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月,上海首家由民间资金发起的股份制风险投资公司——上海汇乐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在浦东揭幕,该公司由28个民间投资人出资组建,注册资本3000万元。 浙江省官方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浙江等级的风险投资公司和相关中介机构超过了30家,风险投资资本30多亿元,累计投资项目近500个,累计投资金额达16亿元以上。 他们从以做加工贸易起家,现在开始将目光转到高科技投资,确实还缺乏一些专业性和高瞻远瞩,并且资本实力也无法与外资风险投资相比。民间资本进入科技风险投资领域看来还是有一段路要走的,在与外资风险投资的博弈中,他们仅仅是缺少时间,缺少一个学习的过程。aihuau.com 中外风投势力的较量 回顾2006年,中国创业投资市场异常活跃,前11个月内创业投资总额已经接近17亿美元,超过以往任何年份。这表明中外创业投资者空前看好中国市场,但占绝对主导地位的仍是外资创投机构。 很多境外媒体将中国成为外资科投的天堂,2007年的数据显示,外资创投机构仍然占绝对主导。今年外资机构在中国市场上投放的创业投资金额占市场总额的74.2%,本土机构则仅为18.3%,其余为中外联合投资。 从投资阶段上比较,创投机构对初期企业的投资从去年的1.4亿美元激增至2006年的5.8亿美元,增幅显著,而扩张期和成熟期的投资金额则变化不大。 ChinaVenture发布的《2007年第1季度中国市场创业投资研究报告》显示,2007年第1季度,中国创投市场新募集基金19只,总金额为28.5400亿美元。 其中外资主导新募集基金10支,总金额25.5050亿美元,占到了新募基金总额的89.4%;中资主导新募集基金7只,占新募 基金数量的36.8%,总金额1.8850亿美元,占新募基金总额的6.6%。
![蓝领创投科技有限公司 科技创投在中国(3)](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748019086127.jpeg)
尽管风险投资基金中,外资主导的新募基金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但这种趋势正在慢慢发生变化。目前,越来越多国内的大企业战略资本和民间资本正在涌入这个新兴市场,他们手中所掌控的资本,对于整个风险投资的竞争格局,将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一位本土风险投资机构负责人认为,很多国外科投看不清国内投资取向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对于中国经济发展、产业政策、企业管理经验有丰富的了解,以及企业家人脉关系相当熟悉的中国合伙人。这位人士的话也得到了验证,很多外资的风险投资为很多优秀的本土投资商开出优厚的条件吸引他们加盟,在某种程度上,外资风投在寻找中国本土投资人。 当中国经济呈现一种高速发展的状态,这些风投资本进入了中国,依旧采用依靠他们在美国的人才,复制美国思路,在中国寻找自己的投资目标。的确,他们的思路取得了某种程度的成功。 本土的风投也在不断发力,青岛软空等公司的成功投资,也让本土的风投在中国的创投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那些在中国与企业界有着良好关系的风投们开始显现于媒体聚光灯下。 更多重量级的风投像鼎晖、联想投资等开始受到市场的关注,一批批本土的风投们开始成为市场的活跃分子,江浙上海一带的企业家们凭借他们对于中国企业的了解,成立了很多本土化的创投。红鼎创投的合伙人项建标表示,他们成立风险投资基金有着对于江浙企业了解的很好的优势,自己有着非常优秀的本土人才,这些人才多年来对于企业经营的良好经验,在企业界的良好人际关系和企业运营经验让他们投资非常顺畅。现在一个市场的趋势是,很多美式的风投在谋划成立募集人民币创投资金,但他们缺乏有良好的企业关系和政府关系的中国合伙人,使得他们难以从中国募集到资金,但问题在于,有着很好企业管理、业界关系的一些中国合伙人,在当前市场资金过剩的情形下,很容易自己募集一些资金,那些外资风投要吸引他们的加盟,能否开出令之心动的筹码是一个很大问题。 2006年中国新募集的风险资本中,6成以上为海外资本,中国内地资本仅占3成。当前,我国风险投资行业的发展有一个显著特征——“外热内冷”,即外资风险投资机构越来越多进入到中国,而内资机构相对萎缩。 最近两年,境外风险投资机构在中国有了集合式发展。海外的风险投资机构在中国国内已经发展到100多家,资本达到200亿美元。最近七八年,海外的风险投资,在中国取得了成功。像新浪、网易、百度等,都是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风险投资机构获得了十倍甚至数十倍的回报。 但就在境外风险投资机构投资热情高涨的同时,本土风险投资机构却发展缓慢。2000年开始,全国的风险投资有一阵蓬勃发展,风险投资机构最高的时候超过400多家,但是现在仍在做风险投资的只有100家左右。有一些现在还挂着风险投资的招牌,实际上却在做房地产、炒股票。 “内冷”的主要原因在于“机制”问题,即大多数本土风险投资机构没有一套非常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用人机制、监督机制,无法适应“风险投资业”高度市场化、高度竞争性、快速反应的行业特征。 中国近九成的本土风险投资机构具有政府或国有企业背景,大多数是以各地区科技部门为主体出资成立的,具有准政府部门特征的投资机构。而本土风投更关注创业型的中小企业,而外资投资更看中成长性的企业。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获得政府背景的资金支持远比找外资来得更现实。 政策不到位也是一个原因。中国风险投资业的税收优惠政策、退出通道等基本上不成熟。本土风险投资机构投资的企业很难去香港或国外上市。而外资的退出通道相对通畅,他们可以到美国、香港等地上市。 本土风险投资家、深圳市达晨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昼指出,外资创投大量涌入形成了对中国自主创新知识权属的争夺,为了保护自主创新必须强化本土创投的竞争力。 中国要发展本土的风险投资企业,首先要解决好体制问题,借鉴国外成熟的风险投资经验与模式,与国际接轨。其次,要完善政策环境,设立区域引导基金,例如设立省级乃至地区风险投资引导基金,采取“让利于民”的原则参股扶持民间商业性风险投资,建立健全风险基金对本土风险投资的补偿机制,包括提供税收优惠政策,实行投资收益税收减免或投资额按一定比例抵扣应纳所得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