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可变资本 可变资本与积累(一)



  《理论经济学》第四编(下)社会再生产考察(14—19章)

  第十九章第一节、第二节

  第十九章介绍

  从本章所作的社会再生产计算和补充分析可知,社会再生产的基本条件,一、二部类间的交换和一、二部类内部的交换关系,就是马克思所已阐明的各项基本规律。本章对可变资本与积累的关系的补充研究则表明,可变资本的积累计入剩余价值资本化的总量,使资本的名义积累率相应提高了。就是说,实际的积累率并没有以这种方法计算显示的那么高,社会总产品价值的增长速度也因此而有差异。有鉴于此,严格地讲,运用马克思的再生产表式所作的关于积累和总产品价值增长的计算,均应有所修正。但这种修正也不会影响那里所阐述的基本论点的正确性。

  关于可变资本的性质、它的范畴含义、它在资本主义生产中的地位,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已作了详细的考察。现在看来,对可变资本与资本积累的关系,尤其是可变资本与存量资本积累的关系,有必要再作分析。为此,要较多地摘引马克思的有关论述。

  一、可变资本的性质

  “从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来看,一方面是生产资料(劳动资料和劳动材料)即不变资本,另一方面是劳动力即可变资本。”(《资本论》第二卷241页)

  “可变资本是资本家同时使用的全部劳动力的总价值的货币表现。”(《资本论》第一卷336页)

  “劳动力是可变资本在生产过程中的存在形式。”(《资本论》第一卷647页)

  “可变资本,从价值方面看,这个资本等于该生产部门使用的社会劳动力的价值,也就是等于为这个社会劳动力而支付的工资总颜。从物质方面看,这个资本是由发挥作用的劳动力本身构成的,即由这个资本价值所推动的活劳动构成的。”(《资本论》第二卷439页)

  “可变资本在资本家手中作为资本执行职能;在雇佣工人手中则作为收入执行职能。

  可变资本首先作为货币资本存在于资本家手中;当资本家用它来购买劳动力时,它作为货币资本执行职能。只要它以货币形式保留在资本家手中,它就只能是以货币形式存在的既定价值,所以它是一个不变量,而不是一个可变量。它只是一个可能的可变资本——这正因为它可能转化为劳动力。它在抛弃货币形式以后,在转化为劳动力,并作为生产资本的组成部分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执行职能以后,才成为现实的可变资本。”(《资本论》第二卷490页)

  “由于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对价值的形成,从而也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起着不同的作用,所以它们作为预付资本价值的存在形式,就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其次,作为生产资本的不同的组成部分,它们还有以下的区别:生产资料在它为资本家所有时,即使在生产过程之外,也仍然是它的资本,劳动力却只有在生产过程之内,才是单个资本的形式。如果说劳动力只有在它的卖者即雇佣工人手中才是商品,那末相反,它只有在它的买者手中,即暂时握有它的使用权的资本家手中才成为资本。”(《资本论》第二卷44、45页)

  “变为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改变自己的价值。它再生产自身的等价物和一个超过这个等价物而形成的余额,剩余价值。这个剩余价值本身是可以变化的,是可大可小的。这部分资本从不变量不断变为可变量。因此,我把它称为可变资本部分,或简称为可变资本。”(《资本论》第一卷235、236页)

  从这些非常明确的论述可知:(l)所谓可变资本,就是在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工人的劳动力,或者说是被资本家生产地使用的工人的劳动力。(2)雇佣工人的劳动力是特殊商品,是能生产超过自身价值的特殊商品。(3)资本家用以支付给工人的货币,在资本家手里只是货币资本,至多只是可能的可变资本,但决不是现实的可变资本。

  “工人只是在自己的劳动力发挥了作用,把它的价值和剩余价值实现在商品上以后,才得到报酬。因此,工人既生产了我们暂时只看作资本家的消费基金的剩余价值,也生产了付给他自己报酬的基金即可变资本,而后者是在它以工资形式流回到工人手里之前生产的,只有当它不断地再生产这种基金的时候,他才被雇用。”

  “当工人把一部分生产资料转化为产品的时候,他以前的一部分产品就再转化为货币。工人今天的劳动或下半年的劳动是用他上星期的劳动或上半年的劳动来支付的。只要我们不是考察单个资本家和单个工人,而是考察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货币形式所造成的错觉就会立即消失。资本家不断地以货币形式发给工人阶级票据,让他们用来领取由工人阶级生产而为资本家阶级所占有的产品中的一部分。工人也不断地把这些票据还给资本家阶级,以便从资本家阶级那里取得他自己的产品中属于他自己的那一部分。产品的商品形式和商品的货币形式掩饰了这种交易。

  因此,可变资本不过是劳动者为维持和再生产自己所必需的生活资料基金或劳动基金的一种特殊的历史的表现形式;这种基金在一切社会制度下都始终必须由劳动者本身来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基金所以不断以工人劳动的支付手段的形式流回到工人手里,只是因为工人自己的产品不断以资本的形式离开工人。”(《资本论》第一卷622、623页)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一切国家里,给劳动力支付报酬,是在它按购买契约所规定的时间发挥作用以后,例如,在每周的周末。因此,到处都是工人把劳动力的使用价值预付给资本家;工人在得到买者支付他的劳动力价格之前,就让买者消费他的劳动力,因此,到处都是工人给资本家以信贷。这种信贷不是什么臆想,这不仅为贷方碰到资本家破产时失掉工资所证明,而且也为一系列远为经常的影响所证明。”(《资本论》第一卷197、198页)

  “在工人手里,劳动力仅仅是可以出卖的商品,他就是靠出卖这种商品为生的,因此,这种商品就是他的收入的唯一源泉。劳动力只有在它的买者资本家手中,才执行可变资本的职能。资本家只是在表面上预付劳动力的购买价格,因为它的价格已经事先由工人提供给他了。”(《资本论》第二卷411页)

  “我们把产品——生产过程的结果——分成几个量,一个量只代表生产资料中包含的劳动,或不变资本部分。另一个量只代表生产过程中加进的必要劳动,或可变资本部分。最后一个量的产品只代表同一过程中加进的剩余劳动,或剩余价值。这种划分很简单,但又很重要,这一点在以后把它应用到复杂的尚未解决的问题上时就可以看出。”(《资本论》第一卷249页)

  “产品中代表已经支出的工资的价值部分,即补偿工资的价值部分,在我们假定再生产按相同的规模并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的时候,会转化为工资的价值部分,首先会作为可变资本,作为必须重新预付在再生产上的资本的组成部分流回。这个组成部分执行双重职能。它先以资本的形式存在,并且作为资本和劳动力相交换。在工人手里,它转化为工人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所取得的收入,并且作为收入,转化为生活资料并被消费掉。这个双重过程,是以货币流通作为媒介表现出来的。可变资本要用货币预付,作为工资支付出去。这是它作为资本的第一个职能。它和劳动力相交换,并转化为这种劳动力的表现,即转化为劳动。这是从资本家方面来看的过程。但是第二,工人会用这个货币来购买自己生产的商品产品的一部分,这部分是用这个货币来计量的,并且由工人作为收入来消费。如果我们在想象中把货币流通撇开,那末工人的一部分产品就是以现成资本的形式存在资本家手中。资本家把这个部分作为资本来预付,把它付给工人以换取新的劳动;而工人则直接地或者通过同其他商品的交换,把它作为收入来消费。因此,在再生产中要转化为工资,转化为工人收入的那部分产品价值,首先以资本的形式,更确切地说,以可变资本的形式,流回资本家手中。它以这种形式流回,是劳动作为雇佣劳动、生产资料作为资本、生产过程本身作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不断重新再生产出来的一个重要条件。”(《资本论》第三卷949、950页)

  “如果象斯密那样,不是把投在劳动力上的价值,而是投在工人的生活资料上的价值,规定为生产资本的流动组成部分,那就不可能理解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的区别,因而也就不可能理解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本身。”(《资本论》第二卷238页)

  “除了剩余产品转化为追加资本时所表现出来的物化劳动的积累以外,还有工人技能的不断积累,其方式是把已获得的技能传授给正在成长的新一代工人。虽然这种积累在再生产过程中有极重要的作用,但是资本家为此无须花费分文。科学就其被应用于生产的物质过程来说,其积累也与这里的问题有关。这种积累就是规模不断扩大的不断再生产。过去所获得的认识成果被当作认识要素传授下来而再生产出来,并作为这种要素由徒弟继续进行研究。在这里,再生产费用同原生产费用完全不成比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8卷154页)

  由这些论述可知,(1)资本家阶级预付可变资本的形式实际是一个假象。(2)工人以收入形式得到的只是他自己劳动的一部分即必要劳动形成的产品的货币价值。接下来则是工人以货币购买商品的单纯流通行为。(3)工人作为活的劳动力或社会劳动力,以及工人的知识和技能的积累对于社会生产非常重要,但这些积累实际却不必花费资本家一文钱。(4)但是,以货币资本形式预付工人的工资,掩盖了事情的真实性质。(5)从单个资本家或单个企业的角度,更难看清庐山真面目。

  二、资本的积累

  1、货币资本的积累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必然产物与结果,货币资本则是发达的商品生产的必然产物与结果。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更广一点讲,在发达的商品生产社会里,不管货币的具体形式是金货币还是纸币、存款货币,作为生产经营者的资本家总必须周期地拥有可能的可变资本,即预定用于购买活劳动的货币资本。但是,不仅可变资本是如此,不变资本也是如此。资本家手里同样必须周期地拥有用以购买原料辅助材料及劳动手段的货币资本——这是可能的不变资本。从这个角度讲,尽管劳动力是特殊商品,但也只是繁多的商品中的一个特殊种类的商品而已;从商品流通的角度讲,劳动力商品和生产资料商品一样,只是流通的对象。因此,货币资本的积累,从而货币作为流通手段总量的增加,是与整体的资本主义生产规模的扩大相联系的。因为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货币是执行流通手段或支付手段的职能,所以,如果货币的流通速度不变,通货总量的增加就是和社会生产的商品总量的增加相对应的。另一方面,社会总产品并未包括社会全部流通的对象即交易对象总量,比如当前我们关注的劳动力商品就并未包括在内;但是,与此类似,交易的固定资产体系、企业兼并交易或破产交易等,也并未包括在社会总产品之内。至于当代社会的各种金融性交易对象离社会产品的距离大多数更要远得多了。所以实际只能近似地讲,通货总量包括增加的通货量是和社会总产品价值的增加相联系的。就对通货的需要而言,雇佣工人得到货币工资之后多次进行的对消费品的购买行为,比资本家对工人支付工资要更加频繁。但就反映社会生产方式本质而言,对劳动力的购买支付行为无疑更加重要。

  货币的实际形式是贵金属货币还是存款货币或纸币,对于社会生产的影响有颇大的差别,马克思那时假定是金货币。但不管社会现实的货币形式是存款货币、纸币或贵金属货币,由货币的流通或货币资本的运动而实现的社会实际价值的流动,就其中所完成的货币本身的运动而言,也总是需要耗费相应的社会劳动的。作为实际的生产过程的媒介,这属于非生产性的生产费用。很明显,和贵金属形式的货币相比,存款货币或纸币作为实际生产的媒介费用要小得多,在作理论分析时可以忽略不计。金或银作为货币商品价值昂贵,但历史地讲,当贵金属货币还是货币的主要形式时,社会生产要么尚处于较落后状态,要么步入快速发展期不久。但略为分析一下因货币形式而产生的社会费用也还是有意义的。当金货币是货币的主要或重要形式时,它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可以这样来理解:金的生产,除了作为消费资料产品和生产资料产品的需要之外,是作为特殊的生产资料即金货币商品来生产的。比如金货币生产者的年产品为Ⅰ50c+10v+10m=70。大致说来,其中的50c为第一部类所需要,一部分作为损耗的金货币的代替者,另一部分则作为追加的金货币;10v+10m为第二部类所需要。金货币商品生产者由此种交换实现了消耗的生产资料的补偿,并得到了积累所需要的生产资料;金货币生产企业的资本家与雇佣工人通过交换,得到了相应的消费品。无论第一部类还是第二部类的非金货币生产企业,都是以剩余价值的一部分来交换补偿磨损与积累所需要的金货币商品。从全社会的角度讲,金货币商品生产者作为第一部类的一个特殊部分,会因此而使第一部类在社会总生产中所占比例相应增大,这实际是社会劳动的额外耗费,非贵金属货币形式对社会商品或类商品流通的媒介职能所耗费的社会劳动,性质上与以上所述是一样的,只不过占用与耗费的社会劳动量相对小一些就是了。假如原来社会再生产表式如下:

  Ⅰ.6000c+1200v+1200m=8400

  Ⅱ.1800c+360v+360m=2520

  社会产品总额10920,第一部类占76.92%,Ⅰ(1200v+1200m)-Ⅱ1800c=600,这是社会用于积累的生产资料。现在假定,社会的一部分企业是生产金货币商品的,一是为弥补流通货币的磨损,二是作为增加的金货币量,二者合计生产规模为Ⅰ50c+10v+10m=70。并假设其他条件不变,包括社会用于一般积累的生产资料的价值量保持不变。因此,第一部类所占比例必须额外增大,第二部类比例则相应降低。总的再生产表式如下:

  Ⅰ.6000c+1200v+1200m=8400

  Ⅰ.50c+10v+10m=70

  Ⅱ.1750c+350v+350m=2450

  全社会生产总额10920,第一部类占77.56%,和原来相比增大0.64个百分点。金货币生产企业的产品总量中,Ⅰ50c是与Ⅰ1200m中的相应部分进行交换,因为金货币生产企业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只能来自于第一部类,第一部类企业所需要的金货币商品也由此得到满足。金货币生产企业Ⅰ(10v+10m),是和Ⅱ350m的相应部分进行交换,金货币企业的雇佣工人和资本家所需要的消费资料自然只能来源于第二部类,第二部类的企业则通过交换得到了相应的金货币商品。由以上所述可见,与金货币商品生产相联系的交换关系确有其特殊性,从全社会的角度讲,这实际是剩余价值或新创造价值的额外耗费。由此还可以得出结论:即使社会总的生产规模保持不变,为弥补存量金货币的磨损,第一部类的Ⅰv+Ⅰm还是必须略大于Ⅱc。如上所述,金货币商品生产企业是第一部类的一个特殊部分。

  如果资本总额仍然等于7800c+1560v,原来简单再生产表达式如下:

  Ⅰ.5571.43c+1114.29v+1114.29m=7800.01

  Ⅱ.2228.57c+445.71v+445.71m=3119.99

 什么是可变资本 可变资本与积累(一)
  现在,把对金货币磨损的补偿生产考虑进去,简单再生产的表达式如下:

  Ⅰ.5571.43c+1114.29v+1114.29m=7800.01

  Ⅰ.50c+10v+10m=70(金货币年生产量)

  Ⅱ.2178.57c+435.71v+435.71m=3049.99

  很明白,第二部类的生产总量因金货币的补偿生产而相应减少了。就其性质而言,这属于社会的非生产性生产费用,生产纸币、辅币的社会费用性质与此是相同的。

  2、可变资本的积累和存量资本的积累

  现实的可变资本,正是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实际地执行着职能即实际地从事着生产劳动的相应的雇佣工人。十分明白,这样的可变资本的积累,和以生产资料为载体的物化劳动的积累,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别。当雇佣工人获得了自己劳动力的等价物货币工资,随后用这些货币收入购买消费品,他所过的是与社会发展水平相联系,尤其是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必要的劳动者的生活——劳动者家庭的生活。在这过程中,完成了他作为雇佣工人的劳动力的再生产。在这样的实际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时时再生产着体力合格、知识和技能得到更新的劳动力;社会劳动力总数也时时发生着变化——到目前为止,劳动力总数往往有所增长。所谓社会生活,广义地讲也包括了雇佣工人的生产劳动。因此,劳动力作为可变资本的积累,资本家除了以工资形式支付给工人,不需要他从已占取的剩余价值中再花费什么。这就是说,从社会的年产品讲,其中产品v确是为雇佣工人所消费的,但这是工人的必要劳动所生产的,并将为工人所消费,不可能因此而形成物化劳动的积累。工人对消费资料的消费结果,才是作为可变资本载体的劳动力的再生产与积累。因此,从实际生产的角度来看——这是十分重要的——为再生产的扩大,并不需要物化劳动形式的可变资本的积累,而只能是活劳动形式的可变资本的积累。至于工人将要购买但尚未购买的相应的消费资料商品,正是社会总产品中的产品v的一部分,此时它是相应企业的商品资本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角度看,为了正常地维持一定的生产规模或营业规模,某个企业或某个资本家——更推而广之,从全社会的角度讲,必须有那些存量资本呢?就可变资本讲,假如资本家确是为雇佣工人垫付了一定量的工资,那末,这垫付的工资量就是资本家必须支付的存量可变资本。这时候,资本家之所以必须垫付一定量的工资,合理的前提是,他雇用的劳动力支出的活劳动尚凝固于在制品、产成品阶段。因为不同生产部门产品的生产时间及流通时间有长有短,所以资本家必须支付的可变资本存量价值也有大有小,而从全社会讲,这样凝固的可变资本存量价值会有一个平均数。那末,与存量可变资本相对应的不变资本存量价值有多大呢?显然就是已经购进的劳动材料和劳动手段,且尚未转化为销售产品的那些生产资料的价值。

  刚才所述是假定,资本家或多或少是垫付了(预付了)一定量的工资。但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国家里,劳动者得到工资,都是在自己实际支出了一定量的活劳动之后,因而实际是工人给予资本家信用,而不是资本家给予工人信用。所以,对于资本家是否支出了存量可变资本问题,还必须再作考察。

  从实际生产过程来看,只要雇佣劳动者得到工资收入是在支出了一定量活劳动之后,资本家就没有预付可变资本。那末,劳动者支出的活劳动现在是体现为什么了呢?从持续推移的生产过程来看,劳动者所支出的活劳动,要么作为新创造价值已经由销售的产品得到实现,要么凝固于在制品、尚未销售的产成品或储存的劳动材料等生产资料中。不管属于那一种情况,有一点总是肯定的:相应的活劳动已经转化成了物化劳动。而从不断推移的生产过程来看,储存的生产资料、在产品、使用的劳动手段正是全部存量生产资料的现实形态。因此,讲到社会的存量资本或物化劳动的积累,不仅是指资本家(企业)购买或自制的劳动材料和劳动手段所包含的价值,而且是指,购买或自制这些生产资料之后新凝固的物化劳动——存在于在产品、储存的生产资料、使用的劳动手段中的新凝固劳动。作为不断推移的生产过程,储存的生产资料、在产品、使用的劳动手段,总是必须的三大类存量生产资料。它们是社会物化劳动的体现,是社会存量资本的物质载体。而真正属于资本家所有的存量资本是小于社会的存量资本,因为即使撇开其他因素,社会的存量资本中也已包含了一部分新凝固的价值等于应支付给工人工资的物化劳动。——同时还包含了一部分新凝固的剩余劳动。新凝固的代表价值v的那一部分,其实是属于雇佣工人劳动力价值的相应部分,因而是要支付给工人的。无论如何,有一点已经阐明:撇开单纯货币形式的资本,资本家占有的社会资本的价值,就是以存量生产资料为载体的资本价值,这时候,将要支付但尚未支付的可变资本的相应等价物,也已经凝固在存量生产资料中。所以,当资本家为了扩大再生产,将一部分占取的剩余价值转化为追加资本的时候,实际也只是将相应的剩余价值转化为追加不变资本,从而存量生产资料的价值相应增长,实际不必有剩余价值向可变资本的转化。可变资本当然是客观存在的,可变资本的新的积累也是客观存在的,但那实际上不必花费一文剩余价值。那末,可变资本的积累是怎样实现的呢?随着积累用的追加的生产资料投入新的生产过程,从而随着存量生产资料总价值的增长,如果社会有现成的可供增加的劳动力,从而,与生产过程中的存量生产资料价值的增长相比,社会的现役劳动力总量虽然不是成同一比例的增长,但实际也是增长了,——这也就是作为雇佣的劳动力的可变资本总量的增长。至于在此过程中劳动者知识技能的提高,则是同一件事的不同侧面。归雇佣劳动者消费的产品的价值总量也相应增长,但那是劳动者自己生产出来的,是必要劳动的体现,直接地讲,这和剩余价值向追加资本的转化没有关系。另一方面,其他条件一样,年产品价值总量中产品v量的增加,又正从一个侧面表示着社会的可变资本总量的增大;社会的存量生产资料价值,与同一时点的雇佣劳动力总数则是直接对应指标;从实际生产过程的角度讲,价值增加了的生产资料总量,要由相应的劳动力来推动,在此是由总数有所增加的活劳动来推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37132.html

更多阅读

观察与思考 趣味营销观察与思考(一)

微信、微博,谁灭谁   阿(阿里)Q(QQ)这个词整合得不大好听。商家各自为战无可厚非,就是别象当年和360那样小孩子家家,上帝们会笑的。微信和微博,都只是一只翅膀的天使,谁也灭不掉谁,谁也不是世界的主宰,不牵手也要大度些。说起来,两个IT行业

商务谈判前的准备工作 谈判前应该准备什么?(一)

“不打无准备之仗”,对于商务谈判,这句话同样正确。在商务谈判开始前,应该准备什么,或许很多人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准备靠自觉,谈判靠感觉,结果靠知觉,难以达到目的。本篇中,作者对商务谈判前需要做什么准备进行表述与解释,供大家参考借鉴

动漫图片男生帅气霸气 伊利新帅潘刚的杀气与和气(一)

 虽然没开个好头,但却有一个好的收关。  在2006年央视黄金资源广告招标会上,年仅35岁的伊利董事长潘刚出手就充满“杀气”。  伊利此次以比蒙牛多1000万的代价赢得了历来被认为央视最为黄金的时段——新闻联播与天气预报一年的

声明:《什么是可变资本 可变资本与积累(一)》为网友神龙摆尾游九天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