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投资组合策略 解密光大证券策略投资部



     “8·16”事件让光大证券策略投资部(以下简称“策略投资部”)瞬间成名,同时陷入极度困顿。

  8月20日,光大证券(601788.SH)复牌即“一字跌停”,8月21日又以接近跌停开盘,当日收盘光大证券跌5.87%,报10.27元/股。据资金流向数据显示,21日约有1.6亿元资金净流出光大证券。

  8月22日,光大证券发布公告称,已于8月21日正式收到上海证监局《关于对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采取责令限期改正、限制业务活动监管措施的决定》,责令公司限期改正,并进行内部责任追究,在2013年8月19日至2013年11月18日期间,暂停策略投资部证券自营业务。

  8月19日,光大证券下发了一份人事任命文件,公司风险管理部总经理李海松担任策略投资部联席总经理。原策略投资部总经理杨剑波,已被公司暂停职务,协助监管部门调查处理。

  由杨剑波亲手打造的策略投资部具体从事什么业务,架构如何?作为此番“乌龙指”之肇事者,他们如何引发了“8·16”事件?在杨停职后,这个部门又将去往何处?

  仿海外投行的销售交易部

  光大证券2012年年报显示,策略投资业务快速发展,累计实现收入1.24亿元,为2011年同期的33倍。

  由18位员工组成的策略投资部堪称是光大证券的种子军团。从事交易和IT等核心工作的大约10名成员,都有着国际一线投行衍生品和量化工作的经验。其舵手——现年约36岁的杨剑波在国内量化投资业内资历颇深。

  一位曾在光大证券工作多年的券商高管介绍,杨剑波业务能力出众,年轻有为,光大证券内部及包括香港诸多投行在内的整个行业内部都十分认可其能力。

  从他的履历上,不难看出光大证券对其器重及培养。公开资料显示,杨剑波为曼彻斯特大学金融学博士。博士期间研究方向为波动率定价模型及时间序列。于2004年进入光大证券,曾先后于2007年、2009年在保德信金融集团、法国兴业银行集团接受衍生品业务培训和见习。参与光大证券首次也是国内首次权证创设,并自2006年以后主要从事结构性产品业务平台的开发和建设工作及其他股本类衍生品业务。在股本类衍生品定价及复杂衍生品业务平台的综合管理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2011年开始,创建光大自营内部对冲基金团队,加权收益率从2012年开始业内排行首位。

  为了打造创新业务和业绩的新引擎,光大证券对策略投资部提供了很大的人力和物力支持。

  相关资料显示,光大证券策略投资部是光大证券的市场中性交易平台。对内利用公司自有资金进行以量化交易为核心的绝对收益交易。对外利用量化及衍生品策略将交易能力产品化,与银行、基金公司、信托合作发展代客交易业务。同时利用部门的量化研究成果配合实盘交易能力向金融机构提供投顾、研究报告和产品设计咨询业务。

  知情人士解释说,策略投资部相当于海外投行的销售交易部,部门人员分为交易员和产品销售两大块,加上财务和IT人员,可谓是五脏俱全。和国内大多券商设立的销售交易部不同,其做的是产品与风险对冲,内在理念完全不同,是未来券商创新型业务的重头戏。

  不难看出,精密的风险对冲是其复杂交易业务获得稳定收益的关键。由杨剑波领衔撰写、公开发表的《投资银行的金融衍生品销售交易业务决策管理》一文中提到,“在海外投行的销售交易业务中,投行根据客户的状况与需求提供量身定做的产品与方案,同时通过精密的对冲交易,赚取合理的利润。”

  一券商分析师表示,以前券商的自营业务主要是做方向性交易,现在越来越转向“风险中性”业务,光大算是走得比较快的。

  据光大证券助理总裁杨赤忠在8月18日新闻发布会上的解释,“风险中性就是在任何的时点上,所有的策略初衷和交易介入都必须使看多买入的多头仓位和看空卖出的空头仓位,总体上是完全匹配、完全对冲的,也就是说风险暴露为零,当然这是一种理想状态,我们的目标是完全对冲,实际上对冲效果能达到在一定合理的范围内,也就可以了。”

  据了解,策略投资部的管理也很有特色。“部门实行扁平化组织管理,除了总经理,其他员工之间不分职位高低,只分有没有经验,这种管理模式很大程度上激发了部门的活力。”

  一如光大证券所希冀,该部门近年来表现不俗。光大证券2012年年报显示,策略投资业务快速发展,成为新的盈利增长点,累计实现收入1.24亿元,为2011年同期的33倍。策略投资业务方面不断寻求新突破,在国内率先推出了挂钩沪深300指数的结构化产品,备受市场关注。

  杨赤忠在发布会上表示:“过去的两年半,策略投资部在光大证券创造了很好的业绩,在去年公司的部门业务考核中是名列第一。”

  剑指光大证券内斗

  在知情人士看来,这次事故的爆发偶然中也有必然,策略投资部的突出业绩早已为光大证券其他部门侧目。

  福祸相倚。在策略投资部意气风发之时,事故悄然爆发。

  根据光大证券公告,经初步核查,本次事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策略投资部使用的套利策略系统出现了问题,该系统包含订单生成系统和订单执行系统两个部分。

  核查中发现,订单执行系统针对高频交易在市价委托时,对可用资金额度未能进行有效校验控制,而订单生成系统存在的缺陷,会导致特定情况下生成预期外的订单。由于订单生成系统存在的缺陷,导致在11时05分08秒之后的2秒内,瞬间生成26082笔预期外的市价委托订单;由于订单执行系统存在的缺陷,上述预期外的巨量市价委托订单被直接发送至交易所。

  光大证券风控部副总邹云健介绍,订单生成系统由光大自己开发,订单执行系统则是购自上海铭创软件。铭创网站的客户名单涵盖了包括光大证券在内的140余家金融机构。

  知情人士透露,ETF套利策略系统属于策略投资部的新业务,由其资深团队和铭创软件的业务团队共同开发和维护。内部职责有着明晰的划分,此次系统问题更多出在铭创软件身上。

  根据公开信息披露,当日为了及时纠正错误、挽回损失,策略投资部将18.5亿元股票转化为ETF(注:ETF是一种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开放式基金)卖出,并卖空7130手股指期货合约。

  而这一风险对冲行为广为市场诟病。接近杨剑波的人士透露,对此他颇感冤枉。“在他看来,整个风险对冲动作完全反映其应变能力和对冲的国际理念,却被市场误解为是在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他们部门想做的就是帮公司赚钱,发展过程中出现问题就想办法在规定的额度与授权范围内补救,想法其实很单纯,但不为大家所理解。”

  在知情人士看来,这次事故的爆发偶然中也有必然,策略投资部的突出业绩早已为光大证券其他部门侧目。

  “由于其部门团队仅十余人,为了控制风险,杨剑波曾经多次向光大证券申请由其他部门对策略投资部的中后台业务提供支持,但遭到拒绝。这次事情爆出后,又有许多自称光大证券的内部人士跳出来爆各种不实的料,并指责策略投资部。问题在哪里,不言自明。”

  值得一提的是,杨剑波曾在一个论坛上指出,金融衍生品业务的发展不仅是一个前台性业务,而且是前中后台一体化业务。“这个业务就是进行风险管理,风险管理得好,其实就是在买卖风险,对风险进行定价,定价得好,就赚钱,反之就赔钱。”

  此次风险失控,或出乎杨剑波的意料,也在其意料之内。

  沪上某银行相关负责人曾和光大证券策略投资部有着密切业务合作。他表示,这次出事的ETF套利业务,并不是策略投资部最重要的业务板块。在结构性产品领域,策略投资部与很多金融机构有着密切合作。

  据了解,在今年3月银监会“理财新规”发布以后,诸多国内银行相继发行挂钩权益类的理财产品。其运作模式是发起人投资于固定收益类证券,确保本金,接下来用其产生的固定收益向国内券商购买定制化的期权结构,使其挂钩于A股股票或指数。发行人既管好固定收益确保本金无虞,又通过期权取得浮动收益。这就需要有券商去利用各类复杂的衍生品来替这些机构分散风险。

  这一形势为光大策略投资部门提供了迅速发展的机会,根据公开资料,该部门仅在结构性产品领域就已经有80亿元的规模,在业内排名前列。

  目前,由于策略投资部的全部业务暂停,沪上某银行于近期发行的结构性产品计划也已取消。

  更值得关注的是,在目前相较于国外成熟市场偏稚嫩、人文环境偏复杂的国内市场环境中,光大证券策略投资部需要一个既懂业务、又熟悉国内、还能协调各方资源的经理人。离开杨剑波的掌舵,该部在业务全面恢复后,是否还能保持既有的业务能力和竞争优势?券商的创新步伐又是否会放缓?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3770.html

更多阅读

声明:《证券投资组合策略 解密光大证券策略投资部》为网友萬裏夢魂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