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的实体是 企业实体价值的波动和社会总生产(一)



  《理论经济学》第六编价值在全社会的流动和转移(21—24章)

  第二十一章第一节

  第二十一章介绍

 价值的实体是 企业实体价值的波动和社会总生产(一)
  各个企业所实际占用的生产资料的价值量,必然是随着过程的推移而不断波动变化的。而社会生产总体,就是各个企业生产的集合;任一时点,社会实际存在的生产资料价值总量,就是同一时点各个企业实际占用的生产资料价值的总和。这时候,从表面上看,企业占用的实体价值量是平均化了,比如平均化为社会的每个生产劳动者或每个物质生产劳动者,平均占用着多少数量的生产资料。但是十分重要的是,在不断推移的生产过程中,一些企业占用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向较小方向的变化,是和另外一些企业占用的生产资料价值向较大方向的变化相对应的,双方互为前提条件。在商品经济社会里,这种互为条件的变化,主要必然会表现为各个企业相应的信用量的变化。具体的表现比如,当某企业在某一时点实际占用的实体价值(储存的生产资料、使用的劳动手段、在产品三大类生产资料价值总量)较小时,撇开其他影响因素,该企业的银行存款或应收票据、应收帐款就相应较多。这表明该企业此时向别人,主要是向别的企业提供了较多的信用。反之,当某企业在某一时点占用的生产资料价值总量较大时,它的应付货款、应付票据就相应增加,或者银行贷款、公司债券增加。无论全社会的存量生产资料总价值是增加、不变还是减少,这一规律都是客观存在的。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作为总趋势,同量活劳动将推动价值更大的存量生产资料,存量价值的波动额将因此而增大。不同时点相比较,各个企业占用的生产资料价值的变化,有的十分显著,有的则比较微小;就全社会总体而言,正是这各个企业或大或小的占用价值量的变化,汇纳成了数量巨大的流动价值;价值的这种流动,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要求和结果,这是社会信用借以发生的重要的基础,虽然这还不是价值信用的全部根源。价值的信用形式,则是一部分价值流动在商品经济社会里必然的社会形式。

  现代市场经济社会里,企业之间上述波动变化着的信用关系,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这其实也正是和例如自然经济相比,商品市场经济能有效得多地进行生产活动的一个隐蔽的却十分重要的原因——以生产资料为实物形态的存量价值,在全社会范围内被互补性地有效运用了。相反地,在各个封闭的、近乎孤立运作的自然经济体或生产单位,为从事同样规模的生产活动,为生产出同样多的价值产品,必须有更多的存量生产资料。对于这些经济体说来,数量可观的生产资料的间歇性闲置是必然的。

  由此也弄明白了,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中关于劳动期间和流通期间的种种差异引起资本游离的基础原因。

  ——————————————————————————————————————

  不管企业所生产的具体是物质产品还是非物质性的劳动成果,就企业的生产过程本身来看,总是一定数量的活劳动,推动和消费着包含一定量价值的生产资料。随着生产过程的进行,各个企业的存量生产资料的价值将怎样发生变化呢?这些生产资料的价值的变化,对社会整体生产发生着怎样的影响?这就是本章要研究的问题。

  一、实体价值与虚化价值

  1、生产的基本单位

  现代社会里,具体的直接生产活动,主要是在各个企业内进行的;流通则首先是在企业和企业之间、企业和非生产单位之间、企业和个人之间进行的。企业设立并从事相应的经济活动的最重要条件,是由投资者向企业注入一定量的创业资本,但这一过程一经完成,对于社会而言,所有者的资本向企业为主体的资本的转化也就完成了,所以这时候,企业的最终所有者反而隐入幕后了。

  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来,无论那一个民族国家的整体生产,总是由或大或小的生产单位所构成的。庄园经济、佃农、自耕农、寺院经济、农场、工厂、公司,都是具体的经济单位。现在要问,这各别的经济单位,在社会整体经济中的独立经营,其必然性在那里呢?迄今为止,无论怎样糟糕的实践的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整体也总是由各生产单位所构成的。但是,那时,至少在一部分人包括一部分理论家和实践者的头脑里,时隐时现地认为,未来的高度发达的共产主义社会,社会生产就会象是一个大工厂的生产。这种认识,其实正是无所不包的、僵硬的社会生产计划重要的隐蔽来源。但事实上,只要略为审视一下现代实际生产就可知道,即使是同种产品的生产,在不同的地点所面对的也是很不相同的社会生产条件。而且是活生生的随时在变化着的具体的生产者、是直接和间接具体而多变的外部生产条件。也就是,具体的生产经营条件必然是各不相同的,而且是时时变化的。单个企业即各个点的系统管理,在性质上完全不同于全社会的经济系统管理;两者的差别具有必然性,两者的统一也具必然性。至于各个企业的生产的可变性,正是个体得以发展的基础。因此,与各个企业具体的生产过程相联系,流通过程的存在也是必然的,流通过程是各个生产单位相对独立的生产过程的自然延伸的桥梁。只有在人类的极蒙昧时代,且人数又很少的原始人群落,生产单位才直接就是社会总体;一旦原始人数量增加了,生产单位和社会整体生产的差别也就随之产生,一般讲,这是和社会生产、社会分工同步发展的。

  至于现代实际生产,不管是较早期的资本主义社会,还是当代社会,不管对各种生产单位——企业的设立具体有怎样的规定,也不管是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有一点总是共同的:实际的社会生产,对价值的运用,各个企业既是主体,又是具体的界限;而基础性的运作环境就是社会的商品生产条件。

  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持续提高,不仅生产与流通早已不再局限于某个狭隘区域,而是远远地越出了国界,而且,作为投资者的资本的运用也早已越出了国界。因此,相当多数量的企业规模越益巨大。这可以经过多种途径达到:某些新设立企业所集中的资本就数量巨大;企业的兼并则是原已存在并投入运行的资本的集中,同时往往还包含大量新资本的追加投入;资产重组是资本集中的另一形式,通常其间也伴随有新资本的投入;运行企业中的佼佼者,由于高效益、高积累而实现的飞速成长。价值的这种集中或积聚和规模巨大的各个企业的生产与流通方式,对于社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显然意义巨大。但是,在具体的社会条件下,各个大企业规模的扩张不仅取决于经济上是否有利和社会整体效益的制约,而且,巨型企业实际的生产与流通单位,通常仍是其所属的各个基本独立运作、规模相对较小的法人企业。

  2、实体价值和虚化价值的区分

  从实际经营的角度讲,物质产品生产企业和非物质产品生产企业,其全部资产都是价值所采取的不同形态。这全部资产,按它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按它们对于社会即与之交换的各主体的不同意义,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以实物或生产劳动成果为载体的价值,我们称之为实体价值;另一类是以存款货币或纸币、各种类型的债权形式存在的价值,我们称之为虚化价值。实体价值包括企业使用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产品;储存的各种生产资料,包括原料、辅助材料、备用的机器工具等劳动手段;从性质上讲,待摊费用、递延资产也属于实体价值,因为它们是已经支付了的费用,按一定期限、一定比例转移到相应的产品中。企业的对外持股投资,从投资企业的角度讲,确实是它的资产;但是作为被投资企业的股东,相应的资产实际是体现在被投资企业中。因此,在当前的情况下,对别的企业的持股投资,应在投资企业的资产中扣除,以免造成重复计算,对应地,所有者权益也应等额扣减。虚化价值包括:存款、现金、应收票据、应收帐款、预付帐款、其他应收款、购买国债等金融性投资。之所以说它们是虚化价值,是因为,实际价值总是体现于、物化于实体产品或非物质劳动成果中,而上面列出的虚化价值,只是为社会所承认的对一般对象或特定对象一定量价值的要求权,它们本身却不是实体价值。

  随着生产过程、流通过程的持续进行,实体价值会转化为虚化价值。当商品完成销售,售货企业通过票据结算或电子实时结算使自己企业的存款增加的时候,或者表现为售货企业增加的应收帐款的时候,情况就是如此。与此相反,当企业用货币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的购买时,虚化价值就转变成了实体价值。对于各个企业说来,任一时点,实体价值和虚化价值的界限总是清楚明白的。

  之所以说,现存的非贵金属形式的货币,以及应收帐款、金融债券、国债券之类资产是虚化价值,是因为,社会除了存在以各种劳动成果为载体的价值总量,并不存在另外的价值量。但是,从单个企业的角度讲,为了使生产过程能够正常地、持续地进行,企业所掌握的全部价值,除了必须以相应的部分存在于原材料、在产品、劳动手段等形式上,还必须有一定部分存在于货币的形式上;此外,还有一部分会形成应收帐款。而从单个企业的角度讲,货币形式的价值通常会很容易地转化为原材料或劳动手段等实体价值,相反的转化则要困难得多。

  任一时点,社会的存款和纸币总量、各种应收帐款以及其他形式的虚化价值,都是社会积累的相应部分信用量的体现。对于拥有一定量虚化价值的某个企业说来,同时表示着具体的信用关系。比如企业在银行的存款,就是企业给予相应的银行以信用,而现钞又随时可以转变为银行存款。虽然从全社会的角度讲,存款也好,纸币也好,都只是虚化价值,是价值符号和价值的代表,而不是实体价值,但对企业说来,却是能转化为特定的价值形态的通用价值。对于不断推移的生产过程,货币只是采购原材料或支付工资等价值运用的前奏。货币资本是企业生产过程的起点或终点,但不是实际生产过程本身。一般讲,企业存量货币的多少,以及其他形式虚化价值量的变化,是和生产、营业所处的具体阶段及其经营状况相联系的。

  3、存量生产资料的循环再生产

  我们在第五章已经指出,现实的生产资料以使用的劳动手段、储存的生产资料、在产品这三种形态存在。从实用会计的角度讲,各种使用的劳动手段就是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与固定资产有重要的共同点。储存的生产资料与在产品就是存货。

  生产资料之所以以使用的劳动手段、在产品和储存的生产资料这三类形态存在,是因为现在所谈的生产,就是处于不断地推移过程中的循环生产,这些生产资料正是实际存在的基础条件。不然的话,企业又怎么能实际地生产出被社会所承认的商品呢?

  现实存在的三大类生产资料,在生产过程中被消费与这些被消费的生产资料的再生产,实际是同步进行的,而且是循环的再生产过程。从各个企业自身来看,随着生产的持续进行,储存的生产资料和在产品,在生产的循环流中不断换位,不断地转变其实际形态;储存的生产资料随着其被消费,转变成在产品(在制品),同时其空出的位置为新购入的生产资料即原材料所代替;在产品则随着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完成,被社会承认为产品(商品)。作为生产生产资料产品的企业,它本身的生产过程是生产资料和在产品的持续的流,同时,它所生产的产品又是别的相应企业包括生产生产资料产品和生产消费品企业持续的产品流的形成条件。

  既然现实存在的生产资料就是储存的生产资料、在产品、使用的劳动手段这三大类,所以从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生产资料的生产并非终止于作为生产资料产品被别的企业购买那一时刻,当它们作为生产资料产品进入别的企业的生产过程的时候,这些生产资料产品仍然处于生产过程之中,——即是别的企业新的生产过程的开始,也是原就进行的生产过程的继续——就是生产资料的循环再生产过程的继续。这些生产资料进入被消费过程之后形成的在产品,就是生产资料的现实形态之一。至于使用的劳动手段,尽管和它被磨损的程度相对应已经减值,自然是以现实的生产资料的形态存在着。无论生产资料产品所进入的是别的生产资料产品的生产过程,还是消费品的生产过程,情况都是如此。所以在这里,生产资料的被消费和再生产实际是直接同一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36917.html

更多阅读

一种新的战略理论:战略动力学(一)

        你的战略为什么没有成功?      任何企业都渴望成功,渴望长久成功,渴望基业长青。企业究竟如何才能获得成功?如何基业长青?目前已有许多战略学家、学者研究出了很多企业成功的战略和方法。    这些理论、方法大

廊坊一家五口被杀 严介和:太平洋的发展和用人之道 (一)

主持人:我们下面邀请的嘉宾是2005年的风云人物,因为他86年通过租赁濒临倒闭的企业开始了创业历程,6年以后他就淘金千万,95年创办太平洋公司,2000年创建太平洋集团,收购了31家大中型国有企业,2004年胡润排行榜66位,而2005年他排名第二位,身价

企业组织里的第三类人:智人(一)

企业组织里除了传统的体力劳动者和知识工作者的分类之外,还存在着第三类人:“智人”----他们是使用思维方式、而不是专业知识,从事创造(创新)而非生产的一类人。 

小资本创业商机 在大行业的夹缝中寻找创业商机(一)

  在一个大行业中,有创建一家公司的切入点吗?如果你在一个大行业或大市场中找到了一个合适的缝隙,那么,你就抓住了创建一家能够持久生存且能赢利的企业的机会。让我们先考察某些大行业,看看创业者是怎样创建一家能够赚钱的缝隙企业,而

柒牌:品牌价值为何兑不出销量?(一)

  78.16亿,这是柒牌的品牌价值,明眼人都知道其品牌价值主要由中华立领支撑,但立领男装的销售额却差强人意。品牌价值与市场价值相差甚远,品牌价值不能转化为销量,原因何在?  品类不坚持  一个品牌能否取得长远的成功,不在于你的广

声明:《价值的实体是 企业实体价值的波动和社会总生产(一)》为网友我要无比强大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