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降低生产损耗 生产资料的非自偿性损耗(四)



  《理论经济学》第五编非自偿性损耗及其抵补(第20章)

  第二十章第四节

  四、非自偿性损耗对劳动

  生产率长远发展的限制

  无论生产资料的自偿性损耗,还是非自偿性的损耗,其所发生的对象都是社会的全部生产资料。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现实存在的生产资料总量有增大的趋势,一定数劳动力在同样长度期间消费掉的生产资料也有增大的趋势。就存量生产资料而言,显然,如果非自偿性损耗率为一定,非自偿性损耗的绝对量就必定会随现存生产资料总量的增大而增大。这是限制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重大因素。因为归根结底积累只能来源于常年劳动即新创造价值总量,而劳动力总数和每个劳动力的年劳动时间不变,社会的新创造价值总量并不会因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发生变化。这样说来,如果存量生产资料的非自偿性损耗率不变,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而形成的存量生产资料价值的增大,全社会非自偿性损失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就可能快速地增大,越益严重地限制提高劳动生产率所必须的追加生产资料的生产。这个问题显然十分重要。但实际上还有起着相反作用的重要因素。这就是,作为一般趋势,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诸如生产结构调整引起的非自偿性价值损失量、社会性因素引起的非自偿性价值损失量,都呈减少趋势,这是节约社会劳动的必然结果。另外同样重要的是,人类控制、降低意外灾害的能力也将越来越强,从而损失量也呈减少趋势。所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存量生产资料的非自偿性损耗率z%就呈降低趋势。

  概括地讲,我们当前要研究的问题是:已知,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活劳动总量或劳动力总数即n总量相比,循环生产所需要的存量生产资料价值a有增大的趋势,而a的非自偿性损耗率则有降低的趋势,这时候,存量生产资料价值的非自偿性损失总量将怎样变化呢?尤其是,瞻望极遥远的未来,例如几百年、几千年、甚至几万年以后,z总量将呈怎样的变化趋势呢?现在无法得出确切的结论。基础性原因是,和未来人类社会的高度发展相联系,象结构性和社会性原因引起的损失率将降低到怎样小的程度,现在不可能作出预测。类似地,对各种意外的灾害性损失的控制与减少,会进展到怎样的程度,也不可能现在作出预测。而这些都是影响z总量大小的基本原因。

 如何降低生产损耗 生产资料的非自偿性损耗(四)
  但是,如果从数学角度分析,很明显,一旦z总量等于或大于n总量,则既不可能有正常的消费资料的生产了,也不可能有正常的追加生产资料的生产了。因为n即新创造价值总量将只够全部用于填补现存生产资料的非自偿性损失,甚至还不够。社会生产也就不可能继续正常地进行了。a/n和c/n都将不是呈增大趋势,而是呈降低趋势了。——这当然是违反社会发展的规律和一般趋势的。所以反过来,现在由此就可以乐观地得出结论:作为必然的、一般的趋势,无论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发展到怎样的高度,生产资料的非自偿性损失总量不会趋向等于或大于n总量即新创造的价值总量。不过,就例外、个别的情况讲,却完全有可能。就是说,可以设想,某年甚至某几年生产资料的非自偿性价值损失总量超过了常年劳动量n。这也不值得奇怪,因为社会生产的发展本来就是曲折的过程。

  由此实际还得到了另外一个十分重要的结论:随着社会生产的迅速发展,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越来越高,非自偿性损失问题对于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将具有更加重大的意义,尽量减少非自偿性损失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将具有越益重大的意义。最主要的,这关系到社会能否稳定、持续地发展,关系到社会能否稳定地、持续地提高劳动的生产效率,尽力避免大的波动。这还包括范围极为宽广的良好有序的自然生态环境——范围之广,太阳系只是地球人类的基本活动基地。

  直接地讲,非自偿性损耗的增加既影响社会公众的生活消费,也势必影响生产资料的追加生产。关于非自偿性损失中的灾害性损失现状,《浙江金融》1999年第4期的一篇文章说,我国每年的灾损占到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5%。如果剔除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折旧,则灾损占国民生产净值(n)的比例还要高于此数。显然,灾损确实不容小视。由上面所作的研究可知,生产资料非自偿性损耗的对象范围是循环生产过程所需要的存量生产资料。与此紧相联系,常年劳动体现为生产资料的部分,并非全部用于扩大再生产(追加的生产资料和新的生产资料),其中的一部分是提供给社会的非生产部门,另一部分抵补现存生产资料的非生产性损耗,余下部分才是真正用于扩大再生产。

  非自偿性损耗本身,确是限制a/n和c/n增长的十分重要因素。此外,还有其他重要制约因素:常年劳动取用量的限制,劳动力的素质,科学和技术的发展状况,社会的组织管理水平,文化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发展程度等众多因素。因此,十分确实的是,我们只能说,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社会教育、文化、管理等方面的进步相联系,a/n和c/n比值都有提高的趋势。至于未来提高的量、程度究竟怎样,自然不可能作出准确的预测。

  另一方面,对于遥远的未来a/n和c/n的增大情况,我们虽然不能指出其极限,但现在已可预见,当上述两值达到非常高的时候——目前无法讲出所谓“非常高”的具体值,——其继续的增长,必定会更加趋缓。这有点类似于经赛、田赛纪录。但我们不必为此费过多心思,人类社会的发展还正早着呢!别的且不论,人类的地外活动,包括星际探测、航行,对太阳系内适合人类生存活动的行星、卫星的改造,将耗费巨额劳动量,是和a/n、c/n的快速增长直接相关的。

  我们在其他地方已经指出,在人类社会发展相当漫长的阶段里,社会劳动区分为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是必然的。从社会主义的实践来看,劳动成果的商品或类商品形式,是社会发展一定阶段生产劳动的必然的社会形式。但劳动的社会形式、交换形式必定会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而发展。可以预见,在社会生产高度发展的遥远的未来,以往和现代意义上的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界限将不再存在,这时候,社会劳动才直接会是一般的生产劳动。但那时,物质产品和非物质性劳动成果的差别还是客观存在的。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持续、快速提高,非物质性劳动成果在社会全部物质性和非物质性劳动成果中占有的地位日益重要;但无论社会生产发展到多么高的水平,物质生产必然是非物质性生产的基础,不仅就物质产品的生产讲是这样,就非物质性劳动成果的生产过程来看也是这样,最后,就人的消费需求的满足讲也是如此。

  就一般生产条件而言,除开相应的劳动力这个条件,与一定数的活劳动相对应的是随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价值总量呈增大趋势的现存生产资料总量。一般地,随着生产过程的进行,存量生产资料是既会有自偿性的耗费,也会有非自偿性的耗费。但是这时候,即使撇开自偿性耗费和非自偿性耗费的差别,也不必问各个部门、各个生产单位具体生产出来的是物质产品还是非物质产品,总之,现存的生产资料总量,随着它们的被消耗,必须由新生产出来的相应的物质产品和非物质的成果来填补。不然的话,一般社会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就不可能正常地进行,尤其不可能在比以往更高的水平上进行了。也就是,和n总量相比而言,作为一般规律——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价值总量趋增大的a总量必须时时得到更新。

  让我们暂且撇开社会的非生产性劳动部门,而只注目于社会的生产劳动部门。一切劳动成果,就其内容而言,仍然可以归结为两大类:物质性的劳动成果、非物质性劳动成果。因为物质产品实际是有形的劳动成果,所以我们可以将非物质的劳动成果简称为无形成果。无论物质产品和无形成果,都是社会人有目的劳动的结果。人的一切活动,要末是人的具体的消费性行为,要末是为消费性行为造成得以实现的条件,后者就是一般生产劳动。人的消费需要是极其多种多样的。例如,普通人实现的星际旅行就是一种消费行为,而专门的星际考察则是一般生产性行为。所以全部劳动成果仍然归结为两大类,一类是满足人的消费需要的劳动成果,包括物质消费品和消费性无形成果——两者可以称为消费成果或一般消费资料;另一类是物质生产资料和生产性无形成果,包括直接用以生产消费成果的一般生产资料产品,和为生产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产品。也就是,全部物质产品生产部门和非物质产品生产部门,仍然可以分解为生产生产性成果的第一部类和生产消费性成果的第二部类。实际上,当遥远的未来,一切社会劳动都还原为既是具体有用的又是一般劳动的时候,仍然是这样的社会生产两大部类关系。因为那时的一切社会劳动,也无非要么是生产满足人的消费性需要的成果,要么是生产以劳动成果为载体的生产条件。但是在这里,我们就看到了重要的社会形式差别。当商品和类商品仍是生产劳动成果一般的社会形式时,当社会还存在着生产劳动部门和非生产劳动部门的重要差别的时候,各生产部门为社会的非生产部门所提供的一般生产资料,表现为积累的一部分,是社会各生产部门劳动者新创造价值的单向性扣除。一旦各种社会劳动部门不再有生产性与非生产性的差别,都还原成了一般性的生产劳动部门的时候,劳动的物质与非物质条件的消耗和各类劳动成果的总劳动耗费,都会被社会所计量;不言而喻,作为平均数,消耗的物质与非物质条件的价值,将体现为相应的劳动成果价值的一部分。因为现存生产资料的消耗,是和具体的一定数量的成果被生产出来紧相联系的,所以那时,为社会各劳动部门补偿它们在生产过程中正常消耗掉的生产资料,就都不会表现为积累。

  作为一般规律,社会的消费性成果的价值,只能小于而不能大于社会劳动者全年新创造的价值总量,否则只能来源于现存生产资料的转化了,那真的是吃老本了。这就表明,消费成果才是名符其实的最终产品。年产品中消费类成果所包含的价值,和社会劳动者当年的新创造价值,两者存在着变动范围相当有限的对应关系或函数关系;而社会当年生产的生产资料产品的价值和当年新创造价值的对比关系就不是这样,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前者和后者相比是呈逐渐增大趋势。

  既然各种消费类成果就是为了满足特定的社会发展阶段人的需要,所以,物质消费品和无形消费品的生产比例,包括各种类型物质消费品和无形消费品的生产比例,正是在一定的社会形式下,由具体的社会发展状况所决定的人的实际需要来调节的。类似地,在第一部类产品中,物质产品和无形成果将占多大的比例,各具体种类成果需要多大的生产量,是取决于具体的社会发展阶段上,在一定的社会形式下,社会整体生产对各种生产资料的实际需要。这是永远地产生着的实际问题,并由不断推移的社会实践加以解决。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37074.html

更多阅读

如何建仓之具体的操作方法 电解除锈具体操作方法

如何建仓之具体的操作方法——简介 建仓是指建立订单,投资者可以建立买入单或卖出单。若价格上升,则买入单获利,若价格下降,则卖出单获利。投资者需要根据对行情走势的判断自行决定是买入还是卖出。如何建仓之具体的操作方法——方法/

声明:《如何降低生产损耗 生产资料的非自偿性损耗(四)》为网友压在你身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