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够得到中央的“祝福”,西安高新区和三星电子的“联姻”定能收获一个完美的开局。4月10日,陕西省与韩国三星电子株式会社举行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字仪式。作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最大的电子类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三星电子闪存芯片项目有望落地西安——该项目的成败,无论对三星,还是西安而言,都意义非凡。
在全球存储类半导体市场,三星电子以四成的份额占绝对主导地位,为大量便携式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提供闪存芯片。在DRAM及储存型快闪存储器(Nand Flash)两大关键存储器领域,三星都掌握技术领先和经济规模的优势。此前,由于担心技术外泄,三星电子在本土之外,仅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奥斯汀市建立生产线。
此次,三星电子将在西安高新区投资的存储器项目是其最领先的技术,总投资额为300亿美元,这将是三星电子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海外投资。面对这笔巨额投资,没有任何城市能够抵制住诱惑。北京、重庆等一线城市此前都曾经与三星沟通,加入此项目的争夺。但与北京、重庆等相比,无论是政府服务意识,城市区位,周边环境等,西安都稍逊一筹,为何最终其却能够脱颖而出?
官方总是津津乐道于西安的人力资源优势和科研实力,但有媒体调查认为,三星电子“不费吹灰之力”坐收巨大渔利,事实远非如此简单。此前,三星电子曾就投资事宜向西安高新区提出1000多个问题,并得到研究、解答和回复,但“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最为关心的问题,需要解决”,而“更多的财政和行政支持”则是西安高新区获得此项目的关键。
所谓“更多的财政和行政支持”,援引当地官员的话,主要内容包括:对投资额进行30%的财政补贴;项目所需130万平米厂房由西安方面代建并和土地同时免费提供;每年补贴水、电、绿化、物流费用5亿元;对所得税征收进行前十年全免后十年半额征收。同时,西安市还承诺,将为项目修建高速公路和地铁等交通基础设施。
能给出如此优惠的招商条件,西安高新区或有自己的考量:“或寄望于以三星项目为龙头所形成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及其抽象意义。”知情人士表示。而据当地估算,随着三星项目的落户,将有160余家配套企业相继落户西安高新区,将直接或间接增加万余个就业岗位。官方发给媒体的新闻通稿中也表达了如是大意,“三星选址西安,将进一步做大做强西安高新区半导体产业的规模,对优化区域半导体产业结构产生重要影响;将进一步完善西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形成西安电子信息产业的规模化、高端化和差异化特色。”
也有人认为,付出如此代价,西安或是无奈之举。2009年,国务院批复《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定位西安为“国际化大都市”,并进一步要求在经济区建设“全国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战略高地”和“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但近年来,尽管其历史文化的优势带来了当地文化、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经济总量不断提升,但工业产值一直处于颓势。
对外,与重庆、成都等同为西部中心城市,西安并无重大项目。重庆惠普、成都Intel等重量级外资项目给其带来了巨大的刺激;在工业增加值方面,西安甚至比不上郑州。对内,甚至被榆林超过。2010年三季度,西安工业投资增速首次降低到了个位数——7.8%,当地部门经调研后曾得出结论“西安已开始面临生产性投资和非生产性投资比例失衡的问题”。
对此,当地政府不得不转变思维,“今年的工作重点首先要解决‘在增强工业综合实力上实现新突破’。”而面对体量巨大的三星闪存芯片项目,西安高新区有理由表现出比其他城市更大的渴望。以今明两年完成的一期项目70亿美元投资计算,仅此项目就将拉动西安市约10%的投资增幅。但让人疑惑的是:如果无法从项目上获得税收,整座城市在付出大量土地和财政代价后,还能得到哪些实质回报?
而产业链在未来能否形成、成效如何,仍待时间检验。几年前,西安高新区曾以相当优惠条件引入美光半导体项目,但目前看,这是一个原材料进口、中间产品出口的“两头在外”项目,其设备、原材料采购,以及产品销售,均在外地甚至国外,现实与理想就背道而驰。
不绝于耳的质疑还有:经济技术开发区与高新区是否背离了当初的定位?体量如此巨大的三星电子闪存芯片项目承担更多产业发展(引进外资、技术、管理经验,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其他产业发展)责任,是否更应落户经济技术开发区?然而,如果没有产业项目的输血支持,高新区虽具备人才资源等优势,仅靠微薄的政府引导基金和并无太多动力的银行贷款,以及并不完善的股权投资市场,如何确保研发、项目孵化,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持续?
更进一步的指责是,巨额补贴和付出是否会引发国际贸易争端?城市之间争夺项目的竞争,是良性还是恶性?是否有利于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地方政府盲目立项,是否考虑过会造成大面积的产能过剩,又阻碍了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又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地方政府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初衷是否出现偏离,却走上惟GDP主义的怪圈?
在高新区发展前期,采取粗放的模式,挥霍要素资源,今后的发展何以为继?而这又将整个开发区的未来走向,推到时代的风口浪尖。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各类开发区多靠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大规模批放土地,消耗大量资源,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当土地、资源等逐渐消耗殆尽,优惠政策已阳光普照时,部分开发区的发展速度已经放缓,甚至停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