙江、吉林、陕西、湖南五省市进入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商洛市和陕

声明:《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网友为爱痴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