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品牌打造 企業大學如何打造『僱主品牌』



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和人才流動的加速,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人才的重要性,國內外的企業紛紛開始了僱主品牌的打造。建立僱主品牌,關鍵在於企業對人才作用的認識和對人才的重視程度。

 

雇主品牌是指企業在打造品牌的過程中,在面對人力資源市場上,公司在潛在和已有雇員心中表現出的品牌形象。雇主品牌包含了兩方面的內容。對外面對廣大的潛在雇員,對內為公司的已有員工(包括離退員工)。雇主品牌應該是企業在人力資源市場上的定位,她是支撐企業品牌的,因企業品牌存在而存在,是企業品牌資產的一部分。在雇主品牌的打造過程中應該和企業品牌保持一致性和連續性。

 

無獨有隅,企業大學認為在全球國際化競爭下,特別注重人才的發展,人才是企業的未來。優質的企業認為“只有引入和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企業才能蘊育出經典的品牌。衡量人力資源工作是否成功,看看員工留下的理由是否與個人發展有關、看看員工滿意度調查是否滿意就能夠知曉。據《財富》的統計,在美國,排名前500強的公司中,大約其中的70%都擁有形形色色的企業大學。企業如此熱衷於創辦企業大學,是可藉此打造外部公共關係和傳播企業的品牌和價值觀。

 

由於知識爆炸與競爭加劇,顧客均具備相當的知識,同時他們也期待能獲得優質的服務,這種現象無疑是須要面對客戶互動的員工起了重要的變化。隨著全球經濟體系的改變,企業界對員工的技能要求也有轉變。企業界對於特定技能的需求漸漸被認知技能(即數理和語文推理能力)以及人際關係技巧(即在團隊工作能力或與其他人作互動的能力)所取代。企業明白由於身處在以服務為導向的經濟體系中,員工是需具備創意且能成為良好的問題解決者,持續創新則要求員工擁有學習的能力,運用員工訓練以支援商業策略。

 

近來全球的企業商界,正翻起另一建立品牌(Brand Equity)的浪潮。到了21世紀,不少企業關注丁的管理及行銷推廣走勢,當中包括:革新創變、品牌行銷、電子商貿及網上行銷。談到品牌行銷,近年除了商管大師(Tom Peters),在《創意圓圈》(The Circle of Innovation)一書大力催谷這個正在不斷『文化復興』的市場趨勢外,一九九七年九月和十月份的《哈佛商業評論》( Harvard Business Review)也曾預測過,品牌行銷趨勢,將會在各地的企業內,捲土重來!

 

近年,不少企業對品牌的建立不只是靠廣告或企業行銷推廣部的專利工作,他們知道成功的品牌建立,必須先由內至外,再由外至內。企業內部的上下員工,即由最高領導層,以至最前線的員工,也要參與企業品牌的重整、創新和建立工作。與此同時,企業大學的設立,其目的是使成為企業用來整合戰略資源的工具,它與市場策略、品牌、文化等結合得更為緊密。

 

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更是個人品牌建構的時代,不了解品牌價值與個人職涯發展關係之社會人,勢必在此思維巨浪中慘遭掩沒,而淘汰出局。從微軟跳槽Google的李開復就是個案例,他是頂尖的個人品牌,好比名牌產品一般,成為龍頭企業爭相邀請的對象,在他獲准加入Google的第二天,競爭對手百度的股價就暴跌28%。

 

成功的企業品牌有三個重要的因素:有正確的行動綱領,有能實現行動綱領的人,有企業的品牌形象。而正確的行動綱領是由人制定的,品牌形像是由人建立的,這樣三點的重心就是聚集有用的人才資源。聚集有用的人才需要有個好的僱主品牌,所謂良臣擇君而侍,良將擇主而戰,良才擇將而棲,良女擇夫妻而嫁。

趨勢和管理大師湯姆?畢德士(Tom Peters)直言,「21世紀的工作,已經從做一份工作,轉變到建立專業品牌。在職場建立個人品牌就是新世紀的工作生存法則。」。在個人品牌當道的時代中,無論在企業內外,生存發展都要講究個人品牌。明基電通董事長李焜耀把組織中的個人品牌,定義為「口碑」。在企業組織中,「口碑」的意義駕淩「職稱」,是工作者產品力、規範力、風格力與承諾力的綜合價值。

 

增強企業的核心價值是打造企業加強競爭優勢的主要原素,企業核心價值觀是企業文化的重要體現,而企業在建立人才培養體系中,就是要將企業與人才的價值觀結合,企業的文化、企業的特質會於員工的行為、態度及言行表現出來,將企業的品牌更清晰化。

 

從雇主品牌的定義可以知道,打造雇主品牌應該從內外兩個方面入手:

對外(潛在雇員市場),企業常常通過以下手段獲得潛在雇員認同:

重視每一次媒介廣告、網站、現場等招聘過程(廣告發佈、展位佈置、展位元廣告內容、參聘人員禮儀等等),每一次招聘都在向潛在雇員展示雇主品牌形象。

大學校園宣講:包括正式的招聘宣講和企業家校園的其他演說。大學生市場是最大的潛在雇員市場,明智的企業都會注重和高校的聯繫。

人力資源合作夥伴關係(獵頭、網站、媒介等)管理。

 

對內,企業應該將雇主品牌打造變成一場對內部的行銷活動,格羅魯斯在《服務管理與行銷》一書中有一章專門提到內部行銷管理,為企業對內雇主品牌打造提供了很好的參考。通常情況下,企業會通過以下手段獲得內部員工認同:

提升企業的管理化水準(組織、流程、制度完善)。

重視人才培養和員工職業規劃(入職培訓、管理培訓、技能培訓、薪酬激勵等)。

企業文化建設(讓不認同企業價值觀的員工走人,讓認同企業價值觀的人才得到發揮)。

工作環境改善(塑造健康、安全、融洽的氛圍)。

藍光地產是比較有雇主品牌意識的企業。藍光的企業理念是“客戶利益是我們的第一目標,尊重和關心員工的利益”。藍光有一間階梯培訓中心,能容納1000多人,這是藍光員工培訓和交流的地方。

 

韋爾奇曾在自傳中把改造克羅頓維爾(類似GE培訓中心)做為再造GE的開始,可見其對雇主品牌的重視程度。

 企业品牌打造 企業大學如何打造『僱主品牌』

可見一個完整的僱主品牌都包括:第一是提供員工最基本生活的物質保障;第二是發展空間,要能幫助員工做一個職業生涯規劃;第三,對員工生活各方面要很關心;最後,就是企業的社會責任,一個企業如果履行社會責任好,那社會和輿論對它的評價就好,員工在裡面工作也會很開心。

企業核心競爭力是支撐企業整體品牌的關鍵,而核心競爭力主要是由人帶來的,如果沒有優秀的人才加盟企業,或者企業留不住優秀的人才資源,企業就很難具備優秀的核心競爭力。多年以來,在我們中國人的腦海裏“投奔明主”是中國人最古老、最傳統的基本認識,因此可以說,僱主品牌是企業整體品牌的基礎,是支柱!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37849.html

更多阅读

台灣私立大學排名 概況 台湾私立大学

台灣私立大學概況(2012/5/8更新2012年1000大企業最愛大學生TOP30)台灣總共有173所大專院校,其中以私立學校佔多數,私立普大與技職院校的素質落差遠比國立學校要來的大很多,這情況與日本的大學也是很相似的,所以在此列出的學校都有

七种武器 屌丝企业品牌建设七种武器

品牌工作者都知道,书籍、网络上关于大众消费品品牌打造的理论、策略、思维、战术比比皆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不热闹。无论是任性烧钱、玩个性、病毒营销、明星代言,还是中规中矩的搞创意,打广告,总是有不胜枚举的成功案例可供参考。可是

美誉度品牌策划 公关经理如何提升企业品牌美誉度?

企业的领导者往往会把销售量和品牌影响力挂在嘴上,而品牌美誉度常常会成为企业营销中的一块短板。企业品牌美誉度,无法靠广告营销获得,也无法靠销售人员推广获得,而是靠企业实实在在做事,和强有力的新闻传播来做到的,这正是一名公共关系

声明:《企业品牌打造 企業大學如何打造『僱主品牌』》为网友怀里味道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