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依靠制定优惠政策、大规模批放土地、消耗大量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往事。以要素、政策红利来获取高速发展已经不可持续。在困境面前,开发区如何保持自己的特色,进一步提升竞争力,成为下一步发展的关键。
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研究部部长吕薇、国务院参事石定寰等多位专家都一致认为,通过优选主导产业,以及产业集群的整合或是最佳的现实选择。“高新区要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构建专业化的产业集群。”
所谓产业集群是指某一特定区域内互相联系,在地理位置上集中的企业和机构的集合,既要包括对竞争起重要作用的、互相联系的产业和其他实体,而且还经常向下延伸到销售渠道和客户,以及一些辅助性机构,如大学、工业或产品标准制定机构、职业培训和智囊团等。
产业聚集就为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创造了条件。而企业和实体机构在专业化分工协作的基础上构成了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系统。在这样的系统中,信息、知识、技术得到了最大化的应用和共享,从而进一步推动了技术的创新。吕薇指出,依托当地区域资源优势发展区域特色产业、把高新区打造成为专业化的产业区,是未来高新区发展的方向。
安信证券通过调查得出结论,那些曾经发展速度相对靠前的高新区,之所以具有较强竞争力,就是因为其对自身的定位比较清晰,注重产业集群和产业链的完善。例如,大连的高新区围绕软件与信息服务,多媒体与数字娱乐等新兴产业形成产业集群。在高新区2900 多家企业中,集中了大连市9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成为了产业聚集和自主创新的平台。
而乌鲁木齐高新区是另一案例。乌鲁木齐高新区结合新疆的实际情况,发展石油化工、新型建材、优势自然资源深加工等重点领域。在具体操作上,它们每年筛选1~2 个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项目,在资金、政策、土地、规划建设等方面进行重点扶持。
北京中关村更是典型的代表。中关村位于中国科研教育和人才资源最为密集的区域,聚集了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科院等为代表的中国一流高校和科研机构。利用这项优势,中关村其实是定位于打造“人才特区”。通过人才,中关村聚集了以联想、百度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企业近2万家,形成了以研发和服务为主要形态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安信证券认为,未来高新区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当地资源和环境,形成产业集群并完善产业链。产业集群在地理和组织上进一步向外扩张,辐射周边区域,形成产业带,这还将推动整个区域的产业升级与经济合作。
在解读西安高新区引进三星电子闪存芯片项目时,相关人士就指出,“西安或寄希望于以三星项目为龙头所形成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以及其抽象意义。”据当地估算,随着三星项目的落户,将有160余家配套企业相继落户西安高新区,将直接或间接增加万余个就业岗位。而目前西安40多所高校设有电子信息学科,50余家电子信息领域科研院所,2600余家信息技术类企业,都将是这一产业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