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危机困难模式 珠三角模式给中国种下了深刻危机



------驳“珠三角困局是整个中国经济的困局”论之三

 

有专家预言,美国次级债的影响远远没有释放,今年可能是刚刚开始。也有专家预言,出口导向型的增长模式在2006年基本上走到了尽头,2008年中国经济发动机将向国内消费主导型经济转换。美国向信用分数较低、收入证明缺失、负债较重的人提供房贷。房市火爆,银行可借此获得高额利息;房市低迷,客户负担逐步到了极限,大量违约客户出现,不再支付贷款,造成坏账。此时,次级债危机就产生了。

如果,非要把美国次级债和中国的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这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扯在一起,那必须找到充足的理由和现实的根据。

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曾经表示,次贷危机不会对中国的金融和居民生活有很直接的影响,但次贷危机可能会影响到欧美国家对中国产品的需求。那么既然谈到“次贷危机可能会影响到欧美国家对中国产品的需求”,那么,从经济危机发生的普遍规律,以及中国半市场化经济的特点分析,理所当然直接受影响的区域应该首先是以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为主要特征和增长渠道的“珠三角”和“泛珠三角”区域。

次级债大面积发生的直接后果就是经济的大面积衰退。什么叫衰退?按照经济学定义,要连续两个季度GDP增长低于零,负增长或者零增长。

研究美国的次级债必须跳出次级债的圈子,在美国次级债的问题不是次级债本身,而是房地产问题,看清楚这一点非常重要。

美国房价从1996年开始上涨一直到去年。在房价一直快速上涨的过程中,住房抵押贷款风险非常小:假如有什么原因导致贷款者还不起钱了,房产证是在贷款抵押公司手上,大不了把房子卖了。因为只要价格还在涨,就能赚钱。贷款抵押公司又把这笔钱打包成债券。买了债券的人也不担心。但问题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美国房地产价格终于下跌了。下跌百分之五左右,而且利率提高,使得借了次级债的这些人还不起钱了,房价又继续下跌,房子卖出去也不值那么多钱。这时银行次级债就出现了问题。次级债的出现一般是因房地产经济的衰退而爆发,然后波及其他领域,最后导致某个地域或整个国家的经济衰退。美国整个经济趋势正在朝这方面走。

曾经有人研究得出结论,美国经济的衰退首先出现在佛罗里达州跟加利福尼亚州这两个州。美国经济毕竟是世界经济火车头,一旦衰退,欧洲经济首先就会受到很大影响。事实上,欧洲很多国家,爱尔兰、英国等也处于房地产泡沫破灭的过程中,所以也会接着出问题。现在,日本经济也在放缓。也就是其他发达国家都跟着美国经济一起动荡。

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日前在公开场合表示,中国不会发生次贷危机。他的这一观点其实得到很多金融行业管理层的赞同,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的首场记者招待会上也指出,中国从来没有“零首付”买房,首付款基本在三成左右,中资银行的房贷比例并未达到1/3,房贷发展比较健康。但是,无论我们如何嘴硬和坚强,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确实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刘明康还算客观和负责任地指出,进出口贸易对中国经济非常重要,去年经济的增长,有2.5个百分点是进出口拉动的,现在,出口增长的速率已经下降到23%,“今年我们的测算,出口有可能下降到百分之十几,甚至有可能出现一位数的增长。”刘明康表示:“所有出口导向型的企业,就业有可能出现很大的问题。”

从出口主导型改为国内消费主导型的过渡实际上是一个城市化的过程。换句话说,在转型的过程中,国家可能要通过它宏观财政调控,来推动更快的城镇化的发展。

 

基于这一点,笔者认为刘明康的理论推断是客观真实的,因为2007年度特别是2008年以来,发生在“珠三角”和“泛珠三角”区域的成规模的企业倒闭和外迁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但在中国,目前我们看到的情况,直接影响的还只是沿海区域的出口企业。为什么没有“普及”呢?笔者认为这是由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布局和步伐所决定的,因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市场化、国际化、城镇化程度是分阶段的、划区域的、不纯粹的,这就是中国和美国以及其他西方国家的最大不同。或许正是基于这样的区域发展不平衡格局,将来我们才有可能抵挡日益逼近的全球金融风暴和经济危机,自救的力量才会更大,因为破立的因素很大程度在自身。

但毕竟在中国像“珠三角”和“泛珠三角”区域这些地方是难于幸免的。在这个曾经辉煌一时的“经济和政治特区”,长期的固守的“三来一补”模式和出口导向模式,可以说多少年来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其他的可能的资源支持出口行业的发展,其结果是,引领中国进出口占GDP的比重达9%,而国际的通行标准在3%以下,相应的,国内消费占GDP的比重仅为42%,而国际平均水平则在60%。换句话说,“珠三角”和“泛珠三角”过去高速的经济发展,是以牺牲国内消费而来支持出口为代价的。

另一个最可怕的后果,就是由于长期急功近利地扮演着世界工厂,没有远见没有主动借势进行自主创新,长期处于低附加值的制造环节,“制造依赖”使“珠三角制造”企业,常常只能赢得产业价值链末端的5%利润,更多的95%部分,被处在拥有品牌和技术高端环节的外资和外国企业占有,直至由于今天美国次级债的影响,一度出现了的“制造困局”。“制造困局”已经成为珠三角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全球化竞争面临的最大难题。“制造依赖”直接导致的结果是技术依赖、设计依赖、创造依赖,最终使得生产成本提升,制造环节拖沓,影响企业的发展规模与速度。在“珠三角”和“泛珠三角”经济高速发展的深层中,自己为自己乃至中国种下了深刻的危机!这也是“珠三角”做为中国改革开放排头兵、“经济政治特区”最大的失误和失败,没有把握好消化和转化的尺度,没有把握好借力和自强的尺度,没有把握好短期效益和长远效益的尺度,或者根本没去把握。在眼前利益和政绩利益面前,“珠三角”和“泛珠三角”区域和曾经操控这个区域的决策者扮演了改革开放的“新洋务派”。

 巨人危机困难模式 珠三角模式给中国种下了深刻危机

但危机毕竟不是死机,困局不是死局。危机是危险和新机遇的分界线,困局是困难和新格局的分水岭。从“制造依赖”到“创造时代”,从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向国内消费主导型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珠三角企业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2008年可能是一个关键的转型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37370.html

更多阅读

上海模式的中国乌托邦叙事 上海乌托邦

内容提要近代上海被认为是中国最黑暗的城市,却寄寓着中国人对未来社会最天真的幻想,为中国乌托邦叙事提供了尺度与向度。上海模式的中国乌托邦叙事所提供的未来世界是现实上海的再造,包含更好的空间和更好的时间,具有世界性的眼光和进化

声明:《巨人危机困难模式 珠三角模式给中国种下了深刻危机》为网友江畔何人初见月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