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大 :扛着责任行走的巨人
——访正大集团农牧食品企业中国区副董事长赵守宁
本报记者 钱宇阳
30年前,当闻听国门打开的声音,它怀着拳拳报国之心踏进祖国;30年后的今天,它在祖国的投资额已近50亿美元,设立企业213家,遍及除青海以外的所有省、市、自治区,在华员工人数超过80000人,年销售额超过300亿人民币。它就是第一个来华投资的华人跨国企业——正大集团。
一走进正大集团的食品事业中心,记者就被正大集团的外方内圆的企标所吸引,这一已被国人熟悉的图案正是正大集团理念的最好诠释。“方”代表坚定的原则,“圆”代表灵活的策略,正大食品人一直在践行着这样的行事准则。在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今天,正大食品没有满足于食品质量安全方面已取得的良好成就,而是朝着更高更严的目标阔步前行。
亲切、慈祥、睿智,这是记者对赵守宁的第一印象。3月13日上午,正大集团农牧食品企业中国区副董事长赵守宁在北京金之桥大厦正大食品事业办公室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
致力于做人类能源的提供者
《第一经销周刊》:正大集团的发展是从农牧业开始的,到现在为止已经形成了一个横跨农牧、水产、种子、电信、商业零售、石化、机车、房地产、国际贸易、金融等众多商业领域的大型国际集团。请问,目前正大集团的农牧食品业在华的发展状况如何?农牧食品业是否是在华投资的重点?
赵守宁:正大集团自1979年进入中国以来,始终把农牧食品业的发展作为在华投资的重点。1979年,正大集团在深圳投资1500万美元建成当时全国最大的年产达8万吨的现代化饲料生产企业——正大康地有限公司,获得了深圳市人民政府“深外资证字0001号”营业执照,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后深圳第一个外商独资企业,更是第一家外商独资饲料企业。1984年6月,正大集团在长春市建立吉林正大有限公司,是中国饲料行业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1989年6月,正大集团加快了在中国投资的步伐,同年在青岛市投巨资建设青岛正大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家从种禽、饲料、饲养到屠宰、加工再到熟食生产的一条龙式生产的特大型农牧企业。多年的发展已经使正大饲料成为中国农村养殖业最知名、最受欢迎的首选品牌之一,正大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动物能源供应者”。
在进一步搞好农牧业和饲料业的同时,正大集团近年来在食品业上的收获也颇多。集团着眼未来提出了“打造世界厨房,做人类能源的提供者”的理念。目前正大的食品事业下辖北京大发正大、秦皇岛正大、黑龙江正大、吉林德大、青岛正大、香河正大、四川正大食品和上海正大食品八家企业,业务涉及良种繁育,饲料生产、肉鸡养殖、屠宰加工,食品加工和国际、国内贸易等,是国内肉鸡生产和食品加工领域的“航母”。
《第一经销周刊》:正大是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而来的,对中国老百姓来说,正大饲料可谓家喻户晓,但在食品方面,很多消费者却对其知之甚少,对此,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赵守宁:正大在中国的发展是从饲料这一领域开始的,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集团力量的不断壮大,农牧产业链已逐步延伸到终端食品,形成了一批一条龙式大型农牧食品企业,如大发正大,秦皇岛正大等,但是那时主要以出口为导向,食品在国内内销较少。最近几年,正大从战略的角度出发,调整经营思路,将出口为导向的企业变为出口和内销兼顾的企业,但是未来我们正大更偏重于中国市场。现在正大的食品在中国市场上也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如在肯德基、麦当劳、卜蜂莲花、家乐福、沃尔玛等快餐店和超市,其优质便利的禽肉等肉制品多数就来自正大集团。
食品安全始终如一
《第一经销周刊》:作为现代农牧业的产业化经营典范,在去年的危机中,集团各条产业链的食品都未被检测到受到污染,您认为集团在构建食品安全体系上有哪些不错的经验?
赵守宁:“三聚氰胺”出现以后,对食品行业确实冲击很大。但对正大集团来说,此次危机正好是对集团各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工作的一次大检验,事实证明集团的食品质量安全工作是卓有成效的。“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不久,河北省省委组织省内一些优质食品企业举办了一场政府与市民对话的节目——“阳光访谈录”,秦皇岛正大就是其中的优质食品企业之一。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肉蛋等副食品在消费者餐桌上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而饲料作为牲畜、禽类进食的主要原料,在食品安全方面的产业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正大进入中国以来,一直十分重视饲料质量,除了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外,还专门成立了独立于经营的品管部,全面负责饲料的质量安监工作,从源头上保证牲畜、禽类的进食安全。
动物疾病、药物残留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隐形杀手,而保持牲畜、家禽的健康体态则是减少药物投放和疾病发作的前提。集团大力提倡给牲畜和家禽营造一个“生活的环境”的做法,尽量减少牲畜和禽类的发病可能。在动物投药方面,集团也建立了一整套的机制,明确了投药范围和投药类型。各类养殖场全部实行封闭式管理,生活区和生产区严格分开,养殖车间在室内,杜绝散养;存栏期间,车间封闭,工人不能出入生产区;养殖场严格杜绝无关人员进出,工作人员出入要严格洗澡消毒,车辆通道与生产区完全隔离,这样有效避免了把流行病菌带入场内。
集团所属公司在同行业率先通过了ISO9001、ISO22000、欧盟GAP和国家安全食品与无公害农产品等多项认证。最近集团又积极引进和实施欧盟的良好农业操作规范,从牲畜和家禽的饲养、孵化到饲料的生产、供应再到屠宰加工最后到餐桌实行一条龙式全程控制。
《第一经销周刊》:《食品安全法》在6月1号就要正式实施了,您在食品行业工作这么多年,能否结合您的实际经验谈谈对《食品安全法》的一些理解?另外在保证食品产业健康发展方面,不知您有没有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赵守宁:《食品安全法》较之以前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保证食品安全是一项综合工程。企业作为食品生产的第一责任人,首先要从食品源头上抓起,保证致病菌、药残等指标不得超过国家规定标准;在生产、贮存、运输、和销售过程中要保证食品安全可靠,不受污染。零售设施、餐馆和其他食品销售者也应明确责任,用适当的卫生方法和温度控制保证食品在保质期内安全可靠,以及采用临期货架的管理方法确保产品在有效期内的销售。目前,我国食品生产的原料有的来农民的种植业和养殖业,由于食品安全意识薄弱及食品安全知识有限,农民在控制农药和其它化学制剂的投入方面还存在不少误区,导致大量的细菌及药残遗留在食物当中,这就需要国家形成一套完整的食品安全控制行政体系,加大对食品源头的控制。
近年来,在肉乳蛋方面的食品安全问题愈演愈烈,究其深层原因是动物安全体系管理缺欠,养殖及屠宰加工布局不科学,兽药监管管理混乱等等,这些不能有效的控制动物传染性疾病的爆发,特别是人、畜共患性传染性疾病的流行。我国目前虽已有一套兽药监管体系,但还不完善,我个人觉得我国应该成立以国家兽医总局,各省市县兽医局,实行垂直管理的行政管理体系,这样动物流检疫就不以行政区域为局限,充分利用自然屏障提炼五特异性病原区域,这样即使发生动物疾病,也能有效的将疾病控制在一个区域范围内。
社会责任彰显中国心
《第一经销周刊》:今年是正大来华三十周年,回顾这三十年,您认为正大在这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中有哪些得与失,正大给中国的经济又带来了哪些影响呢?
赵守宁:正大集团在中国的三十年可谓有得有失:单从经营角度来讲,正大失的比较多;但从社会效益这方面来说,正大得到了农民的欢迎。正大集团进入中国以来,给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许多变化,特别是农业产业化模式的推广带动。在利国、利民、利股东的三利原则下,正大最早创建了“公司+农户”的农牧发展模式,最早创建了一条龙产业化模式。(产业化一条龙模式是指种植业—饲料业—养殖业—屠宰加工业—进出口业等连贯作业模式)。去年乳品行业爆发的“三聚氰胺”事件让我们集体反思奶企的发展模式,如一些企业的先建市场,后建工厂模式。这样的模式直接将奶农推向了市场,而市场经济的起伏则使弱小的奶农不能抵御市场风险,一些地方甚至发生痛杀奶牛的现象,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各种安全隐患。而正大的产业化经营,将签约农民纳入了公司产业链的重要一环,对签约农户采取“五统一政策”:即统一畜禽、统一饲料、统一供药、统一回收、统一服务。正大从没有由于市场波动,而改变对签约农户的政策,这样确保了农民的切身利益。如2008年,由于玉米、大豆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饲料一吨就上涨400多元,仅正大食品事业部所辖公司的运营成本就上升了3.4亿元,但正大并没有将这些增加的成本转嫁给签约农户,而是仍旧保持供给饲料价格不变。
《第一经销周刊》:“三聚氰胺”事件暴露了一些企业社会责任意识薄弱,据我所知,正大集团在社会公益和社会责任方面一直是积极的践行者,请问您是如何理解企业的发展与履行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的?正大目前又在践行哪些社会责任和公益项目?
赵守宁:正大集团始终秉承生产道德,销售人品的理念指导企业经营,生产不以牺牲资源和破坏环境为目的。守法经营,盈利取之有道,讲社会责任。以农业起家的正大集团没有忘记农民的疾苦,始终将扶农助农,使农民脱贫致富作为集团最乐于从事和开拓的事业。仅正大食品事业就成功使逾150万农民受益,带动了“三农”100多亿元产值的发展。现在国家积极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大积极参与这项惠民利国的事业,在新农村建设方面积极进行理念和技术操作的创新,将原来由正大直接投资的“公司+农户”模式变为正大提供“工具”协助政府和农民进行新农村建设模式。即政府组织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社并提供政策支持,正大帮助专业合作社获取银行贷款投资现代化农业企业,并提供专业技术和行业经验,帮助经营或承包经营,负责产品销售,承担市场风险,同时吸纳农民就业。
多年来,在利国、利民、利股东的“三利”原则指导下,正大集团还积极热心于公益事业,先后捐资3亿多人民币,用于各地的扶贫救灾、科技教育、医疗卫生和环境保护。在2007年国家商务部跨国公司研究中心和《中国外资》杂志社组织的专家和社会公众评选中,正大集团被评为“最具‘中国心’跨国企业”。