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背影 下载 “三株帝国”的背影



“三株帝国”的背影

来源:齐鲁晚报  日期:2008-10-15  作者:文/本报记者韩适南片/本报记者 徐延春

 

“研究员”吴炳新

   自九月初到十月初,整整一个月后,在2008年的重阳节到来之际,我们终于约到了吴炳新。

   初见记者,他用双手合握、上下摇晃的握手方式来表示对我们采访的欢迎。

aihuau.com

  如果吴炳新此时走在大街上,也许没有人会认为他是一个亿万富翁,更不会想到他是一位风云人物。他穿着一贯的平常西装,戴着照片中经常出现的大眼镜。当采访正式开始前,他看到了我们的摄影记者手中的相机,于是他很认真地整理了衣裳,并且梳了梳头。

   采访正式开始,除了吴炳新本人外,还有专门负责记录吴炳新讲话的办公室主任。

  主场是吴炳新的,从前到后的采访中,他以雄辩的语言与滔滔不绝的气势控制着场上的气氛与话语。吴在谈话中随时举出许多雅俗共赏的例子,同时他还将康德、费尔巴哈、亚当·斯密与大卫·李嘉图的观点摆出来。这时的吴炳新似乎更像一个学术明星。在讲到毛泽东时,他毕恭毕敬。

  一开始,我为他的这种发散式谈话与时间的冲突感到担心,但他总能将话题又收回来,并且在感觉自己已经回答完一个提问时问我:"这个问题你感觉回答得怎么样?还有没有我要补充的?"说完后便是爽朗的哈哈大笑。第二个问题的回答于是开始了。

  语言气势、谈话内容、丰富的手势与激情是本次采访吴炳新的关键词,在整个采访过程中,吴炳新爽朗的哈哈大笑占去一半,而两个多小时的谈话,他只喝了一口水,杯子是一只印有"snoopy"的卡通杯。

  吴炳新告诉记者,他最看重的称呼是别人称他为老师。在递给记者的名片上,"吴炳新"三个字的下面,董事长的职务与研究员是并列书写的。

   采访完毕,又一个热情的握手!

  谈起三株,记者常想起陕西老家这样一个场景:70多岁的老汉刘大奤盘着腿,坐在自家窑洞炕上,"吧嗒吧嗒"抽着旱烟。他家窑洞的墙壁上,糊满了各样的报纸,除了发黄泛黑的《陕西日报》,其他的就是一种印制简单的四开小报,宣传一种叫"三株口服液"的保健品。

  十五年前,就是这样一个来自山东的小瓶瓶口服液开始红遍全国,进而横扫保健品行业。从1994年到1997年间,它创造了超过48亿元的净资产。1996年,其销售额更是高达80亿元人民币。在当时的中国,三株是一个可以感知的神话。创造这种奇迹的是吴炳新团队和该团队缔造的"三株帝国"。

   1938年出生的吴炳新,先后在内蒙古矿务局、包头阀门厂等单位从事财务、党务工作。因病退休后,吴炳新做过豆芽等生意。

   1989年吴炳新与儿子在安徽淮南注册一家公司,成功代理保健品“昂立一号”。1992年,吴炳新来到济南,在济南注册成立了“大陆拓销有限公司”。

   1994年8月8日,吴炳新父子以30万元人民币创办“三株实业有限公司”,并推出核心产品“三株口服液”。

  吴炳新父子凭借“三株口服液”一种产品,在公司注册当年便实现了1.25亿元的销售收入。1995年达23.5亿元,1996年更是高达80亿元。1996年的中国,距离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不过四年多。80亿元的销售额,三年累计上缴18亿元的利税,在当时的中国,三株是一个可以感知的神话。

  曾任三株中层的乔文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起当时的情况,仍然激动万分:“就是在最偏远的乡村,如果有两个三株人,他们也会在早8点前上班,互相督促学习。每个人都好像为了一种理想在奋斗!那里有光荣和梦想。”

  三株的迅速崛起与成功,“吴氏营销”的贡献占绝大比例。1994年的中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时期。但从机关单位走出的吴炳新,却将一套毛泽东式的军事管理思想,应用于产品营销与拓展,创出了许多独特有效的营销模式。

  曾任三株中层的乔文泉,像众多从三株走出去的人一样,已自立门户,创办公司。一说起当时的情况,他仍然激动万分:“就是在最偏远的乡村,如果有两个三株人,他们也会在早8点前上班,互相督促学习。每个人都好像为了一种理想在奋斗!那里有光荣和梦想。”

  在三株供职四年,曾任三株新事业山东区域总经理的武英杰这样描述自己所感受的三株:“过去在三株没有感觉自己学到什么,离开三株以后,在和别的公司合作时才发现,原来三株公司当中一些基本的习惯都被很多人看好,比如说一个简单的工作计划:日计划,周计划,月计划。随着阅历的增加和总结能力的加强,越来越感到曾经三株的企业理念和管理经验是可以经久不衰的。”

   三株口服液在一瞬间消失,三株帝国轰然倒塌,三株最终没有逃出保健品行业“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定律。

  此时的三株俨然是中国保健品行业不可超越的帝国。此时的吴炳新也意气风发。他不但要打造“三株日不落王国,还要进军世界500强”。未等这个伟大的口号实现,湖南常德一位老汉的死亡,却诱发了三株帝国的崩溃。据当时的媒体报道,1996年6月,湖南常德汉寿县退休老船工陈伯顺用428元买回10瓶三株口服液。在服用完第8瓶后,陈伯顺全身溃烂,流脓流水,9月3日陈伯顺死亡。

  死者家属将所有的怒气撒向三株,他们将三株告上了法庭。常德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三株败诉的一审判决,三株向死者家属赔偿29.8万元。1998年4月,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对三株与陈伯顺一案作出终审判决,三株胜诉。三株虽然打赢了官司,市场却远它而去。

   1998年4月,在常德市中级人民法院宣判一个月后,三株月销售额从数亿元跌到不足1000万元。1999年,三株200多个子公司停业,几乎所有的工作站和办事处全部关闭。三株口服液的制造工厂全面停产,库存积压价值7亿元。

  三株口服液在一瞬间消失,三株帝国轰然倒塌,三株最终没有逃出保健品行业“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定律。虽然至今吴炳新本人在接受采访时依然坚信三株从未失败,三株淡出人们视野的现实却不可回避。

  中国保健协会秘书长徐华锋也曾这样表示:“当今保健品业很多的营销骨干都是三株当年培养出来的,三株是保健品行业的‘黄埔军校’。”

  三株沉寂后,许多原来的高、中层纷纷出走。他们或自己创业,或者在其他公司出任重要职务。三株像一个不断裂变的细胞,它生出了许多优秀的营销人才。

  中国保健协会秘书长徐华锋也曾这样表示:“当今保健品业很多的营销骨干都是三株当年培养出来的,三株是保健品行业的‘黄埔军校’。”

   2008年6月21日,一次规模空前的“三株同仁大会”在济南召开。武英杰讲述自己参会前的感受:“马上就要动身了,心中竟然有隐隐的期待和不安,好像上大学时候的第一次假期要回家一样,怎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也许这就是对自己第一个从事企业的怀念和忠诚。”

 帝国的背影 下载 “三株帝国”的背影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某官员曾说:在目前中国医药界,单单靠一个电话和邀请函就能把散落在全国各地曾经的同仁上千人聚集到一起,除了三株,更无他人!

  无论三株的前途如何,是否崛起或是继续沉寂,三株帝国的影子却落在了许多企业的身上。许多企业的营销模式上,都有着一枚叫做“三株”的图章印记。三株军团依旧活跃在中国商界,这便是一个企业最大的荣耀。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37651.html

更多阅读

成功很难,失败很容易7 三株集团三年辉煌后的没落 三株

源自 :五叶神--2010投资新疆股 作者:五叶神脆弱的三株“帝国”在中国企业群雄榜上,三株也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名字。1994年8月,当吴炳新、吴思伟父子在山东济南祭起“三株口服液”大旗的时候,中国的保健品市场已经进入到了退潮期。在此

三株口服液的死亡与反思 三株口服液是传销吗

一、前言在中国企业群雄榜上,三株曾经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但到了1997年,三株的全国销售额却比上年锐减10个亿。1998年,在常德又闹出“八瓶三株口服液喝死一条老汉”事件,接着,又传闻三株申请破产的消息。1999年,三株的200多个子公司已

三株:“盛极而衰”的背后

 文/萌雅      陈小姐还记得十多年前刚参加工作,第一次给父母买保健品,在商店里一堆保健品牌中挑花了眼,最后选了三株口服液。“当时三株口服液非常火,几乎是无人不知。”事实上,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保健品已在全国风行一时

三株集团董事长吴炳新:72岁重建“三株帝国”

11月20日,吴炳新坐在《中国周刊》记者面前,脸上没有一丝疲惫。尽管刚刚过去的六天,他是这样度过的——   上一个礼拜六晚上的11点,结束市场考察的吴炳新,从哈尔滨飞回济南。在济南只待了一天,周一早上6点,他飞去上海参加生态美化妆品的

声明:《帝国的背影 下载 “三株帝国”的背影》为网友单雨徒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