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三方支付产业迅猛发展,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截至到2008年底,中国网上支付市场交易额规模预计将达2743亿元,相比2007年的976亿元,年同比增长高达181%。不过我们也看到了,由于国内还没有相关的准入门槛,第三方支付市场上有高达四五十家公司,鱼目混珠,滋生了很多问题。该如何规范电子支付业务开展、防范支付风险、保证资金安全、维护广大用户的合法权益,已成为影响我国电子支付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央行对这一产业的规范——《支付清算管理办法》已经是呼之欲出了。
央行在2005年就已经起草了《支付清算管理办法》,多次下发征求意见,力求完善,适应第三方支付市场发展。央行有关人士已经多次表态,《支付清算管理办法》即将出台,对第三方支付实施牌照制已经成为必然。
牌照制实际上就是央行对第三方支付市场所设置的市场准入门槛。这个门槛会有多高,在《支付清算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可见端倪。从规范支付服务市场,防范清算风险这一目的出发,第三方支付牌照发放最注重的是在支付企业的运营能力与安全保障、风险控制能力。
首先,第三方支付企业的运营能力是保障产业的健康发展,维护用户利益的必要保证。第三方支付市场迅猛发展,不少规模小的企业连赢利模式都没有寻找到都想插进来分一杯羹,以至于现在这一市场上几十家企业混战,大多靠免费来竞争。这就带来了,第三方支付市场表面上规模巨大,实施上绝大多数厂商都缺乏赢利能力,普遍亏损。这对于第三方市场的健康发展以及用户的利益保护是相当不利的。
第三方支付牌照制一个方面会对支付企业的最低注册资本有比较高的要求,另一个方面会对支付企业的长期运营能力也提出要求。在《支付清算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我们已经看到了一家全国性的第三方支付企业注册资本最低限额高达1亿元人民币,这是一个相当高的门槛,目前不少的企业都无法达到。相比之下,央行对支付企业日后的长期运营能力更为看重。只有在一个成功的赢利模式基础上,第三方支付产业链上的商户、用户、银行以及平台的各方利益才能得到保障,产业才会实现可持续性发展。这就要求第三方支付企业必须寻找到一个赢利模式,形成差异化竞争。象环迅支付(IPS)就注意到国内电子客票这一在线支付巨大市场,开发出C.A.T. 支付、国际信用卡支付(ICPAY)等系统,成为这一市场的霸主。
其次,第三方支付企业必须具备完整的安全保障体系和风险控制标准。这是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一个必备条件,直接关系到第三方支付市场秩序的稳定。第三方的安全问题由来已久,直接关系到用户对这一服务的信任。第三方支付企业必须加大在安全保障和风险控制方面的投入,以应对央行的要求。那些在安全保障和风险控制方面有着良好表现的企业,未来的发展必然占得先机。据了解,去年年底,国内几家主要的独立第三方支付厂商都同时参加了国际金融类资质PCI-DSS认证的申报,而最终通过的只有环迅支付一家。这一个方面是对环迅支付的安全水平的一次肯定,另一个方面也反映出我国第三方支付行业在安全问题还需要花大功夫。
由此可见,第三方支付牌照的颁发将会对企业的运营和安全风险控制能力提出更严格的要求,势必就会淘汰一部分企业,而另一部分企业会跳出目前的市场同质化竞争,推出具有成功的商业模式、安全性更强的产品,第三方支付市场由此就会进入第三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